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卷三十一 曾幾何
自建安六年第一支北征軍渡淮作戰至今,已粗略過去了九個年頭。這九年的仗打得不可謂不艱辛,北方土地地緣遼闊,山高地險,氣候比之南方更是嚴寒愈寒,酷暑愈烈,對于急行軍和打仗來講,并不是好對付的地界兒。
然而此番出征,從将士到兵士,都是鐵了心要讨回大梁失地的,條件愈是艱苦,将士們心中愈是憋了一口氣,上陣之時格外骁勇,加之平素裏的訓練加持,戰場上的形勢漸漸地就朝大梁這邊傾斜過來。
北征的戰線主要集中在東面,因東面較之西面地勢更為平坦,大多數城郭易于攻而難于守,較之東線上急劇的戰事變化,西面的進展一直緩慢許多。九年來,大梁在西線上取回的城池屈手可數。起初的時候,尋常百姓們談論起這個來,只道是戰術如此,紛紛議論北征軍第一二分部今日遞回來了甚麽軍報,明日又推進了多少裏,對西邊的軍情卻是不甚關心。而就在幾乎無人問津的背後,大梁已然打起了西線的主意。早前皇帝撥給段尋的那批新兵年前秘密貫了番號,為北征軍第七分部,這是一支精騎射,專攻急行軍和險峻地勢作戰的新部,征募的意義在知情人那裏,已是不言而喻了。
段尋猜測林輝此番回朝與西線作戰的事有關,朝會散後,皇帝留下兵部的人和在朝的幾員要将,果是商議這件事來的。
林輝在南都停留十餘日,前半段日子忙着朝議和軍中要務,倒是頗似個正經人。等這些事逐漸忙完了大概,皇帝良心發現放他回府休整時,這人就正經不起來了。誰都知道南林府少将林輝是個狠人物,北征軍渡淮水後的首役——泗水之戰就是由他和段尋挂旗的,彼時兩人都還是意氣風發少年郎,又張揚又跋扈的年紀,南都城中無人不知二位王将之後的大名。
然而世人看熱鬧,往往只看到熱鬧的最外層,至于內裏是甚麽樣的多半知之甚少。打個比方說,世人都道林輝少年英雄,卻不知這人實則是個事精,最愛看他人熱鬧,從小到大還有一個改不掉的賴毛病——總喜歡纏着他的兩位竹馬好友。
兩位竹馬好友正是沈暮山與段尋。
沈暮山遠遠地躲到淮水大橋的工事上,推脫公務繁忙不肯搭理他,林輝雖不樂意,卻也找不出甚麽破綻,再者大橋工事距離南都城頗有一段距離,他便是想天天纏着人,條件也不大允許的……不過,好在城中還有個段尋。
段尋自那日清晨離開書齋前往宮中議事,往後幾日都是回府宿的。沈暮山提醒的話他留了個心眼兒,正盤算着回去若是段超問起,就編故事蒙混過去。不料回府同他哥前前後後打過幾回照面,卻是一次也沒被問起過。段尋心裏一計較,既是沒被問起,他也就不刻意去提。畢竟謊話易拆穿,而這事若是捅開了,他哥肯認也還罷,要是不肯認,少不了給李牧那頭帶去麻煩。他自己從小混到大,是不畏他哥的,可若是段超有心瞞着他對李牧做點甚麽,他還真攔不住。
又過去幾日,這天黃昏,段尋同林輝一道從城外的大營回來,到了該分頭走的地方,林輝仍駕馬跟在後頭,問他去哪裏,只胡亂扯皮道:“你去哪裏,我便去哪裏。”
這就一路跟到了書齋。二人的馬在書齋門口将将停下來,就見林輝臉上浮出促狹又了然的笑意,看着段尋道:“前次過來沒見着,這次可得好好見見我弟妹長甚麽模樣。”
段尋聽了,心中不禁想,這沈暮山平日裏一副和林輝楚漢分明,疏離得很的模樣,交代起自己的事來倒是不含糊,甚麽都說。
二人前後步入偏院,一眼便瞧見正蹲在白貓跟前投食的李牧,他身旁站着滿臉好奇天真神色的劉衡,小手搭在李牧的袖口,看看貓,又看看人。
林輝就在後頭啧了一聲。
段尋回過頭瞪他一眼,再轉過來時見李牧已站起身,朝他們這邊微微笑着。
如此一連幾日,但凡段尋上書齋這頭來時,林輝必跟着。他性子活潑,很快就和李牧混得熟了,拉着人去酒肆喝酒。李牧不推脫,兩人便你一杯我一杯,喝到互相的臉都紅了也不停下,直到段尋實在看不下去,對慫恿的那一位道:“你別灌他了。”
Advertisement
林輝覺着冤,心想怎麽就成自己灌李牧酒了?明明他也陪着喝了不少,甚至比李牧喝得還要多。
除去喝酒,林輝還喜歡拖着李牧,與他說些段尋幼時的事,專挑不大光明的講。李牧聽得津津有味,回頭只剩自己與段尋兩人獨處時,對他道:“要是早些認識你便好了。”
段尋笑問:“幾時算早?不是早就畫過我了?”
“能見到段将軍爬樹落下來,跌得鼻青臉腫的年紀,便算得上早了。”李牧不動聲色,卻拿白日裏從林輝那處聽來的故事回敬。段尋笑着将人拉進懷裏:“想看嗎?想的話現在也可以跌給你看。”
“……”
其實若說相識,李牧老早便知道有這麽個人,及至後來在歸朝大軍中第一次瞥見段尋的身影,那一年他也才十六,韶華正好的年紀,算不得晚。可單單只是自己認得他,又算得上哪門子相識呢?他這麽出神地想着,嘴上就沒把住,順着思緒喃喃道:“……但你不認得我,所以到底還是算相識晚的。”
他這麽說,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段尋不由得當真想起與他熟識之前那些歲月,不知道這人抱着常病的身子,無親無故,是如何在世上度過一日又一日的。而同樣的時候自己在做甚麽?懷意氣從戎,夙願得嘗的人生正調之外,多的是風流浪蕩,胭脂香裏度辰光的荒唐曲調,段尋思及此,忽生出一股子難以追究的愧疚,繼而又同李牧方才說的那樣一般想到:
若是早些認識他便好了。
這日兩人吹燈入榻,已是端午過後逐漸溫暖的氣候,李牧将半個身子露在被褥外,睡得将夢未夢之際,忽覺一雙手将自己摟入懷中。
他微微醒過來,聽到段尋貼着他耳根道:“李牧,你我來日方長。”
餘生漫長,相識從未晚。
作者有話要說:
如果是記性好的大大,大概能看出來這章關于北征時間的設置跟第一章 不一樣了。
可是你們再倒回去看,會發現,咦?心機深的作者竟然悄悄跑回去改了之前的bug……
也是沒辦法,不做時間軸就只能耍心機的作者心想,以後還是好好做時間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