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尾聲
莊羿接着梳理了下去。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大洪水(大洪水的神話傳說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洪水漸退,便形成了大量的面積巨大的淺水和沼澤。
遠古類人猿的來到了一大片淺水灘。水裏長有很多營養豐富、鮮嫩的水生植物,還有成群的魚、蝦、蟹、貝等。
他們開始啃食靠岸邊的水生植物的嫩葉、嫩芽、種子,撿食岸邊的死魚、蝦、蟹、鳥蛋等,很快靠岸邊可食的植物被吃光了,便試着進入淺水裏,淺水裏可食的動、植物也吃盡了,又試着往更深的水域進發。但是,水深了頭就會被水淹沒,想游泳又被水生植物纏足無法做到。
于是,他們試着用後肢站立在水底,前肢離地,借着水的浮力豎起身體,便可以進入到更深的水中獲得更多的食物和占據更寬廣水域。很快他們的群體成員都學會了這種在水裏直立行走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食物。
沒有了豺狼虎豹的追擊。他們再也不想離開這裏,在岸邊定居下來。
清晨,它們集體進入水中去覓食,晚上回來到岸上來休息。随着時間的流逝,它們在水裏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也就意味着他們直立行走的距離和時間更長,也就完全掌握了在水裏直立行走的技巧。可是它們一上岸,由于身體的結構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再加上失去了水的浮力、水生植物的簇擁和攀扶,還是要用四足爬行。
他們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生活了數萬年。漸漸地,前後肢已經有了階段性的分工,當到了水中時,前後肢就變成了上下肢。後肢專門用來行走,前肢從行走的勞動中解放了出來。由于,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中生活,不用前肢走路的時間就很多,也就給了前肢更多的機會做其它的事。例如,用前爪去鈎、抓、掐、撸植物的莖、葉、芽、種子等。這些動作不斷地豐富,使用大腦的次數增多,加速了大腦的進化。
通過這一系列對新環境的不斷适應,獲取的食物更多了、營養更加豐富,身體便會強壯起來,從此,大腦的進化随着邏輯思維、手的逐步形成而加快。
這些類人猿的身體在不知不覺中悄悄發生了變化,身體的骨骼和肌肉結構傾向于直立行走。特別是它們的皮膚适應了水的浸泡。同時由于能獲得大量的動物和植物的脂肪,在皮下逐漸積累起了一層脂肪,具有隔熱保溫的功效。
毛發已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在水裏行動的阻力。那些毛發相對少的個體,它們在水裏行走的阻力較小,行走速度更快,活動範圍更廣泛,獲取的食物就多,身體就更健壯,傳播基因的幾率就高。
到了這個時期他們不回到岸上也可以,他們的身體已經完全适應水裏生活。取食的地方離岸邊很遠,岸上還有豺狼虎豹的襲擾。于是他們在水體較淺、水草茂密的地方學着水鳥搭的巢穴,給自己也搭建了一個休息的巢。也就是說,他們一開始的巢是搭在淺水中的。
至此,它們再也不必回到岸上休息。從此,徹底地告別四足爬行,開始了純粹的直立行走。就這樣它們在這裏又生活了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總之,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身體上的絨毛蛻盡,只剩下了胡須和頭發等。
前後肢明确分工,成了上下肢。上肢變細變短了,下肢變粗變長,爪指變得細長而特別靈活,腳掌平寬,不易陷入泥裏,腳的大拇指變得粗壯,目的是能摳入泥裏防止打滑。
身體的其它各部位骨骼和肌肉結構也都完全變得只适合直立行走。并且,他們已經忘卻了從前是四足爬行的靈長類,只知道自己是直立行走的。
這時,由于地球環境的變化,淺水灘和沼澤地裏的水開始減少,人們循着水退卻的方向追趕,最後他們找到了幾條河,他們習慣了與水相伴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水了,于是沿着幾條河流向外擴散。
