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甜杆兒村的堕落
王大偉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古氏。她和程哥兒,終歸都是可憐人。
甜杆兒村并不是一開始就是懶漢村。
最早的時候,在王大偉的曾祖父被選為村長時,甜杆兒村還是很正常很普通的村子。因為水土得天獨厚,種出來的甘蔗格外甜,因此叫做甜杆兒村。
王大偉的曾祖父和祖父确實都是好村長,他們有智慧,帶領村民種甘蔗榨汁賣給縣裏的酒樓,用甘蔗汁晾曬出石蜜*賣錢,使得甜杆兒村成了十裏八鄉最富的村子,擁有最廣闊的土地。
然而,水滿則溢,月圓則虧。在這個王家的威望、村子的收入達到了一個頂峰時,對于繼任村長,王大偉的父親王成棟來說,也是一份巨大的壓力。
王成棟才能有限,并不能超越父祖帶村民更上一層樓,反而常有決策失誤。大家對他的期待過高,漸漸生出失望。而王成棟本人卻不想堕了老王家的名聲,于是越發努力的幫襯村裏人,大家有什麽願望,他都盡量會盡量滿足。
甜杆兒村的結構和別的村子不大一樣,是個雜姓村。不似別的村子大部分人都一個姓,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
因此甜杆兒村沒有祠堂,沒有宗族,沒有族規,村裏人也就少了敬畏。
在古代,宗族的力量很大,有時甚至于淩駕于律法至上。而對于這個沒有宗族存在的村子裏,在這個大家普遍沒有讀過書受過教育的落後時代,律法難以得到普及,就更別提禮法了。
約束着人們的唯有那一點點薛定谔的良心,全憑自覺。
而沒有宗族在背後支持的村長,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威信立起來,王成棟便只能做個光杆司令。
漸漸的,甜杆兒村的人被慣出了一些毛病。擡頭不見低頭見的鄉親們開始拿着“情分”說話,而且漸漸将這些情分,當成了王家人應盡的“本分”,理所當然的享受着好處。
也因此,王成棟年紀不大就積勞成疾去世了。王成梁繼任村長的時候才十九歲,更加沒有威望壓不住這些欲望膨脹的村民。于是王家從村民們的領頭人,變成了村裏人的牛馬、仆人……
古氏作為王成棟的妻子,嫁過來本以為能到村長家過好日子,結果王成棟活着的時候她沒享到什麽福,王成棟死了她的日子就更難過了,要不是有小叔子幫襯,都養不活王大偉。
她漸漸變得怯懦,愛哭,沒主意,也不敢發表任何意見了。
這些村民被養叼了性子,什麽事兒能讓王家做,就不會親自去做。開始只是大事,後來看王成梁年輕好欺負,便連生活中的瑣事也不想親自動手了。
比如,挖野菜。比如,種地。可王成梁一個人照顧不了全村的地,又不能看着田地荒廢,只能為村民謀劃,聯系了吳家莊把田地給佃了出去。好在有之前輝煌的幾十年打底,甜杆兒村村民土地還是挺多的,靠收租子也餓不死。
只不過因為懶惰,甜杆兒村的土地許久沒有好好伺候,許多都荒蕪了。于是普遍給田主交五成糧食,吳家莊只肯給四成。
但這已經是王成梁能談下來最好的結果了。周邊其他村子,只願意出三成的也有,畢竟懶漢村的田荒的,比自己去開荒也差不了多少,人家何必來佃呢?
村人卻認為這是王成梁辦事不利,沒能為全村謀福利。于是占起王家便宜來,更加的心安理得。
很多良心未泯的人察覺到,村子裏的風氣壞了。他們無法改變其他人的想法,只能自己搬走。因為村子裏的大多數人,十分享受這種“悠閑”的日子。
畢竟能躺着,誰會願意幹活兒呢?
哪怕生活質量有所下降——那就去找村長!都是村長沒本事!
現在,王成梁也死了,王大偉成了這個倒黴的村長。
若是王家真打算把程哥兒轉手賣給村裏人,怕是收不上來銀子的。歷來只有王家往外掏,從來沒見過回頭錢。
程哥兒沒被直接搶去,就已經是看在王成梁死者為大的面子上了。
所以古氏也只能被迫想開了。
王大偉幹巴巴地勸解:“趙家的地賣掉也就抵了稅錢了,可能還會有些結餘,吳家莊這些年把地養的不錯。這程哥兒的賣身錢也算不得是咱家出的,便放他自由吧。”
王大偉原本是想用自家結餘的糧食去替趙家交稅,然後把趙家田地歸了自家。但在了解了懶漢村之後,王大偉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村裏人定會覺得他們家占了便宜,之後再想些法子讓他們把這“便宜”給吐出來。幹脆把地賣掉,銀貨兩訖,賬目清明,堵上村裏人的嘴。
就是得往縣城多跑兩趟,好在他本來也是打算去的。
甜杆兒村幾十年前也是有名的富村,地理位置很好,處于瓊水縣和小漿鎮之間。如今王大偉的身體有靈泉調養着已經好了大半,腳程快了不少,步行到縣裏只要一個時辰。
只不過鎮子物價比縣城多少便宜些,除了村長,村裏頭少有人往縣城來。原主的記憶裏,也沒什麽關于瓊水縣的畫面。
王大偉費了好一番工夫才找到衙門,遞交了村長繼任的文書。又在管理土地買賣的小吏那裏登記了趙石頭家的四畝地。
那小吏早從糧官那裏聽了個熱鬧,知道這人是新任懶漢村村長,不禁語帶同情:“我早兩年就跟你叔父打過交道,勸他早早搬離了那土匪窩,他非不聽。這下好,命都搭進去了!”
