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今日才高畫夜昙
他咳嗽一聲, 掩飾住自己的慌亂和窘迫,幾近是落荒而逃:“我……我去找找他們幾個。”
黛玉抿嘴一笑,也往山廟內裏走,走到一半遇上陳念, 陳念見着她笑着迎過來:“可說呢, 這山裏大, 大家又各有各的想頭,一來二去我倒跟你們走散了。”
說着挽起黛玉的胳膊, 兩個人親親熱熱往裏頭走,陳念是個性子平和的, 早指點着禪寺旁邊的山林飛鳥跟黛玉小聲低語, 兩人一路進去倒也閑适。
走到山腰,黛玉道:“來時家中管事說,這山上有一座五重檐三層樓閣, 名叫大悲閣, 內供着一位銅鑄大菩薩, 最是靈驗。”
陳念也頗為意動:“想來還在山上面, 我們一路倒沒遇上。”
兩人找起大悲閣來,走過東側的轉輪藏閣,又繞進西側的慈氏閣, 卻在外頭的竹林裏找到惜春。
惜春旁邊卻還有一位白發如雪的老太太,老夫人背對着她們,看不清楚長相, 她身着萬字團壽綢緞衣裳,頭上簪一枝烏木發簪,一身山下富戶打扮。
惜春顯然适才與這位老夫人相談甚歡,瞧見黛玉幾個, 她也頗為有禮的對着老夫人介紹黛玉:“是我同伴來了。”
老夫人轉過身來,陳念這才看清楚她老人家的臉,一時間驚慌失措。
陳念向來端正自持,黛玉從未見過她這般樣子,也一時慌了神,好在陳念馬上反應過來,行了個大禮:“齊國公家陳念,拜見太後。”
原來這位其貌不揚的老夫人,居然是太後,黛玉忙跟着行了大禮:“翰林院林學士家林黛玉,拜見太後。”
惜春迷迷瞪瞪,也趕緊跟着姐姐們行禮:“寧國府賈惜春,拜見太後。”
太後坦然的說:“免了吧。”
黛玉這才有些擔心惜春是否沖撞了太後,惜春年幼,又素來少在外頭交際應酬,哪裏知道什麽言語上的規矩,若是無意中說出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可如何是好。
又想到是自己邀請的惜春,若是害得惜春獲罪,自個兒便是罪魁禍首,黛玉一咬唇,忙跪下求情:“小女妹妹年幼無知,若有沖撞娘娘之處還請娘娘海涵。”
太後笑吟吟道:“無妨,你這妹子與我甚是投緣,聊些佛家經書,又頗有悟禪的境地,若不是你們過來,我們還能聊好一會兒呢。”
她似乎是跟陳念頗為熟悉,拉着陳念的手,親熱的問她一些京中人家的瑣事。陳念也乖巧的應答。
無事便好,黛玉放下心來,心裏這才想起來從前明嬷嬷說過的太後生平。
這位太後原是民間女子(明代皇室有選撥民女做皇後的慣例),被采選進宮立為皇後後久不得聖眷,但也生了一位皇子,誰料皇子天資聰穎,頗得太上皇喜歡,便得了皇位。
說到這裏便覺得這位太後福大命大,是個有後福的。可惜天不遂人願,太後還是不得太上皇喜愛,太上皇的寵妃另有其人,太後為了不給皇上添亂,自請在皇陵居住,為公婆守陵。
皇家也有義莊,供奉着本朝歷代的皇上和皇後、皇子們,可那裏生活清苦,條件比不得宮裏奢靡。
也因此常年是放逐宗室中不孝子和犯了規矩的後妃(主要是皇後)的去處。沒有哪位太後在自己的親生兒子當皇上的情況下會自請前去。
黛玉就想,這位太後是個聰明人,對自己狠,也是個審時度勢的人,知道如今大權還在太上皇手裏,不可硬碰硬。
更是個愛子之人,為了皇上的位置能平順些,不惜犧牲自己,去皇陵度過漫長餘生。
皇上呢?他怎麽想的,表面上肯定對太上皇恭順,會不會因此對太上皇更加恨之入骨呢?太後多一天在皇陵孤苦的生活,皇上就多一分扳倒太上皇的決心。
想清楚這些,黛玉便多幾份謹慎,但求不出錯即可,沒想到太後對她們幾個頗為感興趣。
等問清楚了黛玉的父親是哪位以後,太後目中的喜愛之情就越發濃烈,黛玉想,看來這位太後對于朝中局勢的熟悉程度并不低。
當下也乖巧的跟太後講些閑話,聊附近的盧溝橋。
“都說那橋上有無數石獅子,被京中人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我卻從未見過,少不得好奇是哪般樣子。”
太後就笑吟吟跟她講:“上個月去看過,兩旁麥垅才青柳樹欲黃,附近沙汀還有雁叫,水光漠漠裏襯着石橋,倒顯得山煙都白了幾分。”
陳念在旁邊就誇:“還是您老人家老道,幾句話就說得讓我們好像都在橋上一樣。”
太後笑:“你個小機靈,素來最老實不過,如今也油嘴滑舌。”
可見是相熟的人家的子侄,黛玉就想知道兩人到底是什麽關系,可惜明嬷嬷不在身邊,正好她今兒個去外頭,不然若是她在,總能解答黛玉這些林林總總的疑問。
三人陪着聊了兩句,太後拉着惜春的手道:“走!去山裏面看看!”
