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小日子越發紅火

月底的時候, 黃茂林塞給黃炎夏五百文錢,黃炎夏死活只要了二百文,并很生氣地告訴他, 若是多給, 他以後就不來了。

黃茂林無奈,只得收起了錢。第二天,梅香去扯了一些好布料,給黃炎夏做了一身外衫, 還做了一件新棉襖, 外加一雙棉鞋。

今年地裏收的新棉花,楊氏做主分成三份, 三個孩子一人一份。

淑娴陪嫁用的被子,楊氏已經準備好了許多棉花,再攢一攢, 也盡夠了。

為此, 楊氏并沒有把家裏的旱地租賃出去,明年她準備繼續種棉花。除了女兒出嫁需要棉花,等孫子出生了, 還需要不少棉花呢。

梅香有樣學樣,也留了一些棉花地。棉花好種,把地挖了,種下去之後就不用怎麽管, 最多中途去除兩次草。

梅香只給黃炎夏做了衣服, 并沒有給楊氏做。黃茂林把衣服送過去的時候,楊氏看見了也沒說話。

如今她和自己的兒子住在一起, 并不是太在意黃茂林有沒有把她放在心裏,當家的願意過去幫忙, 她也不管。

黃炎夏接到衣服後很高興,兒子雖然不和他住在一起了,時時還在關心他,還要給他錢花。

黃茂源聽說大哥給了阿爹二百文錢,又見大嫂給阿爹做衣服,他私底下也塞給黃炎夏二百文錢,黃炎夏也不拒絕,把這二百文錢給了楊氏。

他讓楊氏把這錢都收好,等淑娴出嫁的時候給她做嫁妝。

這幾日,黃炎夏有時候囑咐淑娴,“家裏要是不太忙碌,去你大哥那裏,幫忙帶一帶慧哥兒。”

淑娴點頭答應了,“阿爹放心,我明兒就過去。”

黃炎夏點頭,“你大哥大嫂一直對你不錯,不要因為沒有住在一起,就和他們生分了。多一個娘家兄弟,以後對你只有好處。”

楊氏在一邊聽見了也點頭,“你阿爹說的對,你不要因為我的關系和你大哥生份了。你看我,就是因為娘家兄弟少,多少年都直不起腰。你大哥大嫂都是能幹人,和他們處好了關系,與你好處多着呢!”

黃炎夏看了楊氏一眼,“和孩子說這個做甚,你在這個家裏,誰還敢不敬重你。就算茂林媳婦沒有給你做衣裳,家常她做了好吃的,哪一回不送了滿滿一盆過來。”

楊氏笑了,“我就說說罷了,當家的不要在意。如今咱們分家了,當家的倒是比以前更忙了。”

黃炎夏笑了笑,“他們兄弟再能幹,也沒長八只手,總有忙不過來的時候,我不幫忙誰幫忙呢。你要照顧紅蓮走不開,我再不去,茂林兩口子如何能忙得開。”

楊氏笑了笑,并未說話。

第二天,淑娴就去了黃茂林家裏。慧哥兒還認識姑媽,也肯讓她抱。

有淑娴幫忙,梅香也能騰出手,和郭家姑嫂一起做喜馍。

天越來越冷,黃茂林每天磨豆腐需要大量的柴火,梅香蒸喜馍也需要大量的柴火,若是全部從外頭買,每日需要不少錢。

梅香和黃茂林商量,“茂林哥,家裏的柴火用的太快了,我下午想進山去砍柴,讓淑娴幫我帶着慧哥兒,走之前我把他喂飽了,個把時辰我就回來了。”

黃茂林想了想,“我跟你一起去吧,咱們兩個人更快一些,一個下午都能撿一車的柴火,我讓阿爹來幫我看着豆腐攤子,把慧哥兒給淑娴,咱們去去就回。”

梅香問黃茂林,“阿爹下午不是要給茂源幫忙嗎?”