夜晚就在河邊的岩洞裏住下來。在河邊的水塘裏長着野水稻,一些人便把他們看管了起來,變成了自己的私有,沒有自然水塘的人便開始挖掘制造水塘,耕種開始了,現代文明就此拉開了序幕。
這也就是為什麽世界文明起源于幾條大河的原因。
這期間,外星人仍偶爾造訪地球,回遇到擴散出去的一些古代人類,就比如來自昆侖的西山人,就被外星人驅使,為便于自己統治,還給西山人喂食了壞人腦組織的所謂“玉液”。
而不少外星人,也成了各民族神話傳說甚至宗教中的各種神。
更令莊羿自豪的是,從水人大巫師齊嘯同的口中可推知,古代中國長江流域的古水人,一路向西遷徙,最後定居在了兩河流域,并把古老的楔形文字帶了過去,創造了燦爛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當莊羿把這些梳理完畢,并記錄下來,天色已漸亮。
他把整理的這些材料,發給了徐昭。他告訴徐昭,有機會要讓他改譯成英文,發表到《SCINCE》或《NATURE》等世界學術巨刊上,其中任何一點,都足以震驚世界。
莊羿疲倦地栽倒在床上,正欲酣然入睡,卻又看到了挂在牆上的幹将古劍,心中又是一片驚瀾。
“此劍應該大白于天下,讓更多的人來鑒賞它!我一人收藏在此,只能是明珠暗投。”莊羿心中這樣默默想着,倦意襲來,沉沉睡去。
第二天,莊羿就懷揣着幹将古劍,來到了湖北省博物館。
工作人員知道他的來意之後,讓考古協調部的部長接待了他。莊羿也鄭重其事地呈上了幹将古劍。
古劍出鞘,帶着古樸的光澤,甚至帶着微鳴,頓時就讓在場的部長和幾位工作人員目瞪口呆。但是,為了慎重起見,部長讓莊羿暫時把劍留下,要等館長回來後,同考古專家一起鑒定,才能斷定此劍到底是否為真的幹将古劍。
莊羿自是滿口答應,微笑道:“這柄青銅古劍,如果是假的,但請貴館交還給我;如果是真的,我願意把此劍無償捐獻給貴館。”
莊羿這個要求提出,讓部長等人大跌眼鏡。但是出于學術和專業精神,他們仍要與專家會商,好好品鑒一番,才能給出結論。
莊羿也只好暫時先告退了。
以後的細節,莊羿自然不會知道。豈知為了這柄青銅古劍,國內研究青銅器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卻如同炸了鍋。
先是湖北省所有的權威專家坐在一起會商品鑒,一時誰也下不了結論。接着,由專人押運,将古劍送至北京,延請全國青銅器專家進行鑒定,初步确定了此劍是春秋時期的古劍,但不敢十分肯定,更不敢說是名劍幹将。
最後,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延請了世界各國的青銅器專家、漢學家一起齊聚北京,細細品鑒,最終一致通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古劍幹将。
而各方人士,也尊重捐獻者的意願,将幹将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館,并予以陳列。
莊羿也因此受到了多方表彰,尤其是湖北省博物館,更是頒發給他特殊貢獻證書,莊羿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終身免費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莊羿心裏知道,自己其實受之有愧。
這件事塵埃落定,離他初次去湖北省博物館,已過了半年之久。
而此時,莊羿已經在籌備與芈嫱的婚禮。
又是一個五月一日,莊羿與芈嫱大婚。這一對有着特殊經歷,特殊感情的情侶,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宴後,莊羿給于晴月等同學看了他寫的關于自己的神農架的歷險,而我,也有幸複印了一本。
經過莊羿本人同意,我稍作修改,把他的這段奇遇記錄下來,發到網上,也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讓世人更好的保護神農架,更謹慎地探秘神農架。
當然,你也可以去湖北省博物館,去瞻仰一下那柄青銅古劍。不過,你也和我一樣,是看不到那柄叫做幹将的青銅古劍在夜晚發出的淡淡毫光,也聽不到它的微微劍鳴,就像為世人娓娓講述它的傳奇故事……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