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初露鋒芒

李萍明白, 女兒這是嫌棄秦朝的咖位不夠了, 可是哪有那麽好的事, 她總是遇上衆星拱月的戲?像《封神英雄傳》是要錢和人情面子的, 不可能長期那個樣子的。

李萍說:“就拍一部,現代戲拍得很快的,不用兩個月就拍完了。作品多, 人氣才會高嘛。”

張秋靈滿心的郁悶, 說:“就沒有好一點的劇本嗎?那個宋奕昕都能接拍《名劍風流》,這部戲關注度高得多,我還不如她嗎?給接差不多的劇都不行?”

李萍說:“這個圈子裏, 能适合你這樣年紀的女演員拍的資源也是數得着的,總不能拍草臺班子的戲吧?還有一些資源也都有各自的老板的,他們也都有自家的藝人要捧的。只有積累了人氣, 才有大把的好資源找上你呀。”

張秋靈說:“我就不信藍鯨拍了《名劍風流》後就不做新劇了。”

李萍想了想, 說:“聽說又備案了一部年代劇《黎明之前》和一部春青電影,但是資源給誰也不一定。”

張秋靈說:“不會又是給那個宋奕昕吧?或者楊菲菲、藍靜要出來一争?還是二三線的林語桐、李綽君?”

李萍說:“秋靈,你如果要這個資源, 你也得和拿出态度來。你心裏知道有這麽多人争了, 多少人想上戲都難,你就好好沉澱沉澱。”

張秋靈說:“現在趙總和王大少都是那個宋奕昕的入幕之賓, 我怎麽争?咱們家自己公司不能自制劇嗎?”

李萍說:“你爸爸的精力都放在電影上, 那幫忙監制《封神》都很難得了。”

張秋靈道:“說起來我就生氣,我們制的劇,憑什麽讓什麽人都來沾光?就不能把宋奕昕無聊的戲都删了嗎?我就不信了。”

李萍說:“你要主張删除她的戲呢, 還是想藍鯨三年合約時間內都不給你任何機會?”

“媽媽~~”

“我都知道,每個人都是這麽過來的。聽話,這三部戲是我現在能給你争取到的像樣一點的選擇了,你選一部。”

李萍也是當過演員的,明白女兒這種對同期藝人競争時的危機感,因而生出反感,這再正常不過了。從國內娛樂圈到國外的娛樂圈,都不缺少同時期的女藝人或者男藝人競争不和的消息,特別是女演員,撕起來吸引無數眼球。

張秋靈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不想給林若雪做配,又不想演抗戰劇,最後只能接了《美味奇緣》,但想多一部作品,也多一分和宋奕昕相抗的本錢。

……

集訓營開學的第一天,舉行了開幕儀式,又是領導現身講話,并且給六十名成員介紹了集訓課程計劃。

能到集訓營來的人都是全國的尖子,高中前的數學基礎都是相當紮實的,所以集訓的方式也是分類講授和靈活的題海訓練并講解。

通常時幾名教練負責一個模塊分類題型講解,一般來說上午做考題,下午或晚上聽講解題。

每個星期會穿插着相關領域學者的講座報告。

國際的中學生數學比賽出題規範限制只需用高中所授的知識領域的方法去解題,不提倡用超出高中數學知識點的去解題。

高中數學基本分為八大專項:1、集合、函數導數、積分;2、三角函數、平面向量、解三角形;3、數列;4、立體幾何;5、概率統計;6、不等式,坐标系參數方程,推理證明;7、解析幾何;8、複數、框圖。

而國際大賽時題型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

這四大類的題目常常需要會把高中的八大專項的知識運用起來,所以需要對這些知識點極為敏感。

集訓兩個月,差不多是一個星期進行一個大類的訓練講解,從易到難遞進。後一個月就是混合模拟訓練了,最後按照從開始到結束時的表現來選拔最優秀的選手參加國際大賽。

一個星期要集訓六天,前兩天的題型還是高考難度的,後四天就都是國內大師們出的,那些大師還都出過國際大賽的題。

這裏聚集着全國各地的高三學霸,都承受得住這種考試訓練和講解的強度。

已經是訓練代數類題目的第六天了。

昨天上午花4.5小時做三題,下午再花4.5小時做三題,合在一起也就像大賽一樣六道題,只不過現在的六道題全是代數相關的,每題7分,滿分42分。

昨天晚上的時候四個老師趕着将六十名學生的試卷都批出來了。今天一早就放到手上,今天要講題和拓展。

教室濟濟一堂,宋奕昕前後左右的男生女生又往她卷面上看看,後面的一個男生笑嘻嘻的撩她說話:“宋奕昕,又是滿分,怎麽考的?”

宋奕昕淡淡說:“天天訓練的。”

又一個男生笑道:“你怎麽練的,我天天訓練都沒有滿分,你教教我呗。”

宋奕昕說:“你真會開玩笑,這麽多大師在這裏,還需要我教你?這不是班門弄斧嗎?”