黃茂林回答梅香,“少一個下午也無妨,阿爹勤快,茂源要用的草料,他每次都提前準備了好幾天的。”

梅香點頭,“那倒可以。”

說完,梅香看向淑娴,“妹妹,下午要勞煩你繼續給我帶孩子了。”

淑娴笑了,“大嫂只管去,我在家裏現在也沒什麽事情,二嫂有阿娘照顧呢。”

吃了中午飯,黃茂林和梅香連午覺都沒有睡,趕上車就往山裏去了。他們沿着往韓家崗的路往前走,直接把車停在了韓敬傑家門口。

梅香托柴氏幫忙照看驢車,兩口子拿上柴刀,挑上擔子,一起往山裏去了。

一個下午,梅香和黃茂林砍了不少柴火,兩個人把柴火全部裝到了車上,山裏還剩下一些,明兒再來一起拉回去。

這一車柴火要是全部指望拿錢買,少說也得二十多文錢。

兩口子速度快,到家的時候天還沒黑。

梅香一進門,慧哥兒就啊啊地沖梅香叫喚。

梅香一個下午沒看到兒子了,心裏十分想念,立刻一把抱過慧哥兒,在他臉上啪啪親了兩口,然後把他抱進房間,喂他喝了幾口奶。

一連三天,兩口子天天進山砍柴,家裏的柴房立刻堆滿了,因黃炎夏每天下午來幫忙看豆腐攤子,黃茂源要用的草料就有些緊張,黃茂林把柴火分給黃茂源一些,以免楊氏心裏有意見。

有了柴火,暫時一段日子不用操心了。

這一天下午,葉氏過來了。葉氏一進門就抱走了慧哥兒,先親兩口,“小乖乖,有沒有想外婆呀?”

慧哥兒立刻笑了,對着葉氏咿咿呀呀開始說話。

梅香問葉氏,“阿娘,家裏還有油嗎?”

葉氏點頭,“多着呢,你不用操心,沒有了我再來叫你。”

梅香又問葉氏,“阿娘,舅舅們家裏現在怎麽樣了?”

葉氏想了想回答女兒,“你兩個舅舅已經分家了,你外婆跟着你大舅舅,日子倒還過得下去,只是不是特別寬裕。”

梅香湊到葉氏身邊,小聲跟她說道,“阿娘,天兒越來越冷了,阿娘還記不記得去年木炭大賣的事情?舅舅們在家閑着也是閑着,不如到山裏砍一些木柴,燒一些木炭,多少總能掙一些錢。”

葉氏愣住了,然後看向女兒,“我也是說呢,你舅舅們天天趴在地裏,累死累活也只是夠吃夠喝。若是燒木炭能掙錢,倒是可行。”

梅香笑了,“去年的木炭貴着呢,等到了臘月,有錢都買不着。”

葉氏點頭,“你舅舅們肯幹,就是沒有你們靈活,非得有人帶着他們幹,不然就知道趴在地裏幹活。你都出嫁了,還為你舅舅們操心,阿娘記你這份人情。”

梅香笑了,“阿娘還跟我客氣。”

過了幾日,葉厚則帶領兄弟子侄一起過來了,和梅香商議燒炭的事情。

葉家住的地方離山較遠,燒炭若是離山太遠,取木柴不便。

葉家四個人,這肯定不夠,且每天每天只能幹半天。在梅香的斡旋下,又拉上了韓敬奇父子兩個。

衆人一起在離韓家崗不遠的地方建了個窯,炭窯不需要太大,大概五尺高、六尺寬的樣子,裏頭挖深一些,上頭留了三四個洞做煙囪,另外還有一個觀火孔。

一行人分兩路,一半人建窯,一半人砍樹木。韓敬奇以前給別人燒過炭,因以前平安鎮木炭并不是特別緊俏,且燒炭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幹得好的,又費時間,他倒沒想過去燒炭。

如今有了葉家加入,倒是值得一做。梅香主要的目的是把他們從田地裏挖出來,冬日農閑,能多得些錢財總比趴在家裏貓冬要強。

梅香去看了一會就回來了,她還是更喜歡一邊帶着慧哥兒一邊做喜馍。

葉氏也贊成,“有你二伯和你舅舅在,後面的事情不用咱們操心了。等他們燒好了木炭,我們一起幫着賣就行。若是能長久做,倒是一門不錯的買賣。”

過了十幾日,韓敬奇過來找梅香,他們燒出來了第一窯木炭。韓敬奇的意思是,先把這木炭都賣了,得了錢財三家一起分。

梅香連忙搖頭,“我就幫着砍了兩棵樹,二伯不用給我分。”

韓敬奇連忙道,“那怎麽能行,如果沒有你挑頭,我們也想不起來幹這件事情。”

黃茂林在一邊插話,“二伯,要不您分給我們一袋木炭,留給我們過年燒,至于分錢,二伯就不要提了。”

韓敬奇又搖頭,“燒木炭我們都會,但想把木炭全部都賣出去可不容易,後面的事情還是要靠你們。我和你舅舅商議過了,我們在鄉下不方便,不如把木炭運到你這裏來,你們幫着賣,得了錢還是三家一起分。”

