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包治百病的紅糖

王大偉好奇的打量起那手搖石磨。無論是在劇組,還是在甜杆兒村, 他所見的榨甘蔗汁的設備都不是這樣的。

——甜杆兒村好歹也是曾靠榨甘蔗汁晾曬石蜜致富的, 不少人家還存留着當年的裝備(懶得丢掉), 王大偉家後院也放着一個,倒是和他在劇組時見過的相似。

這手搖石磨看起來倒是很方便,就是一次榨出來的汁太少了, 效率低速度慢。

“這位大爺?您是要點菜還是……?”那夥計見王大偉也不點菜,就圍着一個榨汁的石磨轉悠, 心裏不禁泛起了嘀咕。這別是同行來偷師的吧?不過他們這普普通通的二葷鋪, 有什麽可偷師的?

“哦哦,”王大偉回過神來,也有些不好意思, “你剛才說什麽?羊羔肉配柘漿……”既然是推薦菜,不如嘗嘗看。

他話沒說完, 卻被宋樰給打斷了:“不必要那些, 來個溜肥腸, 一份壇子肉便夠了。”說着扯了扯王大偉的衣裳。

王大偉挑了挑眉, 倒也沒別的意見,本來就是為了哄宋樰開心的:“就按他說的吧, 再另來兩碗米飯。”

小夥計暗暗撇了撇嘴,這漢子倒是個疼夫郎舍得花錢的,卻是個耙耳朵。這夫郎也忒精打細算, 點的兩樣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二葷鋪經典菜色。

那壇子肉十來塊才十八文錢, 溜肥腸更是只要十文的低檔肉菜。這一餐下來三十文錢便夠了, 米飯吃完了還能添。

這一桌能賺的着實有限。這般想着,小夥計不禁又看了宋樰一眼。

宋樰卻早已在桌邊坐下,悄聲和王大偉說話:“……你才借了銀錢給壯山大叔他們,還不省着點兒花?再說了,誰會來二葷鋪吃羊羔肉那種精細菜,要吃羊羔肉人家都上飯莊去了。不過是學了做法,拿些羊裏脊、磨檔肉來糊弄你這樣沒見識的冤大頭罷了。”

小夥計腳下一頓,這才知道是遇上內行老饕了。

王大偉顯然也發現了小夥計腳步的停頓。想來這夥計聽到了宋樰的話,卻沒有反駁,那便是實情了。不禁笑道:“你知道的還挺多。”

“那是,”宋樰驕傲的挺起小胸脯:“在吃這件事上,沒人比我更在行了。方才我點的那兩樣,你別看都是普通的豬肉、下水做的菜,卻是二葷鋪的特色,最保險菜色。就算這家鋪子沒來過不知手藝高低,也必然不會難吃。”

“我以為你不會喜歡大腸。”王大偉道,在現代也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大腸,總覺得有怪味道。按理說宋樰一個嬌貴的富家哥兒,也該有所講究。

“嗨,世人都以羊肉為上豬肉為下,貴族也以吃羊肉為主,好像羊肉真的就比豬肉美味了似的。”宋樰說起吃的,嘴角便勾起一絲笑意:“食物便是食物,哪分什麽高低貴賤呢?即便是下水,只要手藝好,一樣好吃。美食是不分貴賤的。”

“我家裏雖然有些家底,但我哥哥為人極是吝啬,總是嫌我在吃食上花費過多。”他言語中仿佛在抱怨兄長,語氣和表情卻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甚至還帶着幾分自豪:“我哥哥為了省錢,苦練手藝,如今做飯不但非常好吃,還能把很多便宜的材料做出非常美味的飯菜來。我有時都覺得難以置信,他明明只放了一丁點兒油,怎麽做出來的菜卻那麽香?……”

這是王大偉第一次聽宋樰主動提起他的家裏。

之前宋樰吃了縣令的虧,總是擔心家世暴露被人算計,被搶占為妾什麽的。對自己也多有防備,後來雖然袒露身世,也是形勢所迫的無奈之舉,自然不會祥說了。

到了這一刻才仿佛真正對他敞開心扉,把他當做朋友了一般。

……當然,也可能是被美食的香味兒沖昏了頭腦。

鋪子裏沒人,不多時夥計便把他們點的飯食端了上來。溜肥腸是現做的,壇子肉則是一早就做好,一直煨在竈上,早已經炖得香濃軟糯,肉爛不膩。

“二位嘗嘗,我們家的壇子肉不是魯菜做法,而是桂陽郡傳來的辣醬肉做法。相傳三國時期,趙子龍将軍都愛吃得很哩!”

