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傾城國士之八
吳駿飛舅舅很是心虛:他太知道表妹最是護犢子,還總愛添油加醋。別看表妹是親戚,但他更信葉三郎。
不過話說回來,三郎肯和他說清楚,雖然有點陰陽怪氣,但應該不至于遷怒記恨。
他倒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憑什麽為了不老實的表妹得罪前途遠大的新科士子?!
于是他鄭重道:“先在這裏給三郎賠個不是,我得好好查查,到時候必給個說法。”
送走吳駿飛舅舅,葉珣打完拳吃完早點,吳駿飛也來了。
吳駿飛也是來專程解釋的:他可不想三郎誤會。
和吳駿飛聊了聊,葉珣的意思很明确:管好你們的親戚,不然我要記仇了。
吳駿飛可不覺得不快,三郎已經很好說話了。幸好表姨編排三郎的話沒人信,不然三郎報複回來,他和舅舅一樣得站在三郎這邊。
須知之前一直和三郎不對付的族兄,還有他表弟,再次落第後已經讓長輩勒令回鄉去了。
應酬暫告一段落,葉珣訂了馬車,打道回府。當然,啓程之前他就打發人帶口信兒先回鄉去。
從府城到縣城之間的官道修得不錯,葉珣甚至可以坐在馬車上溫書;從縣城到鎮上路況差了一截,卻也不是不能忍;從鎮子再到村裏,葉珣被坑坑窪窪的黃土石子路颠簸得暗下決心,有錢就修路!
卻說葉家人收到口信兒便期待不已,葉大和葉二哥倆興奮得昨晚都沒睡好,頂着對兒黑眼圈精神奕奕地等在村口,把三弟接了個正着。
無需言語,哥倆默契地上前,一左一右地拉住了自家弟弟的胳膊。
葉珣對着兩個便宜哥哥笑了笑,他被颠簸得臉色着實不怎麽樣。
三郎緣何臉色不好,衆人心裏有數。村口鄉親們紛紛上前道喜,還不忘表達下關心——村子裏有一半人都姓葉。
葉珣對着衆人拱了拱手,寒暄後便讓大哥不由分說地直接背回了家。車夫不用他吩咐,便趕着馬車跟了過來。
Advertisement
村人們猜測三郎許是不大舒服,便各自散去。和三郎交好,來日方長,又不是“過這村沒這店”。
卻說葉珣進了家門,就見到了等在院子裏的葉老頭和葉老太。
要不是“父迎子”傳出去興許會讓人說嘴,在村口迎接他的必有這對老夫婦。
老兩口見到朝思暮想的小兒子,欣慰、關切和心疼全都寫在了臉上。
葉珣從大哥背上下來,向老兩口解釋自己并無大礙,“就是一路乘車累着了,爹娘若再不放心就請大夫來給我瞧瞧。”
葉大葉二兄弟也覺着三弟不會亂逞能,安心之餘也幫着弟弟勸解爹娘。
葉老頭不善言辭,望着兒子只會不停說“好”。
葉老太扯着兒子的袖子紅了眼圈兒,“我的兒,跟以前不一樣了……瘦了好多。”氣勢什麽的也跟以前不一樣,莫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葉珣也跟着溫柔了幾分,“您哭什麽,您這一哭我都忘了該說什麽。”
葉老頭一聽這話,忙道,“仔細傷眼。”
葉老太這才破涕為笑:她可以不搭理老頭子,卻怎麽能不聽小兒子的?
哄好老夫婦,葉珣掃視了一圈兒:除了原主的妻子,也就是被同行穿了正坐月子的的容氏不在,葉家所有能走動的都在這裏了。
他在人堆兒裏他精準地找到了那個小小的身影——原主女兒是真好認,簡直和小毛球一樣熠熠生光,他恨不得趕緊上手rua一把。
于是他對着正扒着葉二娘袖子盯着他的小姑娘伸出了雙臂。
小妹葉二娘會意,笑着拍了拍小侄女的肩膀。
得到小姑姑的鼓勵,小姑娘依舊遲疑了一下,才奔着那個她從來不敢肖想的懷抱,小跑着撲了過去。然後……她就被她爹爹抱起來啦!她開心得眯起眼睛,露出兩個深深的酒窩。
小姑娘小名圓圓,因為她長了對兒貓眼,又大又亮又圓。
葉珣單手抱住閨女,另一手rua了下閨女的腦袋瓜。
這大概是印象裏爹爹頭一次這樣親近,小姑娘貓眼晶亮,小心地伸出小手勾住了她爹爹的脖子。
葉珣連着兩輩子都沒結婚,不等于他不喜歡孩子……他肯定不喜歡熊孩子,但懷裏這個軟乎乎甜滋滋的小姑娘,起碼現在他越看越順眼。
他趁熱打鐵,又走上前刮了下小妹葉二娘的鼻梁,“是三哥不好,三哥買了好多東西給你賠不是。”
葉二娘愣了一下,鼻子一酸,小手一伸,就把她三哥胳膊抱住了。她不是沒怨過,可三哥中了案首,那些過往就不值得一提。
“我往後得沾三哥的光,沾一輩子好不好?”二娘是個性子寬厚的姑娘,但這不耽誤她當衆向三哥撒嬌,“三哥你都給我買什麽了呀?”
