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得不得的總是最好的。特別是在趙雲歸在大庭廣衆之下給過梅啓君難堪後,梅啓君對趙雲歸執念日深。

取悅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是什麽?

自然是投其所好。

如何投其所好呢?

梅啓君不是月賦雨,他有他自己的的門路——他本就是京中貴女的如意郎君。故而,當梅啓君朝着趙府抛出橄榄枝,趙府的老夫人便歡天喜地地将趙雲歸的喜好悉數告之。

掌握了雲歸的喜好,梅啓君随即命府上的小厮去打點雲歸喜歡的吃食送至百丈寺,再迎來繡娘對着趙府送來的圖樣為趙雲歸裁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梅啓君決定親去百丈寺吃齋。

梅啓君打馬攜經去百丈寺時,月賦雨正忙着尋經。

尋經的日子于月賦雨而言是充實的。作為一個勉強算是掌有實權的郡主,月賦雨果斷選擇了廣撒網,多撈魚策略,花樣使喚幾個婢子去市面上尋經。

月賦雨覺得自己在為雲歸尋經這件事上全面發揮了一個外來人的優勢。誰聽說過一本經書換一個銀錠子這般好事?誰見過一個郡主建黃金臺召經書?古有燕策千金買骨,今有她淳歸郡主百銀求經。月賦雨做好了打算,她只要掌控好大局,資夠銀錢,便會有經書紛至沓來。

可惜,好事多磨。

在求經廣而告之三日後,月賦雨便被桃葉傳來的消息弄得面紅耳赤——梅啓君居然動身去百丈寺了!

原因還是從自己這處聽到了雲歸喜歡經書?

月賦雨暗覺這世道的氣運一定與她不對付。否則,怎會沒等她安泰幾天,梅啓君便急着去太歲頭上動土?

梅啓君莫不是忘了他還有個國主欽點的選妻之試?

月賦雨按按眉心,飲下桃葉專門為她備好的涼茶,起手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在三日內完成經書的挑選,二是奏請國主自己要去百丈寺為詩國百姓祈福。雖然近來幾月都無什麽大事,但月賦雨堅信,有這般體恤蒼生的信念,國主定是舍不得駁回它。

瞅着自己專用文書慢慢在宣紙上寫完奏請的折子,月賦雨不慌不忙跟在桃葉身後,去瞧堆在西廂房的經書。月賦雨原本是想把經書堆在自己榻側,方便查探,奈何桃葉特請她更改主意。據桃葉言,因為前來獻寶的民衆甚多,郡主府已經滿為患經。

Advertisement

月賦雨自是難以想象經滿為患是個什麽概念。畢竟郡主府的錢款是有限的。但思忖着桃葉向來衷心,月賦雨也只得放手給桃葉管制那些從衆人手中收集來的經文。

“這便是這些日子你們尋來的經文?”月賦雨擡眉看了看眼前不過一丈高的經書,又轉眸看向低頭看鞋面的桃葉,暗忖,估摸有三十多部,贈雲歸許是夠了。

“不……”見從自家郡主臉上看不出喜怒,桃葉本能的把月賦雨的心意理解為不滿意,“郡主且看看西廂有多少間房?”

“唔……”月賦雨沒研究過郡主府的建制,只得舉指數門。待身子轉過一周,從正門數到了偏門,月賦雨才對西廂的屋子有了個概數。

“九間可對?”月賦雨不太确定。

“嗯……”月賦雨話音未落,桃葉身後的婢子便要想說話,卻被桃葉用眼神制止。

“郡主真是大才。桃葉就知曉郡主精通算數。但郡主許是忘了,郡主府與旁的府不同,采取的是套院,即門內還有門,院內還有院……故而,西廂有九個小院,合計一百四十四間客房……”桃葉不動聲色地護全月賦雨顏面,轉身帶着月賦雨朝其中一個院落走,“婢子們不負郡主所托,已尋得經書藏滿一百三十九間,其中三成財貨兩訖,三成為京都貴女所贈,二成為京都學士慕名相送,剩下兩成,是國主親賜下的,國主言,若是郡主考不過終試,能做個女經學,也是極好的……”

“唔……”月賦雨嗅着陌生的黴味,渾渾噩噩地看着婢子們打開一扇又一扇門扉,“這便是你們尋的經文?”

“是……若是郡主覺得不夠……那婢子還可以差人去尋……”桃葉低頭。

“可……本郡主只是想尋一拿得出手的……”月賦雨沒想過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行為會引起連鎖反應,也從沒有想過國主竟會這般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桃葉被自家郡主的意圖驚得足下踉跄: “郡主當真只是想送一部經書給雲歸小姐麽?”

