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1982年3月,陳曦和秦蕭從老家回到京城,陳曦便開始了她研究生的學習生涯,每天跟着老師呂琳做學術,搞學問,忙得不亦樂乎。

而秦蕭呢!在京城呆了沒兩天,便帶着楊大志和宋弘光一起去申城實地考察“安寧商貿城”的項目了,同行的還有他們的老師兼項目顧問,建築學家呂鴻卓老先生。

盧鴻卓是在恢複高考這一年,才受聘于京城土木建築工程學院任教的,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執教的第一屆學生裏便收到了三名得意弟子,按照入門順序,正是秦蕭、楊大志和宋弘光。

秦蕭三人在大學畢業後,都沒有接受學校的分配,進入城建部門工作,而是選擇了在實踐中繼續深造。

恰逢大四一年時間,楊大志和宋弘光一直都在協助秦蕭設計“安寧商貿城”的項目,畢業之後,他們二人又接到了秦蕭遞來的橄榄枝,邀請他們跟他一起完成“安寧商貿城”的建設。

楊大志和宋弘光剛剛畢業,正是充滿激情,充滿抱負的年紀,當他們得知,他們竟然有機會把自己的設計理念落成實際的時候,他們無法拒絕這種誘惑,當即便決定要跟秦蕭一起到申城去,做出一番成績。

呂鴻卓對此自然萬分支持,他從來都認為,土木建築這一專業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有機會實現自身的價值。

想當年他年輕的時候,不也是專注實踐、腳踏實地,才獲得了後來的成就嗎?

只不過他現在年紀大了,力有不濟,才不得不從一線上退了下來,受聘于京城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為國家培養人才。

但他真是沒想到哇!僅僅是恢複高考的第一屆學生,就讓他遇到了三個如此優秀的好苗子。

更重要的是,這幾個好苗子,不僅肯鑽研肯努力,還足夠幸運,在他們剛剛畢業的時候,就得到了如此實踐的機會,呂鴻卓知道,這一切都要歸功于秦蕭有一個既支持他事業又有經濟實力的妻子。

幾人在申城進行了進一步的實地考察之後,呂鴻卓給秦蕭三人提供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之後又給他們推薦幾名建築施工方面的技術型人才,便返回了京城。

秦蕭三人則留在申城,先是聯系了老師推薦的幾名技術型人才,後又在申城招兵買馬。

前期的資金,都是由陳曦來提供的,而後續的資金,則考慮在申城當地申請貸款。

1982年6月,秦蕭回了一趟西塘村,帶着西塘村準備跟他一起闖事業的十幾個壯小夥子回到了申城,萬事俱備,“安寧商貿城”擇吉日,正式開始動工。

将時間線扯回到1982年3月,陳曦潛心學術,跟着老師呂琳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發表了一遍學術論文,接着,她又不得不請假回申城一趟。

Advertisement

因為,她的好友兼閨蜜,趙英蘭,要在1982年5月,結婚了。

1982年1月,趙英蘭大學畢業後,按照常規,法律系的畢業生,會優先分配到當地或原籍的公檢法部門工作。

而趙英蘭的男朋友蔣恒,也在同時畢業,作為經濟學的畢業生,蔣恒卻希望能夠去鵬城特區闖一番事業。

這幾年間,趙英蘭早就見過了蔣恒的父母家人,也詳細闡明了她跟她的父母家人的特殊情況。

蔣恒的父母都是明理之人,他們認準了趙英蘭這個人,對她的家庭情況不以為意,也不反對她跟蔣恒交往。

所以,大學畢業後,正是趙英蘭和蔣恒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們怎麽想在這個時候分隔兩地呢?

趙英蘭對工作的地點并不挑剔,于是她便跟她的老師申請,看看能不能推薦她去鵬城工作。

此時的鵬城,正值發展的初期,人才稀缺,百廢待興,她的老師毫不費力便把她推薦到了鵬城的檢察院工作。

趙英蘭去鵬城報道的時間定格在了1982年6月,蔣恒也準備跟趙英蘭一同南下,然而,蔣恒的父母卻希望他們能在南下之前把婚事辦完。

趙英蘭和蔣恒四月領證,五月辦婚禮,陳曦則是在四月末的時候才匆匆趕來的,并且還帶上了安安和寧寧,一來為了見證好友的幸福時刻,二來為了她自己能夠見見丈夫,孩子們能夠見見父親。

