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初見
不像茉莉家的房子是新式的兩層洋房,黎安家住的房子,是傳統的老式窯洞院落。這裏所謂的“老”,不單是指建築的風格,也是這窯洞本身“房齡”的切實描述。
這片窯洞和院子是黎安的父親黎成業和母親王桂荷結婚前才買下來,然後修繕翻新的。黎安小時後曾經聽奶奶說起過,在解放前這片院落曾經屬于村裏一戶“富農”所有。認真算起來,這些窯洞的“房齡”跟黎安的爺爺奶奶的年歲是同一級別的,勉強也能算是一座“老宅”了。
其實傳統的宅院,砌幾孔窯洞,起幾間房,建幾進的門院,院子如何布局,都是很有講究的。但是原先的房主,也不是那種有充足的銀兩仔細講究的地主士紳,一切都以實用為目的,所以也就沒那麽多講究了。
無論是在什麽年代,對于普通百姓家而言,建房修屋都是一件大事。
可能是由于錢糧不太充裕,這座老宅當初修建的時候只建好四孔窯洞和兩間偏房,然後用粘土,混合着麻草、石灰,圍着院子夯建了一圈一人來高的土牆,土牆上留道口子,再用青磚砌兩個門垛,就算是院牆和大門了。即便如此,四孔一丈八尺深、一丈二尺寬的窯洞,加上一圈簡單的土牆,前前後後也用了将近兩年多的時間才終于完工。
由于在舊時平陽的工業基礎極其薄弱,水泥在那會兒還屬于比較的稀罕東西。一般老百姓家蓋個房子、起個院牆啥的,根本不可能弄到水泥作為粘合劑。進行砌築時,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粘合劑,都是按照祖輩傳下來的配比,用石灰、河沙、水和一種本地俗稱為“麻草”的草本植物等材料混合而成的。要說效果,肯定比不過水泥,但勝在可以就地取材,方便、簡單、實用,而且完成凝結後,也還算牢固。
那年月,不管是處理石料的石匠,還是抹泥蓋房的泥瓦匠,手藝是真正的講究。一塊塊方方正正的大青石上,六個面都斜着鑿了凹紋。每塊石頭上凹紋的深淺和傾斜的角度都是一樣樣的。石塊間的砌縫又細又勻,幾乎沒有什麽差別,也不知道那些手藝精湛的匠人是怎麽做到的。
土改時,富農舉家外遷去了南方,這座院落就被充作了村裏的公産,只不過一直被當做庫房使用,沒有人居住而已。土牆和青磚壘砌的大門,因為當時建的太過簡陋,再加上年久失修,後來在一次大雨中塌倒了。
黎安的父親買下院子以後,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翻新,還新建了大門、院牆、水窖,之後又硬化了院子的地面。現如今,寬寬敞敞的院子裏用方方正正的大青石拱砌而成的四孔窯洞坐北朝南一字排開,齊整整、平平展的,看着就舒心。屋子裏的地面、牆面和門窗,前年才剛剛整修過。房門都換成了新式木門,窗子都換成了新式的鋁合金玻璃窗。地上鋪了灰白色的瓷磚,牆壁也重新用水泥砂漿抹了面、刮過膩子,用白色的塗料粉刷過,既幹淨整潔又大氣敞亮。最妙的是,這種老式窯洞住着冬暖夏涼,要比一般的平房舒服的多。
窯洞兩側下首各建了一處平房,東邊是廚房,西邊是雜物間。平房的牆體,窗臺以下的部分也是用大青石砌築的,窗臺以上用的部分,則只是普通的青磚。
院門不在院子的正中間,而是開在略微靠東的位置,離廚房比較近。臨近窯洞的半邊院子是水泥硬化的,地勢上要比另外半邊高出半尺左右,不過卻要窄一些,大概只有兩米多寬,邊上還砌了一道齊膝高的矮牆,将上院和下院分隔開來。矮牆用水泥抹了面,向外的一側牆體上有幾組菱形和環形的裝飾紋,左右兩端各留了一個不到兩米寬的口子作為連接另外半邊院子的通道。另外半邊院子要寬很多,卻是用附近村子産的耐火磚鋪砌硬化的,比用水泥澆築硬化要便宜的多。院子裏長着一棵很大的蘋果樹,所以鋪砌耐火磚的時候還專門留出了一個不小的樹坑,裸露着泥土,方便為果樹澆水。
這棵蘋果樹是黎安的父親籌錢修繕院落的時候種下的。那時黎安的母親還沒有娶進門呢。一轉眼,小二十年過去了,當初的小樹苗已經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大樹,每年都會結滿滿一樹果子。黎安漸漸長大了,黎安的父母也都有白頭發了,而黎安的爺爺和奶奶也已經先後去世了。
