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到京師晴雯賣輕奢

更有甚者, 某些政客也從事着這種勾當(僅僅限于資本主義社會),被民衆選舉出來,卻代表了大資本家的意圖,利用政府消息, 讓大資本家不斷得利。

不過晴雯不說這個, 拿她在賴家的經歷當作擋箭牌, 以免別人當她是個怪物。

當下雪鳶問:“晴雯,你怎麽在賴家還待過?”

晴雯回答:“賈家的奴仆有的是家生子, 有的是外面的人獻進來的。我先是被賣到了賴家,給賴家當丫鬟。”

“賴家是賈家的奴仆, 我原本是奴仆的奴仆, 不過賴家經營得法,如今已經脫了奴籍,兒子做官, 女兒做大家小姐。賴嬷嬷是個居安思危的人, 即使當了老封君也時常去賈府裏走動, 讨好賈家老太君歡心。”

“賈家老祖宗一眼就瞧上我了, 我當時年幼又愛說笑,賴嬷嬷就把我送給了賈家,後來老祖宗又把我送給孫子, 孫子又把我送給姑娘。”

黛玉笑着說:“老祖宗真是會挑,一眼就選了個機靈伶俐人兒。”

這一路颠簸,聽得雪鳳不斷感慨:“可真是人生際遇不同, 咱們幾個都是家生子,沒學過人還有這麽多波折。”

明嬷嬷從這個故事裏卻看到了別的內容:“賴家那個老嬷嬷真是個精明人。先是在賈母身邊服侍,得家中富貴,又讓自己兒子尋了恩典得了自由身, 能夠入學做官,再想辦法依靠賈家的權勢得個小官當當,最後自己家全家脫了奴籍以後自己還不享清福,而是繼續忍辱負重在賈家老太太跟前伺候,為了兒孫能跟賈家再親近些。”

的确,同樣兩戶人家,明眼人都瞧得出來賴家子孫興旺、長輩持家有方,在走上坡路,而賈家兒孫不成器、長輩昏聩,在走下坡路。

就這麽一沒落一興旺已經看得出來今後的結局。

喜嬷嬷也感慨:“怪道人家攢了那麽大一片家業,單單是這份為子女費心謀劃的心思,就遠勝過太多人。”

晴雯倒還挺納悶:“你說那賴嬷嬷得了賈府那麽多好處,怎麽賈府也不生氣?誰都能想到她家建的庭院單單靠賴嬷嬷和她丈夫做奴仆時攢下的份例銀子可是不夠。”

黛玉在心裏嘆了一口氣,事關賈府長輩,俗話說子不言父之過,外祖母對自己又非常疼愛,因而自己不能議論什麽,可是自己心裏又何嘗不替外祖母擔憂?

她尋了個時機,将此事跟林如海講了,問父親:“爹爹,你可否跟外祖母說明此事?讓外祖母防備些?不然好好一個府邸都掏空了。”

林如海先是表揚了她對外祖母孝心:“你這般孝順外祖母,若是你母親得知,總還有些安慰。可賈府如今糜爛,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賴嬷嬷導致,貿然跟你外祖母提起此事,她會生氣我們插手賈家事務。”

Advertisement

“再說,賴嬷嬷撈錢,你外祖母能不知道嗎?她前前後後掌家那麽多年,賴嬷嬷就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當家者自然要讓自己身邊的人得些好處,這樣才能驅動更多的人奮力為她賣命,便是官場上也是這樣的道理。”

黛玉聰穎,一聽就通:“原來查賴嬷嬷就是打外祖母的臉。”

林如海微笑:“大家子的世仆多半比外面的平民人家尊貴些,這并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須知他們也付出了代價,有朝一日大家族出事,依附于他們的人家也要遭殃,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這樣的道理。”

林黛玉這才明白過來,她仔細回想書中所說,賈府被抄家後奴仆盡數被發賣,賴家雖未提及,卻也可想而知不得善終。

因為外面的豪門大戶都盯着呢,賈家得勢時候你占着這官位沒有人說什麽,賈家落敗了你還能落個清淨?