葉氏正好在旁邊,聽完韓敬奇的話,她點了點頭,“你二伯說的有理,燒出來容易,想變成錢可不容易。茂林,你認識的人多,腦袋又靈活,幫你二伯和舅舅們想想辦法,把這木炭都賣出去。二哥,要是木炭能賣的出去,你們就一直燒。等過年的時候,一家也能掙不少錢呢。”

韓敬奇點頭,“是這個道理。”

長輩們都這麽說,黃茂林和梅香只得答應了。韓敬奇走後,黃茂林把跨院一間空閑的倒座房收拾了出來。

第二天下午,韓敬奇和葉思賢拉了滿滿一車木炭過來,裝了半間屋子。

二人走後,黃茂林開始操心賣木炭的事情。他沿着平安鎮幾條街,挨家挨戶的問,是否需要木炭。

黃茂林提前打聽清楚了木炭的價格,把幾條街問完後,木炭賣出去了一小半

住在鎮上的都是殷實人家,冬九臘月天,家裏有木炭,經常也能吃一吃熱鍋子。若是來了客人,也能攏個像樣的火盆。燒柴火也能烤火,不免煙熏火燎的。

除了住在鎮上的人,每逢集市,有人來買豆腐時,黃茂林偶爾也會問一問人家是否需要木炭。十幾天的功夫,木炭就賣的差不多了。

天越來越冷,一天早上,梅香剛吃了早飯,擡頭一看天,陰沉的很,還刮着大風。空氣裏冰冷冷的,伸出手都感覺凍人。

黃茂林出去賣豆腐還沒回來,郭家姑嫂二人來了,今日上午,三個人要一起做一批喜馍。

梅香抱着孩子到了西跨院,郭舅媽正在和面,郭二姨在準備做喜馍用的工具。

見梅香進來了,郭舅媽笑着對她說道,“看這樣子怕是要下雪了,今年這雪來得倒挺早。”

郭二姨點頭,“可不就是,今兒早晨起來我家門口的池塘都結冰了。梅香,要是下雪了,你們家總不能還是天天出門賣豆腐,你公爹年紀也不小了,雪天路滑,少出去兩趟也無妨。”

梅香也點頭,“是呢,冬天辦喜事的多,咱們把喜馍做好了,少賣一些豆腐也無妨,就是要辛苦舅媽和二姨了。”

正說着話,淑娴來了,梅香把孩子遞給了她,然後和郭舅媽二人一起做喜馍。

說什麽來什麽,午飯還沒吃完呢,天上就開始下起小雪。

前一陣子,黃茂林和梅香一起趁着還沒下雪,又去山裏砍了很多柴火,家裏柴房堆的滿滿的,跨院的角落裏也堆了許多柴火。有了這些柴火,燒到過年都不用愁。

自從搬到鎮上以後,家裏的豆腐每天賣的比以前更多。從早到晚,總是有人到家裏來買豆腐。

且這些日子以來,鎮上的人越來越多,就算是背集,來來往往的人都沒斷過。

除了賣豆腐,黃茂林還要接喜馍單子,幫着賣木炭,整天忙得不可開交。

梅香倒是沒有以前那麽忙碌了,她離娘家近,回去榨油也方便,賣木炭的事也不用她管,偶爾跟着郭家姑嫂一起做喜馍。

這一日下午,外面仍舊下着雪,梅香閑着無事,把家裏的腌菜缸看了看。前一陣子因為忙碌,梅香沒有做多少腌菜,裏面都快空掉了。

看過了腌菜缸,梅香覺得有些冷,就在西耳房燒了個火盆。

慧哥兒已經八個多月了,剛睡醒起來,梅香給他把了尿,喂他喝了兩口奶,母子兩個就坐在火盆邊烤火。

過了一會之後,梅香覺得無聊,讓黃茂林把火盆搬到了倒座房裏,一家三口一邊烤火一邊說話,順便招呼上門的客人。

慧哥兒的口水流的特別厲害,他已經長齊了四顆牙,特別喜歡咬東西。

不光喜歡咬東西,他還喜歡到處亂爬。原來是讓人抱着他到處走,但梅香和黃茂林并不會滿足他所有的要求。比如他想把梳妝臺上的東西扔到地上,或者想摸一摸剪刀。

現在他自己會爬了,雖然爬的還歪歪扭扭,若是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立刻就要下地,自己爬着去找東西。

