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南方大項目
白有賢與劉宏私下見了一面, 莊算早說過充分信任他,但白有賢怕公司裏有人不放心, 特意進行了全程錄音。
回來之後,他就将錄音交給了莊寧一份,對莊算進行了簡明的彙報。
劉家和吳家在南方的那個大項目,緣起還是一個城市的轉型,關鍵點是将當地的化工、紡織類有污染的大企業搬遷出主城區,開發新區,拓展城市的居住空間品質,騰籠換鳥。
不過當地并非沿海,又不是省會,從省裏能來的支持非常少。又不是鐵路運輸的交通樞紐,飛機場是有一個, 客運而已。原本這些工業企業都是重度依賴長江的船運,輸送原料運出成品, 廠區圍繞大碼頭建設, 可以說是先有了廠子,才發展出了大城市的模樣。
當地政府自身能投入的資金很有限, 另辟新區建設新碼頭、新的工業園,搬遷人口過去都需要錢, 招商引資同時維護本地老牌企業的利益都不能馬虎。另外化工、紡織類的大企業搬家也不是普通百姓那種, 一車就能搞定的。新的廠區修建、設備的升級采購調試、環保指标的滿足、職工的安置和各種配套如醫院學校大商場,都不可能憑空變出來。
吳家是搞投資的,對于房地産項目并不陌生,但彼時房地産才剛開始發展,盈利模式很單一。大家只知道買地蓋住宅能賺點錢,蓋工廠或工業園區往外租, 賺錢的效率卻比不過投資別的行業。有閑錢的時候買地囤着,遇到大型的融資機會,肯定是放貸款給別人,收高額的利息來錢更快。
說的好聽一點,吳家在金融領域裏最熟悉的玩法是“過橋”墊資和民間借貸,用錢生錢,投資領域以前是在吳家熟悉的化工和紡織類為主。南方的那個項目機會,也是與一家大型化紡企業有關系才能介入。大企業有大企業的難處,指望着吳家可以多投些錢,建設新的廠區或者是解決大部分采購設備的成本。
吳家自己吃不下那麽大的資金規模,現金流因為別的項目虧空有點續不上。但是企業關系過硬項目機會難得,打腫臉充胖子牛皮都吹出去了,剛好劉宏湊上來,幹脆一起拉下水。
莊算問道:“劉宏找你來,肯定不是要錢吧?他是不是發現了苗頭不對?”
白有賢點點頭:“沒錯,這事吳家有誇大事實隐瞞實情的偷手,還牽扯到政府與大企業的博弈。并沒有劉宏想的那麽快能回款。企業不是印鈔機,就算是在新區修建新工廠一切順利,到投産進去可以賣出商品獲得收益,至少需要一兩年。更何況當地拆遷、建設等等環節,也都不是那麽容易搞定的。指望新區的住宅地低買高賣賺差價,也要有足夠多的接盤俠能買的起那些地才行。”
白有賢将最近一段時間收集到的資料結合劉宏描繪的情況,基本分析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劉家老爺子應該是通過政府更上層的關系早就了解過情況,這事并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麽清晰,政府和企業都差錢,兩邊博弈。
大企業要更多的地更好的搬遷條件,就必須先投入更多的錢,顯着底氣十足。而政府那邊不可能将好處都讓幾家大企業占了,要利用這個搬遷帶動城市活力,少花納稅人的錢,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也一起去新區發展。卻又不能寒了領頭大企業的心,要哄着大家,畫出一片廣闊的藍圖,吊起一根胡蘿蔔,讓大企業盡可能多的投錢進去。
大企業本身或許早有人看出了端倪,才不舍得自己投那麽多錢進去,而是編出了一套粉飾太平的理由,用企業信用為背書拉攏了各種資金進來。
在這件事情上被裹挾的不只是吳家和劉家,還有南方一些投機商。他們都被大企業忽悠着去了所謂的城市新區,圍繞着新碼頭跑馬圈地。這些地可是真金白銀的交錢買,不出全款也要押保證金。誰圈的地大,那些大企業就去誰的園區。
吳家這邊要拔得頭籌,不能輸了陣仗,不光是借錢給大企業買新的生産線設備,還投了錢買新區的地。從政府和企業口徑得到的信息,吳家認為都比杭城的前景更看好,他們在杭城濱江沒有這麽硬的政府關系。而且這個城市本身就是老牌的工業城市,合
