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逆案爆發
且不提此夜王家究竟有多少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亦不提有多少王家的親信仆婢部曲出出進進、來來往往,王子獻卻是一夜好眠。該毀去的痕跡他都已經毀掉了,不會落下任何把柄,自然高枕無憂。王昌與楊氏本來就無比心虛,不論想到什麽都膽戰心驚,反應過度亦在他的意料之中。
想來,接下來一段時日,見到那幾個世家被尋出來斬首流放的下場之後,他們也不敢再随意做什麽蠢事了罷。只可惜,藏得最深的那個挑動棋子的下棋之人卻隐在後頭,很難尋根究底将他挖出來。
翌日一早,整個王家都仿佛依舊有些戰戰兢兢。昔日還梗着脖子不将王子獻放在眼中的仆從,如今見到大郎君院子中的人,都恨不得夾着尾巴趕緊逃走。慶叟帶着仆從去廚下領朝食,意外地發現食物竟比往日豐盛了不少,甚至瞧着比王子淩的朝食還精細幾分。
慶叟假作并沒有瞧見王子淩的婢女氣惱難看的模樣,虎着臉道:“大郎君已經習慣用往日的朝食,你們胡亂做這些精細食物是何道理?娘子不是說過,家資不豐,須得逐漸削減用度?!看來,你們這群人從來都不将娘子的吩咐放在心上!!”怒斥之後,他便挑了幾樣尋常的胡餅、環餅、湯餅以及酢菜、肉脯、菹菜等小食,端回了院子。
此時此刻,王子獻正手執弓箭,在院中練習射藝。他仍是少年人的身段,清瘦修長,如一棵剛長成的樹木,仿佛一旦狂風大作便可能橫腰折斷。不過,若是明眼人仔細觀察,憑他所用的五石弓,便可知他的确是一位君子——精通禮樂射禦書數的翩翩君子。
将數百箭射完後,手臂均已是隐隐作痛,他才停了下來,坐在廊下用朝食。朝食極其簡單,他卻如同用山珍海味一般優雅。用完朝食後,慶叟低聲在旁邊禀報着昨夜正院裏的動靜,他側首細聽,微微一笑:“果然給華州去了信?也該讓華州那群人知曉事情的輕重了。他們若不主動将伸過來的手斬幹淨,引火燒身恐怕也兜不住。”
慶叟點點頭:“郎君,逆案之事很快便會四處傳開,想來華州定會有所決斷。不過,某覺得,郎君在老宅住着也不自在,不如回賢成坊閉門讀書。”
“不急——”說到此處,主仆二人倏然聽見大門外傳來一陣喧嘩聲。而後又有人倉皇地嚷嚷着“官軍闖進門來了”之類的話,外院瞬間便嘈雜如市場一般。看來,王昌與楊氏的心虛以及昨夜的各種動作,已經影響了王家所有仆婢。堂堂世家該有的氣象風度,竟是被這二人折騰得半點不剩。
王子獻擰起眉,正欲令慶叟去瞧一瞧,就見一群如狼似虎的府兵撲進了院子裏。為首的正是滿面無奈的陳果毅:“王郎君!得罪了!都尉說,王郎君與小郡王也有多日不見,恐怕彼此心裏早已是挂念得緊。幸好此去長安并不遠,不如咱們結伴同行,過幾日再一同家來!”
王子獻生生被那位姓何的折沖都尉氣笑了:“若是我并無去長安探望大王的打算,難不成你們還要脅迫我同去?”這位何都尉怎麽就不擔心他一怒之下,反而在李徽面前數盡他們的錯處?讓他們得不償失?!他就如此相信他的為人?覺得他便是再惱怒,也不可能做出什麽有違道義的事來?!
陳果毅只能苦笑:“某也是奉命行事,望王郎君海涵。”口中如此說,他向着周圍的兵士使了個眼色,牢牢地堵在了院子門口,而後連連作揖:“都尉也是一時情急,王郎君莫要惱怒。就當去長安探望一回小郡王便是了,不兩日咱們就回來了!”
王子獻心知自己定然鬥不過這一群府兵,也不能完全不顧這位從五品武官的顏面,只得似笑非笑道:“今日之事,若是大王問起來,我絕不會隐瞞。慶叟,去收拾行李。”
府兵們簇擁着兩人出了院子,正要往外走去,忽見一人披頭散發地狂奔出來,見了這群殺氣森森的兵丁,又倉皇着扭轉身欲奪路而逃——陳果毅正覺得疑惑,王子獻定睛一看,心中滿含諷刺的冷笑,嘴上卻埋怨道:“你們來勢洶洶,這種陣仗擺出來,我阿爺還以為你們要将王家當成山匪盡數剿滅呢!”
陳果毅越發慚愧,連忙再度致歉。便聽王子獻朗聲道:“阿爺不必驚慌,只是陳果毅想帶着孩兒去一趟長安罷了。許是不幾日便會歸家,不礙事!”
衆目睽睽之下,渾身狼狽不堪的王昌僵硬地回過首,羞惱得恨不得鑽進地底下去。他赤着足,又穿得單薄,此時不知該如何反應是好,只得回道:“大郎沒事就好!這一路有勞陳果毅照顧他了。”說罷,也顧不得什麽禮儀風度了,轉身便疾走回了內院。
陳果毅與一衆府兵都有些怔愣,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內院門內。許多人的目光都變得意味深長起來,看向王子獻的時候,也不知是同情還是憐惜。王子獻只作渾然不知,吩咐慶叟與部曲們繼續收拾行裝。這時,他留在賢成坊小院的親信揣着信過來了,同行的還有一位健碩無比的侍衛。
王子獻認出了這位侍衛的身份,驚訝道:“閣下替大王送信過來?”
