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贊樂天大員嘆服

林如海也頗為贊許晴雯這個丫頭, 賈敏剛過世時黛玉年紀還小,自然時時處處傷神,他夢中更是見到黛玉寄人籬下,處處感懷身世, 這般傷情, 心裏常年心思不寧, 便是成年男子漢也能被拖倒拖垮,何況區區一個小娘子乎?

可恨那賈府還處處宣揚黛玉身體不好, 真真兒是無稽之談。再說那個特意配給黛玉的“人參養榮丸”,更是處處透着蹊跷, 那個薛家寶釵和黛玉争奪夫婿, 又顯擺好心,送幾個人參,真不知包藏着何等居心(我知道一個寫作者這般有偏見是錯誤狹隘的事情, 但我是個黛玉黨, 原諒我吧)。

因此林如海如今格外在意黛玉的身體, 黛玉如今請了三個大夫, 都在林府榮養着,其中一位是女子大夫,就是專門診治女科的, 她以藥膳見長,給黛玉晨昏診脈,開出了一單單食療的法子。

黛玉自己也不抵觸, 她記得自己當年看的書上說自己“生來有些不足之症”,那便是身體先天有些弱罷了,她特意詢問過大夫,這樣的人多調養些便可與常人無異。

這般黛玉才放下心來, 她總存着些心病,當初在誇誇群裏有仙人明确禁止他們“違抗天命”,她雖然毫不畏懼的說我命由我,可是心裏總有些疙瘩,畢竟那誇誇群之後就再也進不去了,除了那次見到三只小白象,之後便再也與那些仙人毫無蹤跡。

黛玉仔細的思量,自己在書裏也沒有個明确的結局,只是說自己身子弱,卻也沒說自己因此歸西的,總還有些轉圜餘地。

晴雯不知道黛玉這些暗地裏的想法,她若是知道只怕要稱贊黛玉了,這般看得開,勇于向命運抗争才符合她的價值觀。

這些天林如海也找了個機會私下給晴雯了些賞賜,他不說緣由,晴雯自己心裏也明白,并不是獎勵自己做出個鋪子搗鼓出些錢財,而是獎勵自己幫黛玉轉移視線,讓黛玉有空敲一敲外面的廣闊天地,也讓黛玉不再持續的困在小院子裏傷春悲秋,這不,整天聽着晴雯在院裏嘀咕着盤算人工成本多少、運輸成本多少,黛玉也忍不住拿出筆幫她寫寫算算,面色都紅潤了些。

不過說起這鋪子,晴雯可真是如數家珍:如今鋪子還未開起來只是在籌劃階段,她便已經将成本盤算的清清楚楚,這成本即使不能涵蓋所有的領域,卻也包含的差不離。甚至還将可能多出來的預算列出來,額外提供了百分之二十的損耗成本。

某天中午林如海過來陪黛玉用膳,黛玉飯後閑聊時說起這個,林如海正色一問,晴雯奉上了賬本,林如海翻了翻,臉上神色都鄭重起來:“這真是你自個兒做的?”

“回大人的話,正是。”晴雯恭恭敬敬回答。

林如海仔細翻開起來,只見第一頁清晰畫了一個大圓,上面用道道線線劃分陳各個區域,旁邊還注明了“雇人”、“運輸”、“器物”、“布匹”、“推廣”、“設計”等各種小字,每個區域的大小代表了該項支出所占的比重,一目了然。

許是林如海瞧着這張圖的時候久了些,黛玉在旁邊解釋:“爹爹,這個是餅圖。”

“餅圖?”

“是呀,晴雯說圓圓如大餅,莫不如叫餅圖。幾個丫頭都叫好,我們便這麽叫上了名。”黛玉解釋。

林如海沉吟一刻,覺得這名字也着實新奇有趣,又很是貼切。

Advertisement

黛玉接着解惑:“晴雯說将每一出的錢財開支都大致寫在扉頁,讓每個看賬的主管心裏有數,知道這一爿生意支出大頭在哪裏。”

林如海點點頭:‘這餅圖真有幾份奇趣,便是不大識字的掌櫃,看一眼也明白了。’

又問晴雯:“這推廣和設計是何意?”