Advertisement
“那個新碼頭是不是除了碼頭之外,附近都是荒郊野地,距離老城區很遠,目前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漁村?”莊算好奇的問了一句。
他看原著裏描述過項目的緣起,結合現實世界裏那無數反面的例子,證明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那麽迅速發展,輕松填滿新區與老城區之間的空白。像深市那種從漁村一躍變成一線大城市,有的地方用十幾年可以實現,有的地方可能十幾年都還是一片農田。
莊算不明白這其中的作用原理,只是很肯定吳家參與的這個項目所在的這個城市,沒有那麽快的發展機遇。
在這種“先知”的指引之下,莊算很篤定的說道:“吳家和劉家被老爺子誤導,大概是覺得加快蓋廠子,在新區圈更多的地,未來能獲得的利益更大,對不對?”
白有賢答道:“是的,我研究了一段時間,覺得那個城市的發展看似工業基礎紮實有了新碼頭再造一座新城都不成問題,但傳統工業的未來經濟增速比起杭城大力推的科技類企業,明顯已經落伍,經濟帶動的作用似乎慢了一些。我有一種不算太準的判斷,我認為相比之下,同樣一塊地,杭城的濱江區地價一定會漲的更快。吳家賣了杭城的地,跑去南方圈碼頭附近的新區地,就算是低價拿了不少住宅地,也未必劃算。”
莊算深深為白有賢的才華和判斷力折服,如果是他頂多是從房價地價考慮倒推一下該城市的發展情況,而白有賢是從更高層面綜合了經濟發展、城市的定位、各種支柱産業等多方面給出了更前瞻的預判。
而且這個預判相當準。
“劉宏想下船,或者是尋找能迅速回款的機會,才來問計于你麽?”莊算繼續問。
“如果是以前,劉宏的确更關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次他還提了另外的模式,問我有沒有興趣打着地産公司的名號去那個城市拓展業務。他們有低價的新區住宅地,急切盼望着能有接盤俠過去以解燃眉之急。”
如果是剛穿到書裏,莊算根本不會猶豫,肯定是要去那邊接盤,這種地一
但是現在呢?莊算不僅猶豫,還不由自主站在了白有賢的角度思考問題。哪怕不能忤逆原書設定和劇情,他注定要花錢在那個項目上,那他為什麽要任人擺布呢?他賬上是自己賺的錢,只要投到地産上,想怎麽花就怎麽花。
賠了合情合理,賺了……就都給白有賢吧,讓他能有更多資本,更多的把握掙脫劉家老爺子的束縛。
當然怎麽賺錢,莊算覺得不能自以為是,按照之前幾個項目經驗,他必須絞盡腦汁往外花錢,才有機會真的賺錢。如果按照他現實世界裏那點本事,越是仔細琢磨怎麽能省錢,反而賺不來錢。
“從接觸南方那個大項目開始這都過去了快半年,劉宏現在才來找你,是不是一開始有許多接盤俠,他們還在洋洋得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沒人理會了,如果不是接盤俠自己醒悟,那就是當初這些根本是托兒,劉家老爺子設了更大的局,甚至不排除與當地政府聯手做戲,對不對?”莊算正經的分析了一句。
“我沒對劉宏提過老爺子設局的可能。劉宏也聽不進去,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家族冉冉新星,老爺子看重他支持他還來不及,怎麽可能坑他?”白有賢嘆了一口氣,
“算算你說的很有道理,劉宏言談之間也說之前許多人求着接盤他們拿的地,他還騙我說是專門給我留了機會,讓我能趁機賺點錢。這鬼話說的可漂亮了,不知底細的人一定很感動。我也假裝有興趣先答應下來,給他一個希望。但是劉家老爺子在劉宏身邊安排了眼線,那人在劉宏走後私下聯系我,告誡我不要再插手壞了老爺子的謀劃。”
“再插手?這麽說當初吳家被擠兌的賣掉杭城濱江區的地,也是劉家老爺子的手筆了?吳家那邊資産流失情況,我們能弄到更準确數據麽?”