剛開始梅香在地上鋪了厚厚的東西讓他爬,慢慢的,他不滿足那一小塊地方,開始越界。

一旦越界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竟往桌子底下和凳子底下爬。爬着爬着,一個不小心磕到了腦袋,立刻撇嘴就開始哭。等哭過了,又要去爬。

眼見着棉襖都爬髒了,梅香無奈,只能給他做了個厚罩褂,又在膝蓋上縫一塊耐磨的厚布,讓他爬去吧。

黃茂林抱着慧哥兒在倒座房裏跑來跑去,慧哥兒高興的咯咯直笑。梅香往火盆裏扔了一個紅薯,等烤熟了之後,一家三口一起吃。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這才幾天的功夫,路上的積雪都快有膝蓋高了。房頂上,地面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黃茂林每天都要把大門口和院子裏的積雪鏟一鏟,這頭剛鏟完畢,那頭又接着下。

一家三口都穿着厚厚的棉襖,倒不覺得冷。慧哥兒雖然光着屁股,但小孩子屁股上三把火,也不用擔心。

第二天上午,梅香抱着孩子回了娘家。正好,周氏過來給學堂送菜。

梅香按照市價從周氏那裏定了一擔菜,大白菜、蘿蔔、雪菜和夏天剩的辣椒,每一樣都要了一些。

周氏當場答應了,“你只管放心,明兒我就給你送過來。”

說完,周氏又摸了摸慧哥兒的小胖手,忍不住誇贊道,“這孩子長得真可人疼,多好啊!”

葉氏在一邊笑了,“二嫂不要急,明年你也可以抱孫子了!”

梅香立刻問道,“明輝嫂子有了?”

周氏小聲說道,“才兩個多月呢,我還沒往外頭說。”

梅香高興的說道,“這可是喜事,恭喜二伯娘。”

周氏也高興,“可不就是,我都盼了好幾年了,總算盼來了。”

葉氏笑道,“好飯不怕晚,二嫂不用急,有了這一個,後面都是成串兒的。”

周氏更高興了,“那敢情好呢,哦,你們家明朗的婚事定在什麽時候?”

聽到這話,梅香也看向葉氏。

葉氏把慧哥兒抱進懷裏,“我準備過幾天就帶明朗去秦先生家裏,先把婚期定下來,順道看一看玉茗。”

梅香又問周氏,“二伯娘,蓮香也不小了,茂松家裏有沒有來商議婚期?”

周氏小聲說的,“前幾天給我們帶話,說是過一陣子就來商議這事兒,我估計過了年就差不多了。”

三個人說了一些家裏的瑣碎事情,周氏先挑着空擔子回家去了,梅香也抱着慧哥兒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韓敬奇冒着風雪又送來一批木炭,葉氏聽說後,帶着蘭香過來看。

自從搬到鎮上後,韓家崗好多事情葉氏只能從二房那邊打聽。

韓敬奇一邊搬木炭一邊和葉氏等人說話,“三弟妹,咱們族裏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

葉氏連忙問道,“發生了何事?”

韓敬奇笑了,“敬堂大哥帶着他兩個弟弟一起開了磚窯!”

黃茂林驚道,“果真?頭先我還和我阿爹說過這事兒,開磚窯可不容易,沒有家底幹不起來,就算有家底,也不是誰都能幹的!”

韓敬奇繼續回答他們,“聽說是敬博幫忙找的燒磚師傅,他們家兄弟多,又有一堆兒子,說幹就能幹起來!我聽說,年前就是把磚窯建好,年後才開張,到時候需要不少勞力,我還準備帶着明輝去幹幾天。”

葉氏聽到消息非常高興,“這可真不錯,這磚窯一開起來,不光七叔家能發財,族裏很多人也能跟着喝口湯。”

韓敬奇送過了木炭就回去了。

兩天後,葉氏帶着明朗往秦家去了。走之前,葉氏過來找梅香,把油坊和弟弟妹妹托付給梅香。

明朗給學堂裏的孩子們放了五天假,蘭香會做飯,明盛帶着妹妹住在家裏,害怕到不至于,但葉氏仍舊不放心,讓梅香每天去看一看,若有人來買油,幫着招呼客人。

葉氏走後,梅香每天上午都會過去,她把慧哥兒交給蘭香帶,自己照看油坊。

明盛見阿娘和大哥都不在家,主動承擔起了很多責任。他雖然整天讀書,對家裏油坊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榨油他不會,但賣油難不倒他。

