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翰林院

李均景決定往翰林院走一趟,翰林院院內庭院深深,一棵幾百年高齡的銀杏立于院中,落葉似乎被清掃過了,還算是幹淨整潔。這翰林院是前朝沿設下來的,當年攻打進建安城的時候,當朝的開國皇帝李宏算是個文人,才使得這翰林院和衆多的典籍沒有在戰火中灰飛煙滅。

這翰林院也沿襲了它的用處,是用來存放當朝的各類文件,古書籍和各類史記的地方。然而現下卻是個閑職,各地方的史都由各地方記錄着,着建安城的史也有下一階級的地方史官記錄着,而這翰林院則大多整理記錄一些皇帝的飲食起居,而皇帝李懷生性多疑,并不喜被人記錄日常起居,所以這翰林院只要記錄當朝朝廷要聞。

這下李均景立于門下,擡頭望着“翰林院”龍飛鳳舞的三個大字,朱紅色的雕花木門口,一個小厮正在靠在門上打瞌睡。

“咳咳。”李均景輕咳了一聲,這才驚醒了那個小厮,那小厮一臉的茫然,擡眼看到李均景立在下方時,也許是感覺自己偷懶被抓了小辮子,猛的一哆嗦,吓得魂都快飛了。

“參......參見齊王。”那小厮神色慌亂的跪下行禮道。

“免禮。”李均景擺了擺手,提步跨上階梯。

“學士于大人正在裏面呢,王爺這邊請。”那小厮正微微彎着腰在前面帶路。

當朝翰林院學士于興平,是個年輕的院士,是十年前的狀元,當時正處于年輕氣盛,對被分配到懶散的閑職來,還頗有微詞,當時年輕的他還賦詩一首,用來諷刺當朝的用人制度,這狀元郎文采絕豔,當時的賦詩在讀書人之中廣受追捧。竟然鬧大到皇帝那裏去了,皇帝一怒之下,就要治他的罪。

齊宣王是個愛才的人,在朝上好說歹說,才勉強保住了這個翰林士院士。從那以後,自然就沒有聽說過鬧出什麽幺蛾子了,這位侍才傲物的狀元郎也乖了許多。

李均景踏進內堂,那狀元郎正在案前寫着什麽,這會見李均景進來了,連忙把筆往筆枕上一擱,提起衣擺就李均景行李道:“微臣拜見王爺。”

他面帶微笑,行李行的極端正标準,仿佛已經完全适應了這官場的規則。背部微微有些馱着,一張有些蒼白的臉,身體微微發福,臉上的五官也有些發福,但是還是能看到,若是再年輕幾年,也算是個風度翩翩的英俊人物。

李均景一時間竟無法聯想到這是十年前見過的那個意氣風發的狀元郎,彼時李均景還是孩童,正在街上玩鬧,聽聞狀元郎上任了,那場面萬人空巷,街上擠滿了出來看熱鬧的百姓,都想一睹狀元郎的尊容。李均景在街角匆匆一瞥,便看到當時那個年輕的狀元穿着一身紅袍,坐在高頭大馬上面,一臉笑得燦爛的向路邊的額人群揮手示意,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舉手投足間掩飾不住的肆意張揚。

而如今的他,一臉讨好的笑,那臉上挂的笑容毫無生氣,像是畫在臉上似的。他佝偻着身子,身體臃腫而又發福。不知道他究竟經歷了什麽,十年的官場生活,竟将一塊鋒棱的寶玉打磨成了爛魚眼珠子。

“起身吧。”李均景說道。

“不知齊王駕臨,所為何事?有事盡管吩咐,下官一定盡力辦到。”于興平腆着一臉拘謹的笑說道。

“本王此次來是想查閱本朝官員的人丁造冊。”

Advertisement

“這......”于興平一臉的踟蹰無措。

“怎麽了?不可以嗎?”李均景細細品着他的表情,開口問道。

“這院中有翰林院的規定,查看翰林院中的記錄須得皇上手谕。”

“原來是這樁小事,我當是何事呢,我回頭與皇上說一聲便是。”

“這......齊王莫要為難臣下。”于興平又往地上跪了一跪,一臉擔驚受怕。

“你這是不信本王嗎?”李均景淡淡的開口說道,“萬一耽誤了些什麽事情,院士可付得起責任?”說道責任兩個字,李均景特意提升了音調。

于興平聽了,哆嗦了下身體,連聲說道:“臣不敢。”

“那勞煩院士帶路吧。”

“是.......”于興平像是被逼到了絕路似的,只能硬着頭皮答應李均景的要求,站起來為李均景帶路。

于興平帶着李均景除了門,往旁邊的一處偏殿走去,走到門前,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雲香草的味道,混合着腐朽陳舊的紙張味道。雲香草來自南疆,是防蟲螞蟻的好材料。

“王爺,這藏書閣許久未曾打開過了,裏面怕是灰塵大,您不如就站着此處,您若想看什麽,吩咐微臣拿出來給您。”

“無妨,你且把門打開吧。”

于興平走上前去,掏出鑰匙,“咯噔”一聲響,門鎖打開了,于興平推開了門,這藏書閣确是許久未曾進入了,門洞開的瞬間,在一陽光的照耀下,塵土飛揚。李均景不禁捂住了鼻子。

李均景擡腳踏進門檻,于興平也跟着進來,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殷勤地為李均景扇走面前的灰塵。

李均景擡眼看了他一眼,說道:“本王自己查看便可,你先退下吧。”

于興平讪讪的收回了扇子,答了一聲“是,那臣先退下了,若齊王有什麽事,盡管吩咐微臣便是。”

李均景輕輕嗯了一聲,于興平便轉身出去了。

藏書閣內光線昏暗,只有旁邊一扇窗微微透進來些白天的光線。藏書閣內彌漫着一股腐朽的味道,待李均景走進裏面,角落裏幾只老鼠見了人,“吱吱”幾聲,慌忙慌忙逃竄上了房梁。

李均景行走在林立的書架間,眯着眼睛仔細辨認書架上的标識。

第一排:起居注

第二排:前朝國史

第三排:史書纂修

第四排:官員造冊

李均景在第四排面前停了下來,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年間,李均景尋着時間線翻出來了一本厚厚的官員造冊。

李均景逐頁細細查看,手指突然頓住了,他目光停在了這一頁,頁面上郝然寫着,當朝太傅,叢安志,輔佐皇子,在懷皇帝上位後一年,因病身亡。

因病身亡,這寥寥的四個字闖進了李均景的眼中,太傅早年間已經過世了?那寫信給父王的究竟又是誰呢?李均景在幽暗的藏書閣裏,像是撥開了一層濃重的迷霧,眼前卻依舊是黑森森的無底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