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006年已過了将近一整個月,可春節的鞭炮不曾響起,國人仍是沒知覺的,只當是舊歲未辭,而新春新春,總是充滿活力,又給人無限希冀。

都道瑞雪兆豐年,除夕前夕,J城下了一整夜的大雪,整片大地銀裝素裹,掩蓋了這座城市固來的髒亂差,也冷卻了平日數不盡的嘈雜與喧嚣。

叔侄倆照舊忙成一團,誰都沒閑着,如今,周宏遠個子抽得愈發的高,只差薄薄一個頭皮,就要趕上程毓的個子了,對門的老太太見了周宏遠就要誇,你們叔侄倆個頭都高,不像我孫子,只橫着長!

周宏遠力氣大,還異常的條理細心,做起家務來也是一把好手,袖子一撸,比程毓還要麻利。程毓以前整日學習,現在是整日伏案工作,肩膀和腰早積勞成疾,三天兩頭的痛上一痛,他雖不常與周宏遠說這些,但周宏遠是看在眼裏的,所以,他平日總不許程毓掃地拖地,怕他腰上吃力,晚上又要疼得睡不着了。

叔侄倆這次包水餃,要比去年娴熟了不少,一個擀皮兒一個包,配合的天衣無縫。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個雖都是趴着的,卻也只是樣子醜了些,煮在鍋裏,竟沒有一個破了皮兒,任誰都說不出個差來。

飯吃到一半兒,春晚開始了,他倆都不愛看歌舞,對相聲小品也興致缺缺,是以心思都沒放在電視上,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沒什麽豪言壯語,都是些日常瑣碎,卻也溫馨動人。

程毓是個實幹主義,從幼年起,就是做得多,說得少,說也只愛撿些家長裏短與雞毛蒜皮,而将那些熱血與柔情,統統藏在了皮囊之下。他寧願去講今年的肉價與電費,都不願将那些抹不掉的恩情與昨日的輝煌挂在嘴邊。

周宏遠的性子與程毓大相徑庭。他喜歡展望,有雄心,也有抱負。這也許是骨子裏帶出的冒險家的天性,又也許是童年的遺産,對于歲月起點的他來說,能擁有的,也只有無限的展望與暢想了。他有無限的抱負,數不盡的雄心,他想見識更廣闊的天地,也想擁有更廣袤的世界。可他知道,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未來,這些未曾吐露的豪言壯語,都是程毓不喜歡的。程毓只喜歡一步一個腳印,所以周宏遠就只能腳踏實地,将那些生機勃勃的、屬于男孩子的憧憬,統統咽回肚裏,然後對他的小叔叔說,這次的餃子比上次好吃多了。

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倆都在改變,同時也都在妥協。周宏遠學會了示弱、習慣了撒嬌,程毓則學會了抽煙喝酒,習慣了社會險惡。他們兩個都在摸索,一個學着做個合格的小孩,一個學着做個規矩的大人。

細細想來,也不過是相識了一年半,在熱騰騰的蒸汽中,在電視機裏熱熱鬧鬧的歌舞升平裏,在窗外綻放又熄滅的煙火中,他們卻不約而同的生出幾分恍若隔世來,這個想法有些荒謬,但此時此刻,兩個人卻都覺得,他們仿佛已經在一起了很久很久,他們的血脈,也早已鏈接在一起。

程曼紅還在時,程毓總會跟她一起守到零點,後來程曼紅病逝,過年便只剩下程毓一人,了無生趣,看着萬家燈火,只襯得自己更加凄苦,還管什麽零點不零點,守歲不受歲的呢?往肚裏灌上幾瓶青啤,倒頭睡了完事兒,直到第二天天不亮,被讨命的鞭炮催起來,再拿枕頭蒙着頭,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追趕周公去了。

再後來,周宏遠來了家裏,家裏有了個孩子,身邊有了個親人,一切自然都不一樣了,哪怕程毓心裏門兒清,真論起來,周宏遠跟他算不上哪門子親人,可人活着,總要有個念想。

若是連念想都沒了,程毓的人生,未免就太過可悲。

吃過年夜飯後,兩個人說說笑笑守了歲,最後在倒數聲中,一起拿了挂一千響的鞭炮到樓下放。

樓下早已是“噼裏啪啦”響成一片,此起彼伏,一會兒都不停歇;更別說一個又一個飛上天的禮花,綻放地短暫而又絢爛。空氣中彌漫着揮之不去的硝煙味道,聞到鼻子裏,一股股的惡心往上翻湧,再往外走兩步,連眼睛都熏得生疼。程毓使勁眨了兩下眼,才勉強能看清,他迅速将鞭炮放好,拿火機點了引線,随後,拽着身邊的周宏遠縮回樓道裏去。

叔侄倆注視着慢慢變短四處飛炸的鞭炮,雙手則緊緊捂着耳朵,一挂鞭炮響盡,兩個人相視一笑,回房間去了。

Advertisement

晚上一直有鞭炮和禮花的聲響,兩個人都沒太睡着,直到三四點鐘,困意才慢慢變濃,無奈初一的鞭炮又響得早,剛剛睡着,則又被驚醒。

兩個人拉着被子蒙上頭,在第一百次入睡失敗後,認命地從床上爬起來。

隆冬之際,起床着實費勁,兩個人磨磨蹭蹭大半天,才終于穿戴好,洗漱後,簡單塞了幾個昨晚剩下的餃子,一起去了大悲寺。

大悲寺的前身是片荒廢的寺廟群,後來不幸塌陷,直到民國時期,複又修複起來。在J城,大悲寺算不上香火旺盛的寺廟,卻因着人少,平添幽靜,是以程曼紅生前最愛來這裏,開心了拜拜,不開心了還要拜拜。

