第20章 運籌帷幄【上】

公元365年,代國宮中歌舞升平歡聲笑語。

席間,将軍雷霆從袖中取出一個精致的紅漆木盒。打開盒蓋之後,裏面霞光萬丈引人注目。

代王拓跋什翼犍不禁好奇問道:“愛卿,是何寶物竟有如此光彩?”

雷霆起身行禮說道:“啓禀大王,此乃末将偶得東海夜明珠,欲将其獻與大王。”

代王一聽,心中十分高興地說道:“将軍有心了。”說完輕輕地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監。那名太監心領神會地走下來,将木盒雙手接過并回到代王身邊,躬身交給代王觀看。

代王看着這星光璀璨的夜明珠,歡喜地點頭說道:“将軍忠心赤膽精貫白日,真乃臣子楷模。”

雷霆急忙行禮說道:“代王謬贊,眼下代國國泰民安,末将無有機會在沙場之上為國盡忠,只能竭盡全力搏大王一笑。”說完看了一眼身旁的劉衛辰。

聰慧的劉衛辰當然明白他的用意,自從自己帶兵來到代國之後,無有作為。雖娶靜和公主為妻,貴為驸馬。但日子久了,自然有些如同雷霆這般之人對自己指指點點。一向心高氣傲的他自然受不住這些流言蜚語,因此心中暗自說道:“需得想個辦法證明自己,在代國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故而低頭不語陷入沉思。良久之後,他突然眼前一亮,起身行禮說道:“兒臣有一事,願奏請父王,萬望恩準。”

代王點頭說道:“講。”

劉衛辰說道:“兒臣願帶領族人假意投靠秦國,取得苻堅信任之後,便将秦人及其財寶一并搶來,獻與父王。”

話音未落,還沒等代王說話。一旁的雷霆怒聲喝斥道:“若你一去不歸,代國豈非人財兩空!”在座諸位大臣紛紛點頭稱是,就連代王也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可劉衛辰卻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已叛秦一次,苻堅焉能信任如初?別提那如曹操奸詐般之王猛。”

代王疑惑不解地說道:“既然如此,為何徒勞生事?”

劉衛辰則說道:“兒臣聽聞苻堅殺了汝南公苻騰,料定秦國其他幾公定是憤憤不平,欲揭竿而起取而代之。故而正缺人手的苻堅必會收留我等,以備不時之需。再者,苻堅以仁愛自居,焉能拒之?”

代王聽完之後,點頭說道:“此計甚妙,便有勞賢婿了。只是靜和公主近來身體抱恙,不便同去。”

劉衛辰明白代王不放心自己,但若此事辦成,烏雲皆散。于是,他再次行禮說道:“多謝父王。事關重大諸事繁多,兒臣先行告退。”

Advertisement

代王含笑點頭。但等劉衛辰剛走下殿,雷霆便着急地說道:“大王,這”他還沒有說完。

代王開口說道:“狡兔之言,豈能信之?”

雷霆疑惑不解地問道:“可是大王同意此人去往秦國?”

代王聽後,哈哈大笑道:“若他如約而歸,自然甚好。若反之,便有出兵理由。不但可将其一舉殲滅收入囊中,更能震懾秦國奪得土地。”

雷霆聽完後,不住稱贊道:“大王英明,無論此人歸與不歸,皆有利可圖。”

在場衆位大臣皆行禮說道:“大王英明!”

代王聽着這些贊言,便洋洋得意地笑了。

回到府中的劉衛辰對靜和公主将此事講述一遍。靜和公主不禁潸然淚下。劉衛辰知道公主真心對待自己,便拉起她的手說道:“公主定是不願自己夫君,碌碌無為無所事事。此事過後,便可無憂厮守終生。”靜和公主含淚笑着點頭,并将頭輕輕地靠在其肩上。

秦國長安,坐在龍椅上的苻堅正與群臣商量國事時,突見從殿外走進報事官并行禮說道:“啓禀天王,宮外有位自稱劉衛辰之人欲求見天王。”

衆人聽完皆驚。唯有王猛微微一笑。

既生氣又疑惑的苻堅說道:“宣他觐見。”

報事官行禮稱是下去。

片刻之後,只見衣衫褴褛蓬頭垢面的劉衛辰剛走進金殿,便五體投地地跪爬來到苻健面前,磕頭不止地說道:“天王,罪臣知錯,還請天王寬恕!”

苻堅見他如此聲淚俱下苦苦哀求,心中怒火也随之漸漸散去。他開口說道:“既已投靠代國,何故來此?”

劉衛辰淚流不止地說道:“回禀天王,罪臣一時糊塗聽信代王和其公主謊話,誤入歧途,帶領族人投之。起初代王對待我等禮遇有加,可後來卻嫌之。斷了我等糧草,更将公主接回宮中。罪臣實在走投無路,帶領族人離開代國。先讓其在長城附近等待,罪臣只身前來負荊請罪。雖萬死難贖其罪,但求天王開恩收留族人,切莫讓其自生自滅。”說完一直磕頭。

生性仁慈的苻堅本想立即答應,但又一想,劉衛辰狡猾多端且秦國實力較弱。萬一日後哪個國家之恩惠大于秦國,爾等定會轉向稱臣。

正在苻堅舉棋不定之時,王猛從朝班之中走了出來,行禮說道:“天王,依微臣之見,應留之以彰顯天王仁慈,不分種族平等對待衆生。”

一旁的李威見王猛如此舉動,十分不解。但他相信王猛為人,更相信其才智,故而沒有言語。

而苻堅看到王猛如此表态,便打消了自己的疑惑,對正在磕頭的劉衛辰說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從即日起,官複原職。并将其族人帶到木根山,所有待遇一切照舊。”

劉衛辰聽完之後,高興地磕頭說道:“天王大恩,我等沒齒難忘。”

苻堅說道:“下殿去吧。”

劉衛辰點頭行禮稱是下去。

苻堅自語說道:“不知何時天下方能一統,無需攜其家眷東奔西走?”

