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受驚了的兔子一般的少年
一路上,倒也真遇到了幾個不知怎麽混進城的難民,企圖搶路邊攤子上的包子,被幾個匆匆趕來的捕快給架起來丢出了城門。
捕快們近日工作量激增,很是不悅,一路上罵罵咧咧,暗指涯州的官府不作為,故意放災民到他們這裏來。又罵那些難民:“咱們縣老爺可不是涯州那些無能之輩,治下極嚴。凡是流民,沒有身份路引的,要麽進牢裏待着,要麽被打成奴籍發賣。哥兒幾個好心,念你們初犯只是趕你們出城,識相的就滾遠點兒!”
那些難民被趕出了城,當場就蹲在城牆根兒哭了。他們原本都是好好的良民,自然不願意被降為奴籍,辱沒祖宗禍及子孫。要不是老家受了災,誰願意淪為流民?
可是縣城不肯接納他們,官老爺不願意開倉赈災,他們就只有餓死的份兒了。
王大偉遠遠的看着一家四口抱頭痛哭,那家大點兒的女兒哭道:“爹、娘,你們把我賣了吧,賣了我,好歹咱家人還能活着……”
女孩兒凄凄慘慘的哭聲令人動容,連守門的小兵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可這話說得容易。奔來妙竹州的難民也不是一個兩個,瓊水縣之前就已經抓了一批降為奴籍,如今人口市場都飽和了,想賣|身|都找不到買家。
王大偉瞧着這場面若有所思。這些災民少有單個兒一人,大多拖家帶口,三四人、四五人一行,其中至少有一個青壯年,要不也難以跋涉百裏到此地。
像方才那一家人,便是三十歲左右的夫妻帶着一兒一女。
王大偉同情他們,可若想把災民們吸納到村子裏來,村民們必然不會同意。他如今剛剛繼任村長,尚未給村子帶來任何效益,村民們只想按着他繼續吸血,并不怎麽信服于他。
還得從長計議才是……
壽材鋪在北街的盡頭,小小一個門面,只擺着些香燭、元寶和黃表紙。鋪子門口還放着兩個紙人,一左一右,童男童女,乍一看頗為吓人。
夥計見了人來也不似別的店鋪那般熱情招呼,只沖着王大偉點了點頭,全程無話。畢竟現在不年不節,會來壽材鋪大多是家裏人出事兒了的,沒誰會有好心情。
王大偉掃了一眼鋪子裏,沒見着棺材,便開口向那夥計詢問,夥計這才開了口:“有,您跟我到後頭來。客官是要現成兒的還是訂做?我們這裏也有好木料。”
現成的就是家裏有人忽然去世,來不及備棺材。訂做則是很多人趁着活着,給自己來預備下一口棺材。
“要現成的。”
王大偉跟着那夥計幾步轉過去,才發現這鋪子後頭連着個挺大的院子,院子裏堆了不少木料,拿油布氈着。一間敞着門的空屋子裏擺着幾口現成的棺材。
夥計把王大偉引到屋子裏,指着那幾口棺材道:“現成的都在這裏了。門口這幾副都是三五板的,靠裏的那些是四六板的。這邊上還有副二三四的。”
王大偉對這些規格也不了解,他在現代只在拍戲和僵屍電影裏見過棺材,黑黝黝的,和眼前這些原木色的不太一樣。
細問了夥計才知道,二三四是分指棺材底兒兩寸厚,幫三寸厚,上蓋天板四寸厚。三五板全稱是三四五,四六板全稱是四五六。越厚越好,價錢也越貴。像那副二三四的,就只要一兩五錢銀子。
當然,一樣的尺寸木材不同,價格也不盡相同。像電視劇裏黑色的棺材是上了漆,還得另外加錢。還有的棺頭畫了圓形的壽字紋,價格便也要再添上一些。
最後王大偉挑了一副木料不易腐爛的足三五棺材,花去四兩銀錢。又定了一個美女紙人,并許多元寶紙錢,讓棺材鋪的人幫着送到村裏去。
夥計收了銀子,又送了一疊黃表紙給王大偉當添頭,才難得多說了一句話:“街坊朋友家若有什麽事兒,煩請幫着張羅點兒。”
這是棺材鋪在招攬生意,發展潛在用戶。也就只有這一句話,說多了惹人反感。
棺材裝車的時候,忽然有兩個捕快帶着許多家丁模樣的人浩浩蕩蕩奔了過來,那夥計連忙撒了手裏的活兒上前拱手彎腰:“二位差爺怎麽到我們這地方來了?”