白有賢疑惑道:“算算,你是想插手管,攔着不讓吳家被吞麽?”
莊算搖頭:“莊氏集團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只代表地産公司,現在還沒有能力與劉家老爺
白有賢則擔憂道:“我建議我們還是不要參與進去了,離開那種是非之地。”
“這說不定是劉家老爺子給你的考驗呢?随便安排個人對你講一句告誡,你就被吓跑了,不戰而逃?之前咱們不是說好了要尋漁翁得利的機會麽?不去實地調研,用二手信息輕易下結論,不是你的作風啊。”
白有賢皺眉檢讨:“對不起,是我顧慮太多了。算算,你真覺得我們還能從這個項目裏找到盈利的機會麽?可是若與吳家和劉家牽扯的太深,終歸是有隐患的。”
“嗯,我也不想我的阿賢被他們利用。所以還是去親眼看看吧,若是找不到機會,咱們再撤退,起碼對得起自己。”莊算覺得反正是要找個由頭與白有賢出差,至于項目成不成聽天由命吧,當然面子上的一些邏輯和道理還是要講一講,才能取信于人啊,他放飛自我的繼續忽悠,
“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麽大家都不要求政府給一些老城區的地補償?起碼老城區有人氣吧。是政府捂着不給,還是太貴又附帶了一些高額的要求,吳家沒人敢做?甚至是吳家已經虧空的再不敢碰房地産這個事?所以剛才問你,是否了解吳家虧空的情況。總之研究對手的反應,也能大致先推測出政府的态度。我們不想被吳家和劉家牽絆,就需要另辟蹊徑。”
白有賢從未将自己當成劉家的人,反而是考慮問題都以莊算為核心,此時更是贊同道:“對,若是有項目機會,我們也要獨立去做,另辟蹊徑。
我暗中調查過吳天佑拿了賣地的八千萬去幹什麽,發現他想投當地政府一個舊改項目,而非到新區去圈地。可惜吳家還不是吳天佑做主,吳天佑本人又不是學房地産沾邊的專業。他爸媽相對保守,最終沒同意。他們吳家覺得還是錢生錢,或者買塊地倒騰出去更簡單。”
莊算知道原著主角吳天佑肯定不是一般人,否則原著結局也不可能是吳天佑涅槃重生重振家業。原著的白有賢當初會選吳天佑,也應該是因為吳天佑有才能。只一味的戀愛腦那種,怎麽可能打動滿滿事業心的白有賢?
莊算
“你的意思是,老城區反而大有可為?可是我們介入的晚,就算老城區有住宅地,也大多許給了搬走的大企業,以及早就跟過去的大投資商。”白有賢惋惜的說了一句。
“誰說做住宅了?按照你的分析,那個城市還不具備高端豪宅的市場基礎,做普通房子也賣不上價,不劃算,否則當初為什麽那麽多人去新區倒騰地,而不是在老城區蓋新住宅?大家都不傻的。”莊算再次重複道,
“沒有調研沒有發言權,阿賢,我們安排去那邊考察吧,就你和我兩個人。別人也不要留在家裏,讓他們去全球各地看看高檔的學校是什麽樣子,咱們國際學校不能配不上豪宅的品質啊。要我說,建國際學校的預算應該再調高一些!”
