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疑雲重重
王子獻立在不遠處,将堂兄弟二人的談話聽得一清二楚,心中不斷地盤旋着他猜測的那些世家之名。毫無疑問,訓練精良,當然便意味着是高官世家豢養的部曲,絕非尋常的末流小世家所能遣出。前兩次的刺客也未必是真正的烏合之衆,許是為了掩蓋身份,故意為之。
濮王殿下先前遇到的那次刺殺與今日的陣仗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背後之人确實有截殺雙方的意圖,但投入的力量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數百強悍如斯的部曲都毫不猶豫地抛了出來,只為了取廢太子李嵩的性命,根本不可能只是為了利益而行事。這種不計後果的行動,只可能是仇恨,而且是不共戴天之仇。
真是可惜了。能訓練出如此強大的部曲之人,絕非尋常人等。若是能投軍從武,說不得日後便是一位名震四方的大都督。不過,立場不同,行事方式不同,注定了此人不可能為朝廷所用。若是為仇恨所惑,失去了心中的道義準則,說不得還會成為大唐之禍。
想到此,王子獻輕輕地嘆息了一聲。不為其他,只為那個從未謀面的賊首,也為了險些就落入同樣境地的自己。若非他時時刻刻關注,家中那群蠢物之前所做出的事,便足以讓他失去目前所能擁有的一切。說不得,他為了平複心中的忿恨,也會将那幕後撥弄棋子的罪魁禍首尋出來,取走其性命!
李欣皺緊眉,疑惑道:“附近的府兵不曾前來護衛?”與需要戍衛邊境的河北道、河東道、隴右道、關內道相比,山南道的折沖府确實十分稀少。不過,每一州至少也安置了一個折沖府,負責境內巡防等諸事。此處館驿屬于萬州境內,按理說萬州都督早應該派折沖都尉帶着府兵前來護衛。否則,若是李嵩一家在此出事,無論是萬州都督還是刺史,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萬州都督曾派了一位果毅都尉,帶着二百人前來守衛。若不是有他們在,我們絕不可能支持到如今。”李厥回道,“先前兩次他們都有死傷,我給了他們不少錢財,才将他們安撫住了。不過,今天逆賊的攻勢實在太過兇猛,那些府兵從來沒見過這種場面,武藝又稀松平常。幾乎一半都戰死了,另一半一觸即潰,已經不知逃到何處去了。”
府兵其實都只不過是服役的普通民衆。像山南道這樣相對安穩的內陸之地,多年來都不曾經歷過什麽戰事,平時府兵若不仔細訓練,便如同一群烏合之衆。便是逃潰四散,也很難用軍法來苛責他們。
李欣只得一嘆:“雖是如此,萬州刺史與都督确實失職,一定會被問責。至少,他們應該派自家部曲過來。”
這二人無非是瞧不起李嵩,覺得他不過是一位廢太子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地派人保護。就算他遇到幾回死士刺殺,有部曲與府兵相護,也定然不會有什麽性命之憂。然而,如今這“幾回死士刺殺”變成了三四百逆賊攻擊,等待他們的大概便只有削官去職了——即使已經被廢為庶人,祖父亦絕不可能容忍任何臣子輕視自己的兒孫。
這時候,将金吾衛上下都整頓了一遍的金吾衛左将軍終于到達,神色凝重地遙望着戰場。因着李欣明擺着不信任他,他暫時也不好打聽逆賊的去向,只得命人造飯搭帳篷,請李嵩、蘇氏以及那位剛剛清醒過來的小娘子入內歇息。
李欣回望着這群金吾衛,微微眯起眼:“阿厥,你先去休息罷。不必多想,剩下的事只管交給我。前些時日我阿爺也曾經遇刺,逆賊假作山匪劫道,險些就傷了他與三郎。你們遇刺的消息傳回長安後,祖父更是無比震怒,已命三司調查這兩樁逆案,一定會給咱們兩家一個公道,替我們複仇。”
聽見“複仇”二字,李厥垂下眼,仿佛想起了什麽,幾乎是輕不可聞地嘆息了一聲。
當李欣決定找王子獻問一問方才交戰之事的時候,發現他一直跟在濮王府的幾位典軍後頭,看他們清理戰場檢查屍首。分明地上滿是殘肢斷臂,每一具屍首都無比猙獰,足可讓從未見過血的兒郎們心生懼意,這位十三四歲的少年郎卻仿佛正在長安城的街道上閑庭信步一般,依舊淡定優雅如故。
李欣方才顧不得仔細打量他,如今細細看去,才發現他身上盡是血污,狼狽得仿佛在血泥裏翻滾過一般。不僅如此,他背上的箭袋完全是空的,腰上的橫刀則帶着森然的氣息,顯然不僅僅只是殺過一兩人罷了。此時此刻,他渾身的兇煞與優雅溫潤的氣度交融在一起,顯得格外矛盾,亦是格外奇異。聯想到他如今的年紀,更令人不自禁地生出些許寒意來。
若對方是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年英才,李欣一定會情不自禁大贊一聲“文武雙全”,費盡心思也要将他攬入門下,舉薦他入仕。然而,他卻是自家阿弟的知己好友——知己好友足夠能幹,聽起來确實很不錯,但若是此人太過深沉危險,他又如何能安下心來?
