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章節

觸過,或者有可能接觸過;其次就是,你的鞋為什麽會出現在案發現場,鞋帶上還會有死者的生物材料,希望你能夠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也就是說,現在只有你能夠救你自己。如果沒有任何線索,我們只能認定你有重大嫌疑,畢竟鞋和毒,都是你的!”

說這些話的時候,孔陽緊緊注視着蔔思飛,臉上寫滿威嚴,他希望對方能夠明白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說完後孔陽起身準備離開,開門的時候,他又回過頭來補充道:

“對了,今天你可能回不去了!吃住我們包了,我們會給你準備單獨的住所,你也趁着這段時間好好想想我剛才說的那些話!”

又一次,留下蔔思飛一個人在這間狹小的審訊室。

剛一出審訊室,桃華就迫不及待地問:“師父,你早上就一直在等這份結果嗎?為什麽這份結果這麽晚才出來?你怎麽知道會有這份檢驗結果?這該不會和嫌疑人的答辯有什麽關系吧……”

這一連串的問題,讓孔陽無從回答,他只是輕輕地笑了笑,吩咐道:“去,叫大家來開個會,針對這個新線索,重新商讨一下案情。”

很快,人員到齊。

“這是今天早上,我讓檢驗科的同事重新做的一份屍檢報告。根據這份報告顯示,死者體內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這就說明其死因極有可能是中毒!之所以要重新做這個屍檢報告,完全是一個巧合,我們早上碰巧參加了一場答辯,其中一個研究課題就是關于河豚毒素的提取……”孔陽開口說道。

孔陽停頓片刻,看着衆人将手頭的資料依次傳閱,也不等傳閱完,他繼續說:“這樣一來,案子似乎更複雜了,很有可能我們的方向都錯了!所以現在,大家就當這是件新案子,根據目前掌握的線索,重新談談自己的看法。”

良久,沒有人回應孔陽,因為在場的所有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震驚和迷惑,他們在自己的腦海中慢慢消化,慢慢思考。

終于,有人開口說話:

“很明顯,死者是先服用了安眠藥和河豚毒素,而後才被“勒死”的,但是既然中毒足以致死,為什麽兇手會多此一舉呢?”

“或許是他想掩蓋什麽!”另一個人趕緊接話回答。

“掩蓋中毒的真相嗎?課題是他的,但現場的鞋印也是他的,那他為什麽不掩蓋鞋這一環呢?處理一雙鞋應該容易得多吧!現在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他,所謂的掩蓋其意義又在哪裏呢?”

“會不會有人偷了他的毒素作案,然後他發現了死者的死亡特征,想擺脫自己的嫌疑,才做出死者是被“勒死”的假象?他在慌張中根本沒有注意自己的鞋印,才會表現的若無其事。”

“但是不要忘了,能讓死者服下安眠藥,才會有勒死死者這個動作,這就跟我們之前推測的一樣,這是一場有預謀的作案!”

Advertisement

又是一片沉默,專案組成員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愁眉不展。突然,一個聲音響起。

“其實我在想,死者是怎麽中毒的?這種東西應該不會誤食,如果是喝水的過程中,将毒素投入水中也不可能,一個是時機問題,一個是毒素的物理特性問題。據我所知,河豚毒素應該不溶于水。”

“還記得那餐飯嗎?”孔陽雙手交抱,靠在椅子上,微笑着問道。很明顯,他對于死者是如何中毒這個問題頗感興趣,同時對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也很滿意,而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自己已經在腦子裏仔細思考過。

“可是那餐飯是在正中午吃的,而死者的死亡時間是晚上之後,這又該怎麽解釋呢?”

“其實,這種毒素一旦中毒,其潛伏期根據個人體質不同而稍有差異,時間從十分鐘到三小時不等。中毒早期,手指、舌唇會有刺痛感,然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随後會出現四肢無力、發冷、口唇和肢端知覺麻痹等現象,以致發展到全身麻痹、癱瘓。嚴重情況會産生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最後死于呼吸衰竭,而對于中毒者來說最痛苦的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往往需要四至六小時才會死亡!”

