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見湯子苓答應了,單位還算人性化,給提供了餐點,說可以吃飽了再忙。
“元松呢?我倆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是一個班的,他技術更牛,你們要是急着用小程序,我倆合作能更快。”湯子苓喊住要離開的小許,建議道。
“他不是畢業後沒從事專業領域的工作嗎?”
原來單位将人的底細調查的這麽詳細!湯子苓心中暗嘆,面上卻沒有表現出來,“是這樣,但他的技術沒丢,很快就能上手。”
“那行,我去申請看看。”說罷,小許就腳下生風地離開了。
科學技術局的效率格外高,湯子苓飯還沒吃幾口,元松就過來了。
正值飯點兒,食堂人多口雜,兩人沒多聊,吃完飯就一起去小許提前交代過的辦公室報到加讨論小程序設計細節。
忙得正忘我時,突然聽到一陣舒緩的音樂聲。
“下班了,趕緊回吧,再慢該曬傷了。”有好心的同事提醒還在發愣的兩人。
等兩人回過神來收拾東西走人時,其他同事已經跑了個精光。
看了眼時間,早上五點整,估計再過個把小時太陽就出來了。
路上沒什麽車和行人,街邊的店面幾乎全部拉上了卷簾門,除了郁郁蔥蔥的綠化帶,沒什麽好逛的,兩人一路小跑回了家。
“看來國家沒打算抛棄城市。”湯子苓熟練地揉着面團,大約今天在科技局食堂吃的那頓飯勾起了他的饞蟲吧,突然想吃蔥油餅了。問過元松,見他也想吃,就果斷開始和面,準備多烙幾張。“咱們二輪測試時登記的那些信息,看上去像是往年的,結合咱們接到的任務,我猜想政府是要做詳細數據庫,精準掌握城鄉間人口的流動。”
“現在估計已經很詳細了,咱們面試的時候只報了身份證號,他們連咱畢業後都幹了哪些工作都一清二楚。”在湯子苓揉面的間隙,元松已經把電餅铛擦洗幹淨了,待會兒刷點兒油直接就能烙。
“也是,但為啥不明确說出來啊?弄得人心惶惶,糾結着不知該往哪裏去。”
“過去國泰民安,還有順暢的運輸供給,城市的需求不管多大總能供應上的。”元松一邊整理着被當做料理臺使的大理石長桌,一邊同湯子苓說自己的猜測,“如今天氣異常,好些網店都停止發貨了,想必物流運輸受到的影響比咱們想象的要大。沒有持續的供給,城市的承受能力就大大減弱。我想,國家之前放任‘回村潮’,多半也是想趁機為城市減輕負擔。”
Advertisement
“說得有道理!”湯子苓越品越覺得是這個理兒,“城市的承受能力下降,國家要是直接出政策把人往農村遷,絕對不少人要産生叛逆心理,想着‘攆’他們走是不是有啥見不得光的陰謀。而順勢任由人們自主選擇、自主遷移,既解決了城市供養能力不足的問題,又減少了一系列安置、遷移所産生的各種麻煩和費用!在那麽大‘回村潮’的沖擊下依然留在城市的,估計絕大多數都是實在無處可投奔或是不願意走的,這樣能避免不少人趁亂鑽空子呢!”
說話間,湯子苓已經擀好了餅子,元松熟練地在電餅铛上刷油,然後把餅子攤上去,蓋上蓋子慢慢烙。
“我猜也是這樣,總體來說,對大家都沒壞處。如今正值豐收季,不管怎麽說,萬一情況嚴重了,呆在農村确實更有保障些。”看了眼時間,元松起身把電視打開,調到新聞頻道。
湯子苓正低頭揉面,聽到新聞中的播報,頓時放下手裏的活,轉身看向電視。
等重要新聞播完了,他若有所思地說:“科技局最近突然忙起來,就是因為這個吧?”
“多半是。”元松已經熟練地拿起手機去搜熱門話題了。果然,在全民極度關注新聞的大形勢下,大家的直覺都很敏銳,很快就抓住了重點,“太陽能發電不是啥新科技,但在如今的形勢下突然大力推廣,總體應該是好兆頭,至少不用擔心哪天咱們斷了電,生活質量一朝退化到沒電的年代。”
“新聞裏說是作為家庭用電的補充,也就是說暫時還能保證供電,只是為了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
“對……”
先是找到了工作,又從新聞裏得到了似乎預示着情況沒那麽壞的消息,兩人心裏高興,就着蔥油餅和僅剩的鹵肉喝了一瓶啤酒,聊到早上九點多,才暈暈乎乎睡下。
湯子苓是被鬧鐘吵醒的。
好些天沒聽過鬧鐘的聲音了,也有好久沒有熟睡得需要鬧鐘叫醒了。一時間,昔日深惡痛絕的鈴聲,聽起來竟有些悅耳,愣了好一會兒才伸手關了。
“才七點,不用慌。”科技局現在實行的是晚九早五的8小時工作制,距離他們上班還有兩個小時。
“外面是不是下雨了?我好像聽到雨聲了。”說着,元松已經下了床,到窗邊掀起遮光簾往外看了看,“下雨了,還挺大的。”
一系列詭異的變化都是從一場雨開始的,湯子苓現在對雨還真有些犯怵。不過還是出了卧室,走到大客廳,打開大門,透過紗窗門看向院中。
這雨跟上次的沒什麽兩樣,雨下得又急又大,這會兒院子裏已經有些許積水了。
只是跟上次不同,這次院中沒了那些瘋狂翻滾的貓貓狗狗。
“工作群裏發了通知,說今晚在家辦公。”
“看來大家對雨都有些心理陰影。”湯子苓喃喃道,“但願不會再有什麽新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