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章節
接過去。你什麽時候搬家呀?”老太爺就是王老爺,外面的人叫慣了沒改口,王家內部的改稱老太爺的。
還有讓劉應東搬家這事?葉兒聽了不禁一愣。
劉應東微微有些羞赧:“車氏還在養身子,什麽也做不了,我不想這時候給老太爺添亂。”
“哎呀東爺,這可是你想錯了。大老爺和二老爺都不在家,偌大的府邸空蕩蕩的,你這帶個孩兒去,老太爺也覺得熱鬧些,有空逗小孩子玩玩,老太爺心氣也順和。老太太過世五年了,孫子又都接走在城裏的書院念書,難得回來一次,老太爺多寂寞哪。”
王老爺之所以對劉應東特別好,就是因為他的兒子都不在家,也都不肯繼承他的衣缽,劉應東和這位熱心又睿智的老人相處,情同父子一般,商嬷嬷的話,他一下子就聽進去了。
“那好吧,我去安排一下。”
劉應東先和趙先生商議,得到支持,這才鄭重把伯父伯母叫了來,征求他們意見,兩位老人當然不攙和,只說一定幫忙種好地。劉應東便去了主院兒。
所有的人,都覺得劉丁氏和劉善民肯定會迫不及待地讓葉兒帶了孩子離開的,因而,沒人想起來還要讨論一下,萬一沒有答應該怎樣應對。
卻沒想到,劉應東很快便黑着臉回來了。
——————————
鞠躬感謝何小詩同學還是藍朋友同學開心珞巴同學的打賞!謝謝你們~
贈送了禮物(未完待續)
065 脫身
衆人一聽劉應東說,他在主院兒剛說出帶葉兒走的話,丁氏就罵上了,說他忘恩負義、不孝,翅膀硬了,抛棄這一家人只顧自己好過。劉善民的态度也很不好,不陰不陽地說劉應東沒把他這當爹的放在眼裏。劉應東啞口無言,不是他理屈詞窮,而是沒見過這麽難打交道的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他這兒子真的太難做了。
後來葉兒才知道,劉善民和劉英群當時沒有好好鋤地,現在地裏的野草真的把麥苗都蓋住了,滿地的野草齊膝高,尤其是米蒿最多,跟油菜花一樣黃燦燦的,有人便問:“是不是劉善民打算收米蒿籽兒榨油呢?”這笑話傳得半個沈家營人都知道,本來西南五裏的雷家莊有個還算富裕的人家,聽了陳媽的蠱惑,還有意向劉英連提親,到沈家營一打聽,馬上就不願意了,那家人雖然認為主要還是怪劉善民和劉英群,但證明劉英連也不幹活兒,一般的農家,誰能把媳婦兒當富貴人家的太太小姐一樣養着,十指不沾陽春水呢?
劉大爺聽來家裏買筐的人的嘲笑,特地拄着拐杖去找劉善民,把他訓了一通,并建議劉善民把地給劉應東種。
Advertisement
劉大爺很少出門,也沒人給他說王老爺有多大的威勢,他以為劉應東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給財主趕馬車的呢,當時分家,劉善民不給兒子糧食,也沒給兒子錢。劉大爺是堅決反對的。這個時候,他便勸劉善民原諒大兒子,幹脆兩家再合起來一起過。
葉兒猜想劉善民也有這意思。他算盤打地很精,葉兒的孩子送給和尚,自己就沒什麽事兒了,剛好幫着種地、做家務。劉丁氏孩子沒了,身子一樣得養,現在正在坐月子,而何春嬌小月子。和大月子一樣虛弱,也得養。兩家合起來。葉兒可就有的是活兒了,家裏一大堆,地裏也一大堆。這幾天主院兒的飯,都是陳媽做的。這也不是個勤快人,也想把葉兒套住,葉兒要是走了,主院兒的人可怎麽辦?
再有,劉應東掙了錢,一家人也能幫着花,多好。劉善民肯定在盤算着,找一個什麽樣的理由,把大兒子夫婦再弄回家裏來呢。誰想劉應東竟然來了這麽一招,哪能不讓他氣急敗壞、怒火中燒?
就是泥人也有幾分土性子,葉兒只是下不去那狠心。算計劉善民他們,沒想到他們竟然蹬鼻子上臉,越來越過分了。她就是再與人為善,這會兒也受不了了,心裏暗暗規劃了一下,打算先搬走。再報仇。
劉應東莫名其妙挨了一頓罵,氣得七竅生煙。一甩袖子回了家,這下,他更堅定了搬家的決心,把妻子小兒留在這樣的父母身邊,實在太讓他難以放心了。
但劉善民不同意,劉應東就不好接走葉兒,父母在不遠游啊。
葉兒把古代這些破規矩罵了無數遍,看劉應東去找劉三爺了,心裏擔心萬一不奏效,凝眉考慮着其他途徑。
果然,劉三爺卻勸起了劉應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啊,把媳婦接出去能行嗎?”