“不可麽?”月賦雨扶了桃葉一把,卻發覺桃葉整個身子都在顫抖。

“若是郡主樂意,便是使得。”桃葉低頭應了聲,瞬時扶住月賦雨,心道,如郡主般年歲的貴女哪個不是忙着尋夫郎,哪有如郡主這般絞盡腦汁只是為了取悅一個女子的?縱然雲歸小姐是趙府嫡女,才學卓然,但自家郡主卻是皇家的血脈,故而,雲歸小姐未必承得住郡主的恩情。

桃葉處事整體還是得體的。

月賦雨被桃葉扶着站在屋外,看着滿屋的經文,聽桃葉說了幾遍,才知曉因為名人效應,前來郡主府獻經的人已經走火入魔到分文不取也要獻經的地步。

可即便是獻書人趨之若鹜,月賦雨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不該走進這件漫着紙味兒的屋子。若是不走進來,她也不會知曉詩國的市面上竟會有幾十種完全不同的經文。

什麽《佛圖氏》,什麽《揭谛揭谛》……

翻看着婢子們尋來的經文,月賦雨只覺眼皮直跳。

詩國是個盛産學究的國度,故而詩國也聚集了一群考據成瘾的夫子。他們閑來無事便喜歡假借他人之名,為自己著書立說。

不知人品太壞,還是人品太好。月賦雨翻開的第一部經文講的是悟。悟阿悟,如果說這世上的佛法皆是靠頓悟,那佛法哪裏還會存于世上?默念上一句‘勿使惹塵埃’,她腦中便是不由得飄出了神秀和尚的功夫論。

月賦雨一直以為問佛悟道皆該從細處入,小處修,不然不如去洗缽。但這些話估摸着都是不适宜在這個時代提的。她只是聽一群婢子閑話道雲歸喜歡經文,但雲歸究竟喜歡何種經文,卻是沒人知曉的。這還是桃葉花了三兩紋銀從趙府總管的小姨子的八大爺的小叔子那買來的消息。至于消息真不真,月賦雨确實真真沒空去考證了。她就是魔怔了,魔怔到想去讨好一個人。

靜思片刻,月賦雨長嘆一聲,合上經文命侍奉在一側的婢子将眼前的經文收攏到一出。內容且不看,單單看那字體不一的封皮,月賦雨便覺理想之豐滿,現實骨感。

這些經文斷斷是不能送與雲歸的。

她尋經文本是為了讨人歡喜,可看着眼前這一踏又一踏的經文,月賦雨只能長嘆一聲,埋首于書堆裏整理。理着一本又一本,或新或舊,或大或小的經書,月賦雨揉揉酸澀的眼睛,突發奇想。要是她親手把這些經文謄寫一遍,是不是就能勉強圓了自己的念想?

月賦雨想着要謄寫,又顧忌自己的字見不得人,只得遺憾地回房,茶飯不思。

守夜嬷嬷見自家郡主為着些小事煩心,心有不忍,便喚桃葉尋幾個擅長斷字的丫頭,将婢子們尋回來的經書依照首字造冊,合成三百三十卷,連夜謄寫,終趕在三日內處置妥當。

天明,看着桃葉呈上來的名冊,月賦雨喜出望外。再問守夜嬷嬷,驚聞她已命婢子打點好了行裝。确定一切都備妥當,月賦雨随即在守夜嬷嬷的服侍下踏上了前往百丈寺的馬車。她等這一刻,已等了太久了。

月賦雨駕車走時,正是五月末。

詩國的五六月,恰是芙蕖盛開的日子。

梅啓君自是不會錯過。故而,月賦雨在路上時,梅啓君也在驅車前往百丈寺的路上。

百丈寺的荷花在詩國一向久負盛名。

趙雲歸在去百丈寺問禪前,亦是刻意選了時候,但她沒選擇五月末,而是月初便去了。故而她成了在百丈寺久居的香客。說是香客,趙雲歸又與百丈寺內尋常的香客不同,她既不好求簽禮佛,也不好拜師訪友,只好孤藏在寺院的一角,寂寂地翻些自己喜好的閑書。

是的,閑書。詩國的女子不尚出世之學,作為詩國貴女中曾經的翹楚,趙雲歸也甚是厭惡些因果循環。雖然前世愛屋及烏,因梅啓君對經書曾有過一段時間的興趣,但重生一世,前塵如夢,趙雲歸也懶得再去細思。

至于心神不寧,則是她為掩人耳目尋得由頭。想想趙府老夫人說待她歸府要與她答經,趙雲歸也是有些頭疼。

她來百丈寺,一半的緣由便是躲婚事……

哪裏會去修習什麽佛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