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兩人說定,李達濟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将康和送出門口,兩人還在門口告辭,突然有一人慌慌張張沖了進來。

“什麽樣子!”在康和面前下人做出這種姿态,讓李達濟面子有些挂不住。

被老太爺訓斥了一句,下人急忙停住腳步,換成快步又超前走了兩步,這才用略微驚恐的語氣道:“外頭來了傳旨的太監,已經進了山門了!”

李達濟一驚,也顧不得失态了,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康和,在他看來,這太監肯定是來找康和的,不然還能是誰呢?

“這……”康和也有些躊躇不定,要說當初跟皇祖父說好了隐姓埋名來青松書院讀書,皇祖父也答應了。當然表面上的理由很是充分。

首先是看看青松書院這個能教出好幾屆狀元的地方水平究竟如何,順便再看看江南這個最大的考場究竟有沒有舞弊一事。

要知道上兩屆鄉試,江南就曝出來考題洩露,雖然最後是查無此事,是沒考上的學子用以洩憤,都是胡亂編的,但是皇帝心裏不免起了懷疑。

當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就是康和的親爹,當朝太子怕是快要被廢了。

康和生下來的時候他爹就已經是太子了,加上太子排行第一,康和也是排行第一,所以出了太子的嫡長子之外,康和頭上還有個嫡長孫的頭銜。

就跟太子預定了皇帝的寶座一樣,康和也提前預定了下一任太子的寶座。

可是随着太子的弟弟們一天天長大,他們也開始觊觎太子的寶座,幾乎全部聯合起來給太子下套,不過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能決定皇位的歸屬的,只有皇帝。

皇帝老了,看着正當年又意氣風發的太子,皇帝早就忘了這個是他的親兒子,又是自己親自選擇的太子,他心裏想的只有一件事情:這個人是來接替我的皇位的,等我死了之後皇位就是他的了。

他會不會盼着我早點死呢?

最後的一根稻草,就是太子治國理政的能力了。

Advertisement

要是太子平庸一些還好,關鍵就是太子太出色了。

早年皇帝禦駕親征,時間長達三年,太子于十四歲幼齡開始監國,早早就鍛煉出來,可以說沒了老皇帝,國家一點都不會亂,絕對能平穩過渡的。

甚至有時候太子跟皇帝政見不合,在經過內閣的小組讨論之後,兩人的理念被實施的概率基本是對半開。

要說皇帝就沒有想下臺的,甚至當了太上皇還要插手朝政,就更別說還在位了。

于是這種情況之下,倒黴的只能是太子了。

然而太子領悟的太晚,等到他知道要藏拙的時候,事情已經無法挽回。

老皇帝對着整日開始吃酒玩樂,不理政事的太子越發的厭惡,只覺得他是故意做出來的,為的……還是讓自己放松警惕,早日将皇位傳給他。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被一網打盡,或者……在太子被廢之後還有資本掙一掙皇位,康和趁着出外游歷之際到了江南。

江南這地方學子多,又是在這青松書院裏,說不定今日的同窗,明日便成了狀元,當上翰林院編修,又或者禦史,再過上十幾年便是跺一跺腳都能讓地抖上一抖的內閣首輔了。

所以聽到京城來人的消息,康和也是一驚,當初跟皇祖父說好的,等到至少要參加完鄉試再回京,若是現在身份暴露,雖然他已經結交了不少學子,但是效果肯定沒有一起經歷過科考的好。

“來人是誰?旨意是給誰的?”康和皺了皺眉頭,直接問道。

下人看了老太爺一眼,雖然知道這是老太爺和老爺都看重的學子,但是這番搶在前面說話,還是有些失禮了。

不過這一眼看去,老太爺非但沒有怪罪的意思,還是一臉“你怎麽還不說”的表情,下人收斂心神,道:“未曾問過,我是聽見消息先回來報信的。”

康和眯了眯眼睛,道:“不管是給誰的聖旨,總歸是要先設香案供桌的。”

“不錯,不錯,供桌沒準備好,聖旨是頒不下來的。”李達濟回過味來,“你帶着人去開了庫房準備東西,若是太監來了先将他請在偏廳。”說到這兒,李達濟又去看了看康和,只見他輕輕搖了搖頭。

“老夫先去打探打探消息。”

不多時,京裏來的太監已經被迎進了偏廳。

李達濟是青松書院的山長,自然對禮儀爛熟于胸,一見這太監的服飾,還有他的年紀,便知道這太監很是受寵了。

三十左右便進了司禮監,雖然是司禮監最低等的随堂太監,擔當的也是跑腿的工作,但是前途不可限量。

司禮監的太監都是識字的,非但識字,教他們讀書寫字的都是翰林院或者國子監的人,所以文采還都不錯。

而且他跑腿的時候,送的可都是來往官員的奏疏,還有皇帝下發的聖旨。

再者照他這個年紀,升到掌印太監也不是沒可能的,那時候若是皇帝不太理事,掌印太監就算對上內閣首輔也不會占了下風。

“您請。”李達濟虛手讓了讓桌上的茶杯。

“好茶!”太監贊了一聲,笑道:“早就聽說老先生學問好,咱家這一次來江南可得好好讨教一二了。”