宋奕昕調過發際線,練過形體,腹有詩書氣自華,她的美貌氣質此時也不下于歐陽珊珊了。這些春/心/蕩/漾的男生就像是聞着蜜的蜂一樣,趕也趕不走,每當上課時,她坐在哪裏,周圍就難免圍着一群各地來的男生。

好在宋奕昕都會主動和為數不多的女生們交流、一起吃飯,絲毫沒有明星的架子。

今天由李老師負責講了前三題,下午陶老師講了後三題,他們還先請做對的同學用英文給大家講解題目。因為到了國際大賽上,如果能用英文給各國的同行或者名師們講出來,則能更好的體現國內學生的風貌。

宋奕昕就接連兩次被要求講解一題了,大家也都知道她英文也十分流利。

到了晚上,今天還來了一位盧家華教授給他們拓展知識,講【黎曼(Riemann)猜想】。

因為盧教授是歸國華裔學者,曾是還是哈佛大學的數學教授,被哈佛大學贊為‘一人撐起哈佛大學的數學專業’。這樣的大教授每年在國內的時間都有限,這時能夠抽空來給他們這群國內的高中生開講座實在難得。

盧教授是美籍華裔,是國外的教育背景。就像大學裏頂級教授教信息課程都用英文一樣,為了100%表達清楚,盧教授的講座也用英文,但是他助手所做的PPT是有中文提示的,這些高中生學霸們大多數能結合PPT聽懂他的講座。

【有些數具有不能表示為兩個更小的數的乘積的特殊性質,例如,2,3,5,7,等等。這樣的數稱為素數;它們在純數學及其應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數中,這種素數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規則的模式;德國數學家黎曼(1826~1866)觀察到,素數的頻率緊密相關于一個精心構造的所謂黎曼蔡塔函數z(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設斷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數學界的難題很多,與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相比,黎曼猜想要年輕得多。

費爾馬猜想經歷三個半世紀才被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歷經兩個半世紀屹立不倒,黎曼猜想才經歷一半個世紀。

19世紀以來,許許多多的現代數學成果開枝散葉,早期都被人認為開發了這些無用的分支。就像現代很多厭惡數學的高中生一樣,比如早期的韓寒,大家認為一走出社會,那些三角函數、代數幾何根本就是無用的,普通人只要會數錢就好了。可是到了現代,數學早成為最強有力的工具,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石。

比如黎曼猜想是關于質數(素數)的研究,質數在當今信息時代就被廣泛應用,質數(素數)是互聯網大門的鑰匙。

現在的信息時代,居民們都免不了要用各中互聯網賬號,一種軟件的用戶注冊後都要信息加密。就像國內一般流行的APP都有幾億用戶,如果每一個用戶都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服務器只怕要崩潰。

于是服務公司就用同一種加密的方法,但是每一個人的加密卻只有自己和公司知道,可在系統中都轉化為同一種規律方式但是不同的數據。

數學真的是任何科學的基石,當然也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也難怪現在集訓隊中許多人已經保送到青花最好的計算機本科班了。不過,在數學界,讀計算機AI的其實是屬于鄙視鏈下層的,只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個行業最可能賺到錢和就業。

盧教授對着一群高中生,這個難題明顯會超綱的,所以他主要還是做興趣的激發,并沒有把講座往深裏帶。

終于講完了,盧教授的助手拿着話筒問大家:“有沒有要提問的?”

宋奕昕知道這個“書中世界”和學霸所生活的世界只有當代的人物微有不同,科學歷史存在的基石是差不多的,所以在她穿越前,她都讀過“黎曼猜想”的難題的論證論文。(注:作者純屬瞎扯,不要考據)

宋奕昕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提了幾個比較淺的問題,宋奕昕非常敬重這個擁有老一輩華人的家國情懷而歸國無私奉獻的華裔教授,聽說他把國家給他的待遇都用于資助學生出國深造了。

宋奕昕舉起手來,助手看到了,說:“好,請把話筒傳給這位同學。”

宋奕昕因為盧教授用英文授課,所以也用流利的英文提問:“您好,盧教授,我是來自于京城XX中學的宋奕昕,Aileen Song。請問盧教授,關于【黎曼猜想】的證明,是否可以采用todd函數反證法?”

盧教授這時才一怔,說:“這位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宋奕昕說:“是否可以借助量子力學中的無量綱常數α——精細結構常數。因為精細結構常數大約等于1/137,刻畫的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比如在氫原子中,我們大致可以說電子繞原子核的速度是1/137再乘上光速。理解精細結構常數只是最初的動機,但是過程發展出來的數學方法是可以理解【黎曼猜想】的。”

數學是很複雜繁冗的,就算是盧教授,他一時也不能輕下論斷,問道:“那你試想過,按照你這個思路,寫出論文嗎?”

宋奕昕說:“我心裏有這樣的設想,但是目前還沒有動手去論證。”

盧教授笑道:“同學,你的想法是打開了一個思路,如果你能寫出了論文,你可以直接聯系我。”

作者有話要說:注:黎曼猜想據說是在2018年被德國阿蒂亞爵士(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證明出一小部分,當然也存在不少質疑。

作者就只是一外行人,也就寫爽文YY,假設他證明的一部分是成功的。

至于女主得到過這個思路,時隔這麽久,那過程那麽長,也是不可能有地方抄襲的,不過到底算是一個外挂。

這就好像,我知道歷史上有哪些詩人,又屬于什麽派的,但是要我把他們做的詩完背下來也是不容易的。

另外,作者也肯定沒有看過阿蒂亞爵士(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的論文,因為世上能看懂那些東西的人極少。大家不要認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