那侍衛拱手行禮:“是!郡王命屬下接到王郎君的回信後,便即刻趕回長安。”
王子獻拆開信,細細看着,心中的情緒越發複雜難明,似是含着喜悅,又似是帶着一二分酸澀之意。家中從未有人替他想過前程之事,然而這位他算計而來的身份尊貴的好友,卻替他考慮得這般周全。一片真誠之心,豈能容他繼續虛情假意地欺騙?對敵人,自然需要毫不容情地算計謀劃;對真心待自己的人,又該如何回報?
沒有人教過他,他也并不知曉該如何做,只能依照本心而為了。
小心翼翼地将信件收起來後,王子獻微微一笑:“不必回信,我正好要去長安,見到大王之後再分說罷。”
那侍衛滿含疑惑地打量了陳果毅一番,陳果毅險些将臉都笑僵了:“這位侍衛若是不嫌棄,便與我們同行如何?”
行李皆準備妥當之後,已是辰時正了。一行數十人立即縱馬順着驿道疾奔長安。到得長安城後,陳果毅領着府兵去皇城遞送折子,王子獻則随着濮王府侍衛來到延康坊。濮王府素來人丁稀少,李泰與閻氏每日都帶着兒子兒媳入宮為秦皇後侍疾,不到日落時分必不會回來。不過,王府長史與典軍們都認識這位王郎君,很是熱情地将他迎了進去。
不多時,正在立政殿中陪着長寧郡主頑投壺的李徽便接到了消息。他略分了分神,投出去的箭竟是歪歪斜斜地插在了細頸長瓶上頭,似墜非墜。長寧郡主已是輸了好幾箭,見狀便轉了轉眼珠,命宮婢尋出儀仗用的長扇,朝着長瓶用力地打扇子。在幾位宮婢的不懈努力下,那支箭終究未能逃過墜落的命運,小郡主立即歡喜地笑了起來。
李徽亦是忍俊不禁:“長寧,這支箭便是掉了出來,你也還是輸的。”
“輸四箭與輸三箭怎麽可能一樣?”長寧郡主俏皮地朝着他眨了眨眼,繼續踮着腳尖投壺,“說不得阿兄再掉幾箭,我就能趕上你呢?”
“好罷,那我們便拭目以待。”李徽道。他雖有心縱容這位機靈可愛的小堂妹,索性輸給她哄她開心,但小家夥生性驕傲,若是刻意相讓,反倒是會賭氣難受。所以,兩人光明正大地一分勝負,便皆大歡喜了。
內間中,秦皇後聽着外頭的歡笑聲,喝完太子妃杜氏手中的藥,輕聲咳着:“阿徽與悅娘倒是很投契,不過短短一兩日,便已經能頑在一處了。”
說着,她拍了拍杜氏與閻氏的手,滿面慈愛地道:“兄弟姊妹之間,原便應該如此才是。斷不能因些微末之事,便彼此生疏了。你們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我心中很清楚。不過,也不能因此就将阿徽與悅娘一直拘在立政殿裏。時不時讓他們出去走一走也好。”
杜氏與閻氏相視一笑,彼此帶着幾分難掩的默契:“阿家安心罷。兒們之前還想着,待到上巳節的時候便放他們兄妹跟着兄長們去頑耍呢。如今還是給阿家侍疾要緊,有他們在身邊,也能給阿家湊一湊趣,教阿家心情愉悅一些。他們也做不得什麽,能夠逗阿家開心,說不得倒是沾了不少阿家的福氣呢。”
立政殿中依舊是和樂融融,兩儀殿內卻已是風雨欲來。
聖人拿起商州新遞上來的折子,狠狠地砸在地上,怒斥道:“給朕好好地查個清楚明白!!到底是哪些人在背後折騰!竟然敢派死士刺殺朕的兒子!!他們這是想做什麽?!想挑撥他們兄弟之間的關系?!想讓朕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就是謀逆!謀逆!!”
他暴跳如雷,殿內的擺設幾乎都砸了個幹淨,幾位重臣跪倒在地上,一時間都不吭聲。當今聖人的脾氣來得快也去得快,不過,在事關兒女們的時候,便總會有些執拗。他們只能等着他勉強收回理智,再緩緩谏言,他才能聽得進去。
“三司會審!”在兩儀殿中團團轉了好幾圈,将各種擺設都踹翻了之後,聖人猛然回過首,一字一句道,“着令太子、越王……嗣濮王監審!三郎此刻心裏一定難受得很,便無須再讓此事折騰他了。”
衆臣均松了口氣:嗣濮王監審當然比濮王監審更好!濮王若是借着這個機會再度回到朝堂中掌握實權,一定會為日後埋下隐患!看來,聖人雖是怒沖九霄,但到底還未失去理智。他們也不必悄悄讓人去知會秦皇後,勞累重病中的皇後殿下進谏了。
與此同時,正在弘文館吟詩作賦的濮王殿下也聽聞了此事,怔了怔,突然與聖人一樣暴跳起來:“什麽?!刺殺?!是誰要殺我?!”十幾年來,他已經覺得自己受盡了委屈,被逼到了懸崖邊上。事到如今,竟然還有人與他過不去?!是可忍孰不可忍!!
為了以防萬一,匆匆忙忙趕過來将這樁謀逆大案告訴他的李欣突然有些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攔住發怒之後便會全面失控的阿爺?這體型相差也太大了,擋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