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傾城國士完

人生得意須盡歡,目前為止一切順利,葉珣就和興致頗高的十一皇子坐下來小酌了一回。

葉珣到家時已經挺晚了,他剛踏進門,兩個殊無睡意的孩子先一左一右地撲了上來。

葉珣一手一個,把兩個孩子穩穩地抱了起來。

壯壯盯着他的臉色問:“爹爹有點高興,是辦成什麽大事了嗎?”

圓圓則勾着她爹的脖子,“這還用問,爹爹一直準備的大計劃是不是成了一半?”

葉珣直接誇獎,“我閨女兒子真聰明。”

壯壯就“嘻嘻嘻”,圓圓用腦門蹭了蹭她爹,轉過頭見娘親笑眯眯地走進,她便說道,“爹娘有話要說,弟弟咱們去睡覺啦。”

葉珣笑道:“都是大孩子,聽聽也無妨。”

容嵘頗為贊同,圓圓讓他們兩個用心教導,已經走上了鳳傲天這條路,所以孩子她爹親身謀劃和參與的大事讓這孩子心裏有事也是應當應分的。

圓圓察言觀色一番,感覺爹娘都是認真的,再跟弟弟對了個眼神,再問,“改天換地的大事,真能聽嗎?”

她已然知道之前經常來家裏的伯父,還有漂亮小哥哥的身份,自己早有了心理準備。

圓圓如今已是十多歲的姑娘,天資異禀加精心教養,必然非常懂事。

容嵘忍不住擡手在圓圓的額頭戳了一下,“就數你渾身心眼兒。”你弟弟雖然也是個白切黑,但明面上老實太多了。

圓圓擡手揪了下弟弟的臉蛋。

而壯壯也不在意,抿嘴笑了。

一家四口來到書房,葉珣挑着能說的告訴了兩個孩子:這次是借着劇情早知道的便利,拉着十一皇子一起,因勢利導逼着北寧王不得不反。

Advertisement

容嵘等葉珣說完才接話道:“你們都好好琢磨琢磨。” 這分明是教導孩子現成的案例,葉珣當然不會“深藏功與名”。

壯壯笑得很憨厚,“嗯。爹爹有仇當場就報,好厲害。”

圓圓若有所思地望着她爹爹。

葉珣揉了揉小姑娘的腦袋瓜,“這陣子不大安生,少出門多待在你們娘親身邊。爹爹也許不能每時每刻都護住你們。”

等來了意料之中的囑咐,圓圓笑了,“爹爹放心吧。”片刻後她又問,“要是玢哥哥那邊問起,我也撿能說的說?”

不管葉珣和容嵘情願不情願,圓圓和俞玢已然成了默契十足的青梅竹馬。

葉珣更是好幾次聽到俞玢對他爹信誓旦旦說非圓圓不娶,十一皇子哪次都笑眯眯地回應到時候親自去提親,然後轉過頭來得意洋洋,笑話他這個圓圓親爹臉色特別難看。

不過他和容嵘的确仔細觀察了一陣子,圓圓對俞玢的确有真心,那他們也只能遵從圓圓的心意了。

葉珣和容嵘對望了一眼,他才對圓圓鄭重道,“你要自己拿主意。喜歡他也不要全無保留。”

圓圓喜笑顏開,一手拉住弟弟壯壯,一手挽住娘親的胳膊,小腦袋往她爹懷裏紮,“我永遠最喜歡爹爹!”

