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立儲風波

幾日後,皇帝循例在太液池畔設夏季宮筵。

宮中排筵,自有章程定式。譬如着裝,沈徽換了親王紅羅常服,頭戴翼善冠,正由容與服侍着,為他束雲龍紋玉帶。

近身伺候穿戴,鼻中聞到的都是他袖袍間散發的沉水香氣,容與見他身姿挺拔,自己雖垂首彎腰,也不禁在心裏比量了一下,暗道,沈徽該是高出他有半個頭。

其實論年紀,他比容與還小上一歲。

這個年代營養還是跟不上,人們個子普遍都沒有那麽高。容與因生活在內宮中,夥食比外頭尋常百姓還要好些,自然也還是不能和皇子膳食相比。

前世他是借着大學食堂那點可憐的油水,才将将長到一米八,這一世無論如何達不到了。照鏡子時,他目測過自己的身高,大約也就在一米七四左右,因為瘦,會顯得稍微高一些。

無論前世今生,他都有着少年人清瘦的模樣,連身形都是細胳膊細腿,為此從不覺得自己好看,可旁人都說他眉眼有難得的剔透幹淨,用義父高淳的話說,是溫潤的好似一泓秋水。

然而平心而論,容與更喜歡輪廓硬朗的感覺,就好比眼前這張年輕英俊,美得有些冷峻的臉。

收拾停當,借着整理儀容再端詳眼前人,五官精致,棱角分明。身形高昂筆挺,因常年習武,練就寬肩細腰,配上筆直修長的雙腿,眉宇間蘊藉的冷肅,愈發顯出少年人的銳意鋒芒。

雖然性情難以捉摸,但不失為賞心悅目的美男子。

容與打理完畢,無聲地退到一邊。他不是花癡,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對于美的人和物能夠欣賞就好,不存在任何非分之想。

至傍晚時分,一輪圓月初升。上林苑中已是流光溢彩,宴席擺在太液池畔,周遭有碧波浩渺,煙柳雲霞相伴。

容與站在沈徽身後,為他斟酒布菜,遠遠地能聽到湖心亭中傳來的笙管絲竹之音,十分清雅悠揚。

沈徹坐在禦座東首處,一樣的親王服制,因神色間韻致不同,便流露出一股別樣的明媚。

相比于沈徽,他是看上去更為溫暖的人。只是他身旁的秦王妃表情落寞,和那一身天家富貴氣派相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悉數到場,從高臺上望下去,倒也有人頭攢動之感。臺上的沈徽只安靜坐在西首位置,擺弄杯盞等候皇帝到來。

Advertisement

安靜終究只是表象,容與站在他身側,看得分明,沈徽在端起酒杯的一瞬,與臺下坐着的秦太岳極快的交換了一個眼神,一飲而盡後,清淺笑意漸漸彌散至他的唇邊。

待升平帝駕到,所有人起身跪拜。皇帝這廂徐徐坐定,一再寬仁慈愛的表示今夜雖為國宴,亦同于家宴,如今天下太平,民生富庶,皇室感念衆臣工平素辛勞勤勉,望能與在座各位共襄盛舉,永葆大胤江山千秋萬載。

衆臣紛紛舉杯與皇帝同飲杯中酒,不等落座,秦太岳又開始一輪歌功頌德,衆人見他作态,少不得又一邊附和,一邊叩拜行禮。幾次三番,弄得所謂“家宴”依然在彰顯皇室尊榮,隆重非凡。

好容易把吉祥話都說完,衆人才陸續落座,宴席便告開始。

酒過三巡,忽見太常寺卿越衆而出,頗為鄭重道,“盛世無饑餒乃萬民之福,如今又有秦王殿下敏慧仁孝,體恤臣工,堪為表率,臣等感懷皇長子德配天地,值此佳筵,願恭祝殿下壽運綿長福德齊天,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這一拜,牽扯出一串不盡相同的反應,有人即刻跟随,也有人左右張望一番起身,更有人期期艾艾,似乎有些不大情願。

從衆心理的人還是占了多數,片刻之後,下頭已跪了有半數之多,齊齊對着秦王行開二跪六叩的大禮。

沈徽依然穩穩地坐在位子上,神情恬淡,對朝臣的恭賀之詞恍若未聞。

容與卻留意到,皇帝的手在碰觸酒杯的一瞬凝滞了一下,再看沈徹已面露自得之色,俨然像是在坦然接受衆人參拜。

等到衆臣行禮畢,皇帝沉聲問,“卿等是以何禮參拜秦王?”

