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記得米國《時代》周刊在1979年的第一期序言中寫道:“一個嶄新華夏的夢想者——Deng,向世界打開了‘中央之國’的大門。這是人類歷史上氣勢恢宏,絕無僅有的一個壯舉!”
鵬城有幸能夠成為記錄壯舉的先驅者,承載着歷史責任,漸漸地從一個邊陲小鎮,一個南海漁村,不斷發展壯大。
1984年1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視察鵬城,并親筆題字“鵬城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時正确的。”
這一年,鵬城徹底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也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突破藩籬,大刀闊斧,想他人所不敢想,做他人所不敢做,這一年,注定是豪傑輩出的一年。
秦蕭便是在這一年的春天來到鵬城的,注定了,他會成為諸多豪傑中的一員,在這一年的激情歲月裏,創造出屬于他的奇跡。
秦蕭帶到鵬城的團隊,除了他自己之外,還包括兩名建築工程師,即楊大志和宋弘光,技術工人十餘人,普通工人二十餘人。
“安寧商貿城”項目結束後,但凡願意跟着他一起南下到鵬城闖蕩的,秦蕭自然是一個人也不會落下。
除此之外,秦蕭的團隊裏還有一名資深建築顧問,并未一起來到鵬城,即秦蕭的老師,著名建築學家呂鴻卓老先生。
其實,早在1982年,陳曦回申城參加趙英蘭婚禮的當口,她便把她在申城所有的産業都抵押給了銀行,包括兩塊地皮,三棟洋房,兩個商鋪,以及十一套住宅,共計貸款200餘萬,加上她手頭兒現有的流動資金100餘萬,合計300餘萬。
她把這些資金全部交給了秦蕭,讓他抽空去鵬城買房買地。
買房倒是實實在在的買房,但買地就只能說是變相的買地了,畢竟,在1982年的時候,國有土地是不允許買賣的。
陳曦清晰地記得,前世直到1987年,鵬城才迎來了首次土地公開拍賣,至此國有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才明确分開。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一憲法才被改寫。
那麽有人要問了,1987年之前,鵬城的商品房都是怎麽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鵬城作為特區,其獨特的意義了。
鵬城想要從一個漁村變為能夠承載無數人夢想的特區,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口,早在1980年便完成了對國有土地産權制度的創新式改革。
Advertisement
即政府出地,港商出資,合作共建住宅,所得利潤按政府和港商,85%和15%或80%和20%的比例,進行分配。
這種模式的住宅開發在鵬城一直持續到了1987年。
1982年的時候,陳曦讓秦蕭到鵬城買地,其實就是想以他們能夠拿出來的300萬資金,以及他們能夠建造出“安寧商貿城”的資質,想要跟鵬城政府合作開發一兩個小樓盤的住宅。
至于鵬城政府提到的,他們的實力不如港商的問題,倒也是不争的事實,但是他們可以做到最大讓利給政府,把利潤分配比例降至九比一。
果然,在利益的驅使下,鵬城政府同意了合作。
秦蕭根據陳曦給他劃定的幾個可選擇區域,圈下了幾塊地皮,但鵬城政府考慮秦蕭的發開資質尚淺,便只是出讓了一塊面積最小的地皮的土地使用權,并且要求秦蕭從簽署文件的這一天起,必須在三年之內完工。
秦蕭默默計算了一下時間,目前“安寧商貿城”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只待施工即可,那麽在“安寧商貿城”施工之後,他便可以跟楊大志和宋弘光去鵬城一趟,進行新項目的實地考察。
然後回到申城,他們可以一邊跟進“安寧商貿城”的施工進度,一邊完成新項目的設計任務。
大約一年半的時間,“安寧商貿城”竣工後,他們便可以立即趕往鵬城,開始新項目的施工。
由于住宅的工期會遠遠短于商貿城,所以三年之內完工,尚且剩餘一年半的時間,秦蕭信心十足。
如今,正值1984年的春天,秦蕭拿着他跟鵬城政府的合作協議,帶着他的團隊來到了鵬城,馬不停蹄,投入到麗景花園商品房小區的建設。
由于麗景花園的前期工作已經是秦蕭跟楊大志和宋弘光早就完成好的,所以剛一到鵬城,項目便投入了施工。
秦蕭先把麗景花園的前期施工交給楊大志和宋弘光負責,他自己則迅速地在鵬城注冊了一家房地産公司,取名為辰宇地産。
麗景花園作為辰宇地産在鵬城的第一個項目,秦蕭是一定要漂漂亮亮地完成的,為他積累經驗,提升資質,從而順利開發第二個項目打下夯實的基礎。
但在陳曦看來,跟政府合作,積累經驗,提升資質,固然重要,然而迅速地賺錢,積累資本,才更是重中之重。
雖然按照跟政府的合作協議,麗景花園的利潤,辰宇地産最終只能拿到一成。
但簡單計算一下,麗景花園雖然占地面積較小,預計只能開發四棟樓,每棟樓八層,每層四戶,分別有三室兩廳大戶型一戶、兩室兩廳中戶型一戶,一室一廳小戶型兩戶。
整個項目,共計大戶型32戶、中戶型32戶、小戶型64戶。
對比鵬城兩年前的房價,均價在每平1000到1200元,然而兩年過期了,鵬城迎來了大發展,房價均價已經漲到了1500到1800元每平。
麗景花園大戶型約100平,中戶型約80平,小戶型約60平,按照最低的房價均價核算出來,麗景花園整個項目的銷售額最少也能達到1400餘萬,減去兩三百萬的建築成本,麗景花園的利潤最少也能超過一千萬了。
那麽按照他們跟政府合作協議上簽訂的分成比例,九比一,僅僅是一成,他們也實實在在的賺了100餘萬。
這還僅僅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項目而已,要不怎麽都說房地産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最賺錢的行業呢!