這還差不多。

把倆娃打發回房,葉珣也要囑咐一下朝夕相處從而處出了不少同志情誼的容嵘,“我留幾個人給你,都是俞玢他爹送我的侍衛,加上家裏那幾個老兵大概夠用。”

容嵘笑道:“隔着咱們一條街就是國舅爺他家,雖然他們也就幾年的風光了,但這個時候那起子人終究不敢捋虎須。”說着她攥拳比劃了下,“你教我的招數可算有用武之地了。”

葉珣端詳了容嵘一會兒,才道,“我算是知道圓圓聽見要出事不僅不怕甚至躍躍欲試……究竟是随誰了。”

容嵘就很得意,“沒道理只有你能影響她啊,算起來明明我帶着她的時間更多。”

葉珣笑了,伸手攔住容嵘的肩膀,“辛苦你了。”

容嵘捧着臉順勢靠在葉珣肩頭,“望着他這張絕世俊臉,感慨道,“你太會了……這話平平無奇,但配上你的臉,莫名覺得好欣慰好值得好榮幸……”

葉珣笑而不語,只凝望着容嵘,直到把對方看到臉紅:得了便宜就不賣乖了,再說他早習慣不好答話時就用“恃靓行兇”這種環保無消耗的方式。

話說北寧王自命不凡又心高氣傲,當然他也有點真本事,不然上一世也輪不到他建立新朝。

只不過現在的他還太年輕,太容易想當然,自打進京之後種種不順,甚至把子嗣和未來差點都折了進去,他痛定思痛琢磨了好一陣子,終于确定這一切都是針對他的局。

而幕後黑手除了皇帝老兒再沒別人,他估計這裏面南平王也摻了幾手。為了好處就把他賣了,南平王不是做不出來。

自家事自己知,這些年他手頭寬裕,暗裏沒停了招兵買馬……他也沒指望皇帝老東西一無所知,但應對來得這麽猛還用了這樣的陰招,他的确始料未及。

不過身在京城,身邊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緊盯着,就連自己的妻子也和自己不是一條心,他想平安回到自己的地盤實在難上加難,出京城就是一關,回城的路上只怕也是“亡命生涯”……但那也不能坐以待斃!

到了這種時候……總沒有回頭路,幹脆一不做二不休!

北寧王花了整整三天想出了“出逃”計劃,當然在此之前他再一次約會了九公主。

北寧王妃聽說還冷笑一聲,“可憐見的,兩人還成了苦命鴛鴦不成?”

聽了這話,伺候過北寧王又想着情郎的有孕在身的丫頭直接吓了個激靈:她也只能活一天算一天,希望孩子他爹能立下功勞保住她們母子的性命……

沒錯,作為“當事人”,她當然知道自己孩子的親爹是誰。

在一個半月裏北寧王斷斷續續約會了九公主六七次,衆人從有心看熱鬧到習以為常。這個時候天氣轉涼,葉珣就提醒十一皇子說,“北寧王要跑了。”

十一皇子點了點頭,他也要準備在這個當口離京,請命巡視邊軍去。

巡視邊軍又不是執掌邊軍,對于皇子們而言,能學到不少東西也能結交部分将領不假,但這終究是個苦差事,也容易得罪人。

十一皇子向皇帝主動請命,借口也是現成的:他和他媳婦冷戰許久了,但他媳婦的娘家兩次三番着力說和,弄得他煩不勝煩。

皇帝人老成精,自然猜得到這個兒子存了躲風頭的心思,不過一個懂得輕重願意急流勇退的兒子,總比上蹿下跳急着拉攏各方謀求儲君之位的那兩個兒子順眼多了。

于是皇帝很通情理地照準。

十一皇子找上葉珣又嘀咕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他就“義無反顧”地離京辦差去了。這次他沒帶上俞玢,但該囑咐兒子的話一句都不少。

話說十一皇子前腳走,被捧得雲裏霧裏的九公主後腳便帶着北寧王到她京郊的莊子度假去了,然後這兩人……一去不複返。

因為北寧王走得全無征兆,正跟娘家撕逼的北寧王妃都措手不及:她都沒看出半點端倪來。

葉珣回頭就跟容嵘念叨,“這才是真影帝。”因為幾乎天天在宮裏當值,他經常能遇見進宮來尋九公主的北寧王、要不是他早猜到北寧王的路數,也看不出北寧王能如此果決且不動聲色。

