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發

寶兒被允許暫時留在家中。笛兒也從不與他說起去幼兒園的事。

但笛兒再帶寶兒出門時,經常有意無意地帶着寶兒從社區的幼兒園門前走過,有時還停下來,陪寶兒在門外看着園裏的小朋友一起玩鬧的情形,讓他聽到孩子們快樂無憂的笑聲。因為她知道寶兒是寂寞的,從小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又忙于工作,雖然已經盡力抽時間了,但仍是無法滿足孩子對親情的需求,而這一切又是自己所無法彌補的。同齡的玩伴會漸漸地吸引一直寂寞的寶兒。而這種吸引力終有一天會戰勝寶兒對自己、對家的依賴,也會克服他對幼兒園的不安。

笛兒的想法是正确的。在他們又一次從幼兒園門口經過後,寶兒終于怯怯地對笛兒說:“姨,寶兒想上幼兒園。”

笛兒笑了,自己的努力總算有成效了。

寶兒被送到幼兒園後,笛兒只需負責早晚接送。雖然幼兒園就在社區裏,但為了滿足多數雙職工家庭的需要,幼兒園是日托型的,負責孩子全天的學習生活,為了讓寶兒更快地融入集體生活,徐航遠決定讓寶兒中午也留在幼兒園跟其他孩子一起用餐、休息。

寬敞的住宅以前有寶兒童稚的言語和笑聲,不會讓笛兒有寂寞的感覺,現在這房子變得空蕩蕩的,少了寶兒的跟前跟後,笛兒覺得自己一下子空閑了下來,竟不知道該做些什麽了。

S城這幾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發展得更快了,已經俨然是一個發達的沿海城市,徐航遠與劉東川他們合夥的公司搭上了政策發展的順風車,這幾年也有了不容小觑的發展。徐航遠的工作也更忙了,總是早出晚歸,有時連休息日都要加班。

于是大多數時間,只有笛兒一個人呆在屋子裏。就像現在,笛兒無趣地坐在沙發上,頻繁地換着電視的頻道,發現電視節目越來越沒有精彩之處了。最後,笛兒幹脆“啪”地把電視關了,坐在沙發上發呆。

人與人之間真的很奇妙,自己和寶兒非親非故,老天卻安排他們相遇,相遇在他們都失去最重要的親人之際。就為這一點,她竟放棄了人人稱羨的工作,而到徐家當了小保姆。她從不後悔自己的決定。雖然很多人知道了必會說她傻。但她不在乎。他們不會知道,三年來,表面上是他在照顧寶兒,實際上卻是可愛的寶兒撫平了她的創傷,讓她沒有太多的時間沉浸在失去父母的悲傷中。

現在呢?寶兒已經三歲多了,他會一年比一年大,漸漸地也會有自己的朋友,不會再像小的時候一黏着自己,自已還能照顧他幾年呢?一年?兩年?也許很快他就不再需要自己了。或許,該是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了。總有一天她要離開這個她越來越難于舍下的家。自己就像一只寄居蟹一樣寄居在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外殼中,到失去這個殼的那一天,又該何去何從?

笛兒從沙發上站了起來,進了徐航遠的書房。不足十坪的書房,四面是書架,擺滿了各種書,其中一整面的書架上都是經濟貿易方面的書籍。由于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徐航遠大學讀的是師範,修的是教育學。在課餘的打工中,他認識了劉東川和古俊顏,也開發了自己的經商天賦,為以後的創業奠定了基礎。在走上經商這條路後,徐航遠就開始自學經貿、企管方面的課程。尤其是近年,除了兒子,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成了徹底的工作狂,不是工作就是看書。另一面的書架上則是他的專業書,雖然他放棄了從事教育工作,但所有的專業書他卻依然保留着,并時有增加,增加最多的是育嬰手冊及學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徐航遠真的很愛寶兒,雖然嘴上從來不說,做的也不多,畢竟工作太忙。但事實上他已經盡自己所能地在努力,光看那些嬰幼教育書籍的破舊程度就知道他真的用心,而不是做做樣子。還有兩面牆上則是各種文學作品,從中外文學名著到成名或不成名作者的各類小說都有。這些書徐航遠從來不看,卻照顧得很幹淨,因為這些文學書籍都是佳的收藏。

關于徐航遠和佳的故事,笛兒并不清楚。徐航遠從來不說,笛兒自認沒有權利過問,也不是八卦的人,所以從來也不打聽。笛兒只知道他們非常相愛,至少徐航遠對佳是愛到刻骨銘心,愛到佳去世數年,仍沒有哪個女人可以靠近徐航遠的心,更不要說走進他的心裏。

笛兒在徐家三年,雖然與徐航遠相處的時間不多,但畢竟低頭不見擡頭見,她清楚地知道,這個男人是個能讓很多女人心動的男人。他英俊、事業有成、成熟穩重,是個癡情的男人,也是個好父親。還有逐年沉澱的憂郁氣質,更是讓女人趨之若鹜。這樣一個男人足以讓女人一見鐘情,何況是朝夕相處。笛兒相信如果他愛的人是自己的話,自己即使是如飛蛾撲火也勢必無法抗拒。可惜,他的眼裏從來沒有她,也沒有其他的任何一個女人。

笛兒在書房轉了一圈,什麽書也沒拿就出來了。這是她第一次進書房,雖然徐航遠從未限制她在家裏的行動,但她卻有自己的原則,就像她從來不進徐航遠的房間,也從來不去翻任何有關徐航遠或佳的的東西,她恪守着保姆的本份。

她轉進了自己的房間,在她的床頭也有一個小小的書架,架子上的書寥寥無幾,全是英語原文書。這幾年來,她的時間幾乎全用來陪寶兒了,就這幾本書,她也只是每天臨睡前翻翻,讀得并不多。所幸語言是一種神奇的知識,沒學會之前,你覺得它生澀不堪,一旦你真的學會,它就會一輩子跟着你,想忘卻也并非容易。多少人少小離家老大回,卻鄉音無改,只因這種語言已經在腦海中生了根。

現在,笛兒有了時間,是該把自己的專業重新拾起來的時候了。她的未來不會在徐家,還要靠自己。笛兒的手輕輕撫了撫書上的文字。這是她熟悉的文字,甚至比漢語還熟悉。母親是個英語老師,所以她的啓蒙不是從漢語開始的而是從英語開始的。當大多數的孩子在讀三字經的時候,她讀的卻是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母親拖着被□□後的疲憊身子,一邊在牛棚裏做飯,一邊教她讀英語。那時候,她們痛并快樂着。父親也是老師,早就被扣上□□的帽子,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母親則因為年紀太小的她被“恩準”留了下來,但三不五時的□□卻依然折磨着堅強的母親。母親從來不哭,總是笑着對她說:“笛兒,很快我們就會好起來的。”母親總是對的,等笛兒讀小學的時候,國家已經恢複高考,父母也都回到了他們教師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曾失去的一切慢慢都回來了。而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語言,成了這個國家對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育中也越來越受重視了。尤其是92年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更是一日千裏。笛兒在S城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電視裏聽到的新聞總是說這座城市已漸漸成為國際化的大城市了。

Advertisement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