程毓是個徹底的無神論,凡事将因由法則,何必苦問鬼神,他雖不信這些,卻奈何要做孝子,常常陪母親過來走動。如今母親不在了,心裏倍覺挂念,竟動了來寺廟看看的主意。

得益于大悲寺游人少,這些年發展緩滞,一直沒怎麽商業化,就連大門,都是個臨時搭建的,看上去略顯得滑稽,只不過佛門重地,程毓倒不好真得嗤笑出來。

寺內只有幾間禪房,最中間的位置,是個菩薩的塑像,程毓認不出是哪位菩薩,周宏遠就更是無從得知。塑像的一旁支了張桌子,桌前坐了個男人,穿着袈裟,架着眼鏡,有模有樣的臨着經書,卻沒剃光頭,男人手中攥了把香,游客來了,就給上三根,不必買,香火錢也随意捐,并不強求。

來這裏上香的,多是老弱病殘和家庭婦女,臉上都挂着苦大仇深,總要跪在蒲團前,跟菩薩說上好一陣子話才了事,然後扭扭捏捏的,從兜裏掏出個一塊五塊,塞進功德箱裏。

程毓沒打算上香,更沒打算跪拜,他站在菩薩前看了許久,久到那“假和尚”

都看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說,“那個,你要不上兩根香?”

程毓這才回過頭,沖“假和尚”笑了笑,說,“不用了”。緊接着,他往周宏遠手裏塞了一百塊錢,讓周宏遠放進功德箱裏。周宏遠有些詫異,卻還是照做了。

離開前,“假和尚”建議道,“錢都捐了,上柱香吧。”

程毓卻只是搖頭,也沒作僞,說,“我不信這個。”

“假和尚”的嘴張了又合,最後只喃喃說,“真是個怪人。”

叔侄倆離開寺廟時,周宏遠忍不住問,“叔叔,你又不信佛,又沒拜菩薩,給那麽多錢幹什麽?”

程毓的情緒很淡,看不出難過或是開心,他摸了摸周宏遠的軟發,說,“以前你奶奶總愛來,我只當是替她來的。”

周宏遠對程曼紅毫無印象,只在家中的相冊裏,見了幾張她與程毓的照片,看着照片裏慈愛溫柔的女人,他總忍不住地想要親近,親近之餘,又忍不住地去想,若是當初她不曾逃離周鎮,是不是也會像程毓一樣心疼自己,保護自己呢?

這個答案,永遠不會有了,而他,也永遠不是周家的親生血脈。這點,他早就心知肚明。

程毓環視四周,又絮絮叨叨地說,“這就是個小寺廟,不收門票,也沒什麽撥款,給點香火錢,廟裏的工作人員也好繼續維系。”

周宏遠沒程毓這樣的心思。他只覺得,連自己的飯都吃不好呢,幹嘛要管一個廟能不能經營下去?可他又無從反駁,只得悶聲說了聲,“嗯”。

打春後,周宏遠開了學。初二的課業壓力比初一重了不少,新加了物理化學課,生物歷史和地理也要結業考試。周宏遠如今在學校裏游刃有餘,每天只需要跟着老師的節奏,并不覺得有多苦多累。

他依舊每天放了學留在操場上打球,依然聽着吳思源和鄭明坤從早唠到晚,依然收着一封又一封的情書,再将它們統統丢進小區門口的垃圾桶裏。

打完球後,周宏遠淌了一身的汗,衣服濕溻溻的挂在身上,分外難受,他拿起自己的水杯,灌了半瓶水,這才看到身前站了個小個子的女生,是他自己班上的,叫李薇揚。李薇揚長得白白淨淨,梳着個馬尾辮,五官還未張開,算不上精致,卻清新可愛,分外惹人憐愛。

周宏遠皺了皺眉頭,朝李薇揚擡了擡頭,說,“有什麽事麽。”

李薇揚舔了舔略顯幹燥的嘴唇,将手中的黃色包裝袋推給周宏遠,說,“這個給你。”

周宏遠的眉頭皺地更深了,他想都沒想,就要拒絕,卻被一邊兒的鄭明坤推了一把,說,“給你你就快接着啊。”

李薇揚到底是害羞,一張臉漲得通紅,将手中的東西推出去便頭也不回的跑掉了。

李薇揚離開後,鄭明坤才撇撇嘴,沒什麽好氣的說,“滿操場的人看着呢,你不收人家李薇揚多難看?”

周宏遠看着手中的樂事薯片,心中煩躁不堪。

鄭明坤又拿胳膊搗了搗他,接着說,“再說了,人家李薇揚多好一姑娘,喜歡你那麽久,真的不心動?”

周宏遠想了想,“沒什麽感覺。”

鄭明坤嗤笑,“我不信,你就端着吧,我看你啊,早晚得上鈎。”

一旁的吳思源冷笑了兩聲,鄭明坤和周宏遠都覺得莫名其妙,正欲問他發的這是哪門子的神經,就到了分別的岔路口,吳思源連招呼都沒打一聲,自己走掉了。

周宏遠跟鄭明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末了,鄭明坤突然若有所思地盯着周宏遠,猜測道,“思源他,該不會是喜歡李薇揚吧?”

周宏遠雖不清楚吳思源與李薇揚之間到底有沒有往來,卻幾乎是脫口而出,“不可能”,說完這話,不只是鄭明坤,連他自己都是一愣。

周宏遠不知道自己的篤定源自于何,可他就是知道,吳思源不可能喜歡李薇揚。

作者有話要說:

9.17本文入v~皆是6000字更新奉上~不見不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