五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葉氏很快帶着明朗回來了。

經與秦先生夫婦商議,把婚期定在了明年冬月。

葉氏一回來,梅香就不用每天都過去了。這幾日天晴了,地面都曬幹了,鎮上的人又變多了。

喜馍訂單忽然一下變多了,喬遷的、過壽的、生孩子的、娶兒媳婦的,臨近年底,辦喜事的越來越多。

梅香再次忙碌了起來,黃茂林這邊也迎來了一位意外的客人。

這一日下午,黃茂林正在豆腐坊裏忙活。忽然,隔壁的鈴铛聲響起,他急忙趕了過去。

把窗戶一打開,只見外頭站了一位穿着得體的青年漢子。

黃茂林笑着問他,“這位客人,請問您需要些什麽?”

對方也笑着回答他,“黃掌櫃,在下姓陳,特來向黃掌櫃拜師學藝。”

黃茂林愣住了,他并沒有招學徒的打算,且這人穿着得體,看年紀比自己還大,也不像是能做學徒的。

黃茂林眯了眯眼睛,“這位客人,您說笑了,我不過是個磨豆腐的,豈敢說教授徒弟。”

對方向黃茂林拱手,“黃掌櫃,在下所言非虛。在下與黃掌櫃是同行,黃掌櫃的香豆腐名聲都傳到我們那裏去了,我特意來學,還請黃掌櫃不吝相授。”

黃茂林不說話,他在猜測此人話中有幾分可信。

就在黃茂林沉默的時候,對方又道,“黃掌櫃,在下趕了幾十裏路過來,不請我進去喝杯茶嗎?”

黃茂林笑了,“遠來是客,請進!”

說完,黃茂林去門樓裏把他迎了進來。

二人一起去了堂屋,梅香正在跨院裏和郭家姑嫂一起做喜馍,聽見正院裏有動靜,她跑過來看了看。

一見屋裏多了個陌生人,梅香看向黃茂林。

黃茂林對梅香說道,“這是外縣的陳掌櫃,陳掌櫃,這是內子韓氏。梅香,你去給陳掌櫃倒杯茶,我們一起說說話。”

梅香點了點頭,給二人倒了兩杯茶,又回到跨院去了。

陳掌櫃也不含蓄,開門見山對黃茂林說道,“黃掌櫃,我誠心拜師,連束脩都準備好了。”

黃茂林客氣的笑,“陳掌櫃,這香豆腐是我一家的買賣,目前還沒有收徒弟的打算。”

陳掌櫃喝了一口茶,“黃掌櫃,明人不說暗話,我不是本縣人,我學會了做香豆腐,也不會影響黃掌櫃的生意。”

黃茂林喝了一口茶,不再說話,他想知道陳掌櫃到底有多少誠意。

陳掌櫃繼續說道,“黃掌櫃,我知道香豆腐是你的獨門生意,自然不想外傳。這樣,我出二十兩銀子,算是買您的秘方,您意下如何?”

黃茂林笑了,“陳掌櫃,你這誠意可不夠。”

陳掌櫃咬了咬牙,“三十兩,如何?”

黃茂林放下茶杯,“五十兩!”

陳掌櫃吃了一驚,“黃掌櫃,您這要價也太高了!”

黃茂林笑了,“陳掌櫃,五十兩是最低價了。而且,您還得與我簽個契約,不能在榮定縣之內賣,否則,罰銀一百兩。”

陳掌櫃瞪大了眼睛,“黃掌櫃,您這香豆腐一個月才能賣幾兩銀子呢?”

黃茂林搖頭,“陳掌櫃,不管我賣幾兩銀子,都是我獨門生意。您學去了,以後指不定還有人會去你那裏學,山不轉水轉,總有一天會有人到我身邊來跟我打擂臺。反正是一錘子買賣,我自然想多賺一些。”

陳掌櫃苦笑,“黃掌櫃此言不假,但五十兩還是太高了些,可否降一降?”

黃茂林繼續搖頭,“不能降,您出五十兩,我這豆腐坊裏,你想學什麽都成。”

陳掌櫃沉思了片刻,“黃掌櫃,可否先容我一觀您的豆腐坊?”

