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章節
“你的路我的途 再也不分己與彼
有浪有風來不舍不棄每一明天也贈你……
天佑我的愛人,給她永遠笑聲并常對她偏愛。
天佑我的愛人,有她不再覺得生命無奈,敢愛”
周廷慢慢了然。
果然,他的胸膛慢慢濡濕,懷裏那個腦袋不敢哭出聲,輕顫。姜怡知道自己不能哭,她從來也不是這麽脆弱的一個人。她愛他,所以不能成為他的羁絆,所以,她只能送別,然後等待,牽腸挂肚。
他的心被她哭軟了,輕輕擡起她的臉,姜怡明明已經淚流滿面了卻還是扯出一個微笑,抽泣道:“我,我知道你要去……”
她哭得狼狽,竭力不哭出聲卻忍不住發出抽氣聲,明亮的眼睛不斷湧出透明淚珠,卻還是斷斷續續道:“我支持你……”
周廷無端想起寺山修司那句詩:眼淚是人類做出來最小的海。他現在,怕是要溺死在這片為他存在的海。
他扶住她的後腦勺,攀住她的肩膀,伸出舌頭在她臉上輕輕舔過,嘗到一點眼淚的鹹味。
然後堵住她的嘴。
這是一個纏綿的吻,他直接含吮她的嘴唇,微微側頭,讓親吻變得更深入。
她的手被迫摟上他的脖子。
良久才放開,他的身體充滿熱度,呼吸起伏噴在她頸邊,手放在她腰上,連帶着她的溫度也升高了。
他靜坐了片刻,勻了呼吸才同她說話,話語簡潔向她交代,“這次s市支援湖北的醫療隊,我們一共43個人過去,由我們科室主任帶隊的,他參加過03年抗擊非dian的一線工作,經驗豐富,随行的護師也都有icu照顧重症病人的經歷,”
他親了一下她的眼皮,姜怡剛掉完眼淚,眼睛波光粼粼的像藏了一片大海,“別擔心我,等我回來。”等他回來,他會好好陪她。萬一,回不來的話,他在心裏無聲嘆氣,他不去想這種可能。
Advertisement
姜怡不想哭的,她從小到大其實很少哭,少有的幾次也是自個悶在被子裏哭。她悶悶地點了點頭。她是支持他的,為他自豪;更恨不得自己當年高考報了醫學院現在能一同前去支援湖北,此心同在,只是也擔心他。
周廷逗她,“周哥舍不得你的,而且你放心,周哥拯救世界之後就回來陪你。”他的眉眼帶上幾分狎昵的輕松,畢竟年輕,意氣風發。
又哄她,“這次徐皓同海月都去呢,徐皓我同你講過了吧,我還有一個死黨叫謝元,海月是謝元的妹妹,我都六七年沒見她了,從小就古靈精怪的。歸國之後才剛入職就敢寫請戰書了,巾帼不讓須眉啊!”
“但我們姜怡小姐也很厲害,不聲不響,靜悄悄在後方做我們的技術志願者。”
她終于破涕為笑。
第 25 章
第二天姜怡起的很早,天灰蒙蒙的亮。
手機上是爸爸的關心,“小怡呀,要不要爸爸開車去接你回家?”