他們這鋪子,官老爺們巡街都輕易不肯來,嫌晦氣。
果然那捕快見他們在裝棺材,便有些避諱。遠遠的就站住了腳,道:“抓個難民……一個小哥兒,模樣挺出挑的,穿着淺藍的長衫,偷了縣令大人家的東西跑了。你見着沒?”
那夥計一愣,賠笑道:“我們這鋪子您也知道,難民都不樂意往這邊兒來。”
捕快想想也是,和身邊的家丁耳語幾句,又去前面的鋪子裏挨家挨戶搜了一番,許久才離開。
王大偉腳下挪了挪,把身後的一堆木料擋得嚴嚴實實,等那夥人走遠了才對夥計道:“我瞧現在時候尚早,不如先不急着回去,我在城裏轉一轉買些柴米油鹽,申時(下午3:00)再回村子。”
夥計看了看日頭,也贊同:“晚些回去,工匠時間充裕,也能把紙人糊的精美一些。”
糊紙人對于熟練工來說簡單的很,一天能糊上二三十個。不過趕時間做出來的精致程度就有所下降了。
“正是這個理兒。我叔父辛苦半生沒讨上個媳婦,一定要畫得貌美才是。”王大偉從懷裏摸出三個銅錢塞過去,那夥計立刻拍胸脯保證:“我去幫您盯着匠人,必讓他畫個西施出來!”
王大偉謝過了夥計,約定好申時城門口見,目送他走遠,才回過身對上木材堆裏一雙小兔子般紅彤彤的眼睛。
那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少年,約麽十七八歲,大大的眼睛,挺翹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即便頭發蓬亂沾上了木屑,雪白的小臉蛋兒蹭了灰,也難掩姿色。
這是王大偉穿到古代後,見過最好看的人——即便放在現代的娛樂圈裏,這少年也算上等姿容。
不過王大偉美人見多了,也只驚豔了一瞬,很快平靜道:“出來吧,我不會送你去見官的。”
少年警惕的從木材裏探出個頭,确認了四下無人,才從木材堆裏爬出來,對王大偉低聲道了句“謝謝”,眼中的防備卻未消,頭也不回的跑了。
王大偉瞧他溜得像一只受驚的兔子一般,心內不由感嘆: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雖然是為世情所迫,被逼無奈。說來說去,都是這萬惡的封建社會!
離了壽材鋪,王大偉在北街随意轉了轉,買了一斤鹽,一小壺菜籽油,約麽有半斤。
吳三樁賠的十兩銀子,買棺材、紙人、紙錢花了四兩半,如今尚餘許多。鹽巴五十文一斤,菜籽油一百文一壺,倒也不是買不起。
……就是得藏好了,不然他還沒嘗到個鹹味兒,東西就得進別人的肚子。
王大偉憂愁地嘆氣:他算是知道為什麽那些勤快的原住民要搬走了。和這些沒臉沒皮愛占便宜的人做街坊,誰家就是有錢也不敢拿出來花啊。
太打眼了。
出城的路上還遇到了幾波捕快盤查,大約是王大偉穿得太破,又是這城裏的生面孔,被當做了難民。還是拿出蓋了印章的繼任村長文書,才得以證明身份。
然後新任懶漢村村長就被捕快們給圍觀了。
好事不出門,懶名傳千裏,丢人都丢到城裏來了!
到了城門口,盤查居然比進城時還要嚴格。王大偉有些意外,畢竟進城查是怕難民混進來,出城是查什麽?
“縣令大人家裏被個難民給偷了,恐怕賊人攜貴重物品逃出城。 ”那守城門的小兵也不怪他多嘴,反而揚聲朝着出城的百姓道:“那賊人是個哥兒,模樣俊俏,穿淺藍色長衫。鄉親們誰見了報給衙門知曉,有三兩銀子的賞錢!”
三兩銀子可不少,抵得上普通農戶大半年的花銷。人群頓時沸騰了,大家三三兩兩的讨論起了這個敢偷縣令的小賊。
王大偉眉毛一跳,想起了上午見到的那個小兔子一樣的少年。好像沒見他帶什麽東西啊……
原以為是因為饑餓才無奈小偷小摸的可憐人,難道他竟看走了眼,放了一個膽大包天的小賊嗎?
王大偉心中有些懊惱。
……他向來遵紀守法,講究公平公正,很少辦這種昏頭的事兒。他絕對不會承認,是因為看到了那哥兒的臉,才心軟的!!!
※※※※※※※※※※※※※※※※※※※※
你的小樰忽然出現2333
寫買棺材那段兒我跑去聽了一遍《當行論》,最後只有一句話可以參考_(:з」∠)_
跟編編彙報過,正式改名《穿成懶漢村村長》,希望新名字能吸引來更多小天使,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