容嵘嬉笑道:“這才是真正的用生命在演戲。”

話說皇帝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北寧王已經裹挾了九公主跑了起碼一天半。不怨皇帝注意力不集中,而是這半年來幾位“上進”的皇子先後發力……因為這半年皇帝的身體狀況已經瞞不太住,只要眼不瞎都瞧得出不大好……壽數大概就這麽幾年了。

皇帝也很果斷,立即開始調兵遣将,準備應對北寧王的反撲。作為擁有封地的異姓王,擅離封地和擅離京城一個意思,都等同于謀反。

既然這謀反的名頭都背上了,北寧王沒道理不把罪名坐實。

北寧王率先“揭竿而起”,另外兩位異姓王也立時響應,再加上南平王和關外本就有勾結,許了錢糧,于是秋末關外部族騎兵大舉犯邊……一時間外敵來勢洶洶,腹背受敵,讓不少人都生出風聲鶴唳之感。

不過皇帝垂垂老矣,為人也很一言難盡,但責任感和個人能力無需懷疑。

而且他本就打算在自己傳位給兒子之前,把三大異姓王削個差不多,既然他們耐不住性子,一鍋端了——正合他意。

葉珣作為皇帝的文秘,整日裏起草旨意都能累到擡手艱難。

話說回來,葉珣這個十一皇子的“狗頭軍師”,皇帝能大大方方當秘書拼命使喚……或者說壓榨,本身就顯示着皇帝的某方面态度,只可惜那幾位鬥得紅眼,只想拉幫結派在現在亂局中展示自己的皇子們視而不見罷了。

短暫的慌亂過後,随着關外接連大捷的消息傳來——部族騎兵就是拿錢辦事,發覺打不過可不就退了,皇帝得以集中精力對付三大異姓王,他甚至有餘力分兵破之。

在應對關外來敵的過程中,十一皇子難免“耀眼”,只說他勤勤懇懇辦差這一點,相對于他那群急着許諾想要帶兵征伐三大異姓王的兄弟們,簡直是股清流。

話說三大異姓王知道關外“雇傭兵”也就是拖拖時間,卻沒想到那群人會這麽不頂用,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頭皮上。

不過異姓王們各自多少都有點殺手锏,比如八皇子也曾經暗地裏招兵買馬,更通過母族收買了禁軍的副統領,其他兩位風頭正盛的皇子也有一堆把柄,無外乎心大有私兵……這消息一股腦兒抖落出來,可就熱鬧死了。

這哥倆也不知道怎麽讓北寧王巧言令色地說服,居然聯合起來逼宮了。

別說皇帝了,葉珣都驚訝了一回,“老皇帝肯定做好了被逼宮的準備,畢竟三大異性王經營不是一天兩天,真一門心思尋個突破口,未必做不到。”

系統小毛球也很意外,“上輩子這哥仨可是老老實實願賭服輸承認失敗了的……”

葉珣道:“還是一切都提早了,這群皇子沒怎麽經歷過社會的毒打,都不認命啊。”說着擡手就是一刀柄,正中攻向他的侍衛隊長太陽穴。

擒賊先擒王,隊長立撲,剩下的幾個人也就是“順水推舟”地降了。跟在葉珣身後的禁衛們一擁而上,把這群人挨個兒綁了。

葉珣這才繼續前行……他得專門去看一看俞玢。自從他把家搬到了京城,系統那個免費的觀察之眼就從葉家村的葉家大宅挪到了自家:事實證明如今的他依舊沒什麽牌面,容嵘跟圓圓壯壯全都好好的,壓根無人前去“打攪”。

系統知道宿主在想什麽,“把圓圓看作死仇的就譚思怡一個。”

她現在估計正懵逼呢。接連兩次重生仍舊致力于宅鬥宮鬥,一門心思就想排除對手,給俞玢當正妻的主兒,防住她的三板斧,她還有什麽作為?

