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夜晚時分,林倪覺得這座城市太過繁華,燈紅酒綠,喧嚣聒噪,讓林倪有時有種失重感,她覺得自己像是飄浮在城市上空一個隐形人,無處安放,可一到白天,這種感覺全都沒了。
不知是城市的原因,還是她自己的原因。
短暫的休假過後,林倪再次進入忙碌階段。
清華的錄取通知書從北京發放到全國各地,快遞落到凡霖秋手上算是順理成章,錄取通知書真正放在她的書桌上時,那股興奮勁好像已經過了最猛的勢頭,轉為一種自然而然的平淡。
中途汪曉琳告訴她,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摸起來就是更加厚重,六年的拼搏沒有白費。凡霖秋當然是發自內心的恭喜她,結果電話那頭汪曉琳開始嗚咽說下一次見面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後了。霖秋覺得自己不擅長安慰人,可聽她這麽一說,心裏頭還是記憶上湧,百感交集,說是放假回來都可以聚會。
于是就這樣,整個夏天,等待一份通知書,關于另一個城市的邀請函,與凡霖秋這幾年的努力劃上等號,看似光明,但未來還是要靠她自己去争取。
當地政府給所有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都發了獎學金,考上清華北大的給的數目多上幾倍。
開學前,薛會将這錢交付給凡霖秋,告訴她除去生活費,其餘的當作她的零花錢。凡霖秋自己有個銀行卡,平常裏頭最多也就個千二八百的,從來沒有上過五位數,突然薛會給她這麽多錢,她有些無所适從。
“上大學後,媽媽不在你身邊,銀行卡裏當然要放更多的錢,到時候到了學校,不要省,該買什麽就買,生活費媽媽每個月也會給你補上。”
凡霖秋想了想,自己應該也沒有什麽要買的吧,可薛會這麽說,她也覺得恭敬不如從命,反正錢可以存在銀行卡裏,指不定哪天有個應急。
臨行前,凡霖秋沒有忘記一件事,就是将書桌抽屜裏那個鐵皮糖果盒子打開,将裏頭那兩百塊錢拿出來。
雖然見不到那個人,可是自己就是想将這錢帶上,內心所使,沒有理由。
出發那天,薛會要将凡霖秋送到機場,汪曉琳學校開學更晚,專門同來送她。三人一路同行,汪曉琳是個很活潑的女孩子,一路上對霖秋說這說那,讓霖秋到學校之後一定要常聯系她,不能把她給忘了。薛會在一旁聽着兩人談論,心裏頭感到欣慰,霖秋性格不算外向,遇到這樣一個開朗的朋友,對她總是有好處的。
抵達飛機場時,母女倆不可避免的有些傷感,薛會內心當然十分不舍,但她同時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女兒,也是時候到外去獨自成長了,她忍住不哭。
“霖秋,你聽媽媽說啊,到了學校,和周圍的人好好相處,但不要随波逐流,記住學業為重,除此之外,你也不要忘了鍛煉自己,還有,你總是太內向,什麽都不說,這樣是不好的,媽媽會擔心你,媽媽希望你成長,獨立,善于表達,還要記得保重健康。”
薛會盡量讓自己不要叮囑太多,說了幾句中止自己的叮咛。
Advertisement
霖秋倒是沒有覺得媽媽煩,耐心的對她點點頭。她一米六五的身高,雖然算不上矮,可她太瘦,尺寸适當的行李箱被她拖着像是又大又重。薛會看着她嬌弱,想去幫她,可想了想,還是止了腳步。
時刻到點,霖秋驗票進候機廳,薛會和汪曉琳看着她過安檢,朝着她的背影揮手,臨行前霖秋回過頭,看了兩人一眼,朝她們揮揮手,示意自己要進去了,讓她們回去。
汪曉琳站在薛會面前,她很舍不得凡霖秋,她一直把凡霖秋當做自己的好朋友,她覺得霖秋是個十分值得信任的人,話雖然不多,但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她想霖秋也一定把她當好朋友吧,雖然霖秋從來沒有開口說過。
薛會在霖秋背影消失的時候還是沒忍住哭了,汪曉琳看着她哭,自己也想哭,可想着周圍人多,兩人都哭指不定吸引多少目光,于是她強忍住自己的情緒,在自己小包包裏頭拿出衛生紙,遞給薛會。
“阿姨,紙。”
薛會接過汪曉琳的紙,哭着又對她點點頭。
凡霖秋背着一個黑色書包,穿着白色t恤,頭發被她紮成馬尾,顯得很清爽,身上那條普通的牛仔短褲并不能掩蓋她修長白皙的腿。她算不上那類很喜歡打扮的女孩,一切追求簡單,可就是這樣,讓她給人的感覺很幹淨。
登機後,她手上拿着機票,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這是她記憶中第一次坐飛機。
過道走來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男士,在凡霖秋面前停下,坐到她的旁邊,那男士有禮貌的對她笑了笑,見她書包被她抱在懷裏,詢問她是否需要放上去。
