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俞向安的這個抽獎, 讓俞滿生看的一頭官司,這……太賠本了吧。

錢還沒賺多少,就貼進去幾百塊, 這幾百塊都是一般人一年的工資了。

但這其實是一個幸存者偏差的問題。

凡是抽獎就會中,中了的絕大多數都是飲品, 比如說酸梅湯, 酸梅湯能值多少錢?

他們抽到這種獎, 就不會興奮的到處跟別人說道,但是中了價值超過一毛錢的人就不一樣了,超過的越多他們就會越興奮, 這是一個談資, 會忍不住跟別人分享。

虧本肯定是會虧的,這些獎品也是俞向安真金白銀買回來的,雖然有些批發價會便宜不少, 但是作為宣傳,這筆錢花的是值得的, 名氣打出去了, 很快這錢就能翻倍的賺回來。

五味的名氣一下子就因為這巨額的抽獎打出去了,外賣業務也幹的很好, 每天差不多到了飯點的時候,孫東升就騎着自行車給人送餐, 這種一送就是幾十份。

想要吃好點的,有葷有素, 要是想省錢的, 就吃素菜,但就是這素菜也會澆一勺鹵汁,拌飯吃, 噴香。

他一個人送餐還來不及,又多招了一個人,也配備了自行車,方便他們及時送飯。

俞滿生的工隊裏面就點了套餐,午餐和晚餐都由他們送到手裏,菜單都是提前定好的,如果要改的話就要提前一天過去更改。

他給大家點的是中等的,不是純素菜,多多少少沾點肉,或者是澆了一勺肉汁,亦或者是會有雞蛋,分量不多,但那也是屬于挺好的盒飯了。

很多工地上給這些工人訂餐,他們定的都是最便宜的,有飯有菜,能糊弄肚皮,就不錯了。

有這個色香味俱全的比較,價格還差不多,那不就脫穎而出了。

俞向安對成本控制也有數,現在都實行了分田到戶,大家下地幹活的積極性高了很多,也沒遇到什麽災害的,糧食産量就上去了,大家的口糧方面沒有那麽着急,養豬養家禽也沒有受到限制,現在買食材自然就更方便,而且不會說買不到了。

尤其是素菜,在南方,除了個別時間段,大部分時候都不缺。

名氣展開以後,只要他們來吃了,俞向安就沒怎麽擔心回頭客這個問題,事實也和她想的一樣。

現在的日子沒有之前那麽難過,手裏有些錢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都不會介意對自己好一點。

加上來這裏打拼的人,只要找到了活幹,那待遇都不會太低,最起碼比他們在老家要好,這飯店比國營飯店不差什麽,态度又好,還好吃,他們有時間來這裏消費一頓不算什麽。

而且在這裏也沒有說什麽很容易的鄙視個體戶之類的話,因為在這裏的絕大部分都是幹這些的。

店鋪裏面的生意好,外賣的生意也興旺,還有批發。

是的,她在這邊也幹起了批發,由曾旺的親朋帶起的頭,他們來這邊拿貨,裝在籃子裏去別的地方兜售,誰要了就稱一些,用幹荷葉或芭蕉葉之類的葉子包好。

俞向安跟在首都一樣,不管他們加價多少,以固定的成本賣給他們,賣了之後他們再怎麽轉手就與她無關。

這邊的消費力很驚人,收益跟首都的那兩間店居然持平,一個月能掙四位數。

而且時不時的就能拿下一個大單子,這樣子她的收入波動的時候她就能拿到兩三千塊。

為什麽那麽多人明知道這行被人看不起還是有源源不斷的幹個體戶的人?

因為這行暴利啊。

當然,忙碌也是肯定的,每天半夜就要開始準備食材,忙到天黑,俞向安都發現她的褲子變大了。

她瘦了不少。

都是累的。

周媛媛和周麗麗這對姐妹都是附近的店裏面的服務員,穿着白襯衫,下面穿着西褲,學香港那邊的人化着妝塗着口紅,看上去很體面,她們的工資也不錯,因為她們會粵語,會普通話,一個月能拿将近四十塊,要是她們銷售量上去了,還能拿到更多,她們姐妹兩個在這裏日子過得美滋滋,附近這新開了一間店,她們當天看到這邊熱鬧,就過來看了看,結果一聽這邊開業抽獎,最大的獎能送一輛自行車,想都不用想就進來了,排隊點了飯,周媛媛點了一個鹵肉飯,周麗麗點了一個肉沫蛋炒飯。

