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學
每天早上六點三十和下午一點五十都有一班車去城裏,再轉坐夜晚的火車去s市。
和奶奶告別後,柏榆背着一個大包站在鎮裏的車站,車站很小也沒有坐凳,手裏拎着鹹菜,辣椒醬,還有泡魚幹山核桃,要不是寝室不能做飯,奶奶都想把年前的鹹肉醬肉讓他帶走,就算是這樣,也蒸了一盤鹹肉,裝在玻璃瓶裏用油封住給他帶上了。
感受了一下背上和手裏的重量,柏榆把手裏的袋子放到腳上,讓手休息一下,低頭看了看表,還有十五分鐘,柏榆的電子表總是會慢一兩分鐘。
天氣怡人,車到了。車上稀稀拉拉的坐着一些人,柏榆回校的日子遲了一天,人沒有那麽多,買好票選了一個靠前的位子放下行李,柏榆眯起了眼,沒辦法,起的太早了,中午的太陽溫度剛剛好讓人昏昏欲睡。
柏榆是讓喇叭聲吵醒的,縣城的車比鎮上多多了,還沒到車站就堵車,柏榆看了看窗外,快到了。
無論在什麽地方,火車站永遠是亂糟糟的,買好火車票起碼還要等三個小時,車站賣的飯又貴又難吃,柏榆從包裏拿出保溫杯,裏面裝了紅豆湯,保溫杯是柏爸爸跑長途的時候留下來的,又大又結實能裝一盆湯,打開的時候還是燙的,就着兩個冷包子喝了個半飽,時間還早,柏榆跑去買了兩包泡面,畢竟晚上坐車還是要吃飽的。
等到了s省,忘記去學校是哪班公交了,只記得是一站到底的公交,忘記是哪輛車,只好拖着東西去看站牌,畢竟有四年了,自從離開學校之後就再也沒來過。四年後城市的規劃已經蔓延到學校,看着還是記憶裏的樣子,柏榆并沒有花多少時間感傷,還好大學沒有門禁,就算上課時間進校也不用被攔住,柏榆走過大門抄小路走向男生宿舍,小路被一排排梧桐樹包圍一直到男生宿舍,所以男生宿舍叫梧桐苑,也不知道是哪個奇葩起的名字。邊吐槽邊往宿舍趕。到了2棟2067還不等柏榆敲門就看見門開了。
“柏榆,你小子可來了!”穿着一身運動裝拿着一個水壺的高個子一見柏榆便嚷嚷道“回家幹嘛了啊,帶你上次那個魚幹沒,上午老婦女點名居然要舉手哥們差點暴露了”陳華水也不打了打開起柏榆的包就要找小魚幹,上次吃了,味道可真好,又辣又帶勁,小河魚刺小肉嫩烘幹之後泡在熬制的辣椒醬裏不管是拌飯還是當零食開胃又下飯。上次帶了兩瓶沒兩天就吃完了,就算一向怕辣的李向明都吃了不少更別說愛吃辣的陳華了。
“帶了帶了,我奶聽說你們愛吃,把剩下的魚幹全做成這種香辣的了”柏榆一時沒反應過來,下意識的說,但畢竟是一起生活四年的人,想想還是問道“我沒請假輔導員沒說什麽吧”雖然重活一世柏榆也不想讓輔導員記下他曠課的事,畢竟畢業證還是要的,聽到陳華說老婦女的事就怕她和輔導員說了。
“沒事,我換了個座位舉手老婦女沒發現”陳華見柏榆問,拿出裝着魚幹的玻璃瓶,打開就用手抓。柏榆見了立馬拿回瓶子“魚都泡油裏,你這麽拿以後誰還能吃啊,等會就吃午飯了,帶到食堂在吃”心疼的把瓶子搶回來抱在懷裏趁着陳華的手沒碰到魚趕緊把蓋子擰緊了。要是陳華手伸進去了這一罐他就別想吃了,為了以後的口福柏榆堅定的擰緊了瓶蓋。
見柏榆來了,陳華對面一個叫季陽的小胖子頓時起勁了,說起柏榆家的幹貨除了陳華就屬這小胖子吃的最多“陳華,你給大家夥留點,就你那張臉能吃辣的麽”