霖秋想了想,對對方禮貌的笑了笑,表示感謝,但還是拒絕了他的好意。
初次出遠門的她,心裏頭當然有十足的不習慣,突然沒了薛會在身邊,想着鼻子就發酸,礙于旁邊有陌生人,不好意思哭出來,只得側過頭看着機窗外。
飛機起飛,空姐開始播報,提醒乘客一會兒會有短暫的颠簸,凡霖秋看着機窗外,穿過雲層時飛機開始晃動,随即進入平流層,不再颠簸。
屆時天上團團雲層,凡霖秋盯着窗外,高空的開闊視野讓她思念的心情有所緩解,可窗外雲層風景經不起久看,看來看去也就那樣,凡霖秋困意襲來,拉下小窗簾,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
再次睜開眼睛時,她所站的已經是另一片土地。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按照導航,從十號機場上十號地鐵站,再轉車到清華大學。
抵達學校門口時,差不多下午一點,錄取通知書上寫的是8月14日報道,凡霖秋特意提前一天到學校,目前還未迎接新生,她只好在學校附近找了一個地方住下。
抵達住所,凡霖秋将東西放置妥當,行李箱雖然不大,可是拖起來還是費勁。第一時間同薛會報了平安。凡霖秋開始接下來的打算。
她對北京不熟,全靠導航才坐地鐵到了清華園站,也就是說目前離東門近一些,想着時間閑暇,凡霖秋想要先去參觀一下校園。
說做就做,她将大物件放在住所,背着書包就朝清華走。到清華附近,她發現即使開學是明天,校園裏裏外外的人也很多,據說校園供游客參觀,不過有時間限制。
凡霖秋也算是這座學府的準大學生,拿着錄取通知書,暢通無阻。
曾經她想過,清華一定很大,大得可以囊括她的夢想,當真正來到這個地方時,這個地方比她想象中還要大,頓時百感交集,有些失語。
當一直都在勾勒和想象的地方真正出現在凡霖秋面前時,這座集美學與學術的校園,讓她覺得瞬間感受到了清華歷史的厚重。
不例外,興許對于大多數還未真正上大學的準大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周遭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一切擺在她們面前的都是新奇的,更何況說是這樣一座盛名學府。
凡霖秋在校園裏走累了,她在沿道上尋了一道椅子坐下。
八月,天氣還是有些炎熱,學校的綠植很多,倒是降了降溫度,陰涼不少。
在這所偌大的校園中,凡霖秋看到不少提前到的新生,有些成群結隊,她才突然想起來,有些人加了新生群是結了伴的,而她似乎當時并沒有那份心思,目前似乎也沒有,她向來不喜歡主動去結交朋友,總覺得,志同道合的人不需要刻意,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朋友,比如她和汪曉琳。
學校太大,操場約莫都有六七個,霖秋走不動了,在校園裏頭掃了一輛單車,跟着導航騎,她的第一個目的地并不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近春園,而是她期待了很久的逸夫圖書館,
她騎車單車,大概騎了十來分鐘,終于停在逸夫館前,凡霖秋看着這座白色精美的建築,呈正方體,上頭比下頭更寬一些。
凡霖秋向來喜歡讀書,當她看到這座圖書館的第一眼,好像就深深的愛上了它,她在原地駐足停留,好像看不夠,又朝前幾步。不知道裏頭會是什麽樣的呢?
霖秋知道本校在讀生才能進去,于是她在外頭看了看,她覺得,以後這個地方應該會是她常來的地方。
就這樣,凡霖秋來到北京的第一天,将她的學校逛了一小半,晚餐随便吃了一家店,趁着天還沒黑,她早早的回了住所,為明天的新學期做好準備。
十五歲,凡霖秋走出南國一中,來到清華。
這時她好像還沒有開始成長,8月13日,開學前一天,興許只是平凡的一天。可對于凡霖秋來說,她坐上飛機,飛向心馳所往的地方。深夜她回想起曾經那場地震,喪父之事多少讓她覺得有些悲傷遺憾,不知在天之靈的父親是否真的收到過她的喜悅。
想起2008年,那時四川是四川,北京是北京,這兩座城市隔得太遠,她聽不到她的聲音。
而今與七年前不同的是,她從四川來到北京求學,無形之間,兩條平行線已經開始暗自拉扯,她們的距離開始縮近。
只不過,她們當中還沒人知道,其實一切微不足道的偶然相遇,從來都不是巧合,是命中注定。
作者有話要說: 霖秋這個時候才15歲,和林醫生的故事剛剛開始,未來她們之間會發生什麽呢?
追文你就知道啦
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