晴雯眨巴下眼睛,這可難不倒自己,她事先就找白先生請教了些典籍,将這些新詞彙解釋的格外明白,背下來就準備在這種場合對答如流,以顯示自己在文豪林家也不算是個白丁,到底也是個讀過書的人:

“推者,往外使力。《孟子·梁惠王上》有雲:推其所為。廣,天下也。推廣,意于往外通傳于天下,讓天下知曉我聽雨眠繡坊的獨到之處。”

“設計,《說文》 裏道:設,施陳也。計,會算也。所謂設計,便是構思、做衣裳花樣,別出心裁的花樣花紋方能獨步京城,只有我聽雨眠繡坊獨有。”

林如海點點頭:“這倒是新奇有趣,江南一帶的繡房雖然花樣翻新,但往往一家出個能賣得快的花樣,便一窩蜂的争相抄來,你們卻自己特特找了專人做此事,真是可贊!”

晴雯心想,那當然,我可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自然要傳播“尊重版權尊重原創者”的理念,要是像那些穿越女抄襲些唐詩宋詞在自己名下,那可真是放在現代也是個混不好的街頭抄襲狗。

腦子裏正天馬行空,就聽的林如海問:“這繡坊可是叫聽雨眠?是取自唐朝韋端己的《菩薩蠻》?”

黛玉點頭稱是:“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女兒想要起個名字,讓人一下就聽出來是江南風物,因而便從韋莊詞裏挑了這麽個名字。”

林如海沉吟一下:“韋端己是花間派傳人,寫的詞绮麗婉娈,這首詞寫江南寫的極妙,可到底有幾份小家子氣,算不得是朗朗上口的名字。”

聽聽,這就是文豪之家的日常,晴雯是插不上嘴,只不過這涉及詩詞,到底淺顯些,她還能聽懂,因而豎起耳朵聽着下文。

黛玉點頭:“是孩兒莽撞了,只喜其詩詞清麗可人,可忘記其中胸襟。”

林如海道:“這也算不上你學問不足,只是閨中女兒,脂粉氣重些也是有的,以後讀書用功些便是。”

啥?起了個名字就看得出來這個人的胸襟氣度?這種只在故紙堆裏的傳說居然被晴雯碰到了?不過她靜下心來仔細琢磨了下,還真是這樣,被林如海說中了,此時黛玉還是個小女子,又沒有受過前世裏那些苦,喜好自然有些脂粉氣,也是尋常。

黛玉亦是不好意思:“那依着爹爹意思,用哪個名字好呢?”

林如海脫口而出:“就叫憶江南如何?”

啊?晴雯砸心裏撇了撇嘴,怎麽感覺這個名字還沒有上一個名字清麗脫俗呢?憶江南真是從頭到腳都透露出□□裸的俗氣啊林大叔。

黛玉毫不思索就問:“爹爹這名字可是出自唐代香山居士白樂天所寫《憶江南》?”

不愧是自己女兒,才思甚是敏捷,林如海點點頭:“是,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白樂天一生倡導,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其詩詞辭質而徑、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實、其體順而肆,為父願我玉兒一生有此胸襟,不單單在閨閣中嘲風雪、弄花草。”

晴雯在旁邊聽的目瞪口呆,什麽是文化人?這就是文化人,一番點評,聯系到白居易的生平,再上升到父親對女兒人生志向的殷殷寄托,剛開始只覺得憶江南這個名字真是俗的可以。

再經過這麽一番話,回想一下自己覺得俗氣只是因為前世裏這個名字被各種商标濫用,比如那句著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本是那首詩的點睛之筆,但卻被各路無良書商引用,變得俗不可言,一開始看見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覺得是神來之筆,到後來看見那句詩只想把字句塞進引用人的嘴巴裏“我讓你初見!初見你個五香麻辣牛肉幹!”