幾個人就陪着太後一路将寺廟走遍,惜春平日裏沉默寡言,或許是到了佛寺,今兒個話語格外多,細細講解每一道壁畫背後的故事,穿插着将一些佛偈。
諸人聽得津津有味,黛玉留意到惜春素日蒼白的面容格外明亮,眼睛也晶亮發光,可見這是她真心喜愛的。
說也奇怪,她們一路行來,居然也遇到其他人,黛玉這才後知後覺,伺候太後的衛兵們将後山之上并未禁閉,也許是為着低調,也許是山間并無危險,她們慌慌張張走散,才撞上了太後。
不多時便遇上其他人同伴,又一個個跟太後見禮,太後見着陳思聰,笑吟吟道:“你今兒個可沒有皮麽?”
陳思聰不好意思,但仍笑着說:“沒。”
見太後不信,他忙拉過傅雲飛當擋箭牌;“不信您問雲飛。”
傅雲飛正經點頭:“回太後娘娘,的确還未曾搗亂,除了想去打野鹿野兔被臣攔住。”
一下子大家都笑起來,一路又攙扶着太後下了山。
太後跟這麽多年輕人在一起,聽他們叽叽喳喳,臉色都紅潤些,走到山腳下,太後拉着惜春的手道:“今兒個你講了一路,難得有你這麽沉的下心來的小姑娘,哪天喊你來陪陪我老婆子,你可不許不來。”,惜春忙答應下,諸人才送駕,別過了太後。
等晚間,兩位嬷嬷回來,黛玉問過她們老家的情況,又講了今兒在山上偶遇了太後之事。
明嬷嬷沉吟片刻:“太後娘娘素來喜歡講佛論道,也許因此才在京郊的這些寺廟四處逛逛。”
黛玉道:“今兒個意外之喜,倒讓惜春得了太後娘娘青睐,這也是好事,不然賈家烏煙瘴氣,她能陪伴太後身邊,也是自保之法。”
明嬷嬷道:“也不知賈府願意不,他家可是兩頭下注,既把女兒給了皇上,又跟太上皇不清不楚,說到底算是兩姓家奴。”
黛玉抿嘴一笑:“哪裏來的兩姓,太上皇和皇上可是一個姓氏。”
明嬷嬷又講起齊國公府上與太後的緣由:“太後的娘家侄兒娶了齊國公府一位姑奶奶,所以兩家算是姻親。”
黛玉恍然大悟,怪不得陳念和陳思聰和太後娘娘一點都不見外呢。
等回到京中,果然時不時有公公來府上傳喚惜春,倒是太後娘娘想讓她陪着去禮佛。
賈家還有誰不敢從的?
雖然太後娘娘不得太上皇喜愛,可那也是堂堂正正的太後娘娘啊,賈家欣喜不已。
又過了幾天,皇上傳來聖旨:道賈政人品端方,風聲清肅,雖非科第出身,卻是書香世代,因特将他點了學差,也無非是選拔真才之意。這賈政只得奉了旨,擇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別過宗祠及賈母,便起身而去。
消息傳到林家,黛玉噗嗤一笑,還不待晴雯問她,先說:“寶玉平日裏怕舅舅就跟避貓鼠一般,如今還不趁機反了天堂?”
晴雯見她神色間坦坦蕩蕩,心裏明确的知道黛玉這是徹底放下了寶玉。
果然黛玉第二日就收到探春的帖子,道是要或豎詞壇,或開吟社,黛玉自然興致勃勃,便去了賈府。
果然姐妹們都在,黛玉先跟惜春聊些舊事,惜春先幫畫好的畫給黛玉:“我這些天忙,見不到安媚兒,你若是得閑,幫我給她。”
黛玉展開畫卷,果然黑色潑墨背景下,一朵孤傲的昙花在月下綻放,月華遍灑。
黛玉不由贊嘆:“四妹妹果然是畫中高手。”
惜春被她稱贊,又拿出一幅畫:“你幫我看看這幅如何?”
卻原來是那天去隆興寺的情景,山中青竹搖曳,竹葉中掩着大悲閣,閣外一個虔誠禱念的身影,可不正是太後?
黛玉贊:“極有禪意。”
惜春不好意思道:“我不好畫佛像,總覺得筆法拙劣,玷污了佛祖一般,所以就畫山外寺廟剪影。”
黛玉因着又問:“太後娘娘後來有找過你嗎?”
惜春道:“叫人來尋過我一次,我便去了京郊的紅螺寺陪娘娘禮佛。”
黛玉颔首:“你在太後娘娘跟前要萬事小心。”
惜春道:“是呢,只不過……”她別扭半天道,“家中都讓我多陪她老人家。”
說着流露出幾絲不屑:“那些踩高捧低的小人,見我得了太後娘娘的青睐,連吃穿用度都格外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