分量很足,她們兩姐妹能吃得飽飽的。

她們的花費都超過了一毛錢,為了能夠多一次抽獎的機會,她們姐妹兩個分開結賬,兩個人都得到了一次抽獎機會,周媛媛的運氣不好,抽中了一碗湯,味道是不錯,倒也值得,周麗麗的運氣好一些,得到了一小盤鹵花生,味道不錯,閑着吃兩個,口齒留香。

之後惦記着大獎,她們連着來了三天,一天兩頓,一頓抽兩次,到第三天的時候,周媛媛終于抽到了一個不錯的獎,得到了一對印着荷花的碗,看上去挺喜慶,她們姐妹兩個用剛剛好。

在第二天的時候,在她們的眼皮子底下,自行車被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抽中了,她們看的心潮澎湃。

回去一說,交好的小姐妹們都來了。

自行車被抽走了,但是還有一對電子表啊,說不定那個幸運兒就是自己呢。

……

這三天她們分開點了這裏不同的菜,對這個店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服務态度好,味道好,價格公道,又離他們上班的地方近,菜式還多。

不來這裏去哪裏?

她們就這麽成了這裏的常客,而她們并不僅僅只是個例。

花了兩個月,看着店裏的收益基本穩定以後,俞向安就琢磨起開分店了,一個店輻射的範圍是有限的,就比如外賣吧,要是離的遠了,外賣送過去那就不太方便了,所以她要在另外一個地方再開一家店。

俞向安之前考察過不少地方,現在直接再選一個地方就成。

地買了,請人開建,又還要招人手。

招人手倒是挺簡單的,這一次她一口氣招了六個人。

其中三個都是十五到十三到十六歲年紀的小夥子,這是她收的學徒,她想要做大,廚師不可能只靠她一個人。

現在自己還能頂着,也是因為鹵味這東西比較簡單,但要是後面只靠她一個人,那是不行的,另外請廚師是必然的,她把告示貼出去了,就看有沒有人來。

她要招收學徒還是比較好找的,她這邊包吃,每個月還有五塊錢,送去別的地方學藝,他們還得要倒貼錢呢,至于說要幫着幹活,去當學徒哪有不幹活的。

他們住的地方就是後面,不過現在住的比較簡陋,除了俞向安的卧室和辦公室,他們的宿舍是兩個大房間,分男女,都是上下床。

這樣擠一擠能住不少人。

所以地方買大還是有必要的。

可以做宿舍、後廚、采購點。

在她的第二間店籌備期間,終于輾轉收到了克萊特的電話。

俞向安都沒抱什麽希望了,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一直沒有音訊。

克萊特開口就是道歉,他說他家那邊出了一些情況,他現在才處理完,所以這件事就延後了,耽誤了這麽久,請她見諒,另外他和他叔叔打算近期會一起來一趟,也會去特區,到時候再一起見面詳談。

這當然最好了,俞向安笑着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和地址,随即立刻清點了一下自己的存款。

在首都開店的錢用來買地,然後建起了這個店面,就花的差不多了,現在這攤子支起來賺的擴建分店,又花出去了,手上還真沒多少錢。

他們來了要是合作的話,幾百塊幾千塊的小錢,對方應當是瞧不上的,俞向安自然想要站在平等的位置和他做生意,但是就現在這情況來看,還是時間太短了,她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積累,不過現在想要短時間內籌錢還有一個途徑,那就是貸款。

她可以先準備了。

俞滿屋那邊他收到了楊慧麗的急電,讓他們回去,不僅僅是他,是他們沒有結婚的小夥子都要回去。

為什麽?

因為他們大隊要分田地了,這是真正的分田到戶,之前的分田,只是暫定,還是集體的,現在這分田到戶就是這個地承包給這個家庭幾十年,這不就是相當于真的把田分給他們嗎?

這是大事。

農村人把土地看得特別重,因為這個原因,要分地的人家家裏有人沒有娶媳婦的,立刻張羅着要娶媳婦,沒有去進行戶籍登記的,趕緊去登記,分田是要按照戶口登記的人頭數來分的。

這自然引發了不少的矛盾和争端,這家裏有适齡女兒的,短時間內就不打算嫁女兒了,女兒在家裏,到時候就能多分一口人的田地。

有那想娶媳婦的就趕緊想要抓緊時間娶進門,到時候他們就能多分一口人的田地。

還有分田,這田是肥是瘦,距離水源是遠是近,是分開的還是地都在一起的,都有的講究。

村幹部個個忙得焦頭爛額,天天有人來問,這件事情要是不辦好很容易就得到一大堆的埋怨。

楊慧麗一得知這消息,那可不趕緊的要催他回來,趕緊娶個媳婦進門。

二兒子在上海,戶籍不在這邊,張羅了也沒用,小兒子的戶籍在這裏,他現在這年紀老早就該娶媳婦的了,他一直不願意,現在楊慧麗是說什麽都要給他娶進來一個。

至于戶籍登記,他們這些大的都登記過了,就是俞滿昌生的三個孩子沒有去,也趕緊的去補上了。

分田這麽大的事兒,确實該回去一趟,但是這娶媳婦嗎?

