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知道是老李那天發到群裏的小視頻讓領導靈機一動,還是別的什麽緣故,隔日湯子苓就接到局長的電話,他用商量的語氣問湯子苓能不能順便幫兄弟單位的職員安裝一下系統,當然,一家算一次外勤。

一家是裝,一片也是裝,湯子苓很爽快地答應了,每天跟元松輪換着蹬三輪車蹬得飛起,幾乎跑遍了大半個城市。

很有生意頭腦的力哥聽說了,印了不少傳單送來,請湯子苓當兼職推銷員,上門安裝系統的時候順便發一發傳單。

并不是所有人都善用網絡,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網絡上的信息有天然的不信任感。而如今普遍惶恐不安的形勢下,信任網絡的更是少之又少。因而,柳湖北街夜市的名聲雖響,但只局限在年輕人中,實實在在的客戶甚至只有附近區域的一部分居民。力哥手裏的貨雖然有限,如今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态,但誰嫌潛在客戶多呢?既然有擴大客戶群的機會,他肯定要緊緊抓住的。

這不是啥為難的事,更何況力哥還給了“推廣費”,湯子苓很認真地幫忙散傳單了。

“這夜市你去過嗎?賣的東西多不多啊?是不是很熱鬧?”現在大家對購物都是很迫切的,一般見到傳單都很欣喜,畢竟,這意味着他們多了一個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渠道。再加上湯子苓算是自己人,想來不太可能為了點兒蠅頭小利坑騙同事自斷前程,大家心理上對他是有幾分信任的。

湯子苓一邊裝系統,一邊不厭其煩地解釋着,“你掃二維碼關注公衆號進入網上商城,裏面顯示在售的商品一般都是有貨的。……我朋友圈裏有照片,還挺熱鬧的,因為有很多只租一晚上的商販擺攤,所以每天賣什麽不太固定……”

當然,去的人家多了,湯子苓在閑聊中也得到了不少挺靠譜的內部消息。

“說是售糧處會設在幾大地鐵站,有個同事丈夫負責店鋪水電鋪設,說已經裝修的差不多了,以後地鐵幾條主幹線也會定時運行,分貨運專列和客運專列……”湯子苓坐在車鬥邊上,跟元松說起了剛聽到的消息。

“要不要去附近的地鐵站看看?”橫豎貨已經送完,離天亮還有個把小時,元松一時來了興致。

“行啊。”湯子苓從善如流。

兩人一路狂蹬,回到柳湖北街後,先把三輪車騎到巷子裏,都沒有回屋,直接就出了大門。

二樓辦公室的力哥瞧見了,隔着窗戶問他倆幹啥去。這也不是啥不能往外傳的秘密,元松直接站在樓底下就說了。結果街道上的人聽到後,瞬間就沸騰了,拉着元松問東問西。

“真的假的?售糧處在地鐵站!”

“啥時候開售啊?真像網上傳的限量嗎?價格是不是要比市場價便宜一些?”

“地鐵重開了?哎呦,那感情好,我都好些日子沒去他姥姥家探望了,有地鐵就方便多了……”

Advertisement

元松想回話,結果大家七嘴八舌的,根本不在乎他怎麽回答,自顧自地說着聊着,嗓門兒一個比一個大。他嘆了口氣,索性也不白費工夫澄清他只是聽別人說的,還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因為就算說了,大家也聽不進去。

兩人擠出人群後,大跨步往前走,很快就出了北街轉入主幹道,不多會兒到了最近的地鐵站。

附近地鐵站有三個入站口,兩人挨個看了看,另外兩個都封了,只有一個能進。

下樓梯的時候,湯子苓忍不住感慨,“感覺上次匆匆忙忙擠地鐵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其實還不到半年呢。”元松雖不常乘地鐵,但也有種莫名的懷念。

這邊不是中轉站,往常只有兩條線,印象中不算大。可如今進去後,元松發現比記憶中要大得多,而且很多地方都改建了,多了很多類似店鋪的格子間。

“你們幹啥的?”一個戴着安全帽的男子沖兩人呵斥道。

“地鐵要重開了嗎?”湯子苓假裝沒看到對方的氣勢洶洶,客氣地說,“我們看站門沒封,就下來看看。”

“等通知。”對方揮着手趕人,“施工現場,閑人勿進!”

兩人只好退了回去。

沒想到在半路遇到不少過來一探究竟的人。雖然提醒了那邊正在施工不讓進,可大家都不死心,非要親眼去看看才放心。兩人見狀不再多說,溜溜達達往回走。

剛拐入柳湖北街,就有正值班巡邏的兄弟告訴元松,說力哥找他有點兒事,讓他上二樓去一趟。

從登記處上了二樓,旁邊就是力哥的辦公室。

辦公室陳列簡單,除了桌椅和一排鐵皮櫃,其他地方跟如今的大多數人家一樣,見縫插針地栽種了不少成盆的菜蔬。

“小湯系統安裝的差不多了吧?”力哥開口就問。

“還剩幾家比較遠的,估計兩三天就能安完。”湯子苓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實回答了。

“聽說馬上會有大批量外市人遷過來,到時候說不定會出亂子,你要不跟領導請個假?”

一聽可能出亂子,湯子苓毫不猶豫地說:“行,我明兒就請假。”相比于他原本的工作量,已經額外做了很多次外勤了,他只是想多掙點兒錢,以身犯險的事兒可不幹。

元松也不是那種以為得了點兒“奇遇”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的中二,見力哥特地提醒他們,還說要暫停網上商城的外送服務,就知道他得到的消息不甚樂觀,才會如此謹慎。

回到家,讨論起這事兒時,元松說:“他估計也有避風頭的意思,畢竟官方售糧處眼看也要開業了。”

“力哥人看着大咧咧的,實際上還真是粗中有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