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025
孟家人趕得巧,每年兩次的打油高峰期他們一個都沒錯過,開張時正值秋收結束,再過不久又會迎來收入的頂峰:年前年後。再加上陽春鎮上打油坊只此一個,相當于是獨家買賣,因此開張以後生意是肉眼可見的火爆。
尤其是前三天開業優惠的時候,每天屋子裏站滿了人不說,屋外還有一長串排隊的,這都要歸功于加工費九折的功勞。
有人可能會好奇不就是便宜一塊錢嘛,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塊錢,它足以吸引那些每日為柴米油鹽操勞的鄉村主婦,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囤貨,主囤耐久放不易變質的日用品。
就像以往搶購低價鹽那樣,明知道家裏的油還能吃半年甚至更久,依舊毅然決然的推着幾袋子花生過來打油,省下的一塊錢、兩塊錢甚至更多塊錢可以給孩子截布做一件新衣裳,讓全家吃一頓肉亦或是攢起來将來解決大難題,過日子不就是講究積少成多、細水長流嘛,這是她們的生活節流小智慧。
除此之外,還有恰好去年秋收前後打油的人家,過去一年正好吃完,今年就拎着新下的花生過來排隊。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想着占這一塊錢的便宜,但普通人嘛,傻子才會和錢過不去。既然能少花一塊錢,那誰又會說不呢?是以才會形成了“長龍”局面。
見客人這麽多,為了提高打油效率,孟家人開始明确分工:四個男人主要負責擡、倒花生這種體力活,趙秀美和周雪兩個人在家帶孩子,現在三個小人兒都大了,不止開口說話,個個還能跑會跳的,一錯眼兒的功夫就不見人了,确實得多個長輩看着才行。
至于許若君,則帶着田明麗過來油坊裏幫忙排隊登記。以防有人插隊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她們用紙牌制作了號碼牌,穿上繩子,按照先來後到每人從1號開始發,這樣隊伍就和諧多了。
忙得腳打後腦勺的三天結束時,因為不停的拎袋子舉高往機器裏倒花生,孟大山和成晖庭三兄弟累得胳膊險些沒擡起來。
知道他們辛苦,在送走最後一個打油的人之後,趁着大家都在忙着打掃衛生的時候,許若君給田明麗使了個眼色,兩人一起去附近的飯館打包了十個菜,準備晚上給家裏的男人們加餐。
回到油坊的時候孟大山正在門口張望呢,看到媳婦兒遠遠走來的身影時臉色一松,上前幫着提東西,鼻子聳.雲力了兩下,“你去買菜了?說一聲我去買就是了。”
“你都累得不想擡胳膊了,我叫你幹什麽,再說了,買菜不就是為了犒勞你們嘛。”
“嘿嘿嘿。”聽出媳婦兒在關心自己,孟達山撓着頭忍不住傻笑,有心想和她說幾句貼心話吧,又礙于大兒媳婦在不方便開口,只好繼續傻笑。
“爹,你咋啦?”這是聽到說話聲出來的孟京成,一擡眼就見到親爹目視前方笑得一臉癡相,沒錯,真的是一臉癡相,乍一看,他還以為是怎麽了呢。
見兒子叫他,孟大山迅速恢複正經臉,“沒什麽,屋裏都收拾好了嗎?好了就關燈鎖門回家吧。”
“嗯,這就走。”
Advertisement
孟家人這三天累得回家沾枕頭就睡,根本沒有精力數算白天賺了多少錢,每次都是在油坊臨回家了,把抽屜裏的零錢用底下墊着的布一裹,卷巴卷吧就整包帶走,加上今天的,正好三小包。
今晚也算是忙碌暫時告一段落,想着明天早上不用早起加班,吃飽喝足的孟家人準備數錢了。等飯桌上的碗筷一撤,許若君回屋把三個布包裏拿出來,別看它們看起來都不大,其實就是裹得緊,把錢倒在桌子上跟堆小山似的,光看着就讓人不由心情大好。