“大王?”王子獻察覺了他複雜難辨的目光,輕輕地踢了踢腳下的屍首,讓那張臉轉了過去,“大王且看,此人皮膚黝黑、鼻平唇厚,臉上黥着圖紋,顯然并不是漢人,更像是南方山林中的蠻族。方才仔細清理過後,發現這樣的蠻族屍首約有一百餘人。”
“部曲皆是随着世家一同繁衍生息,或是以戰俘補充。先前連年征戰,北方胡人确實有納為部曲的,然而南方太過遙遠,又從無什麽戰事,門閥士族幾乎都不可能豢養南方蠻族。”李欣接過話,“這群蠻族的主人從嶺南道而來!!嶺南道為蠻荒之地,何曾有過什麽世家大族,一定是被流放過去的——”
說到此,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沉默下來。此事看似已經漸漸水落石出,只需将與李嵩有仇怨且已經流放嶺南道的那些高官世家尋出來,或許便能順藤摸瓜,找到逆賊之首!然而,王子獻很清楚,此人并非真正的策劃者;李欣也隐約覺得,似乎有些不對勁。
于是,嗣濮王決定暫時放下此事,轉為關注自家阿弟的交友情況:“王郎君,這回若不是你,大世父與阿厥他們極有可能性命難保。你的功勞,我回京之後一定會向祖父禀報,給你請賞。我也可舉薦你進入千牛衛,成為祖父的近身侍衛。千牛衛的前程自然不必多說——你考取進士後需要數十年經營方能得到的位置,千牛衛或許不必十年便能獲得。”
“多謝大王厚愛。不過,我們商州王氏早已沒落。無家族蔭蔽,我進入千牛衛并不合适。”王子獻微微一笑,委婉地拒絕了。千牛衛是長安城所有的高官世家子弟都眼紅的去處,争搶空缺的人不知凡幾。若是他進去了,便意味着頂替了一個勳貴人家子弟的位置,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千牛衛們彼此都熟識,必定很難接納他這個毫無根底的外來人。
更何況,他其實并不想投軍,不喜歡投筆從戎。每逢厮殺的時候,他都仿佛要将面具徹底撕裂,毫無遮掩地立在衆人面前——這讓他覺得十分不安全——他只能是玉樹臨風的琅琊王氏子,便是習武亦是強身健體所用,便是戰鬥也只需坐鎮指揮即可,而不是一個穿過屍山血海也毫不動容的勇士。
李欣眉頭微微一動:“那王郎君究竟想要什麽作為獎賞?但凡我能給的,一定都會給你。”
王子獻略作思索,擡起眼,勾起嘴角:“我此番追随大王而來,只不過是為了回報郡王的信重罷了。郡王已經給得足夠多了,故而不必勞煩大王再給什麽獎賞。”說到此,他心裏突然湧出了好奇與期盼:回京之後,李徽聽聞此事究竟又會是什麽反應——或者,他會給他送什麽禮物作為謝禮?
“王郎君高義。”李欣只得如此答道,越發覺得此子深不可測。不過,若沒有什麽真憑實據,他又如何能說服阿弟不再與此子來往?回京之後,必須立即派人去商州,将他的祖宗八代都查得清清楚楚!!但凡有任何可疑之處,都絕不能放過!
“時候已經不早了,大王早些歇息罷。盡早啓程回長安,方能安心。”天色漸暗,緩緩燃起的火把映照着少年郎的臉龐,陰影在他身上躍動着,明明暗暗之間,輪廓越發模糊。
“你說得是,逆賊說不得還會用別的手段。不過,世父與阿厥的身體有恙,實在不适合急行回長安。”李欣道,按了按眉頭,“也不知三郎獨自留在長安,是否能夠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事……”尤其是他們家的阿爺,完全不能将他當成尋常人來看,說不得什麽時候便會爆發一場,足以令人手足無措。
王子獻想起前幾天見到李徽的時候,對方正一臉生無可戀的模樣,眉眼便不由自主地柔和起來。
千裏之外,深夜轉瞬即過,長安城再度迎來了風和日麗的一天。
濮王府正院書房中,濮王殿下正躺在榻上,一臉滿足地呼呼大睡,呼嚕聲宛如夏日響雷。李徽則半張着略有些青黑的雙眼,強忍着睡意,将他列出的“仇人名單”完整地記了下來,而後将幾張有字跡的紙都燒得一幹二淨。
為了避免自家阿爺醒來之後大發雷霆,他立即尋來了部曲,告知他們幾個名字,命他們分別去外頭打聽。無論打聽到什麽消息,今日黃昏之前必須回府禀報濮王殿下,以撫慰他名單被毀的傷痛。
至于他自個兒,當然是繼續陪着母親閻氏入宮侍疾。
作者有話要說: 嗣濮王:那王郎君究竟想要什麽作為獎賞?但凡我能給的,一定都會給你王子獻:此回獎賞,可否容某日後向大王索取?眼下還不到時候。
嗣濮王:(有種不祥的預感)
——————————————
濮王:QAQ,我辛辛苦苦寫的名單呢?!混蛋兒子!居然全給我燒了!!!
小郡王: 诶嘿, (~ ̄▽ ̄)→))* ̄▽ ̄*)o
濮王:(╯-_-)╯╧╧,別以為我會輕易原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