趙英蘭的婚禮結束後,她便跟陳曦提出,要退還安寧百貨的股份,她去了鵬城之後,就不能再兼顧安寧百貨的財務工作了,她自然也不會再白拿安寧百貨每年的分紅。

陳曦了解趙英蘭的性格,她知道在這件事情上她是無論如何也拗不過趙英蘭的,便果斷地同意了,然而不出一個月,她便反手送給了趙英蘭一份新婚大禮。

陳曦讓秦蕭趁着“安寧商貿城”還沒有動工之前,一定要抽空去鵬城買地,并且給秦蕭劃定幾個可選擇的區域,并且告訴秦蕭除了買地之外,如果有好的商品房,可以買下兩到三層。

早在1980年,鵬城便有了第一個商品房小區,當時以港幣标價,折合華夏幣大約5萬一套。

這兩年鵬城又陸陸續續推出了不少商品房,價格上照比兩年前卻浮動不大,陳曦讓秦蕭買下兩到三層商品房,是六套房子也好,八套房子也罷,總歸将來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其中一套可以在今年便送給趙英蘭作為她在鵬城的婚房,其餘的則可以等到1984年,“安寧商貿城”竣工以後,秦蕭等人從申城轉移到鵬城發展事業的時候,用作日常住房使用。

到時候,陳曦去看望丈夫,在鵬城小住,便可以跟趙英蘭比鄰而居了。

除了趙英蘭之外,陳曦京大的室友們,在畢業之後,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境遇。

除了陳曦一人選擇了繼續留在京大深造之外,其他人都選擇了走上工作崗位。

宋清月在自己的強烈要求下,被校方推薦為一名報社的記者,這也是她自己夢寐以求的職業。

受到她自己的人生境遇的影響,她不希望社會上再有類似的悲劇發生,她希望社會能夠關照烈士家屬,她希望寡婦也能夠有人權有地位,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挖掘,自己的采訪,把社會上更多的不平之事以文字的形式刊登到報紙上,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她希望日後,通過她的努力,真正能夠幫助到一些可憐人。

宋清月正式進入京城晨報開始實習的時候,便不再參與“港粵食屋”的經營了,在這幾年時間裏,她已經把自己的手藝盡數傳授給了秦瑤,因為她早就想過,她一朝畢業之後,便要為了理想而奮鬥,就再也沒有業務時間做生意了。

報社的工作,是一個鐵飯碗,收入不高不低,卻絕對夠用,再加入這幾年“港粵食屋”的分紅積蓄,足夠她養大小思然了,于是宋清月便提出了,要把她在“港粵食屋”的三成股份退還給陳曦。

然而,陳曦卻想也不想便拍板兒決定了要給宋清月保留兩成股份,因為“港粵食屋”的所有甜品、鹵味、蒸點可都是來自于宋清月的手藝,就算她日後都不再參與經營,單憑技術入股,占兩成股份也絕不為過。

陳曦做生意向來是只講道理不講人情,不然她也不會同意收回了趙英蘭的股份,卻一定要保留宋清月的股份,只因為趙英蘭的財務工作是可以替代的,但宋清月的手藝卻是獨一無二的。

宋清月原本的三成股份變為兩成,多出來的一成陳曦便直接給了秦瑤,她自己則依舊占三成股份,依舊做個甩手掌櫃。

秦瑤經過這兩年的歷練,管理一個店鋪已然綽綽有餘,于是,在股份變更的當天,陳曦又拿出了京城的一個商鋪,交給秦瑤,她認為,“港粵食屋”也是時候開一家分店了。

徐雅畢業後,聽從了家裏人意見,分配到政府辦公室工作,作為儲備人才,将來可能會成為領導的機要秘書,仕途一片明朗。

這樣的發展,對比她在沒讀大學之前,只是在一個國營廠當一個小幹事,可謂是前途無量了。

溫小柔則選擇了原籍分配,回到浙省,回到親人的羽翼之下,在浙省省城□□門做了一名科員。

鄭紅梅則想要當一名村官,從農村走出來的她,懷着一個赤子之心,想要支持國家的農村建設,她不怕路遠山高,也不畏窮山惡水,她只想做一些實事,但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想分配回她的家鄉,因為她不知該如何面對無情的父母。

轉眼間,時間就到了1984年,春暖花開之際,“安寧商貿城”竣工了。

陳曦第一時間跟老師請假趕到申城,來參加“安寧商貿城”的竣工儀式。

竣工儀式後,陳曦以秦蕭為法人在申城注冊了一家商貿公司,大股東秦蕭持股80%,第二股東陳景持股20%。

公司聘陳景為總經理,江燕為副總經理,全權負責日常經營,目前産業包括安寧百貨、安寧服飾和安寧商貿城。

從1979年到1984年,安寧百貨和安寧服飾的發展均已到了瓶頸,但以陳景和江燕的能力來看,陳曦覺得他們還能接受更大的挑戰,把安寧商貿城也經營得像安寧百貨和安寧服飾一樣有聲有色。

安排好申城的事務,陳曦便陪秦蕭一起去了鵬城,因為她要去見證一下丈夫事業的起點。

作者有話要說:過渡章節!感謝支持!求一個預收!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