再說錢財,也難保能守住。在這個世界,最珍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權勢,有了權勢便有了錢財,可有了錢財沒有權利,那就只能是權貴們眼中一塊大肥肉。

林如海借此機會請來家裏幾位老人,都是伺候過老太太他們的,這些老人經驗豐富,見識過不少風風雨雨,讓她們給黛玉講一講自己見過的家族沉浮,希望她能從中學些持家之道。

黛玉學習的很認真,兩位嬷嬷也從旁提點了不少。一眨眼過了大半年,林如海在江南将幾家鹽商連根拔起,終于将他們的老巢一網打盡,天子大悅,特招他奉旨入京述職。

黛玉不放心爹爹獨身上路,便執意要跟随,林如海也想照看女兒,是以便帶着一起往京師去了。

此番前往京師與上次截然不同,上次黛玉孤身上路,一路上惦記父親,等到進了誇誇群得知了真相後,又開始擔憂未來。

此番她進京,跟着爹的依仗,自己又三番兩次救了爹爹性命,因而只當自己是出來游玩散心,格外的有興致。

晴雯在旁邊嘀嘀咕咕,不斷記錄從揚州到京師各種船的時間耗用,還測算不同船的船速,中間差點誤上了別人的船。

雪鳳笑話她癡傻了,晴雯振振有詞:“我們家接了無數帳幔簾子的訂單,以後肯定會在京師揚名,那貨物運輸會更加頻繁,不能再像從前那樣跟着送節禮的船捎帶手,只怕要專門送貨,往來潑費極大。”

借着各家營造省親別墅的機會晴雯大賺了一筆,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賈家明面上好像從林家拿了資助,實際上林家又從別的地方狠狠賺了回來。

因為黛玉謹慎,對外出售的貨商皆找人扮演,且分成天南海北好多撥,外人看來只以為是不同的客商,斷斷想不到這背後都是林家一家。

賈家僅僅靠着那點石材遠遠不夠,因而還要去市場上采買,黛玉早就囑咐下去,隐瞞真實身份,不跟任何人家攀親,因而賈家也被林家收割了一番。

想到這個,晴雯就想偷笑,林妹妹沒有攔住父親給賈府送東西,但還是用自己的方法狠狠教訓了賈府。

再說起帳幔簾子,果然如晴雯所料,那些人家都急缺這些,晴雯便在那時候讓憶江南的掌櫃的拿着名帖挨家挨戶去營銷。

那些貴門一瞧是林家,就想着先去瞧一瞧,一瞧各色綢绫大小幔子果然物美價廉,因而有部分人家就此下定購買。

有的人家是直接坐了船去蘇杭采購,黛玉讓掌櫃的多挑些蘇杭的布料樣品,直接送到達官貴人府上由他們挑選,選好了樣品再從江南直接運過來。

這一來一去省事很多,是以很多人家都選用了這種方式,憶江南也在京城打出了名氣。

晴雯再讓掌櫃的在店裏宣傳,将誰家選了什麽布匹都标注好,凡是來了店裏的客人,一看店中最顯眼的位置,赫然挂着展示的布匹:

譬如一架蟒灑堆,旁邊有紙牌标注“周貴妃家省親別墅茆堂簾子所用”;

一挂五彩線絡盤花簾,旁邊又紙牌标注“德妃家省親別墅清廈窗幔所用”;

一架刻絲彈墨幔子并猩猩氈簾,旁邊又紙牌标注“良妃家省親別墅卷棚氈簾所用”;

凡此種種,都有跡可循,讓前來購買的顧客驚嘆不已。

這也是黛玉和晴雯商量好的,憶江南主要做的是中等富戶和中小官僚的生意,這些人薄有些家底,又有機會見識到京中豪奢人家的做派,自然自己也心向往之,奈何那些東西都太昂貴。

這時候憶江南的産品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綢緞樣子時新、材質又是中間價位。自然能博得他們喜歡。

晴雯在心裏吐槽,這就是現代所謂的輕奢定位,專門收割中産韭菜。

晴雯自己就從來不買任何标注了“輕奢”的産品,即使還是在一窮二白時期,她也從來不糊弄自己。

倒不是她多有逼格,而是她知道自己真實的欲望和消費習慣。

喜歡的是A,那麽她就算買多少小a來代替,心中還是想要A并且最後還會買A,算下來自己花了很多個a加A的錢,還不如咬咬牙直接買A,倒還能省省錢。

不提晴雯自己的“省錢”歪理,世界上總有不少中産喜歡輕奢,那麽憶江南就有存在的道理。

各家省親別墅的供貨商讓憶江南頗有競争力,那些中等家庭本就向往富貴階層,踏入店中瞧見同款,再一看價格并不是很貴,自然爽快購買。

就這樣憶江南的貨物銷量極好,也在目标消費者心目中達成了“能買到和豪門一樣商品”的印象,那麽以後的路就好走的多。

轉眼船至京師,岸邊早就候着林府的管家和仆從。

林家在京師有一座宅子,因着林如海父女要入京,黛玉就特特派了管家和仆從先行前往,将宅子灑掃幹淨後擺放花卉果品,這樣他們入住時也會有些許人氣。

黛玉一開始知道自己家在京師有宅子時頗為驚訝。她向來不知道這個,以為自己家只在揚州有産業:“咱家居然在京師也有府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