他這麽一說,也勾起了王大偉的好奇心來。這壇子肉表面上看起來和毛氏紅燒肉、東坡肉也沒什麽兩樣,都是方塊肉切得麻将大小,放在壇子(瓦罐?)裏面,不知道吃起來有什麽區別?

宋樰矜持的夾了一塊,咬了一小口:“還不錯,有五六分相似了。”他說着順手給王大偉也夾了一塊兒,嘴裏卻道:“不過這桂陽壇子肉的傳說聽聽便罷了,當不得真。”

王大偉一口吃下去,卻覺得十分美味,并不比現代某些私房菜館做得差。現代很多餐廳比起口味來,更像是賣服務水平,且就口味來說,也是繁複的佐料味道占了大便宜。

古人沒有手機可玩電視可看,便有更多時間可以用來琢磨廚藝。在佐料匮乏的前提下能做出這樣的味道,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何況價格也不貴。

小夥計卻不大服氣:“你怎麽知道?你又沒在子龍将軍身邊待過,怎知他不愛吃?”

“子龍将軍愛吃什麽我不知道,但那傳言是說,當地百姓用方元五爪辣椒做了壇子肉贈予将軍……可三國時期哪裏來的辣椒?這辣椒還是二十多年前才被發現可以食用的,傳到桂陽郡代替茱萸更是近十幾年的事情。”宋樰談起吃來,便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透着一股神氣勁兒:“要我說,東西好吃就是了,何必非要按個故事在上頭?”

小夥計聽了這話,抓了抓腦袋,也覺得宋樰說的對,便不好意思的笑着溜了。

王大偉卻笑道:“你愛吃便罷了,連材料的由來也要刨根知底。還真把吃當做一門學問來做了。”

“那倒也不全是。”宋樰被他說得有點兒不好意思,“別的我也不是都很清楚的,只是這辣椒,最早還是我爹發現可以用來做菜的……之前雖然也流入中土,卻只被當做盆景植株用來觀賞。”

王大偉一愣,腦子裏有什麽飛快的閃過了。

三國時期确實沒有辣椒,辣椒是在明朝才傳入中國,包括紅薯、玉米、土豆等物。

而這些東西在王大偉穿越過來的這個世界,都是存在的。王大偉昨晚還吃了土豆燒肉。而之前宋樰說過,這些糧食的發現者與推廣者是——

“大夫,大夫求求你了,就把紅糖賒給我吧,我媳婦等着紅糖救命啊!”

王大偉猛然被哭喊聲打斷了思路。他回過頭去,只見一個衣衫寒酸的漢子用力拍着對面醫館的木板門,被兩個學徒架着扔出去仍在不停掙紮扭動。

醫館門口站着一個花白胡子的老者。因着那漢子的哭嚎聲,引來不少人的圍觀。連王大偉和宋樰也站在了二葷鋪的門口,看起了對面醫館的熱鬧。

古代娛樂項目太少了,有個熱鬧可以看,相當于現代看一場電影了,還不要錢。

那老者被看得面皮緊了一緊,尴尬的咳了兩聲:“都說了紅糖與你媳婦藥不對症。紅糖價貴,一斤便要五兩銀子,我又怎能随意賒于你!”

那漢子猶自不肯死心,哭道:“我不信,那說書先生明明講了,紅糖是天竺國傳來的好東西,可以治百病,于婦人崩中更是有奇效……”

“聽了幾日說書,便以為自己是大夫了?況且紅糖雖是治婦人病有奇效,你媳婦卻不是一般的婦人崩中,而是難産啊!”老大夫氣得吹胡子瞪眼。他固然有私心,不舍得将如此貴重的紅糖賒給那漢子,怕對方還不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藥不對症,吃了也八成救不會來,倒讓那漢子落個人財兩空。

那漢子卻早已聽不進去這些。或者他心裏也清楚,卻不願意面對現實,只寄希望于說書先生口中的“靈丹妙藥”。

宋樰眉頭微蹙,一邊吃瓜一邊發出了彈幕的聲音:“紅糖雖然是天竺國傳過來的稀罕物不假,但也不至于貴成這副樣子?我朝陛下也喜愛紅糖,每年都會固定向天竺國購買。但賣到一兩銀子一斤也是頂天了,怎會五兩銀子一斤?”