說起陳華,最要說的就是那張臉,明明棱角分明的一張臉就因為管不住嘴三天兩頭冒個豆,前面的沒消後面的又長起來,季陽雖然愛吃又胖架不住人家臉争氣,從來沒長過東西。見陳華沒吃上小魚幹季陽就在上面幸災樂禍了“這次帶的魚幹你就別吃了,上次吃火鍋的疙瘩還沒幹淨呢”
鄙視的看了季陽一眼
見吃不到魚幹,陳華一臉人生無望的看着柏榆,也不再理季陽。
“你不是還要打水麽,走,一起去”柏榆看着陳華這樣,也有點不好意思就拿起水瓶拍了拍陳華又問季陽要不要帶水,見季陽擺了擺手,直接就拎着水瓶出了門。
水房在宿舍樓後面,宿舍的門開在前面所以打水還是要從前面轉過去,上午出來打水的人沒有多少,柏榆很快的打好了水,看着水卡裏的餘額,想着還是要搬出去的,水卡裏還有一些錢還是丢在宿舍算了。
等睡在床上,柏榆打了個哈欠,又揉了揉頭想着有時間該把頭發理了,現在流行什麽非主流一個個把鬓角留的老長,柏榆過年前留的鬓角被奶奶推了平頭現在頭發長長了貼在脖子上癢癢的,現在的柏榆可不想在留什麽鬓角了,擱以後那不僅叫非主流還叫殺馬特,想想還是多虧了奶奶的平頭不然柏榆都不敢直視自己了。
第二天吃過午飯到了理發店門口,看見店裏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理發師,突然感覺邁不開腳了。“進去啊,愣着幹啥”李向明拉開門看着面色凝重的柏榆有些奇怪。柏榆拍了拍頭怎麽忘了理發師一直走在潮流的前線,尤其是學校周圍的理發店,頭上沒兩個顏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理發師。柏榆剪頭發李向明正好要洗頭順便推薦了一家新開的理發店,那邊李向明正在和理發師說要吹個什麽樣的發型這邊柏榆被領着洗頭去了。
黑色的發梢貼着脖子襯着皮膚更加白皙,長而微卷的睫毛下是微閉的雙眼。洗頭的女生不由的紅着臉,聽說頭發軟的人都溫柔呢,等沖幹頭上的泡沫,柏榆扶着頭上的毛巾走到空位子坐了下來,看着鏡子裏的人,那麽的青澀,和在工廠裏蒼白的自己不同,現在的自己富有青春和活力。
李向明洗完頭發出來看見柏榆剪了個齊眉的西瓜頭稍微抓亂的蓬松頭發配着那張臉漂亮的讓人看着就不想移開眼,整個人無時無刻散發着荷爾蒙,使勁揉來揉柏榆的頭,哀嚎道“你這可不對哈,弄的這麽嫩,以後我可怎麽找女朋友啊,看起來我就想你叔叔似的”
沒有躲開李向明的魔手,柏榆搖了搖頭“我也感覺挺好的,你也別弄洗剪吹了,剪一個清爽點的。”這邊理發師也說“你朋友眼光挺不錯的”
等兩人弄完已經到一點多了,回到宿舍都在睡覺。等洗完腳柏榆也爬到了床上,等一覺醒來,發現天都黑了。腦袋昏昏沉好像夢到了自己在工廠的那幾年,流水線的工作,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枯燥乏味的工作日複一日,當時只想臨時做一段時間,到最後卻不知道換什麽工作了。其實工廠包吃包住的生活挺适合他這種孤家寡人的。
這邊柏榆正愣着那邊門開了,季陽他們三個進來了“柏榆你什麽時候開始研究發型啦,給我也設計一個發型呗”陳華推開門見柏榆醒了就問到,“就是就是,剛才李向明可得瑟了”季陽在一邊附和。聽着兩人說話,就算發呆也被說清醒了,看着陳華的板寸“陳華你還是等頭發長起來在說發型吧”陳華走的是運動風,板寸運動裝沒毛病。就是季陽這個小胖子頭發留的是現下最流行的非主流,也。。。也沒什麽毛病。