姜聰晚上也睡不钊覺。他愁啊!病毒重災區是W市以及周邊城市,但或許是得益于封城及時,廬州的情況比預料的好很多,現在雖然實行交通管制,但提前報備還是能往來的。反而是s市,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一線城市,人口流竄,确診人數比廬州還多。想到女兒過年孤零零在s市,老父親的心按耐不住。
姜怡回絕了爸爸,“不要了,路上折騰反而更危險,爸爸你別出門,我也不出門,不會有危險的。”而且,她還想在s市等周廷凱旋回來。
正午時分,s市電視臺播放了一則新聞,帶着口罩的主播吐字清晰,“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他向觀衆介紹,s市援鄂隊伍在今天出征,43名隊員包括急診內科、急診外科、呼吸科、心理科、婦産科、兒科多個專業。
在報道的照片上,貨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上都是一臉堅毅,口號響亮,“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姜怡看見了帶隊的隊長,是個看起來很是和藹的醫生,有些矮胖,五十多歲的年紀,說起話來又透着一股精明。周廷同徐皓站在一起,而年輕的女醫生只有一位,應當就是周廷說的江海月,長發紮成丸子頭盤在頭上,露出來的眼睛明豔靈動,帶着靈氣。
她在心裏默念,“一定都要平安回來啊。”
援鄂的綠色鐵皮車上,周廷同江海月打招呼。出發前,謝元特意同他通了消息,“可能的話,幫我照顧一下海月。你知道的,她還這樣年輕,經驗也算不上充足,本不該去的,但我們攔不住她。”支援的醫療隊伍除了官方派出的,還有民間自發前往的醫療隊,海月性格執拗,那邊又實在缺人,與其讓海月獨自前往,還不如和醫院大部隊一同過去。
周廷點頭,無聲承諾。
江海月坐在他旁邊,同他說話,“周廷哥哥,W市會平安的吧。”
她有些不安,但坐在他旁邊就仿佛有了勇氣,有了信心。他們早一點去,能幫的人就更多,W市在求救,鮮活的生命勝過了一切。她怕,但她願意去守候這座城。
周廷溫和地看向這個記憶中活潑俏皮、鬼馬靈精的妹妹,聲音鼓勵,帶着一貫的輕松感,“會好的,我們都來了。” 沒有誰是天生勇敢的。不過是,想做,能做。
海月的眼睛很亮,交談幾句之後那種熟悉感冒了出來。記憶裏她曾郁悶地問周廷,為什麽她出去她媽經常擔心會讓她早點回來,她哥出去他爸卻從來不說,以為周廷會說什麽男女有別或者年齡差異的話,沒想到周廷慢條斯理同她說,“大多數人只看你表現出來是什麽樣子,不看你心裏是什麽樣子。”她恍然大悟,從此知道了其中訣竅。
于是被她爸三歲看老,覺得再不管這性子以後還不得上天的江海月變了,表情豐富、活潑亂蹦的快樂女孩在心底暗戳戳盤算起來,開始學會鄰家少女的保護色,以及臉上不帶表情給人清冷疏離的強大感。所以後來她想出國念書,她爸媽才同意她一個人去國外。
現在,那個曾經讓她崇拜給她安心感的人坐在她旁邊,還有許多戰友并肩作戰,她不怕了。
當天晚上,周廷等人到達,W市仍然是那個W市,卻安靜了太多。他們開始收拾屋子、清洗駐地、進行防護服的穿脫培訓和聯系,進行上崗前動員。
睡前,他打開手機看,微信的信息裏是雷同的關心:“保護好自己啊。”他笑了笑,心領了這些關心。
他打開同姜怡的聊天框,指尖在屏幕上快速點了幾下,又側身睡去。
而姜怡,也在第二天的早晨看到了這條信息:“互相交流後,才恍然原來隊伍中有許多人,是瞞着家人來的。”她的心微微刺痛,像是烈火烤過的針紮過皮膚。
這是全民的戰役,大家奮不顧身。
早期的忙亂過後,國內抗疫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舉國之力保證城市有序運轉:醫護人員沖在第一線,院士們帶隊紮根W市,時刻跟進疫情;
休假在外的醫療隊伍們的請戰書“若有戰,召必回”,舍家奔赴W市;
人民解放軍救援力量多批次空降W市,“風平浪靜的日子,你不會認識我;假如有一天風雨來,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
全國公安民警、輔警同樣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按照職責分工堅守一線崗位,守護轄區秩序,檢測體溫,指揮交通;
晝伏夜出的環衛工人進行消毒工作;
兄弟省市捐出大量蔬菜,連夜切割,裝車運往湖北支援,各方人士款項、物資源源不斷;
記者朋友們及時傳來疫情一線信息,時時監督防疫工作落實到位,為大家傳遞防疫最新知識,穩定民衆情緒;
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廠家連夜開工,召回工人,生産工人24小時連軸轉;
加班加點搶工時的建築工人,連續作戰10天內交付的兩所專門醫院;
志願者們自發維系起這座城的運轉,還有外賣員、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藥店、超市工作者等不懼艱險,深夜跋涉;
所有人都在争分奪秒,都知道每一分鐘可能都是一條生命。
姜怡最終選擇加入nCoV志願者聯盟,姜怡有位叫周恒宇的師兄是其中某個組組長,在朋友圈發了宣傳資料,廣泛召集人手。
她向師兄了解一定情況。
這是個大志願者聯盟,發起人是某個災害信息服務中心。裏面有300多個在線醫生,可進行綜合各科在線治療;還有300個做心理支持的社工和咨詢師,并且有專人進行搜索信息,物資對接,協調管理的工作。總體而言,分工合作,運行有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