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隔日,湯子苓打電話跟直系領導說明情況。大約這些日子幫忙“代購”建立起了不錯的人情,他口頭上很爽快地答應了,但讓他寫個書面申請,還暗示最好說不能繼續出外勤是因為身體客觀狀況不容許。
湯子苓心領神會,花幾分鐘寫了個申請發給了領導。
“批準了。”湯子苓看了眼剛發來的消息,簡單回了句感謝的話,就繼續盯着電視看。
今天本地新聞頻道破天荒地進行了現場直播,預告說可能長達近十個小時。
兩人吃了飯就守在電視前,見證對他們來說可以載入史冊的一幕——直播大規模人口遷移。
只是還沒坐一會兒,元松的電話就響了。
“力哥喊我們過去?”湯子苓也不知道是自己聽力變好了,還是手機漏音嚴重,他坐在元松身邊,能很清晰地聽到通話內容。
“嗯,咱們這邊也遷來不少人,他喊咱們過去幫忙維持秩序。”
“這麽快啊!”湯子苓說着,動作迅速地脫掉睡褲,換上沖鋒褲,然後戴上毛線帽和口罩,穿上羽絨外套和雪地靴,就跟差不多穿着的元松一起出了門。
巷口有過來值班掙罐頭的狗子,兩人挺放心,鎖了大門就穿過街道,到了對面。
湯子苓在這邊住了好幾個月了,卻從沒進去過街對面商鋪後面的社區。跟着元松走到街盡頭拐彎處,進了大門,才發現這個社區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聽身邊人閑聊說,有近百棟樓,c區有個門甚至通向三四站外的地鐵口。
“力哥公司買下的臨街那一棟屬于a區……”
兩人到了才知道,力哥手下的家屬也搭順風車搬來了,就算大件的家具沒帶,光是生活用品也是大包小包的,他們家屬樓雖然有電梯,可因為氣溫的緣故老是出故障,物業怕出事,全小區幾乎都停了。因而如今搬家,可是個大問題。
力哥喊兩人來卻不是讓他們做苦力的,交代好留守的兄弟後,就帶着包括元送跟湯子苓在內的大部分員工往社區深處走,不多會兒就到了面向主街道的社區正門,熟稔地跟負責這次護送任務的兵哥打了招呼後,說:“咱這些兄弟人品可靠,對這片兒又熟悉,有啥事兒盡管招呼。”
“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兵哥抹了把疲憊的臉,就招呼他那邊忙得焦頭爛額的兄弟過來領助手。
湯子苓跟元松一組,幫忙安置b區1-5棟的居民。看得出,大家都風塵仆仆、拖家帶口的,這一路過來估計挺不容易。因而見着有老弱扛東西吃力的,兩人會主動幫忙。
Advertisement
這些人乍一來到陌生的地方,心裏也不安得很,一個勁兒地問附近的情況。湯子苓這些天兼職推廣員,耐心早就被磨煉出來了,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這個社區有哪幾個大門;他們在網絡上看到的柳湖北街夜市是真的,a區大門出去左轉走個幾分鐘就到了;還有他們最關心的售糧處據說建在地鐵站裏,附近的地鐵口都怎麽走……
正說着,就見元松過來給他一沓傳單,“上面有簡單的地圖,看誰需要就發一張,一家給一張就行,別多給。”
湯子苓借着路燈的映照掃了一眼,頓時明白力哥為啥這麽積極熱情地過來當志願者了。傳單上确實畫着簡易地圖,可那幾乎占了一半頁面的柳湖北街夜市介紹明晃晃地展示着力哥夾帶私貨的心。
“帥哥,能給我一張嗎?”
湯子苓連忙回過神來,“當然可以,您收好。”
“孩子,給我也來一張。”“我也要!”……
一會兒的工夫,傳單就散了個七七八八。
言談間,湯子苓也知道了不少之前不了解的內情。
“政府給我們等面積換房,不用考慮市裏跟省城的房價差。”一個中年男子侃侃而談,優越感十足,“就是說,我用市裏的房價買了省城的房,這便宜擱誰誰不占?”
“按你這麽說,人家縣裏的不更賺便宜?”有跟他不對付的出言擠兌。
“那不一樣,縣裏房價低,換的地段不如咱好啊!”中年人得意地反駁,他覺得這地段離夜市這麽近,肯定是個好地段,他運氣好,占了大便宜!
怕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吵起來,湯子苓連忙開口緩和,“叔,那房貸沒還完的咋辦啊?能換房嗎?”
“當然能啊。”中年男人大約這些日子也在家憋久了,特別有聊天欲,“房貸按原先跟銀行的合同,該咋還咋還。”
“以如今的物價,還房貸太劃算了!”有人忍不住感嘆。
“可不是,如今幾千塊錢能幹個啥?真說不好咱是遇上了好時候,還是遭了大難!”
“要是能選擇,我肯定希望世道能回到從前,辛辛苦苦還房貸心裏也踏實。不像現在,過的叫什麽日子,天天提心吊膽的……”
見大夥兒聊着聊着就喪起來了,湯子苓連忙開口調節氣氛,跟大家說起柳湖北街夜市上最近出現的新鮮玩意兒,“……8號鋪有個賣豆腐的攤子,攤主應該是咱這兒附近的,幾乎每晚都出攤兒,老豆腐、千張、凍豆腐啥的品種還挺多,味道也好,價格也不是很貴,等大夥兒安定下來了可以去逛逛……”
如今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吃了,果然,湯子苓的話把大家從頹喪的情緒中拉了回來,紛紛感嘆着大城市就是好,他們市裏啥都沒有,要不是當初囤了些東西,這兩三個月都不知道該咋熬過去。
這些外來戶分散在不同的樓棟中,湯子苓跟元松每送一戶到家門口,都能看到左鄰右舍或偷偷開條門縫暗暗觀察,或大方開門熱情打招呼,總之,看得出他們對新搬來的鄰居都挺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