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嚣張氣焰
韓憫自然不想被當做妖妃。
他正經了神色,看向傅詢:“國喪之事比較要緊,陛下不過去嗎?”
“我知道,我過去看看,你休息吧。”
“陛下慢走。”
傅詢起身離開。
溫言性子耿直,一直在外邊等着,直到傅詢出來。
大約是傅詢出去吩咐了什麽,楊公公很快就領着人進來了。
“憫哥兒,我讓他們把粥溫了一下,你再吃兩口,緩一緩就吃藥。”
“好。”
韓憫捧着粥碗喝粥,随口問道:“怎麽不見梁老太醫?”
楊公公在榻前的腳凳上坐下:“他盯着你的藥呢。”
韓憫思忖着,又問:“我能不能搬出去住啊?我在這兒待幾日就足夠了,總住在這兒……怪怪的。不單聖上不太方便,這時候還是熱孝,就更不方便了。”
楊公公道:“你是聖上親自抱回來的,我可不敢随便給你挪窩,等什麽時候聖上再來,你去問問。”
“也好……可是什麽叫做‘親自抱回來的’?”
“這話是什麽意思,就是什麽意思。”
韓憫嗆着了,偏過頭去,咳了兩聲。
Advertisement
楊公公接過粥碗,幫他拍背。
韓憫緩了好一會兒,拍拍心口:“難怪溫言總是看不慣我呢。”
今天他又惹溫言了嗎?
又惹了。
楊公公笑了笑:“說句玩笑話罷了,你急什麽?再說了,你這麽怕溫言做什麽?”
“他性子直,剛正不阿,聖上日後一定叫他做言官。好好的被言官參一本——”
韓憫捶床:“要是給爺爺知道,我就不用活了。”
說了一會兒話,梁老太醫帶着一個小藥童進來。
小藥童手裏端着個木托盤,木托盤上放着一個白瓷的藥碗,還有一碟蜜餞。
梁老太醫把藥碗遞給他:“加了幾味安神的藥材,放溫了再喝,喝完就睡一覺,發發汗。”
韓憫應了,接過藥碗,捧在手裏,有一下沒一下地用勺子攪動。
默了一會兒,梁老太醫問:“兩年沒見,你爺爺怎麽樣了?”
幾位老人家,年輕時都是湊在一塊兒的朋友。
後來德宗皇帝駕鶴,韓憫爺爺回歸故裏,這才各自散了。
韓憫答道:“我爺爺挺好的,就是冬天有點怕冷,所以我每日看着他喝點參湯——其實也不算是參湯,就那麽一點兒參須。”
他用手指捏了一點點。
楊公公擺手:“嗐,他一直都是這樣,年輕力壯的時候就怕冷,幾十年了,有什麽要緊的?”
梁老太醫又問韓憫:“那你哥呢?走的時候他的腿不是……”
“現坐輪椅。也有知覺,就是使不上勁兒,拄着拐杖,也能挪一兩步。我向桐州的大夫學了一些按摩的手法,每日幫他捏一捏,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用。”
梁老太醫嘆了一口氣:“你什麽時候,把他接回來,我給看看。”
韓憫仿佛有些為難,點頭輕輕地應了一聲:“好。”
“我說真的。”
梁老太醫神色認真:“聖上像他爺爺德宗,不似他爹睚眦必報,對你們家,就算一時不會平反,也不會對你們家管得太嚴。桐州山窮水惡的,你爺爺老了,識哥兒的腿還要治,佩哥兒馬上就要念書了,正經的,把你們家裏人快都接回來。”
“我知道。只是先帝還沒出殡,恭王還在朝裏,我和恭王結過梁子,得等聖上處置了恭王。”
韓憫頓了頓,還有些難為情:“況且,我同聖上從前的情分也不厚,我小時候常與他打架來着。就算中了進士,照着規矩,也不該留在京中任職。”
楊公公與梁老太醫對視一眼。
“你怎麽會這麽想?”
“難道不是嗎?”
楊公公戳他的額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聖上愛惜你的才華。”
“放屁……”
韓憫自覺失言,低頭舀了一勺湯藥來喝。
他二人再相互看了一眼對方,楊公公端起碟子,把蜜餞遞到他面前。
“你且放寬心吧,聖上愛惜你的才華,你既然回來了,就不會再把你遣到外邊去了。”
韓憫順手拈了一顆蜜餞來吃:“但願如此,阿彌陀佛。”
梁老太醫起身:“你先睡吧,不吵你了。你也試試那藥性,要是不行,再給你換方子。”
“嗯,多謝老太醫。”
兩人走後,殿中愈發安靜。
韓憫躺在榻上,發了一會兒呆。
恍惚看見帳子頂的蛟龍竄入雲中,慢慢地就睡着了。
大病未愈,再加上從前總是忙,忽然間閑下來,韓憫整個人都暈乎乎的,怎麽睡也睡不夠。
再小睡了一陣,韓憫抻着手,在床上賴了一會兒。
系統說:“我覺得你總這樣懶懶散散的,總有一天會被皇帝趕出宮去。”
韓憫翻身坐起,揉了揉眼睛:“反正都睡過龍床了,也不算我虧。”
系統恨鐵不成鋼:“你有點志氣啊。”
“有了,現在有了。”
他下了地,扯過衣裳披上,低頭系上衣帶。
“你要去哪裏?”