群臣皆無語。

散朝後,李威快步走到王猛面前,拱手說道:“王公,可否借步說話?”

王猛點頭稱是。

二人來到一僻靜之處,李威見四下無人便問道:“劉衛辰帶人返回秦國,豈非引狼入室?”

王猛卻微微一笑說道:“可在王某看來,此乃甕中捉鼈。”

李威不解地問道:“何意?”

王猛解釋道:“劉衛辰與代國為姻親關系,自然會傾向之。”他還沒有說完。

李威着急地說道:“那王公還”他還沒有說完。

王猛繼續說道:“但事在人為。當年董卓呂布父子只因一個貂蟬便自毀前程,更何況這一紙婚約?”

李威試問道:“王公不殺劉衛辰?”

王猛搖頭說道:“若此時殺之,乃棄子一枚。但留之,日後便可如同過河卒子,能做一番大事。”

李威又問道:“王公欲滅代國?”

王猛點頭說道:“不止代國,更是為除五公。天王心系天下蒼生,惟願一統天下再無戰事。在下不才,願助綿薄之力。”

李威頗受感動地說道:“天王有公,實乃大幸!”說完便向其鄭重行大禮。

王猛急忙還禮說道:“王猛一介布衣,幸得天王看重,無以為報。将軍如此大禮,王猛萬萬受之不起。”

李威起身并将王猛扶起說道:“府中乃有一壇上好美酒,不知王公可願品嘗?”

王猛笑着說道:“恭敬不如從命。”

将相合,國興旺,這也為苻堅日後的雄圖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衛辰回到長城,來接族人回木根山時。其弟曹毂憂心忡忡地說道:“兄長不覺此事過于順利?苻堅可能信之,但王猛卻”他還沒有說完。

劉衛辰則滿不在乎地說道:“賢弟多慮。只要兵權在手,不管代國秦國,皆奉你我為上賓。”

曹毂點頭說道:“兄長言之有理,等到木根山之後,小弟便着手準備。”

劉衛辰笑着拍拍曹毂的肩膀,說道:“一切有勞賢弟。”

當劉衛辰等人來到木根山時,當地的官員們早已穿戴整齊在城門之外迎接。其中,為首的孫斌立即向前走了幾步,行禮說道:“恭迎二位賢王。”

劉衛辰等人下馬,他也向前走了幾步,親手扶起孫斌說道:“快快免禮。”當孫斌起身之時,劉衛辰吃驚不已。因為眼前之人,雖相貌不像王猛,但其氣質與王猛如出一轍,讓人倍感壓力。

曹毂見劉衛辰雙眼直視孫斌,便急忙走了過來,說道:“在下乃其胞弟,曹毂。”

孫斌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急忙面帶笑容行禮。曹毂見狀,便知其原因解釋道:“從前匈奴有名無姓,待族人增多之後便分出去,由氏改為姓。但漢高祖劉邦與單于結為兄弟,并賜單于姓劉。故此,兄長名為劉衛辰,而我為曹毂。”

孫斌煥然大悟道:“原來如此,請恕在下才疏學淺孤陋寡聞。”

劉衛辰心中暗自說道:“王猛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而這位孫斌卻不知這種常識,可見其才學平平,許是此人只是空有皮囊而已。”于是,他對孫斌說道:“大人切莫如此,我等初來乍到,日後還需仰仗大人。”

孫斌急忙再次行禮說道:“多謝王爺擡愛,在下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唯王爺馬首是瞻絕無二心。城內已備下酒菜,二位王爺裏面請。”

劉衛辰和曹毂見孫斌如此恭順,便滿意地點點頭。

日子久了,劉衛辰,曹毂便于這位孫斌傾蓋如故恨相知晚。三人終日飲酒玩樂,好不快活。

這一日,三人又在一起喝酒。劉衛辰對孫斌說道:“賢弟常與我等把酒言歡不理公務,難道不怕上面怪罪?”

孫斌哈哈大笑說道:“此地諸事,皆了然于心。無妨無妨。”

劉衛辰趁機問道:“兵力部署,賢弟亦知?”

醉意朦胧的孫斌睜大雙眼欲證自己地說道:“那是自然,不信便說與二位王爺,以證清白。”

劉衛辰和曹毂相視一笑,便聚精會神地聽孫斌講述。

半個時辰之後,孫斌酒醉回府。

劉衛辰對曹毂說道:“三日之後動手。”

曹毂行禮稱是下去。

而劉衛辰則看着窗外藍天之中那幾朵漂浮不定的白雲,自語說道:“終于可回家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