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等到了第二日大朝,廷議時容胤便提出要放開科舉,鼓勵世家子弟參考。考科舉的都是些寒門小戶,世家大族自重身份,從來不肯牽扯進去。豈料這次皇帝只提了一提,劉顧兩家便站出來大力支持,允諾要做個表率,讓自家子弟參考。兩家一帶頭,朝廷裏風向立轉,衆臣皆稱此法可行。皇帝龍心大悅,便依言下旨,開放科舉給世家。此事被後世史家視為輔穆王踏上政治舞臺的第一步,也被稱為科舉推行的轉折點,自此嘉統帝終于打破了世家和寒門的界線,将科舉推行到九邦全境。

科舉之後,便要議世家入仕。漓江水路新通,沿江商卡,渡口,商道皆是厚利實權的好位置,各家早就争破了腦袋,如今全等着天子聖明。容胤胸有溝壑,大朝後便一道聖旨通谕各部,将各家都做了妥帖安排。他空手套白狼,得了劉,顧兩家的入仕名額,轉頭就全給了雲氏,另一邊卻把劉,顧兩家穿插安置,一起放在了争奪最厲害的汶陽和漢川等商道。

聖旨一出,立即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商道這種東西,以往都是由大家族主持疏通,一旦開辟,就牢牢壟斷,不允許外人涉足。漓江水道既由朝廷出資疏通,天子自然可以任意指派,豈料皇帝居然在一條道上安排了兩家主事,明擺着就是要讓人相争。那劉,顧二氏在朝中一唱一合頗有默契,兩家本來欺負雲行之年少,想要趁機各占四條商道,排擠雲氏,豈料卻被頂頭放在一起,反把入仕名額拱手相讓,叫雲行之成了最大贏家。

劉盈見了聖旨,登時氣了個半死,當即直奔禦書房,要找皇帝質問。他沉着臉剛進宣明閣,便正正和出來的泓打了個照面。

泓躬身施禮,先打了個招呼:“劉大人。”

劉盈冷笑一聲,道:“不敢當。大人做得一手好花樣,老夫自愧不如。”

泓低下頭,輕聲道:“劉大人,下官已經盡力了。太後施壓,陛下也很難辦,下官執意為大人争取,才有了這個結果。”

劉盈緩緩道:“大人好意,老夫心領了。”

他不再理睬,擡腿就要進書房,卻被泓擡手攔下。泓又躬身施了一禮,沉聲道:“大人聽我一言。”

“聖旨已下,朝野皆知。汶陽和漢川是厚利之地,大人已經拿了一半在手,難道還要吐出去嗎?”

劉盈怒道:“當初你是怎麽說的?四條水道,劉家全占。不是一半!”

泓一躬身,輕聲道:“大人有令,下官自然赴湯蹈火。我這就和大人一起進去面聖,拼了命死谏禦前,一定能讓陛下重新委派。只是如此一來大人雖然逼顧氏吐出一半,從此卻也結了個大敵,我替大人不值。”

他點到為止,只說了一句話,劉盈便明白了。這四條商道是個大靶子,明槍暗箭人人争搶,不論誰家獨占都難服衆。皇帝玩得一手好平衡,幹脆讓兩家背靠背一起扛靶,一方面讓其他家族知難而退,一方面叫兩家争鬥內耗,免得威脅皇權。如今劉氏若是抽身不幹,就是吐了到嘴肥肉;若是執意獨占,就是得罪了太後。他騎虎難下,思來想去竟然想不出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來,不由眉心微皺。

泓察言觀色,已知劉盈選擇,就微微一笑,道:“大人安心,陛下已給劉家留了把利劍。雲氏是太後姻親,這次雖然占了漓江大半,可家主畢竟資歷尚淺。”

他輕描淡寫,卻暗藏刀光。看似坑了劉盈一把,又立即補上大禮,給劉家送了個好機會。劉盈滿腔的惱怒發又不好發,咽又不甘心,只得冷冷哼了一聲,卻見眼前這位侍郎大人沉靜溫和,再次躬身對他施禮。

劉盈心中突然一凜。

他輕敵了!

兩人數次交鋒,自己位高權重,看似一直占上風,卻一直被對方牽着鼻子走!

一直覺得泓不過是恃寵得了點實權,就拿來大放厥詞,妄圖參政。此人平日還算老實,若不是科舉擋路,他本來也懶得計較。

來往了幾回,才品出味道來。

處危有度,臨變不驚,辱謗加身,不改其色。此人看着溫和無害,也不招人惡感,可探手進去全是鋒芒。

對自己做什麽,要什麽非常清楚,一絲一毫地争。

朝堂裏厮殺不見血,最怕遇上這種人。這種人有立場,沒敵手,往那裏一站不起眼,卻能花上二三十年,拿根針把你牆角挖塌。

他又是個生死不懼的武者!等閑奈何不了他!

只要皇帝護盤,這一局他就能玩到最後!

劉盈心念電轉,立即起了拉攏之心,擡手就要扶泓,笑道:“既然如此,老夫聽勸便是。日後漓江諸事,還要請大人多多照應。家裏小兒參選科舉,若是有不懂事的,還要請大人多加管教。”

泓微微一避,和劉盈擦肩而過,回頭輕輕道:“不敢當。大人忘了?我只是個弄臣而已。”

他說完便擡步就走,一路走禦道出宮。春天到了,風中已聞淡香。他迎着如水的陽光,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陛下說過的話。

陛下說:我只用陽謀,不走小道。

他亦如此風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