俞滿生趕緊溜了,把事情全權委托給了楊慧麗,讓楊慧麗氣得跳腳。

這倒黴孩子!

她上輩子一定是欠了他的,怎麽就說不聽呢?

這老大年紀了還不願意談個對象,別人家的這年紀孩子都能到處撒歡,他連個影都還看不見!

氣死她了!

跟他一起回去的青年,有的跟他一樣,逃也似的回了特區,還有的則是被迫在短短的時間內敲定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這件事情跟俞向安沒有太大的關系,她的戶口在首都,非農業戶,跟俞青山他們也扯不上關系,不過對她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因為這件事情,對這裏的本地人是有影響的。

有的在吃飯的時候就會讨論起來,他們分了多少多少畝的水田,多少畝的旱地,多少畝的山林。

俞向安聽的心裏一動。

等她手上的錢再寬裕了一些,她可以就近承包場地,請人專門種植需要的蔬菜、養殖需要的家禽。

這樣她的貨源就比較穩定,成本也更可控,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食材是能做出美味的根本,現在這時候還沒有那麽多飼料雞飼料豬,等到後面,因為這樣養出來的家禽能更快出欄,基本就是用飼料喂養的了,到時候兩種食材放在一起對比,很容易就能分辨的出來,口感味道都比不上。

而且要承包也要長期承包,後面土地肯定會漲價。

一直沒有收到俞向安回了首都的平安信,俞青山有些疑惑的聯系了她,“你還在出差?”

俞向安很端的住,聲音不變:“是啊,我還在這裏沒回去。”

“你這要出差多久?”

“不一定,事情辦完了就回去。”

“……工作所需沒辦法,但是孩子那邊你長期不在身邊沒問題嗎?”

俞向安心虛的咳嗽了兩聲:“經常通電話,還好。”

俞青山點點頭:“電話費很貴,女婿他那邊能不能好好照顧自己和孩子?”

俞向安:“沒問題的,他能自己做飯,也有飯堂。”

俞青山問了一堆,都長話短說。

原因就是電話費很貴。

現在通話方便了很多,但是這電話費是真不便宜。

他不太放心,你這出差怎麽讓女兒一個女孩子過來,而且就一個人。

“不是不是,我有個同事也是女的,她和我一起。”

俞青山放心了:“哦,這樣啊,有個伴那還好。”

随後他問起了登報尋人啓事的事情,“我登報也有一段時間了,我每一期報紙都有看,一直沒有人聯系我,他們要麽不在省內,要麽就是不看報紙,或者是不識字。”

俞向安之前也問過林川柏,“在首都那邊登報也沒有人聯系。”

特區這一邊聯系人寫的是俞滿生,“滿生那裏同樣沒有人聯系。”

俞向安安慰她,“奶奶現在怎麽樣?這不是急得來的,需要時間等待,要是他們還活着,遲早能夠看到這個消息,或者從別人嘴裏知道這個消息的,要相信我們的羁絆。”

俞青山:“你奶奶現在情況還好,就是總是問我有沒有好消息,我每次看着她失望的眼神,都不忍心繼續說沒有消息了。”

“爸,你多去看看她,我給你那裏寄了東西過去,都是這邊買的衣服,這裏很便宜,有兩身是給奶奶的,你帶過去。”

“好,沒什麽了吧。”

“沒了,那我挂了。”

挂了電話,俞向安松了一口氣,暫時是糊弄過去了,不過這一直沒有消息确實是個問題,除了報紙還有其他的途徑,一個是收音機上面收聽的節目,還有一個是電視,現在電視打廣告,很貴,俞向安還沒有那麽大的資本,只能先嘗試一下收音機,要是對方年事已高看不清報紙上面的字,不看報紙,改聽收音機是有可能的,之前想着報紙是最普遍的一種尋人方式,現在想來還遺漏了這一點。

在告示貼了十多天後,俞向安面試了五個廚師,留下了兩個。

這兩個廚師,一個是四五十歲的大叔,之前在國營飯店幹活,後來把工作讓孩子頂上,他就退下來了,退下來以後他閑不住,就跑來特區了,正巧看到了俞向安貼的告示。

為了錢,他留下來了。

另外一個之前不是做大廚,但是家學淵源。他爸就是做大廚的,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他爸的位子他大哥頂了,媽的位子二哥頂了,到了他這裏只能自食其力。