他這話雖是對王大偉說的,但因鎮上道路狹窄,醫館與二葷鋪相隔也不過三四米,有不少人都聽到了,于是看向老者的目光便漸漸變了味兒。

這是一條引戰彈幕啊!

那老大夫氣急敗壞:“你這小夫郎懂什麽?紅糖價格貴或不貴,也得買得到才行!從天竺國運來的紅糖就那麽些,宮裏和貴族們就先分走一多半。剩下的也多分散在京城附近,我們醫館弄來這二斤紅糖當鎮館之寶,你可知費了多少功夫?”

這話倒是不假。人離鄉賤,物離鄉貴。不說是天竺國傳來的稀罕物,就是普通的京城特産,傳到偏遠的妙竹州來,價格也要翻個幾倍。民間甜食有麥芽糖,紅糖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往來商隊做這個買賣的也不多。

物以稀為貴,這醫館自然就往高叫價了。原也是想一點一點賣給那些富戶的,誰知今日有個窮漢子的媳婦難産,又聽說了他們醫館裏有“包治百病”的紅糖,說什麽都要賒。

宋樰此刻也回過味兒來,臉上一紅:“是我想岔了……我家在毓秀州,便是一兩銀子一斤,方才便脫口而出了。”

老大夫翻了個白眼,嗆聲道:“你要到京城去,五百文錢還能買一斤呢!”

他們在這裏就紅糖的價格進行了一番探讨,王大偉想的卻是另一件事:紅糖能治血崩??

雖然聽着老大夫的意思,難産中的血崩并不能治……但普通的血崩,這老大夫顯然是認為可以治的。

???紅糖這麽神奇嗎?王大偉一臉懵逼。

在現代,紅糖至多是治一治經期腹痛,療效還如薛定谔的貓一般。怎麽到了古代,就從“保健品”一躍成為靈丹妙藥了,難道和現代的紅糖不是同一種?

也不對啊……就按古代來說吧,《紅樓夢》裏王熙鳳也有血崩之症,她作為賈府的管家大奶奶,要多少錢多少好東西沒有,況且清朝時期中國已經自主掌握了蔗糖的制法,并不是稀罕的東西了,也沒見她喝點紅糖就治好啊?

王大偉按下心中的疑惑,走到那痛哭的漢子旁邊:“你媳婦現在如何了?”

那漢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老大夫嘆了口氣:“我也不是那狠心腸的人……是真的藥不對症,賒給你也多半是人財兩空。”

這基本就是判了那産婦的死刑了。

不過古代女子生産,沒有麻藥、剖腹産、側切等一系列操作和止血手段,确實是九死一生。連康熙皇帝的發妻,母儀天下的皇後難産都救不回來,更別提這些沒有禦醫和頂尖藥品的普通人家了。

多耽誤一刻,産婦就更危險一分。人命關天,王大偉已然動了恻隐之心,也不多猶豫,道:“我……懂得些醫術,知道個方子,也許可以一試,但不保證成功。”

無論如何這是兩條人命。看不見便罷了,既然碰上了……王大偉做不到坐視不理。

那漢子十分驚喜,他也知道自己媳婦怕是沒救了,此刻有一絲希望,就算是死馬當活馬醫了:“您放心,救過來您就是我們家的恩人,救不回來……也是命!”

王大偉以為周圍人會質疑他會醫術這件事,卻沒想到,因着之前宋樰張口就報出了毓秀州紅糖的價格,看熱鬧的人很容易就接受了他會醫術這個設定。

除了宋樰。

他是最清楚,王大偉是不會醫術的——否者古氏也不會讓王大偉帶“小傻子”到醫館來看病,自己在家治不好嗎?

王大偉偷偷捏了捏他的手,示意以後再說,轉身進了醫館。

那老大夫跟在他後面進了醫館,好心勸道:“後生,你可別托大,這婦人生孩子本就是鬼門關走一遭的事兒。要是真救不會來,誰知道她家裏人會怎樣?”