太常寺卿拱手道,“臣以為秦王乃皇長子,故以東宮之禮參拜之。”

皇帝凝神片刻,冷冷道,“朕尚未立儲,國朝此刻并無東宮。”

此時有人站起身,朗聲道,“皇上春秋正盛,然為千秋萬代之基業,宜早日立儲,臣等恭請皇上冊立秦王為太子,以正國本。”

容與細看說話之人,身形挺拔俊秀,認得正是大理寺少卿裴炎琦,因其人是升平三十六年的殿試三甲第三名,且多次出入內廷面聖,所以容與對他并不陌生。

皇帝眉間微蹙,已隐含一絲愠色,“立儲之事,容後再議。秦王此刻并非儲君,以東宮禮接受卿等參拜,是為僭越。這是你授意他們這般行事的?”最後一句話,卻是對着沈徹說的,皇帝沒有轉頭看他,但語氣中責備之意甚為明顯。

沈徹被問得一慌,忙起身道,“兒臣,并不知道臣工們欲做此舉,這,并非兒臣授意,兒臣對此一無所知。”

此刻沈徽眉間,恰到好處的浮上一層焦慮擔憂,跟着起身下拜,對皇帝懇切道,“父皇,臣工們此舉應屬自發,皇兄顯然并不知情。”

皇帝輕輕撫着手中的玉杯,眼中的寒光恍若九天玄月,“并不知情,那就是群臣的意思了,看來這僭越之罪,倒安的委屈他了。”

沈徹滿臉惶恐,站在原地愈發尴尬,額頭上已有細細的汗珠冒出。

容與猜想即便沈徹再不通庶務,此刻也該明白皇帝對他已有不滿。果然見他思索片刻,不得已俯身叩首,聲聲懇切請罪。

有片刻的沉默,皇帝沒有叫起兩位皇子。半晌,他看了一眼頓首在地的沈徹,寒聲道,“你今日操辦宴席,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整個園中異常安靜,秦王沈徹身子輕輕搖晃,身旁的內侍急忙上前扶了一把。

容與也搶上去兩步,攙扶正欲起身的沈徽,順便留神觀察,看見一抿淺笑徐徐漫上沈徽的眼角。

一場盛宴,看似還在繼續,其實卻早已戛然而止。

大筵過後,秦王沈徹躲在建福宮閉門不出。朝臣們試探了一回,深切領會到聖意,暫時沒有人再敢貿然提立儲話題。

沈徽聽了秦太岳勸慰,也韬光養晦,只在翠雲館專心臨魏碑。容與則陪侍在側,于一旁為他洗筆研墨。

至于外頭風向如何,都交由懷風坐探。

“聽說那日宴後,秦王只私下見過秦大人,這麽個風口浪尖的時候,他竟然還敢接見閣臣,真不知是怎麽想的。”

沈徽展了展澄心堂宣紙,似在回味懷風的話,“舅舅麽,雖不同母,于他也算是長輩親眷。”

“皇上派高掌印去探望過大殿下,并未申斥,高掌印只說,大殿下似有不滿之色。”

沈徽臉上淡淡的,“只是有不滿還不夠,讓高謙再多留意着,要一擊即中。”

懷風說了聲是,“高掌印還說,您近日也不宜有什麽動作,萬歲爺那邊有什麽信兒,他自會及時通傳給您。”

沈徽點頭,忽然回眸看向容與,“你往後要和高謙那邊多走動,有什麽事兒才好及時來回我。”

容與忙打起精神,颔首道是。

想着沈徽口中的高謙,正是升平帝的禦前總管,兼內宮十二司之首的司禮監掌印。理論上說,內宮中所有的內侍宮女皆是在高謙治下,他是除卻皇室成員以外,在這偌大的皇城中成千上萬奴仆的最高上司。

沈徽與高謙結盟,當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光是這一點,就比只知聲色犬馬的秦王要高明許多。

之後的日子倒也平靜無波。秋闱前夕,皇帝下旨,命秦王總署內務府事務,楚王總理宗人府事務,并遵祖制着二人每日于太和殿旁聽政事。

次日卯時,重華宮中的宮人已各司其職。容與也早早起身,等候在內殿廊下,預備陪侍沈徽前往太和殿。

沈徽淨面更衣,換了上朝所穿服制,走出內殿,容與聽到懷風問起,“怎麽想起給那位一個內務府的差使?不是成了滿宮內侍宮女頭兒了?莫非有明升暗貶的意思?”

“投其所好罷了,”沈徽的聲音有些慵懶,想是起早的緣故,“那是花錢的好差使,宗人府卻是要替朝廷省錢,想法子和那起子勳戚讨價還價,父皇終究還是疼他多些。”說着便往外走。

容與見他出來,忙躬身問安。沈徽一壁往前走,一壁道,“你不用跟着,去武英殿把畫兒還了,待孤下朝的時候在內廷夾道侯着。”

容與步子一頓,道了聲是,随即仍舊跟上去,送他出了重華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