“你年紀輕輕的,怎麽也這麽死腦筋,不知道跑路呢?”
王大偉沖這小吏笑了笑。懶漢村是有很多問題,也很棘手,不過既然老天爺讓他穿越過來接手這個村子,沒準就是想借他的手,懲治懲治這些人呢?
小時候王大偉聽福利院的阿姨們說過,人這一輩子要幹多少活兒都是有定數的,年輕時不幹,老了就得幹。王大偉覺得挺有道理。
跑路不是他的作風——他王大偉就不是怕事兒的人。就算現在做起來很難,他也不會放棄的。
那小吏被他笑得沒了脾氣。還別說,原主這張臉笑起來,挺有幾分憨厚的意味,讓小吏心生了幾分不忍:“這地我幫你記錄上了。近日吳家莊正有人想買地,離你們村子也近,我優先給安排了……你們老王家的人啊……”
王大偉沒接他的話頭。
甜杆兒村走到今天這一步,固然村民們有非常大的責任,可也不是沒有王家的原因。只是即便他們有再多過錯,也都已經付出了一生為代價,王大偉不想在背後多做評論。
總是死者為大的。
“您要是遇上了糧官大人,煩勞幫我說一聲,我們甜杆兒村的糧稅已經準備好了,大人随時可以來收。”王大偉往桌上放了一串銅錢,十個大子兒被紅線串了起來。
小吏也不嫌少,把錢攏進袖子裏嘆了口氣:“其他村子早收完了,就剩你們村了。因着你叔父的事兒,糧官心裏也不大自在。我替你說一聲就是了,早收完兩廂都省心。”
王大偉點了點頭,又打聽道:“我不常來縣裏,不知道這縣城……有沒有賣壽材的?”
古人忌諱頗多,這話有些唐突,因而後半句聲音放輕了許多。
吳三樁賠了十兩銀子,王大偉一早就想好要給王成梁買一副棺材,不能真讓人一副破席就下了葬。
小吏有些驚訝,棺材可不便宜,許多老人的棺材本兒都要攢小半輩子。年輕人橫死來不及攢,大多都一副席子草草埋葬。這王家都窮成什麽了,居然還要給王成梁置辦棺材?
不過這也不關他的事兒,驚訝歸驚訝,小吏還是給王大偉指了路:“北街後頭就有一家,是平民百姓常去的。”又好心叮囑道:“你可是身上帶了銀子?看緊一些,這段兒時間縣裏不太平。”
小吏說着,臉上也帶了幾分苦澀:“涯州那邊兒又遭災了,跑出了些災民到咱們這裏來。那些人餓久了什麽事兒都幹得出來。縣令大人下令去抓,他們又跟泥鳅一樣滑不留手,不知道躲哪兒去了。”又關照王大偉道:“你們村子也最好加強治安。”
王大偉所在的州府以盛産甘蔗聞名,因甘蔗狀似竹子,其滋味又甘甜可口妙不可言,故而名曰妙竹州,是離涯州最近的州府。每每涯州受災,就要跑過來一些難民。對于妙竹州而言,難民湧入絕對不是什麽好事,別的不說,治安就是極大的問題。
這些難民一路跋山涉水饑一頓飽一頓好不容易到了太平地界就想賴着不走了,先吃幾頓飽飯再說。可是他們在妙竹州無親無故,去哪兒安身立命呢?除了有好心人施舍一些,也只有去偷、去搶了。
王大偉心中感慨,謝過了這小吏,把身上的銀錢仔細藏好,這才出了衙門直奔北街。
※※※※※※※※※※※※※※※※※※※※
*石蜜:石蜜,指甘蔗汁經過太陽暴曬而成的固體原始蔗糖。不是指野生蜂蜜什麽的。
今天換了一個封面。之前的封面是15年的時候做的,那時候還沒有什麽封面版權的說法,所以上面用了喜羊羊的村長爺爺……現在是不能用了
文名也一起改一改,現在這個文名好像有點兒過于平淡,決定和編編報備後改成《穿成懶漢村村長》,希望能給我帶來更多收藏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