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前恭後倨

已有數月沒踏足過武英殿,容與進去時,夏無庸正在殿內訓斥一名小內侍。

見他來了,夏無庸立刻眼睛一亮,滿臉堆笑地迎上來,“林老弟駕到,快裏邊請。兄弟還沒恭喜你高升呢。今兒來,是不是殿下有什麽吩咐?”

其實禦用監掌印的官職自然要比重華宮一個普通內侍高,但宮中內侍一向把伺候主子看成更有體面的事,尤其是這會兒儲位虛懸,等閑誰也不敢慢待了楚王身邊的人。

容與想起夏無庸從前見着自己,通常正眼也不會瞧一眼,如今卻也肯稱兄道弟,果真是時移世易。

他倒不在意這個,只對夏無庸颌首行禮,道明來意,奉還上雲林子的畫便欲離去。

夏無庸哪裏肯放過,一把拉住他,說知道這個時候,他一定還沒吃早飯,既來了,少不得用些點心茶水,墊一墊也好。

容與被他拽着,實在推脫不過,看時間離下朝确實還早,索性從善如流地坐了下來。

“老弟這一向伺候殿下辛苦。”夏無庸一頭說,一頭親自給他倒茶,“兄弟已命人把李成的那副畫作好好裱起來了,那是給總管大人帶了好運氣的,得供着。現如今兄弟時不常也看看,沾沾福氣。別光顧着說,您嘗嘗看,這是我才收着的今歲明前龍井。”

容與忙站起身,道了不敢勞動,雙手接過茶盞。

夏無庸放下杯子,笑出滿臉褶子,“要說老弟鑽研書畫的造詣,兄弟很是佩服。不瞞您說,我新近得了張百馬圖,收的時候看着是晚唐的,究竟如何呢,還想請林總管給掌掌眼,您過了目,兄弟這心裏方能覺得踏實了。”

這是在說他自己購得的畫,容與心裏明白,若真是晚唐時期的,市值必然不低,當然這些大掌印原本個個都是財主。

略一躊躇,他含笑道,“慚愧,容與對晚唐畫作并不熟悉,恐怕幫不上夏掌印的忙了。”

夏無庸眼珠一轉,“哎呦呦,你跟我還這麽客氣,說起來前陣子有個山東的皇商,上內務府巴結差使,拿了一副董源的夏山圖,錢總管讓我去給看看,我瞧着倒是真。沒成想看過之後倒放不下了,錢總管對這些個書啊畫啊的一向興致不大,兄弟就索性也收了來,我看殿下對南派山水畫頗有偏好,您在這上頭也是行家,不如改天兄弟請您過我那破宅子裏相看相看,您要是瞧着好,兄弟就把它孝敬了殿下,您覺着如何?”

董源是南唐著名畫家,開創了南派山水一脈畫風,對後世影響極大,連倪瓒那麽狂傲的人還曾一度稱自己師從董源。

容與猜度,這麽一副畫外頭行市少說也要上千,自然,他也聽得出夏無庸的意思,明着是要獻給沈徽,實則又要讓自己在中間過一道手。

至于這畫最終會是在沈徽手裏,還是落到他林容與手裏,夏無庸并無太多所謂,反正橫豎他都不吃虧。

Advertisement

容與不由暗嘆,自己不過才跟了沈徽月餘,夏無庸就這麽舍得花費巴結,何至于呢?

恐怕這還只是剛開始,接下來不知道要生出多少讓他敬謝不敏的事。

微笑擺首,容與緩緩站起身來,拱手道,“夏掌印相邀,本不該推辭。但殿下近日交辦的差使繁多,容與已是力有不逮,恐怕一時之間也抽不出工夫來,耽誤了您的事就不好了。”說着看了一眼牆上的自鳴鐘,依舊含笑道,“看時辰殿下也快下朝了,容與不敢久留,多謝夏掌印今日款待,容我改日再來叨擾。”

言盡于此,夏無庸也不好再強留。容與這頭剛踏出武英殿門,迎面便撞上一個人,定睛看時,正是許久不見得孫傳喜。

彼此相見都很高興,容與的笑意也輕松了不少。傳喜因說趁此機會正好相談兩句,便一路送他出來。

倆人一壁走着,一壁閑聊起這陣子發生的新文。

容與一向話少,多半是在聽傳喜抱怨夏無庸如何斂錢,武英殿的差使如何沒勁,升遷也困難雲雲,又不忘打趣他,“你是攀上高枝兒了,這輩子榮華富貴不愁,何時也搭救我一把,如今你在殿下跟前當差,不如想個招兒把我也弄過去,咱們弟兄兩個一塊發達如何?”

傳喜是聰明人,一向擅于抓住機會,然則容與自覺不是個好的托付對象,只能無奈回應,“如有機會,我會向殿下推薦你,但不知結果如何,你也別抱太大希望。”

他說的是真心話,應承了要推舉自不會空許諾,不過還要再看時機。畢竟在沈徽眼裏,他只是個還算老實聽話的內侍,沒什麽存在感,當然也不可能有任何話語權。

傳喜一笑,也沒再刻意強調,只好奇的問,“你伺候二殿下可還順心?聽說他最是個冷面冷心的,外頭人都叫他閻羅,究竟對你怎麽樣?”