黃茂林點頭,“請随我來。”

黃茂林敢讓他看,自然不怕他學。豆腐坊裏都是成品,他也看不出個甚名堂。

陳掌櫃到黃茂林的豆坊裏逛了一大圈,發現裏面的品種着實不少。

陳掌櫃想一想自己的豆腐坊,頓時自慚形穢。

看了一圈之後,二人又回到了堂屋。陳掌櫃半晌不說話,喝了一口茶,把茶盞放下,過一會兒又端起茶盞喝一口茶。

黃茂林也不催他,等把一盞茶喝完,陳掌櫃嘆了一口氣,“也罷,五十兩就五十兩,不過黃掌櫃也得答應我一件事情。”

黃茂林看向他,“請說。”

“您也得答應我,若我們縣再有人來學,您不能教他。”

黃茂林點頭,“那是自然。”

二人說定了條件之後,黃茂林立刻取出紙筆,把契約書寫好,請陳掌櫃簽字按手印。

陳掌櫃又猶豫了一會兒,把契書仔細看了看,最後堅定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雖然簽訂了契書,但銀子還沒兌現,黃茂林自然不會先教他。陳掌櫃識趣,自己回去先取了銀子來,五十兩一文不少!

夜裏,黃茂林把銀子全部給了梅香,梅香忍不住感嘆,“老天爺,這一個方子竟這麽值錢!若是再來三五個,豈不發財了!”

黃茂林笑了,“哪裏有那麽好的事情,等陳掌櫃學會了,這就不是我們的獨門生意了!這是頭一個,我自然多收一些。”

梅香把銀子全部收了起來,“管他呢,反正契書簽過了,整個榮定縣還是我們這一家,總不會比現在差!茂林哥,你可真能幹!當初你費勁琢磨這香豆腐,大夥還以為你異想天開,果真,老天會疼勤快人!”

黃茂林把梅香摟進懷裏,“跟你說實話,我也是頭一回一次掙這麽多銀子,才剛跟陳掌櫃說話的時候,我的心都在突突地跳。”

梅香忍不住撲哧笑了,“如今你也是有徒弟的人,可不能怯場!好了,銀子歸我,徒弟歸你!”

黃茂林在她臉上香了一口,“銀子歸你,我也歸你!”

慧哥兒已經睡着了,黃茂林熄了燈,摟着梅香一起鑽進了被窩。

第二天,陳掌櫃正式在黃家居住了下來。陳掌櫃也只有二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且他有多年做豆腐的經驗,黃茂林家的這些東西,三五日的功夫他就全部學會了。

黃茂林也不藏私,不管陳掌櫃問他什麽,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期間,二人還一起讨論怎麽将豆腐做得更好。

等學完了香豆腐之後,陳掌櫃內心忍不住感嘆,果真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若沒有人提,誰會想到這樣做豆腐。做起來是不難,但第一個想到的人才是難能可貴的!

陳掌櫃所在的縣城比榮定縣還要大,且他家豆腐坊就開在縣城裏,等他回去把這個做出來,比黃茂林掙的還要多!

這五十兩銀子花的值!

陳掌櫃見黃茂林每日早起磨豆腐,忍不住勸他,“黃掌櫃,何不收兩個徒弟,也省得你獨自一人辛苦。再者,我觀平安鎮日漸繁華,假以時日,就這周邊的生意也夠你做了,倒不必每日挑着擔子往鄉下去。如今你們家老掌櫃還能給你幫忙,再過個幾年,難不成你自己挑擔子下鄉?”

黃茂林虛心向他請教,“陳掌櫃,敢問你們縣城裏的豆腐坊都是如何開的?可有學徒?可有夥計?”

陳掌櫃終于挺直了腰板,“不瞞黃掌櫃,我只有兩個學徒,還單獨請了一個夥計,每日磨出的豆腐,自家賣一部分,其餘的都給了旁人。那麽大個縣城,自己一家怎麽能做得完,不如略微降一些價,倒手給別人去賣,中間賺個差價。”

黃茂林若有所思,“平安鎮就這麽大,我就算想倒手,一時半會兒怕是也不容易。”

陳掌櫃笑了,“不急,黃掌櫃還年輕,且平安鎮還在漸漸做大,以後的路還長着呢,早晚有一天,黃掌櫃怕是要成為這榮定縣的豆腐王了。”

黃茂林咧嘴笑了,“多謝陳掌櫃,這幾日與陳掌櫃一起磨豆腐,我也受益匪淺。”

陳掌櫃又說了幾句客氣話。

既已學到了實在的東西,陳掌櫃預備回去了。臨行之前,梅香做了一頓豐盛的酒席,請了黃炎夏和黃茂源一起過來作陪。

吃了一頓酒席之後,黃茂林付了車資,讓黃茂源把陳掌櫃送了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

親親們早上好!感謝在2020-04-12 10:29:12~2020-04-12 18:30:3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阿樹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