他行醫多年,見過不少沒救回來人,家屬翻臉的事兒。

要是沒有靈泉,王大偉也不敢誇這個海口。但既然有這個金手指……不盡人事,王大偉心裏過不去這個坎兒:“多謝您了。我還是想試試。”

老大夫嘆了口氣,也不再勸了。誰最初學醫,不是存了懸壺濟世的心呢?

王大偉買了一份四物湯,又随手指了幾樣清熱去火的便宜藥材,看得老大夫雲裏霧裏的,完全想不出這是怎樣一個方子——好幾味藥都是相沖的,還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

王大偉帶着藥材随着那漢子回了他家裏,一個老婦人正坐在門口抹眼淚,見了那漢子便道:“石柱你可回來了……那産婆都要走了……你趕緊進去,和喜娘最後說兩句話吧。”

張石柱一個健步沖上前:“娘,我帶了大夫回來!喜娘有救了!”

老婦人睜着渾濁的眼看向張石柱身後的王大偉和宋樰。古人講,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兩個年紀輕輕的人真的能治好媳婦?自己兒子不是被騙了吧?

王大偉卻沒有給她亂想的時間,自顧自的走近堂屋拿起杯子,假借茶壺的遮掩灌了一杯靈泉進去:“先給産婦喝點兒水吧,我上後頭煎藥去。”

老婦人一拍大腿:“哪裏還喝得下?喜娘現在睜眼都困難了……既然是大夫,不如進去看看吧,這藥我來煎便好。”

王大偉鬧了個大紅臉:“這……這我如何進得?”他又不是真正的大夫。

倒是張石柱,現在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王大偉身上,咬了咬道:“大夫怎麽說就怎麽做吧,我進屋喂喜娘喝水,娘你帶小大夫上廚房煎藥去!”

他劈手拿過杯子就進了屋,順帶把準備走的穩婆也給強行留在了家裏。

王大偉則進了廚房煎藥。這一家人雖然住在鎮上,日子過得卻并不怎麽樣,家中遠不如吳高樹那個吳家莊的村長富裕。想來王大偉救回了産婦,也收不到什麽豐厚的報酬。

但王大偉心裏另有成算。

他看中的是張石柱小漿鎮原住民的身份……如果能順利救下産婦和孩子,以恩人的身份,也許可以讓張石柱代替他們,送出那封宋樰的家書。

王大偉是個熱心的,願意回饋社會的好人,但這和他挾恩以望報,并不沖突。

王大偉沒什麽煎藥的能力,他也并不指望一副普普通通的四物湯能幫産婦止血。只是将四物湯的藥材泡在靈泉當中,稍微煮開就讓老婦人給産婦端去。

剩下幾位清熱去火的藥材,是打算打包帶回家,糊弄古氏等人的。

老婦人看着清可見底的藥:“……”

兒子從哪兒找來的蒙古大夫?

然而就是這樣看起來哪兒哪兒不靠譜的蒙古大夫,幾碗“清水”灌下去,兒媳婦竟然真的漸漸好轉了!

事實上,王大偉的靈泉只能起到恢複産婦自身健康和止血的作用,并沒有催産的效果。所以喜娘仍然得十分艱難的靠自己把孩子生下來,只是喝了那幾碗跟白水差不離的“藥”,她早已透支的力氣竟然慢慢恢複了,再不是那副眼睛都睜不開的模樣。

連接生的穩婆都直嘆神奇!

加上血也止住了,沒有失血過多危及生命的危險。經過了兩個時辰的努力,産房終于傳來了嬰兒的啼哭。

燒了一下午火的宋樰,和添了一下午水的王大偉,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

大家520快樂呀,今天的更新特意寫了5200個字嘻嘻嘻嘻

文內關于紅糖的設定,采用唐朝太宗派人去印度學習制糖之前的情況。

關于糖的大部分資料來自季羨林《糖史》

因為蠢作者的作息混亂,最近的更新暫時改為21:00:01_(:з」∠)_

-------

感謝27088925寶寶的地雷!

感謝寶寶們的營養液!

讀者“斤斤計較”,灌溉營養液 +30 2019-05-20 11:30:48

讀者“”,灌溉營養液 +9 2019-05-18 23:47:28

讀者“七夜”,灌溉營養液 +1 2019-05-18 23:27:48

讀者“Ybybbu”,灌溉營養液 +10 2019-05-18 21:58:02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