俞向安都讓他們做了自己的拿手好菜,品嘗過後,才留下他們。

試用磨合一段時間再看。

其他的三人都是半桶水,手藝跟普通人差不多,俞向安可不想用廚師的工資雇傭幾個打雜的。

有了他們的加入,俞向安的菜單又拓展了,生意也更好了。

克萊特在通電話後的二十多天內和他叔叔一起來到了特區。

俞向安留了地址,他們按照地址就能找到人。

克萊特和他叔叔長得很像,就是克萊特要比他叔叔要高五公分左右,他叔叔也胖一些。

俞向安趕緊招呼他們坐下,讓人送上車茶水,用英語跟他們交流:“怎麽沒有提前通知我,提前通知我了我去接你們。”

克萊特:“不用不用,我們現在住在旅館,放下東西就過來找你了,俞,好久不見,你看上去還是這麽美麗,一點也沒有變。”他的嘴甜依舊。

“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叔叔,保羅,叔叔,這就是我之前跟你說過的,俞。”

“你好。”

“你好。”保羅笑着跟她握手,眼睛裏有着審視。

俞向安發現了,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不受影響。

對他們來這裏的目的她心裏有猜測,現在這時候來特區的外國人不算少,大部分是華僑。

除了華僑之外,就是這些見到有利可圖過來開拓市場的外國人了。

事實上,保羅和克萊特他們來到這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甚至接洽好了,地方也看好了,正在準備開工。

他們叔侄兩個想要在這裏建一座大型商超,到時候由克萊特在這邊當負責人,常駐。

克萊特的叔叔之所以會親自過來俞向安這裏,主要還是克萊特之前大力推薦了這家店,讓他來品嘗美食,然後順帶着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要是真的味道好,那就合作,誰也不會嫌錢多。

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看着利潤不高,但是只要味道好,受衆就廣,薄利多銷,能賺的錢也很可觀。

品嘗了一頓俞向安的手藝之後,保羅肯定了她的廚藝,俞向安為了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讓人去買了面包,嘗試在什麽都不加,只有她做的三明治醬做成三明治味道怎麽樣,另外就是做烤肉,在上面塗烤肉醬。

這是她專門調制的更符合西方的口味。

吃完了之後,保羅主動伸出手和俞向安握手,“合作愉快。”

克萊特顯得很高興,“我叔叔不會在這邊待很久,他要回去家鄉,這邊以後就由我全權主持。”

在開頭階段他叔叔還是少不了要來的,克萊特太年輕了,就算他叔叔的助理會和他一起留在這邊輔助他,他沒有經驗,也很容易被人坑騙。

俞向安對此樂見其成,多個朋友多條路。

正好是食品相關,可以幫助她打開國外市場,這樣的人脈是要維持好的。

他們選定的地塊在現如今的繁華區域,這對他們來說并沒有什麽困難,他們開這超市,人流量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點。

而且他們就開工了,俞滿生他們剛完成一個單,順利的在這個大工程裏承包了一部分,這樣子上面的大承包商吃肉,他們這些小的可以跟着喝口湯。

這時候,俞向安委托中介幫忙聯絡的舊設備也有了信息。

由中介牽頭,在特區內約了個地方面談,俞向安也去了對方的廠裏見了那條舊設備。

這裏原本是用來生産肉罐頭的,現在對方要換新了,這條舊的就打算賣掉。

舊設備舊是舊了點,但是設備就是設備,價格是以萬記的。

俞向安也不需要立刻拿出這筆錢,因為對方還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緩沖,他們要新設備運來了以後這條舊設備才會轉手。

俞向安就用這個時間去辦理貸款。

用她的餐館做抵押,現在這時候貸款很容易,對方确認了一下她的收入,就批了。

現在這時候利息也低,相當于空手套白狼。

不多貸一點,俞向安都覺得可惜,多貸的可以用來做廠房啓動資金。

現在廠房那塊地只是做了清理,框架也還沒搭好,現在錢一到位,立刻加速,俞滿生接到了這筆大生意,他:“……”

他自覺自己賺的也不少了,但是怎麽感覺小安姐賺的錢不是錢,而是紙,現在賺錢有這麽容易的?

廠房俞向安不打算建的多好看,現在追求速度,有足夠的空間、衛生過關就行了。

等到廠房建好了,設備也到了,立刻就招人開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