“昨日吃了溫言的蜜餞,去向他道個謝。另外傅詢昨夜說,至遲下個月就會料理恭王。然則恭王理政多年,朝裏文臣大多是他的人,傅詢要動他,現在正是要用文人的時候——”
韓憫随手從桌上抽出一根發帶,彎下腰對着鏡子,挽起頭發,繼續道:“溫言來找他,恐怕也是為了這件事。到底麻煩了傅詢這麽多事情,我去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麽忙。”
系統道:“你還算有點心思,我以為你……”
正說着話,窗外傳來篤篤兩聲。
韓憫覺着奇怪,“噓”了一聲,細細聽了一陣,窗外又傳來動靜。
他走到窗前,推開窗子一看,一只蒼鷹靠在窗臺上,渾身是血,腦袋上一撮白毛都被鮮血浸透,粘連成一撮一撮的。
是那只送信的鷹,傅詢給他起名字叫燕支,但是韓憫叫它蘿蔔頭。
韓憫一驚,連忙把它捧起來,小心翼翼地托着,跑出殿外。
楊公公就在外邊,看見他匆匆忙忙的模樣,問道:“怎麽了?”
韓憫把手裏瀕死的鷹給他看:“喏。”
楊公公擺擺手:“這我可不懂,帶你去找聖上吧,聖上養這個養的多。方才書房裏傳膳了,議事應當快結束了。”
韓憫點點頭,随他一起過去。
而傅詢與溫言在書房說話,面對面坐着,殿門敞開着,侍衛衛環與一個年輕的小太監在裏邊侍奉。
不便打擾,韓憫才在石階下望了一眼,轉身要走,傅詢擡眼就看見他。
傅詢朝他招招手:“過來。”
韓憫回身,三兩步跑上石階,解釋道:“原是不該打擾的,但是也是一條小生命……”
他朝溫言點頭示意:“打擾了。”
溫言的嘴角往下壓了壓,別過頭去,不是很高興的模樣。
韓憫上前,那鷹的羽上還滴血,怕弄髒傅詢的桌案,也不知道該不該放下。
傅詢将案上奏章推開:“放着吧。”
“好。”
傅詢摸了摸那鷹的頸子,還是熱的。
他吩咐了一聲:“衛環。”
衛環快步走進裏間,捧出一個小木匣,打開來,裏邊是一排大小不一的銀刀,還有一些金瘡藥,應當是專給鷹用的。
韓憫在案邊坐下,那鷹的腦袋正對着他,目光渾濁。
好像有些不對。
傅詢看了看,最後掰開鷹喙,從裏邊拿出一個小竹筒給他。
拆開竹筒,裏邊的字條還是好的。
仍舊是“無礙”二字。
是前幾日傅詢給他回的信。
韓憫就是因為沒收到信,才會來了永安。
這鷹帶着傷,在桐州與永安之間來回飛,在桐州撲了個空,想回來找傅詢,便停在寝殿的窗臺上。
結果遇見了韓憫。
傅詢一邊拆開一包藥粉,一邊安慰韓憫:“會養好的。”
韓憫的嗓子有些啞:“嗯。”
他看見鷹的爪子都被剪了,便問:“爪子也會長回來嗎?”
傅詢點頭:“會,它們原本就會挫斷爪子。”
韓憫認真地看着案上的鷹。
等包紮好,傅詢轉頭,想揉揉他的腦袋,發覺手上都是血跡,便用手背碰了碰他的臉。
韓憫把蘿蔔頭抱在懷裏,摸摸它的翅膀。
“再也不叫你送信了。”
“以後都用不上了。”
傅詢似乎別有所指。
韓憫卻只顧着哄他的鷹。
傅詢洗了手,撐着頭看鷹,大約是在看鷹。
過了一陣,溫言無奈道:“陛下,韓公子,都正午了,這鷹也該餓了。”
午膳是傅詢同韓憫,還有溫言三個人一起用的。
場面有些詭異。
傅詢使勁給韓憫夾菜,溫言是世家公子做派,食不言,一個人溫溫吞吞地吃飯吃菜。
韓憫有點遭不住,想讓聖上“雨露均沾”,但是說不出口。
他謝了恩,扭頭把地上盛着碎肉的碟子往蘿蔔頭那裏推了推。
它還是沒什麽精神,蔫蔫的。
連帶着韓憫也恹恹的。
吃了一陣,溫言放下碗筷,從小太監手裏接過帕子,按了按唇角。
他溫聲道:“韓公子文采斐然,那時在柳州撰的一封折子,參得恭王臉色三變,從金殿出來,還在階上摔了一跤,溫言自愧不如。”
傅詢不悅地喚了一聲:“溫辨章。”
辨章是他的字。
溫言良行,明辨文章。
溫辨章淡淡道:“這回再參恭王的折子,陛下還沒給韓公子看吧?不如給韓公子看看,好讓他也改一改。”
傅詢面色一變,将玉筷按在桌上,還沒說話,卻聽韓憫應道:“好啊。”
溫言朝他淡淡一笑。
他心裏的算盤打得清楚。
一是打壓打壓韓憫這“妖妃”的“嚣張氣焰”,給他找點事情做。
二是,他不得不承認,韓憫确實很有才華。
上回在柳州,溫言與他同修奏章,感覺很好。
但是傅詢撥了撥筷子。
不是很高興的模樣。
或許是氣場太過強大,韓憫也察覺到了,扭頭看他:“嗯?”
傅詢溫和地笑了笑:“喜歡就去做。”
他看向溫言,冷聲道:“你自己的分內之事,也不要總盤算着推給旁人。”
溫言全不在意:“能把恭王參得跌了一跤,實在是天大的本事。溫言拍馬難及,溫言珍惜韓公子的才華,才出此下策,想與韓公子單獨相處。”
傅詢擰眉,你再說一遍,你想什麽?你想得美!
作者有話要說:
傅詢字弋铦
溫言字辨章
憫憫未成年(古代意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