孟繁意更是驚呼一聲,“哇~”也不管大人們都在瞅她,興奮的直拍小手,看得孟大山忍不住戲她,“看來我們繁繁也知道這是好東西。”說着一張張捋平放在手裏數起來。
他負責10塊的,孟京成負責5塊的,孟京晖負責2塊的,孟京庭負責1塊的,剩下的五毛、兩毛和一毛的毛票,因為量少,許若君自己就包辦了。
最後五個人加起來一算,竟然有554塊8毛錢之多,要知道這才三天呀,利潤竟然比原先孟大山和袁方偉合夥做生意還高。
雖然知道有新店開張、打折、打油旺季種種因素夾雜在裏面,等恢複原價熱度很快會降下來,孟家人還是激動到不行。
見孫子孫女也在跟着大人一起樂,孟大山一人給發了一張大團結,“拿着,爺爺發的零花錢。”
剩下的520來塊錢許若君是這樣安排的,“因為打油坊人人都有出力,都是一家人我也不做排序,這樣,賺到的錢呢,每月月底結算一次,刨除當月電費後四家平分。”
然而這個提議除了她和孟大山兩個人以外,遭到了全員反對,他們的理由也很充足。
孟京成,“買打油坊的錢是爹娘你們出的。”
孟京晖,“榨油機的錢也是爹辛苦掙來的。”
孟京庭,“你們還管着我們三家的吃喝。”
三兄弟一致認為他們本錢一分沒出,只出了把子力氣,分這麽多錢受之有愧,堅決不同意。
見兒子們堅持,許若君想了想,“你們非要這麽介意的話,那當那錢是我們借給你們的,慢慢把本金還給我們就是,還完以後再平分,這總沒有意見吧?”
哥仨對視一眼,由大哥孟京成提出意見,“還錢可以,平分就不用了,最多我們一家兩成,剩下的四成給你和爹,就當我們交夥食費了。”
“對呀,當夥食費吧。”孟京晖和孟京庭緊跟着表态。
許若君和孟大山仔細看了一下兒子兒媳們的臉色,發現都是一臉贊同且沒有一絲勉強後,心中滿意。這個滿意不是滿意多分錢,而是覺得自己的付出被孩子們看在眼裏且沒有當成理所應當很欣慰。
兩人不再推辭,“那行,就按你們說的意思分。”
加工費恢複原價後,打油坊的生意果然沒有前三天那麽紅火了,由之前的每天打2000斤的花生降到了1000斤,偶爾7、800斤,最少的一次只有300斤,不過孟家人已經相當知足了,因為哪怕生意最慘淡的300斤/天,他們也能賺30塊錢,30塊錢在當時是什麽概念呢,大概是一個普通工人半個月的工資,
就這,還是打油坊生意最差一天的營業額呢,要是按照日常來算,平均下來怎麽着也得在70~80之間浮動。
因此,別看打油坊面上簡陋,整日和黏膩的油料打交道,實則回報相當高,孟家是真的選對路子悶聲發財了。
等打油坊的生意穩定下來,維持在日600斤的水平線上時,冬天悄無聲息的到來了。
随着時間跨進到12月份、天氣越來越冷,孟家人開始進入備戰狀态,因為又一個打油高峰期要到了。
只是,他們還沒等來新生意,先聽到了菜市場那邊新開了一家打油坊的消息,老板也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想要強買胡記面館失敗的周豐強。
原本這沒有什麽,畢竟沒有人規定不能做同類買賣啊,不然集市上賣衣服、賣水果的豈不是只有一家。生意場上有競争是難免的事,關于這一點孟家人想得很清楚,他們只要做好自己就夠了。
然而孟家人無意生事,有人卻是迫不及待的将矛頭對準了他們。
周豐強的周記打油坊直接開出了每百斤7塊錢的低價招攬生意,隔空和孟大山他們打起了價格擂臺,一時間,孟家的打油坊生意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