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024
察覺到貨車的引擎聲在自家牆西的村路上消失,孟大山和許若君覺得不對,交換了一個眼神,同時擡腳往大門外走去。
剛出家門就見到巷子口停了一輛貨車,自家的老大和老三正在車鬥裏小心翼翼的搬擡着一個大物件,雖然用不透明塑料布包着,但就是榨油機無疑了。
孟大山跑上前幫忙的同時還不忘囑咐許若君,“媳婦兒,你快去把老二叫來搭把手。”
“哎,這就去。”
不等她叫,聽到動靜的孟京晖自己出來了,見爹和大哥弟弟以及一個穿着灰藍色工作服的中年男人正在從車上往下挪東西,忙小跑過去幫忙。
五個男人合力,笨重的榨油機也變得輕快起來,一路擡進了閣道的空地上放好。
孟京庭給開車師傅結運送費的時候,孟京晖才看清楚對方工作服上的“安達市機械廠”字樣:原來不是他以為的搬家公司。
等搬運師傅任務完成拿到錢開車離開以後,從聽到動靜就一直在暗中觀望的莊鄰四舍們紛紛過來探究竟,當得知孟家要開打油坊的時候都驚呆了,以為就在家裏開,反應過來以後就要往這裏送花生,被孟大山哭笑不得的及時攔下。
“你們別急,我這邊榨油機剛買回來摸都沒摸過呢,總得等我們家人熟練上手了才行吧,不然你們放心把花生交給我我還不敢收呢。”
“那你動作得快點啊,我地裏新起的花生剛剛曬幹裝袋,這會兒打油說不定能多出幾斤呢。”
“就是就是,我家的也正新鮮着呢。”
“我家的油缸快見底了,正愁着跑大老遠去隔壁鎮上打油呢,家門口就開了一個。”
聽到這話,心知她們誤會了,孟大山開口糾正,“紅紅媽,不是家門口,不過也遠不到哪裏去,在鎮上。”
“啥?在鎮上?”
“大山子你行啊,這油坊都開到鎮上了。”
“在鎮上哪兒啊?”
Advertisement
“對啊,說個地方,我們好去捧場。”
因為胡老板那邊搬家還需要時間,怕打擾到對方孟大山便沒有直接告訴她們地址,只道決定下得匆忙還沒來得及收拾裝修,“各位放心,油坊開張前我一定廣撒通知,保證讓你們第一時間吃上新油。”
“這還差不多。”
“那就這麽說定了,我們在家等你的好消息啊,大山。”
“一定一定。”在孟大山的連聲保證下,終于把熱情的孟家村婦女團給打發走了。
耳邊重新恢複清靜後,孟大山只覺得天藍了,呼吸順暢了,就連老三都變順眼了,正要戲他兩句,被許若君先一步看出意圖,瞪了一眼後秒慫。
“keng!”孟大山輕咳一聲,相當自然的轉移了話題,“老大老三,這機器是你們買回來的,去把說明書找出來,給我和老二講解講解。”
這天,孟大山家要開打油坊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夜之間在孟家村傳開,隔天上午甚至有鄰村的人上門确認,得到想要的答案後滿意的走了。
見沒開張反響就這麽大,再有不想錯過秋收這個打油的高峰期,孟家人索性門也不出了,拿着自家的花生練手,一天之後已經能夠熟練操作榨油機。
都說比起大豆、菜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出油率是最高的,能達到40%以上,但孟大山父子幾人經過試驗後發現,這個百分比并不準确,出油率的高低不止取決于作物種類,和原材料的新陳也有很大關系。
他們分別用了前年、去年和今年的花生各一百斤榨油,發現出油率分別維持在39%、41%和43%的水平。
孟大山讓兒子把數據記錄下來,等油坊開張了以後寫個牌挂在牆上當公告。
最後就是加工費定價問題,三兄弟騎上洋車,分頭去了周邊的三個鎮子,打聽到幾個油坊的加工價格後,取了個中間值,每一百斤的花生收取10塊錢的加工費。
與此同時,孟京成和孟京庭也沒忘去農機局領補貼的事,選了個人家上班的工作日,帶上機械廠給開的榨油機收費單據和戶口簿、身份證等證明身份的材料,去了和集市中心街隔條街上的農機所。
別看陽春鎮不算大,因為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優勢,種地産量高,農業方面還挺受重視的,這一點從農機所的辦公場所規模快攆上縣農機站就能看出來。
因為秋收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此時的農機所安靜的很,孟京成和孟京庭過來的時候,除了一個技術員正半跪在地上檢修一臺出了問題的手扶拖拉機以外,看到的人無一不是清閑到喝茶,連神情都是懶洋洋的。
正事在身,兄弟倆顧不得多想,拿好準備材料敲門,挑了一個看起來很和善的幹事咨詢農機補貼的問題。
聽到他們是來申請榨油機補貼,幹事驚訝的挑了挑眉,“行啊,消息還挺靈通,上面剛出了政策就讓你們趕上了。”說着從抽屜裏找出一張表,“相關證件和材料都帶全了吧,帶全了把這張申請表填一下。”