陳曦心想,如果1987年之前,辰宇地産能夠再完成一到兩個相對大一些的項目,那麽她和秦蕭的資本便可以迅速地累積。
這樣,等到1987年,鵬城首次土地公開拍賣會上,辰宇地産便有實力占據一席之地。
到時候他們拍賣拿下的土地,便是完全屬于他們自己的土地,再也無需跟政府分成。
到時候他們便可以以土地抵押在銀行申請貸款,去開發項目,而後再用他們開發出來的在建工程抵押,繼續在銀行申請貸款,再去買地,如此循環往複,将辰宇地産做大做強便只是時間問題。
陳曦已經能夠預見丈夫的事業上騰飛,憑借她的些許點撥和丈夫的自身能力,她相信,有朝一日丈夫一定會在華夏的房地産行業裏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陳曦被秦蕭送到了他們在鵬城的家,那是秦蕭親手布置的他們在鵬城的愛巢。
跟趙英蘭兩口子剛好是對門,一摸一樣的戶型,都是兩室兩廳,6住4的樓層,而樓下的還有兩套房子,則準備留給楊大志和宋弘光暫住。
這四套房子便是1982年陳曦讓秦蕭到鵬城買房買地時,置下的房産。
其中趙英蘭兩口子所住的房子在1982年當年便被秦蕭過戶到了趙英蘭的名,作為陳曦送給她兩世摯友的新婚賀禮。
而剩餘的三套房子,則都在秦蕭的名下,這幾年往返于鵬城和申城,秦蕭早就把這三套房子裝修了一下,只不過他和陳曦的愛巢是他精心設計裝修的,而樓下的兩套房子則裝修的相對普通。
楊大志和宋弘光兩人,從大學畢業便跟着秦蕭一路輾轉,先到申城再到鵬城。
申城的事業已經結束了,但鵬城的事業卻剛剛開始,既然要在鵬城長久發展,秦蕭自然不能不考慮兩個兄弟的家庭問題。
楊大志在大學之前便已經成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頭兩年在申城打拼,因為明知道自己不會在申城定居,所以也沒有想接妻子孩子的打算,但是到了鵬城,這一呆就不知何年何月了,楊大志便想自己在鵬城租個房子,安頓好便回趟老家,接妻子孩子過來,但沒想到他剛一到鵬城,他的好兄弟就給他安排好了一切。
宋弘光在大學之前年紀尚小,沒有成家,但如今,五六年過去了,宋弘光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秦蕭當然不能厚此薄彼,便給宋弘光也安排了住房。
陳曦洗了個舒服的熱水澡之後,躺在舒适的大床上,卻翻來覆去地,怎麽也睡不着。
麗景花園的項目施工她幫不上忙,辰宇地産的注冊問題也無需她來操心,秦蕭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白天根本騰不出時間來陪她,那麽她跟着來到鵬城,到底是為了什麽呀?
難道就為了每天宅在家裏鹹魚癱嗎?
這可不是她的性格啊!
陳曦腦子裏一陣胡思亂想,便打起了趙英蘭兩口子的主意。
她知道趙英蘭目前在鵬城檢察院當一名科員,而趙英蘭的丈夫蔣恒則從擺地攤做起,不到兩年時間竟然已經擁有一家自己的小店了,主要經營五金建材。
陳曦心道,即便是從申城到了鵬城,她跟趙英蘭的合作還是可以繼續下去的嘛!
想到這裏,陳曦也躺不住了,她看一下表,五點多,英蘭姐也快下班回來了吧!
她趕忙爬起來,重新穿戴整齊,拿起鑰匙出了門,她準備到小區門口迎接英蘭姐一下,也順便給她一個大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