葉珣邊趕路邊道:“其實還有一個,就是俞玢親娘。只不過這位論手段本事比譚思怡更差。”

說着他就帶着幾個禁衛來到了十一皇子的住處,一見大門外的狼藉,便知道有人“捷足先登”。

系統及時出聲,“哎呀,服了,十一皇子妃情急之下居然能拿親兒子擋刀……”

葉珣直接沖進去,就見兩撥人正對峙,而俞玢站在十一皇子妃身前臉上身上明顯帶傷,而他身邊幾個侍衛更是頗為狼狽——俞玢明顯是這幾個人拼命救下來的,也多虧對方要的是活口,不然結果實在難說。

至于十一皇子妃則躲在兒子身後瑟瑟發抖。

俞玢見到葉珣帶人前來,明顯松了口氣。

不多時,葉珣已然帶人“清場”完畢,俞玢想起當年他父親不顧自身安危也要護着他,再看看終于回過神來哭得一臉淚,還理直氣壯要求他體諒卻全無心虛的母親,他忽然意興闌珊,就特別想找圓圓說說話。

但是現在圓圓不在這裏,他就扭過頭向岳父撒起嬌來,“吓死我了,我想圓圓妹妹了。”

十一皇子妃不知哪裏來的勇氣和信心,忽然大吼一聲,“我不許!你得娶你表妹,安國公家的姑娘也是說好了的!”

俞玢深深地望了他生母一眼,便輕飄飄吩咐,“母妃吓着了,回房去好生歇歇,不歇上個十天半月出不得門。”

兩個面上帶傷的婆子應聲而出,一人一胳膊,半拎半拖毫不客氣地把十一皇子妃弄走。

而十一皇子妃再怎麽嘶嚎,衆人一概充耳不聞,畢竟剛才皇子妃親手扯住小殿下擋刀……衆人還歷歷在目。

葉珣通過系統回放功能欣賞了一下俞玢娘親的“英姿”,難得地可憐了俞玢一下,用勸他爹的那句話繼續來忽悠他,“人與人之間還是要講究點緣分。”

俞玢擠出了個笑容來,“就像您和父王,我和圓圓……這樣嗎?”

葉珣不答,随手一彈指。

俞玢就捂着額頭不說話了,不過他的嘴角始終上挑。

對于葉珣來說确認男主俞玢平安無事也就夠了,而俞玢即使讓生母深深打擊了一回,依舊沉穩冷靜,這個時候壓根不肯強出頭。

而是等到乾清宮那邊漸漸“平息”,才帶人過去和那些終于皇帝的叔伯兄弟們彙合。

不得不說姜還是老的辣,皇帝這次的确是故意賣個破綻,然而一口氣釣到三個傻兒子,他痛心之餘依舊能該如何便如何。

三個皇子外加參與逼宮的人家一個不少悉數落網。而譚思怡的小叔叔毫無疑問也要下獄,誰讓他給南平王傳遞過許多此消息呢。

這麽一場鬧劇雷聲大雨點小,前後只延續了一天,入夜時宮裏便恢複了秩序。

等十一皇子領命回京的時候,三大異姓王已經死了兩個——一擊不中光是內讧就足夠致命了,南平王和另一位異姓王都是死于曾經的心腹之手,目前也只有北寧王還在茍延殘喘。

卻說十一皇子回京後,病了好幾天的皇帝再無拖延,直接立了這個兒子為太子。

直到這個時候許多人如夢方醒,而因為受了小兒子拖累,安國公的爵位到此為止,家人惶惶之際譚思怡依舊在懵逼:現在是什麽時候,我究竟身處何方,我之前又都做了什麽……

不過她總比譚貴妃和九公主幸運,因為這二位早已經不明不白地香消玉殒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就是新故事啦,背景是大梁之後幾百年的現代。

種田争霸安天下的情節會放在“侯門外室子”那個故事裏細寫。

----------

放假五天病了三天,我還沒瘋,扶我起來,我要吃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