院門之外,是一條通向村裏大道的小路。小路只有不到一米寬,也是用耐火磚鋪砌出來的。小路一側是一塊不大的菜地,圍着半人多高的籬笆,種着些豆角、黃瓜、西紅柿、茄子、蘿蔔、韭菜、大蔥之類的常見的蔬菜。菜地裏有一個水窖,有雨的時候院子裏和房頂上的積水會順着地勢流到水窖旁邊的一個沉澱池中,經過沉澱後再流進水窖。一般情況下,黎安家的生活用水和澆灌菜地的水,都是從這個水窖汲取的。小路的另一側是一片三角形的空地,前窄後寬。空地上有一棵桃樹、一棵梨樹、一棵梧桐,還有三棵最常見的白楊。這些樹都是後來才種的。桃樹、梨樹和白楊長得比較慢,比不得院子裏的蘋果樹高大粗壯、枝繁葉茂。但那棵梧桐樹卻長的特別快,才幾年的功夫,樹幹已經有一尺多粗了,樹冠更是支棱着遮蔽了一大片天空。梧桐樹下是黎安家的廁所。
茉莉是第一次到黎安家,所以不認得路。好在黎安家離金臺村的村口不遠。而第303路鄉間公交車的車站就在村口處。
金臺村當然不是303路鄉間公交車的終點站。但是這輛中巴車每天都會經過金臺村四次。上午來回兩趟,下午來回兩趟。黎安估摸着公交車到站的時間,提早十幾分鐘就到村口去迎接茉莉了。所以當中巴車緩緩進站,茉莉從打開的車門下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早已經在站牌旁恭候多時的黎安。
除了黎安之外,還有兩對男女跟黎安站在一起。茉莉認識其中的兩男一女。兩個男孩分別叫王志勇和劉軍,女孩叫趙豔,都是黎安和茉莉初中時的同班同學。另一個女孩看着也眼熟,茉莉覺得自己好像在哪裏見過的,但卻叫不出來名字,就猜想,應該也是初中時的校友。
果不其然,黎安見茉莉跟王志勇、趙豔、劉軍三個打過招呼後,看那個女孩兒的眼神有點猶疑,就給她介紹了一下。女孩叫馮芳芳,上學的時候就在茉莉他們班級的隔壁,肯定每天都能跟茉莉、黎安他們碰到幾次,但卻沒怎麽說過話。劉軍和她現在都在縣一中上學,而且分在了一個班,所以自然而然就走到一起了。至于王志勇和趙豔,早在初中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處對象了。如今一個跟着父親跑長途貨運,一個跟着姐姐在縣城的批發市場擺攤看店,雖說不像以前那樣有機會天天膩在一起了,但感情卻一直沒有變。
六人結伴而行,往黎安家走。黎安和茉莉在前,王志勇和趙豔居中,劉軍和馮芳芳在後。王志勇上學時就坐在黎安和茉莉的身後的位置,天天擡頭不見低頭見,跟兩人都比較熟。尤其是和黎安,更是熟慣了的。這會兒見茉莉和黎安走在一起,就随口開起了兩人的玩笑,故意大聲叫嚷着說:“哎呀呀,黎安,你這可就不厚道了。讓我們四個人在大太陽底下站了半天,就是為了等茉莉?上學那會兒可是你親口說的,沒有跟茉莉處對象!這才離開學校幾天呀,你就失言了?快點坦白,什麽時候悄悄下的手?也不跟哥兒幾個提前說一聲,好讓咱也有點兒心理準備不是?”
黎安就回頭笑罵:“靠,哥們兒找個女朋友、處個對象還得先跟你打招呼報備?怎麽着?結婚的時候你給我準備婚房和喜宴呀?”
茉莉也帶着滿臉笑意回頭橫了他一眼,卻沒有做聲。
王志勇被噎的不知道該說什麽,嘴裏嘟囔着感嘆:“靠,連回頭的動作都是同步的,還果真是真真正正的天生的一對啊。”旁邊的趙豔被他的逗的咯咯直笑,連帶着并肩走在後面的劉軍和馮芳芳也受到了感染。
一行人進了黎安家,跟黎安的父母打了個招呼,就又一起出門上街逛廟會去了。黎安沒有跟父母專門介紹茉莉,只是籠統的說了下,都是自己的同學,中午會留在家裏吃飯。聽他這麽說,以茉莉的冰雪聰明自然一下子就明白黎安邀着王志勇、劉軍他們在自己登門的同一天到家裏來玩的用意了,心裏不禁又一次為黎安的細心和體貼而感動。
說是逛廟會,其實也沒有什麽可逛的。無非就是看看戲、逛逛商販們擺出來的貨攤,買點自己感興趣的小玩意,或者自己中意的零嘴小吃。六個年輕人對咿咿呀呀的戲曲都沒什麽興趣,在戲臺前只呆了幾分鐘,就開始沿着街道組隊逛攤位了。這個動議自然是三個女孩子們主導的。女孩子嘛,都是看的興趣要遠遠大于買的興趣。所以六個人就這樣在炎熱的陽光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擠來擠去逛了半個多小時。直到臨近中午準備返程回家吃午飯了,也沒見有誰買了什麽東西。唯一的收獲,是三個女孩每人手裏擎着一支像雲朵一樣潔白蓬松的棉花糖,不時很俏皮的伸出舌尖舔幾口;男孩子們則是每人手裏拿着一支快要被吃光的雪糕!
P.s. 人生若只如初見……。
本章背景歌曲:《青花瓷》;作詞:方文山,作曲:周傑倫,編曲:鐘興民,原唱:周傑倫。#####感謝閱讀。歡迎發書評,歡迎加書架、加收藏;如果喜歡,請記得為本書投出你手中的推薦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