“那這樣就說得通了!”立刻有人附和道。

“但是這段時間,也就是中毒前期,死者應該還有意識和能力呼救,他會拼命掙紮才對!”又有人質疑道。

“所以,事情并沒有這麽簡單!”孔陽環顧四周,靜靜的觀察着在場的所有人,然後坐直了身子嚴肅地說道:“我希望你們仔細回憶一下案發現場的情況,每一條線索,每一個細節,包括從接警到校,到去往案發現場,再到現場勘查,最後到勘察的結論……”

大家面面相觑,他們感到奇怪,現在調查進行到了這一步,為什麽還要去回憶剛開始的細節。但是,這件案子确實疑點重重,他們也不得不相信孔陽,既然他這麽說,一定有他的理由。于是,會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能偶爾聽到有人輕微挪動身體時衣物摩擦發出的聲音和思考時輕輕撓頭産生的響動。

“好了,從接警到達學校開始,一個一個說!”沉寂片刻後,孔陽說道。

“我們接到報案消息後,趕到學校的案發現場,也就是死者的那間辦公室,當時門開着,但是門口以及樓梯口都已經被學校保安圍了起來。我問過,他們是看到死者趴在桌上一動不動,臉色灰白,确認死者停止了呼吸,然後才報的警,直到我們趕到現場,我們單獨問過幾個老師和學生,得到的答案都是如此,可見現場應該得到了很好地保護。”一位辦案人員回憶道。

“好,就從這裏開始!”孔陽示意辦案人員停了下來,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辦公室的窗戶呢?你去的時候,辦公室的窗戶開着還是關着?有沒有人動過?”

“窗戶是開着的。據當時現場人員的口供來說,除了試探死者的呼吸,他們根本就沒有進辦公室,所以應該沒人動窗戶。”這位辦案人員簡單的思考之後回答道。

“那就說明窗戶一直是開着的?”孔陽反問道,同時掃了衆人一眼,這一問是針對在場的所有人。

衆人眼光全都聚焦在孔陽身上,眼神中充滿了疑惑不解。

“不可能!”終于有一個聲音說出了孔陽想聽的答案,孔陽示意他繼續講下去,“根據資料顯示,案發現場的地面很幹淨,除了可疑的鞋印之外,沒有任何問題。但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前一天晚上下了雨,不對,準确來說周一當天淩晨,而且雨勢還不小。如果窗戶不關,辦公室會怎樣?肯定會飄雨進去,現場也一定會一片狼藉才對!”

“很好!大家覺得呢?”孔陽得意的笑了笑,也不等回答,便繼續說:“我記得我當時還站在窗戶前面那一塊狹窄的唯一的空地欣賞風景來着,當時并沒有覺得什麽地方不對,但當我朝窗戶外面探出頭去的時候,立刻感到一股熱風襲面而來,正是這種溫度的強烈反差,讓我産生了懷疑。”

“說道溫度,我當時倒是覺得那整棟樓,都蠻涼快的,從室外一進去就可以感受得到。”其中一人說道。

“沒錯,或許也正是這種室內室外的溫度反差,才讓你們忽略了這一點!在整棟樓都比較涼快的情況下,其中一間辦公室的涼快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大家試想一下,現在這種天氣條件下如果開着窗戶會怎麽樣?那間辦公室還會不會保持那種涼快?”孔陽說道。

“這種天氣,即便關着窗戶,恐怕也很難保持那個溫度吧!”

“也就是說,案發現場的窗戶是在我們接警當天早上才打開的,在此之前一直處于關閉狀态,并且房間還開着空調?”

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句的接起話來。

“又答對了!”孔陽回答。

“那兇手為什麽要冒着風險這樣做呢?”

“我想,兇手這樣做的目的,恐怕就跟掩蓋死者的死因一樣,為了擾亂我們的視線,影響我們對于死者真正的死亡時間的判斷!”

這次衆人沒有驚訝,只是點頭默許。

“這麽說,死者真正的死亡時間要早于我們之前掌握的時間點?”

“恐怕是的!死亡時間這一點,也和死因相符。因為如果是中毒的話,只在吃飯的時候才有機會下手。”孔陽接過話茬說道,“另外,不知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那一杯水,在這種天氣下,一杯水如果放置兩天,剩餘的水量是遠沒有那麽多的,況且還是在開空調的狹小的房間裏。很明顯,那杯水同樣是為了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