葉二娘這麽一問,全家都笑了,包括對葉三惡意滿滿的李氏。
李氏也算壞得“坦坦蕩蕩”:我敗壞你算計你,和我受用你帶來好處有什麽關系?再說三郎吃了用了家裏那麽多銀錢,早該回報了!
葉珣轉身吩咐等在門邊的車夫,“有勞,把車上的東西都搬出來。”
車夫得令,打開了車廂門,葉大葉二一瞅車裏滿滿登登大包小包,主動過去幫忙。
兩刻鐘過去,在兩個哥哥、家裏長工以及車夫合力之下,裝了大半輛馬車的東西大半都被搬進了葉家還算氣派的堂屋。原本敞亮的堂屋一下子有了滿滿當當的感覺。
哥哥們搬東西,葉珣抱着閨女去看望容氏:沒滿月的便宜兒子睡得昏天黑地,而那位同行……則在裝睡。
估計同行還沒準備好,他又不想為難人家,什麽都沒說,出門先找車夫結了車錢,還額外多給了五百錢權當小費。
車夫笑得見牙不見眼,心滿意足地告辭。
和女兒圓圓回到堂屋,葉珣先請葉老頭葉老太高座,他鄭重行禮後又單手抱着閨女,專門給老太太,妹妹和侄女翻找禮物——別問,問就是重女輕男。
他一口氣拿了好幾個徑直的匣子出來,先對葉老太道,“我給您打了支金簪。”又看向小妹,“給你的是頭面,耳墜子還有镯子,一套的。”最後對站得老遠的侄女招手,“還不過來?那給你預備的禮物我就給你小姑姑了?”
十歲的侄女大妞大着膽子學起小姑姑,抱住她三叔的胳膊,仰頭道,“謝謝三叔。”
葉珣順手rua了侄女的腦袋,把裝着首飾的匣子親手交給小妹和侄女,之後親手拿出那支金簪,想給母親葉老太戴上。
葉老太眼圈兒又紅了:三郎之前定是科舉不利,心氣不順,他那麽年輕還不許有點脾氣了?這一考中,又成了我那個獨一無二貼心的好兒子!
葉珣站到老太太身側,捏着金簪往發髻上一紮……剛一松手,那金簪便因為太沉而老太太頭發太少,直接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一聲“叮”。
葉老頭哈哈大笑,“你忒實誠。”即便如此,老婆子指定開心壞了。
葉二娘趕緊撿起金簪遞給老太太,替她三哥挽尊,“沉得壓手呢。”
老太太接過金簪,默默掂了掂,心裏有數,便放回手邊的木匣子裏,“你爹都沒給你娘打過這麽好的簪子。”
葉老頭笑而不語:他還能吃親兒子的醋是咋地。
小插曲過後,葉珣繼續分發禮物:各種各樣的皮子衣料煙酒茶糖筆墨紙硯等。老婆閨女的禮物,當然要等一家四口在一起的時候再說。
女兒圓圓就安安靜靜坐在他懷裏,看姐姐哥哥們從爹爹手裏接過禮物,居然一點都不羨慕和嫉妒。
最後葉珣當着全家人的面兒把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遞給葉老爺子,“爹,咱們把田買回來,宅子也該修整一番了。”
不過他要是不解釋他有穩定的來錢路子,莫說一直偏心小兒子的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就是葉大哥和葉二哥都會果斷拒絕這張銀票。
這哥倆都讀過幾年書,所以眼界不低::三弟該拿着這些銀子在府城繼續讀書科舉,因為只要三郎中舉後,能掙來好幾張這樣的銀票。
葉珣先拿了一套《葉氏問答》出來,告訴家人光憑這三本書,他便淨賺近千兩,又解釋說,“爹和哥哥們買些好田回來,再幫我找些山地沙地,我要試着種點東西。萬一成了,對兒子的仕途有大助力。”
紅薯和土豆還未傳入大梁,但只要從金洲城坐船出海,往東南航行一個月,就能找到這兩樣意義非凡的高産作物。
上輩子,南平王被男主他爹打到窩在封地自閉,正是靠着這兩樣法寶多茍了十好幾年。
就算紅薯土豆找不來,山地和沙地可以種些果樹和藥材,橫豎他都不虧。
葉珣很容易就說服了家人。
葉老頭對小兒子的話素來上心,葉大和葉二自然也心甘情願地給弟弟幫忙。
卻說一家子人正等着飯熟上桌,住得不遠的堂哥忽然跑來報信兒:三郎,有人在村口打聽你。
葉家距離村口遠超二十米,沒有小毛球幫忙,葉珣也猜得到來人是誰。他跟家人打了聲招呼,抱着閨女,跟着堂哥出門,不緊不慢地往村口走。
他隔着老遠他就望見了器宇軒昂的十一皇子和他的兒子。
葉珣抱着圓圓走近,男主看清圓圓長相,便擡頭看向他爹,“爹爹,這個妹妹我見過。”
圓圓讓她爹爹抱了大半天,這會兒超勇的,“別瞎說,我沒見過你。”
葉珣笑了:這丫頭的脾氣我喜歡。
三郎一笑,真是一見就有好心情,十一皇子低頭看了眼面露沮喪之意的傻兒子:就很糟心。
作者有話要說: 本世界男女主終于見面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