他這樣問起,讓容與想到第一天進重華宮時,沈徽曾對他那一番刁難,但奇怪的,在他心裏從沒覺得沈徽難相處,想到其人仿佛還有些溫暖的感覺,大約是因為他曾經救過自己吧。

容與笑笑,“我不過是伺候的內侍,做好份內的事便罷了,殿下不需對我特別相待。”

傳喜不以為然,“也未見得,何必妄自菲薄呢,說不準你前途不可限量。”

一頭說着,已不知不覺走到內廷夾道,朝會剛剛散去,朝臣們若無事便會從午門出宮,若要面聖才會由此進內廷再行觐見。

見夾道中偶有幾位大臣走過,傳喜一邊看,一邊興嘆,“位極人臣吶,咱們這輩子是指望不上了。不過你要是走運的話,保不齊将來能混個司禮監掌印當當。嗳,你在重華宮有沒有聽到什麽風聲?我聽夏無庸那老小子說,都察院的老頭們又要重提立儲的事兒了,你那位主子究竟勝算大不大?”

此時恰好都禦史趙循從門內往夾道中走過來,他是秦王妃的父親,容與在大宴上遠遠看見過,因知道他是誰,忙低聲囑咐傳喜,“慎言!這些事不是我們該議論的。”

傳喜背對着那扇門,并沒看見趙循,只當這會兒無人,不禁譏笑容與未免太過小心。

容與不欲惹人側目,只垂首站在路邊,餘光看見趙循快步走來,似朝這邊看了幾眼,忙拉住了傳喜,在他經過面前時躬身行禮。

果然趙循在他二人面前站定,神情不豫,沉聲呵斥,“你二人在內廷重地嬉笑喧嘩,成何體統?”

容與無意惹是非,待他說完,恭敬欠身行禮,“大人教訓的是,是小人等失禮了。”言畢,依舊保持着躬身的姿勢。

不想剛好有一陣疾風刮過,夾道內本就窩風,一時更顯急猛,趙循頭上的六梁冠似乎沒系緊,被風一兜,登時向後飛去。

這下慌得他急忙回身去撿,奈何年紀大了,腿腳沒那麽利索,跑了兩下愣是沒追上。

見他弓着身子小跑,容與心有不忍,幾個快步搶上去,一把拾起六梁冠。又輕輕抖落掉冠上沾的浮塵,這才雙手捧了,回身恭敬遞還給趙循。

“多謝,多謝。”趙循依舊有些氣喘。也許是因為他剛才出言申斥時,容與态度恭謹,也許是因為容與為他拾起了冠帽,他對這個年輕內侍惡感頓消,語氣放緩不再咄咄逼人,“請問這位中官,可是供職于哪位殿下駕前?”

容與見他問話,微微擡起臉來,應了聲是。誰知趙循乍一看清他的樣貌,登時臉色一沉,盯着他上下打量,半晌鼻子裏哼了一響,劈手奪過冠帽,拂袖而去。

留下容與錯愕站在原地,十分不解為何對方态度會在陡然間轉變。

再一思量,他慢慢了悟過來,大概趙循是會錯意了——以為他是建福宮的人,看了他的臉更推測是以色侍秦王的宦者,才會如此惱恨不屑。

自家女兒不受秦王珍視,成婚之後多有飛短流長傳出,難怪做父親的要心生憤慨。

容與作為被無辜殃及的池魚,只覺哭笑不得。

傳喜眼望趙循背影,溜溜達達上前,拍了拍容與肩膀,嗤了一聲,“你就是好心,要依着我,非得讓那老頭丢了冠帽才好,不是說咱們不成體統,他連朝服都不整,且看看誰更不成體統。”

容與淡淡一笑不欲多言,見時候不早,囑咐他快些回去,自己在這裏等沈徽就好。

傳喜依言告辭,臨走之前仍沒忘記叮囑,來日若有得意時,千萬不要忘了他這個朋友。

等傳喜走遠,容與仍舊垂首站立于夾道一側靜候。偶有朝臣路過,他就微微躬身禮讓。不多時,就見內閣首輔秦太岳緩步走了出來,站在牆根下朝他招了招手。

容與走過去欠身問安,秦太岳見四下無人,從袖中抽出一支卷筒,遞給他,低聲道,“把這個拿回去交予殿下。”

接過來卷筒,容與快速的放入自己袖中,其後目送秦太岳離去走遠。随後已想到,這大約是沈徽讓他在此等候的用意,作為一個傳遞消息的工具,這類事情今後應該會很常見。

又等了好一會,才見沈徽與懷風一前一後走了出來。

沈徽面無表情,并不看容與一眼。懷風卻似心情大好,一路都在說笑。

“您今兒把那位可噎得夠嗆,說看在李琏戰功卓著的份兒上只革職抄家就是懲處,別說內閣三司不答應,連皇上都覺得不妥,讓他成天裝仁善,這下裝過頭了。不過說到今年冬至要辦甲子宴,他倒是會讨巧宗,既能彰顯國朝富裕又能體現天家風範,萬歲爺未必不動心。”

說到這兒,懷風更趨近些,不解的問,“臣就有一點不明白,您幹嘛這時候說要縮減宮內用度,連上元節煙花燈燭都要免了,皇上會不會不高興啊?”

沈徽閑閑的聽着,略微側頭掃了一眼身後的容與,“戶部這些年早就入不敷出,一旦四方有水旱,疆域有兵事,拿什麽來支應。皇上心裏明白的很,只是這些年心境老了,越發愛熱鬧,不忍心年節之時宮裏太過凄惶,我不過是說出他心中所慮罷了,且也并沒克扣太多。”

“這麽說還是殿下高明。”懷風恍然,“那位就只曉得花錢,一點不知道外頭艱難,真要是他當了家,早晚還不把國庫掏空了呢。”

沈徽對這番贊美置若罔聞,容與聽了半日,卻多少有那麽點動容。

自己前世經受過生活苦難,知道普通人甚至底層人生活不易。先不論沈徽這麽做,背後有哪些目的,單只是他能記挂赈災和用兵兩件大事,肯為這個節儉用度,也算是有些覺悟。

作為一個上位者,沈徽的大局觀還是值得肯定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