“不敢,不敢。”李達濟很是客氣的回了一句,心想這太監态度還算好,便道:“敢問您這次來,是……”

太監笑了笑,“陛下有旨意給甄大人。”

李達濟心裏一緊,急忙又差人去請甄應嘉了,只聽那太監又道。

“……咱家早上先去了甄家,哪知甄大人已經來了書院,咱家聽說甄大人是帶着子女來的,與其叫他回來,不如咱家親自跑一趟……”

李達濟心裏狐疑,想起前面孫女婿說的辭官,難道是為了這件事兒?不過專門派了司禮監的太監來傳旨,似乎有些隆重了。

還是這裏面又有點什麽貓膩?或者孫女婿上的奏疏沒寫好?

一時間李達濟心裏轉過無數個念頭,卻是越來越擔心了。

他打起十二分精神跟這太監寒暄,只是司禮監出來的太監自然也不是凡人,愣是沒被套出話來,只說要等到甄大人過來才能宣旨。

那邊甄應嘉從山上下來,剛和寶玉一起熟悉完畢,又換了身衣裳,便聽見前面來了太監,還帶了皇帝給他的旨意。

也是湊巧了,倒是不用專門再去梳洗了。

不多時,人來全了,香案供桌也準備妥當,太監立在中間,看着面前已經跪好的人等,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

“怎麽裏間還有個人?”太監正想念旨意,卻見裏間窗戶影影綽綽的像是有個人影,立即冷了臉,這可是大不敬了。

李達濟面色一滞,裏頭那個便是皇長孫康和了,因為被堵到了院子裏,李達濟便請他去了內室坐着,沒想到一向謹慎的皇長孫怎麽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不過這時候解釋什麽都沒用了,康和被請了出來。

誰料這次是太監變了臉色,只是李家衆人,還有甄應嘉,以及一院子的下人都跪着,沒人能看見罷了。

康和沖着太監搖了搖頭,找了一處地方跪下。這太監裝得跟沒認出康和一樣,一句廢話沒說,又咳嗽一聲,開始宣旨了。

聖旨上說的都是套路,先是贊嘆了一段甄家勞苦功高,之後便是對甄應嘉是約十年工作的肯定等等,最後話鋒一轉,真正跟他有關的只有三個字。

“朕準了。”

只是甄應嘉雖然辭官,但是皇帝的行宮不能沒人管,所以這太監,便是來暫時接替甄應嘉來照看行宮的,至于往後這行宮會不會就歸了太監管理,聖旨上看不出來。

所有人都松了口氣,特別是甄應嘉。

他這些日子雖然不急不慢的,但是心裏也沒多大把握,他後面的一切計劃,比方被動從太子府上把女兒接回來,或者想跟自己作死的金陵四大家族撇開關系,甚至想參加科舉青雲直上的第一步,就是辭官。

只有跟往日的甄應嘉劃清界限,新的生活才能開始。

不然他挂着一個皇帝行宮主管的名號,雖然權利不小,如何能跟已經腐朽的世勳們劃清界限呢?

在這個士子們把名聲看得比姓名都要重要的年代,他若是不從科舉出身,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接納進入真正的權貴階層。

甄應嘉笑得如沐春風,笑眯眯從太監手裏接過聖旨。

還有這次的隐姓埋名,等到他金榜題名之時,便會讓所有人都震驚無比。

一個已經做了官的人,為了讀書人的志氣和風骨,鼓起勇氣重頭再來。

只要這個消息爆出來,他便會成為士子清流口中絕佳的榜樣,而品德高尚,将會是他未來入住內閣最大的優勢。

随之而來的,便是日益顯赫的名聲,那麽指鹿為馬的金手指也指日可待了。

不過……太監後面的一句話又将甄應嘉的心提了起來。

“陛下還有口谕,請随咱家來內室。”

這次非但是甄應嘉,連李達濟的心也揪了起來。

原先在這太監的口中,甄應嘉還是甄大人,現在官職沒了,連尊稱也沒有了。

甄應嘉随着太監又往方才康和藏過的內室走去,只是他一想,便決定聖上不太可能傳什麽不太好的口谕。

畢竟說起來,連同意他辭官都不用寫聖旨的,只要吏部發文,這事兒就算解決了,況且還大張旗鼓的派了太監前來……

甄應嘉正這麽想,卻見面前的太監冷了臉,厲聲喝道:“胡鬧!”

作者有話要說: 甄應嘉:這一天過得跌宕起伏,不過我還是覺得聖上大張旗鼓派了太監來,還是将我放在心上的康和:這是來找我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