其實最後這句才是莊算要表達的重點。
白有賢卻委婉道:“國際學校我們的出資額度,與多個股東簽協議的時候就鎖死了,我們若增加投資,他們也要追加。我私下裏問過,他們覺得現在的方案和出資已經夠高的了。當然如果我們在限額之下,能做的更好,體現更高端品味他們還是接受的。”
限額?莊算暗自後悔沒仔細看國際學校的投資協議,這事倒是提醒了他,“對了,給SD省的那個協議怎樣了?上次好像說了一半,跑題就忘了。”
“哦,對呢,前幾天那邊催的急,我就先将協議初稿給到那邊領導看了一下,那邊完全同意,還覺得占了大便宜,催着我們趕緊簽約。”白有賢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哦,他們覺得占了便宜?你給的鎖死地價是多少錢?我記得我表态過,一定要高一點,而且圈地範圍大一些,這樣……”
白有賢自以為明白莊算的意思,說道:“算算,我知道的。你提的很有道理,雖然現在CQ區的住宅和商業地都便宜的很,均價40萬一畝,不過未來有大學城支撐,本身區位離着核心區也很近,地價會翻倍。這個經過多家專業公司都論證過了,他們說保守估計三年為期
“100萬?”莊算顫聲道,“我們第一塊地一個億拿的,好像就差不多是100萬一畝對吧。”
“是啊,這個價格是去年的地王啊,帝都的地王。那種省會城市剛變成區的縣,對這個數簡直可望不可及。他們之前給的什麽一畝地30-50萬全都是有水分的,實際上容積率很高,能出的面積更大一些。我們第一個豪宅項目是100畝地,1.5的容積率,只能蓋10萬平方米的房子。CQ區為了提高城市化的形象,要求新建住宅小區都是2.0以上容積率,沿街必須是18層以上的高層。按照這種容積率,能賣的建築面積更多,地價又低,收益肯定更大。”
莊算的頭都搖成撥浪鼓了:“我是說100萬太少了。”
“100萬還少?”白有賢震驚了。
只有莊算知道,未來十年,地價的漲幅可不是一萬兩萬的加。帝都上千萬一畝的地都是便宜的,省會城市甚至是發展好的三四線城市,住宅地價随随便便三五百萬一畝太常見了,一百萬一畝的地打着燈籠都難找。
CQ區是SD省會的區啊,有大學城加持有園博園的噱頭,地價想破百萬輕松的很,根本不用等三年。當然在書中的時代,很少有人能想到這種情況,窮慣了的區級管委會覺得80萬一畝已經是天價了。
“我說少就是少!”莊算委屈,卻偏偏不知道怎麽解釋,那個理由若是說出去,八成又要暈菜,他強忍沖動,緩了半天才說,“總之,明天我們就去CQ區,找管委會再商量一下。另外分成比例咱們是不是要的太高了?三成有點太多了,他們能同意能舍得?”
“這,咱們是報的二八開,可是他們一看100萬這個數,覺得實在過意不去,就主動按照三七開來改的。否則人家會說他們與民争利的閑話呢。”
白有賢還想再解釋兩句,結果電話鈴響了。
等着白有賢挂了電話,莊算好奇問道:“什麽事,看你滿面笑容的?”
白有賢笑盈盈說道:“說曹操曹操到,算算還是你的招數高明。剛才來電話的是CQ區管委會的,我剛說對于100萬這個數可能要改,他們立刻表示協議已經在他們那裏過會了,之前稿子上的條款一致同意,他們章都蓋好了。其實也不是故意逼咱們,是他們領導正好要來帝都開會學習今晚就動身,順便帶過來,也到我們公司拜訪一下,等我們在協議簽上蓋了章,這也算是一個收獲。我看,他們是生怕我們反悔,也是,哪裏找我們這種財大氣粗的地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