“帶了帶了。”孟京成把表格接過來,和孟京庭一起湊頭去看,上面寫着“農機補貼申請表”七個大字,底下有好幾個選項,相應的補貼标準也各有不同,手扶拖拉機是40%,小麥播種機是25%,新加的榨油機在最末一行,補貼率10%,算下來能申請150塊錢,兄弟倆非常滿足,痛快的把信息填好。
除此之外,幹事又照着孟京成拿過來的證明資料把申請人的情況抄到工作本上,等申請通過後好記錄備案。
補貼申請比預想中要順利得多,兄弟倆眼帶笑意的從農機所出來,再聯想到家裏即将要開的打油坊,只覺得這日子真有奔頭。
胡記夫妻的動作很快,約定三天後交房,事實上在第三天上午就把電話打到了孟家村的小賣部,當時三兄弟正好出門打聽油坊價格,家裏只有孟大山一個男人在,許若君便陪着一起去了鎮上。
房子打掃的很幹淨,面館的招牌已經撤下來,店裏的桌椅板凳都整齊的疊放在角落,趁着兩家男人在大堂說話的功夫,胡家媳婦引着許若君到二樓。
二樓的面積不比一樓小多少,看樣子當初在蓋房子的時候就考慮到住人,還特意修了臨街陽臺,屋頂也加了隔熱層,牆壁不是新刷的但依舊光潔,不難猜出住在這裏的人很愛幹淨。
許若君覺得很滿意,忍不住感嘆,“看得出來這房子你們蓋得用心,住得也在意。”
見房子的新主人注意到這些細節,猶自不舍的胡家媳婦兒瞬間覺得自己找到了認同感,不住點頭,“是啊是啊,當初我和老胡真的是把這裏當成一輩子的家收拾的,不說處處精心吧,用料肯定是到了實處的。雖說我們馬上就要走了,按理這話我也沒資格說,但還是忍不住多一句嘴,妹子你們一定要好好愛護這個房子。”說完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随口一說,妹子你別介意。”
許若君哪裏不懂呢,如果不是胡老板出了這個事,就像老板娘剛才說的“這個家是要住一輩子的”,不舍和在意都是正常感情流露,想到這裏,她安撫性的拍了拍胡家媳婦兒的胳膊,答應她,“我們會的。”
孟家的打油坊不同于其他買賣,因為目前主賺加工費,他們不用像出攤或是開店那樣收拾店面、進貨提貨,只要把地方收拾幹淨,擺上一臺榨油機就行。
日歷上顯示11月12號是“宜開業”的好日子,圖個吉利,孟家人就将這天定為了油坊的開張日。
這年頭沒有打廣告一說,消息能傳開全靠一張嘴,因此從9號開始,孟大山就帶着三個兒子騎着洋車走街串巷的宣傳自家油坊開張的事,一天下來嗓子全啞了。
許若君一面心疼的給男人和兒子熬治嗓子的藥茶,一面念叨着,“這樣喊下去根本不是辦法,咱們還有兩天就要開張了,你們還有十多個村子沒有串呢,不行明天家裏留下一個人看孩子,我們都出去幫忙。”
“那哪兒行啊,家裏開油坊就是為了讓你們過好日子的,出去風吹日曬不說,重點是費嗓子,我這樣沒什麽,你要變成這樣我非得哭給你看不可。”孟大山堅決不同意。
許若君其實感動的不行,只是礙于孫子孫女就在跟前,假意拍他一下,“孩子們都在呢,你說什麽哭不哭的。”
孟大山嘿嘿笑,“不礙的,她們小着呢,根本不記事。”
(這裏孟繁意有話要說:不,爺爺你錯了,我不止記事,我還記得清楚着呢,所以你盡管和奶奶秀恩愛,看我不無影腳“踢翻”你們的狗糧╯^╰)
最後還是孟京成受了下鄉賣醬菜的買賣人的啓發,緊急去百貨大樓買了四個喇叭,安上電池錄了一句宣傳語:“為慶祝孟記打油坊本月12號開張,前三天加工費一律九折,原價每百斤/10塊錢,現在只需9塊了,先打先優惠,時間有限,趕快行動吧!地址鎮中心街種子站和批發部中間,原胡記面館處。”
有了這個,父子四人就輕松多了,帶上幾節備用電池,把音量調到最大、模式循環播放的喇叭往車頭一綁,蹬上洋車就走,一天下來把本鎮的村子都轉悠了個遍。
到了12號這天,孟家早早院門大敞,孟大山帶着三個兒子小心鄭重的把擦拭的锃亮、腰間還紮着一朵喜慶的大紅綢帶花的榨油機搬上了牛車。
不過進屋吃個早晨飯的功夫,大門口已經聚集了一衆鄉親,都是知道孟家打油坊今天開張趕過來的,帶着一袋子一袋子的花生,圍在牛車旁邊七嘴八舌的争論着先後順序。
二大娘說她是第一個到的,五嬸子不同意,說是自己,六大爺嫌兩人煩讓她們去一邊吵,結果捅了馬蜂窩,前一秒還争得面紅耳赤的兩個女人立馬調轉槍頭對準六大爺開始嘴炮攻擊。
孟大山出來時見隔房的六堂哥臉色難看到就跟要哭了似的,心下還奇怪呢,正要問一句怎麽回事,就被鄉親們簇擁着上了牛車。
半個小時後,鎮中心街上響起一陣“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孟記打油坊開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