“三伯,要不是我家正娃妨着老人,我們也不願這樣的。車氏前一個沒保住,這個好容易生下來,是我的長子,實在不能送給別的人。三伯,看來只能搬出去住了。”
“還是不好呀,這兒畢竟是你家啊。”劉三爺不想讓葉兒離開,沒了這個牽絆,今後見劉應東一面都難,他怎麽沾光呢?
劉善民和劉丁氏對劉應東,哪裏有什麽吸引力?劉應東逢年過節回來轉一圈,劉三爺連搭話都困難,哪裏還能通過劉應東,在王老爺那裏謀取些什麽呢?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啊,離開地遠遠的,那就什麽戲也沒得唱了。
劉應東一時無語,他也能猜出劉三爺的意思,但以前他沒這麽計劃,沒有提前安排,就沒法給劉三爺什麽甜頭,讓他支持自己,他只好告辭走了。
沒想到吃過晚飯,劉善民也來找劉三爺,想讓他幫着,把劉應東叫回來,他不分家了。
“樹大分叉,人大分家,這是天經地義的,你怎能再合起來?”劉三爺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劉應東不會答應的,他出面也未必能辦來此事,還得白白得罪人。最主要的,他還想從劉應東那裏得些好處呢,這兩家若是合在一處,哪裏還有他劉三爺什麽事?鹬蚌相争,漁翁得利,他們争鬥越兇,劉三爺日子才越好過。反正,他也沒有挑唆你們家的,是你劉善民自己和兒子過不去,怪不得他劉老三。
劉三爺絕對不會幫劉善民,他眼多亮啊,劉善民又什麽值得他幫助呢?
劉善民拉着臉:“我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東東現在正當年,他得回來,領着弟弟妹妹照顧家,我原來的家不分了。”
“你們家老的老小的小?”劉三爺眼珠子都能瞪出來,四十歲不到能叫老了嗎?都成家了的兒子能叫小嗎?大女兒也該定親,今年及笄就能出嫁了,老六家的應愛,早就替她娘當着半個家呢。
劉三爺這些話就是不說出來,劉善民也能想得到,饒是皮厚,這會兒也多少有點臉紅,只聽他強詞奪理地道:“小群打小就調皮,我管不住,現在指不上,連兒就沒做過粗活的,何況又大了,這麽大的姑娘,那個不是在家做做針線,不上地裏去的?我家,現在沒個支撐的人。我身體不好,沒法幹活。你知道,那年我病了一場,以後便這樣了。”
“既然英群指不上,你為何還不把他分出去?”
“就他那樣,分出去怕不餓死呀?”
“老四。我就不明白,東東那麽好,你卻說他不孝。當時非要讓他掃地出門,既然你明知道英群不好,為何還要攬在懷裏捂着?”
“我都說了,怕他餓着。”
“你放手讓他自己過,我不信地裏會成那個樣子,還不是你左也怕右也怕,他覺得有靠頭。才不肯幹的。他成家了,有媳婦催着。你操那麽多心幹什麽?”
“小群什麽樣,我哪裏不知道,他肯定會過不下去的!”劉善民對劉三爺那麽說,很不高興。聲音都提高了。
劉三爺重重地哼了一聲:“兩個兒子,你為何對他們的态度,差別會這麽大?英群不幹活,你喊着叫着說是沒辦法,難道就讓他成天那麽東游西逛?而東東,你卻要他幹活養你這麽大一家子?你,你,若說你僅僅是偏心,任誰也沒法相信!”
劉善民臉上湧出一片黑雲。慢慢擴散。
劉三爺哪裏會懼怕,只見他微眯着眼,眼神犀利地盯着劉善民。似乎想要看出什麽來。劉善民氣哼哼地走了。
劉三爺和劉善民掰了臉,更有理由不幫忙了。第二天,劉應東再找他時,劉三爺老老實實說了此事:“東東啊,不是三伯不幫你,實在是。三伯看不慣你爹爹對你不好,和他鬧翻了。你看,三伯是實在幫不了這個忙了。”
劉應東又去找劉大爺,大爺卻勸他和爹爹合在一起,好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地裏草很多、太丢人了,可惜把好好的地都荒了的話,劉應東沒法和劉大爺溝通,只好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