這般想一想,憶江南也算是個大雅大俗的名字,便是京中的平頭百姓,瞧見也能明白這是江南的特産。

那邊黛玉也點頭:“父親教誨的是,大拙大雅,自有一番古樸之美。”

晴雯也是一頓點頭,瞧瞧,這馬屁用詞,就沖學了這麽多古代人民的人生智慧,這一趟穿越就值了。

話題總算回到賬冊上,林如海再翻下去,前面餅圖上列出的每一個單項在後面的冊頁裏都單獨列出來,并細細寫出來了大致的預算。

譬如那“推廣”一項,便單獨列出來一部分,先是在最上面寫明了“共計花費二百兩。”

下面又列明了各分項:“一、分發傳單。”、“二、乞兒傳唱歌謠”、“三、官員節禮往來打上标記”……諸多種種。

林如海瞧得津津有味:“你們這幾個丫頭倒是會搗鼓,明明兒是孩童玩戲的小打小鬧,倒也像模像樣的做出個章程來,瞧着頗像回事。這乞兒歌謠又是什麽計策?”

黛玉說道:“這也是晴雯那個丫頭想出來的妙招:,編幾句朗朗上口的歌謠,将我們繡坊名字和好處都編進去,再尋幾個街頭乞兒,命人傳唱,那些街頭乞兒吃不飽穿不暖,只要我許以饅頭,總能收攬一些,再者,乞兒走街串巷,京師裏沒有他們到達不了的旮旯,總能傳播出去,讓人人都知道我們的大名。”

林如海又問:“可若是此法被別人學了去該如何是好?”

黛玉不假思索:“這我們也商量好了,那別的商人學總有些時日,等那時候我們繡坊都打出了名堂,到時候還懼怕別人有樣學樣否?”

林如海聽了一愣,旋即又哈哈大笑,這些孩子們,鬧得有板有眼,着實有趣。

黛玉又說下去:“便是乞兒這計策用出去,我們招攬了人來繡坊,接下來便要靠我繡坊裏的精巧繡件和衣裳花樣留下人來,別的店便是學了攬客的法子,沒有攬客的實物也是枉然。”

她神采飛揚,與當初離開揚州時那般病恹恹目光毫無生機的樣子哪裏是一個人?林如海看在眼裏,只覺得老懷大慰。

“只是,我們這般行事,會不會擾了爹爹的官聲?”黛玉似乎是想到了什麽,怯生生問林如海。

林如海認真的搖搖頭:“無礙,京中的官員們明裏暗裏都在做着各色生意。何況我這個,也只是小女兒小打小鬧,在拿着已故夫人的陪嫁給自己添置些嫁妝罷了,繡坊雖然新穎,但體量也不過是個小店,京城中那些大人肯定也達不到眼裏。”

“便是比京城那些天天準備參人的禦史家中鋪子都小呢,何至于就被參了?再者,你可是皇上親自封的鄉君,哪裏就怕這個了?”

說到嫁妝,黛玉低下頭:“爹爹取笑我!”

林如海頗有些感慨:“按道理說是你娘親跟你講這些,只是你娘親早早離了咱們,爹爹忙着公事,倒忘記給我玉兒籌劃些嫁妝,只怕日後出門子要被妯娌取笑呢。”

“爹爹!”黛玉眼中隐約有些水漬,提到去世的娘親,她自然是心中感懷,再提到“無母之女”,讓她想到曾經在書中所見到的場景,那些被賈府諸人暗地裏嘲笑的歲月,讓她頗有些感懷。

林如海回過神來:“爹爹并不想續娶,只想此身孑然一人了卻殘生,只是要我玉兒委屈,以後怕要在婚事上坎坷些,玉兒怪爹爹嗎?”

黛玉堅定的搖了搖頭,卻又忍不住說:“爹爹,孤身一人總不是長久之計,不若爹爹……”後面的話她沒有說,總覺得再說就僭越了,但是父女倆都知道沒說的話是什麽

林如海搖搖頭:“除去巫山不是雲,何必誤人誤已。大姨娘那般的事情,還嫌不夠多麽……只是原本還指着擡舉大姨娘,看在你母親的面子上讓她做個填房,以後也好在外走動幫你尋摸親事,只是人心不足,爹爹哪裏想到發生了那麽多事……唉!也怪爹爹識人不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