起了床柏榆穿好衣服,拿出睡衣和拖鞋準備去澡堂好好的洗個澡之後在吃個飯。
重生之後,柏榆除了一些簡單的休閑服之外,把一些特色的衣服丢的差不多了,雖然是奶奶養大的,但是奶奶從來沒有虧過柏榆,給柏榆做的布鞋就有三雙,更別說背心褲衩了,這都是柏榆從小穿到大的雖然之後敢潮流買了一些衣服但是奶奶做的柏榆一直好好保留着的更別說奶奶做的睡衣,柏榆除了夏天睡覺就沒脫過,穿了幾年的睡衣雖然有點變形但都習慣了,穿習慣的衣服怎麽也舍不得丢掉,奶奶去世之後,睡衣穿爛了也沒有丢,只好收起來。去了那麽多家店也沒買到自己想要的了。
失去才發現寶貴,所以得到的時候需要更加珍惜和保護,還好現在不晚。
洗完澡柏榆拎着髒衣服就往小吃一條街奔,中午吃的早柏榆還沒醒就餓了,誰知道一覺睡到晚上,食堂都關了只好去外面吃。小吃街的味道一般份量大價格低畢竟是賣個學生的,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柏榆還是喜歡去食堂吃,只能說食堂味道還是比較好的。吃完飯想起季陽臨走前托付給他帶杯奶茶,轉頭去給他買了,奶茶這東西本來就是女生愛的,不知道季陽為什麽喜歡喝這個,柏榆之前也試過一杯,一股香精味怎麽也咽不下去,從此以後只喝白開水或者是自家的茶葉。
打開茶葉罐,一股茶香和桂花香撲鼻而來,罐子裏裝的是去年的陳茶裏面拌着曬幹的桂花,新茶還要過段時間才能采摘。每年的農歷三月谷雨之後,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茶樹開始發芽了。初茶的味道是最濃郁的,價格也是最高的。柏家屋後就是一片茶園,柏家有三片茶園,一塊梯田都種了茶樹。梯田的茶樹長得比山頂要快,最開始那段時間只有零星的茶葉可以采摘,等要天氣暖了,一夜的時間茶葉就能長得老高,所以要請一些人來幫忙摘茶不然等散了葉,茶就不能摘了,還未炒制的嫩芽他們都稱做‘草’不稱為‘茶’。這個時候就是要和春天搶時間,每到天蒙蒙亮每家的人就各帶着一個水壺幾個雞蛋糕上了山,等中午太陽大了全家就讓一個人回家做飯大多是下面條。在全家草草吃一頓便又挎着竹背簍上了山,他們這個地方炒制的都是綠茶,尚未展開的一芽一葉五厘米左右的嫩芽采後當天撿剔制作。第一遍菜摘的茶尖上蒙着一層厚厚的白色絨毛如同白霜,所以柏榆家附近的茶都叫白霜霧毫。
等天黑了,遍打開房裏的燈剔選苗鋒挺秀一致的芽葉,薄攤于篾匾中,等茶鍋熱了,便手持草把在鍋內順時針翻抛,炒至葉質柔軟、光澤消失,即可掃入後鍋。後鍋火溫比前鍋稍低,翻抛動作比前鍋要快,炒把間隔在葉面上稍壓一下,做到芽不卷頭,葉不卷邊,以固定形狀。待炒至色翠透香、有刺手感時,及時起鍋攤在篾匾上晾開。每到這個時候差不多已到深夜,之後還要烘幹,用烘籠分拉小火、複火、烘老火,火溫漸次降低,烘葉量逐次并籠。拉小火,烘至約七成幹時,下烘攤晾還軟。複火烘至八成幹以上,下烘後還剔除不符合标碓的芽葉。等到第二天烘老火,茶葉涼了之後動作快,手腳輕,起烘後裝筒,将其壓平、嚴密封口。每到這個季節各家各戶都飄着一股茶香。炒制後的茶色澤翠綠,毫鋒顯露,香氣清鮮持久,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成朵如蘭花初放。也是這一袋袋茶葉在第二天淩晨三四點換成一張張紙幣,綠茶要的是先做現賣。暗黑的集市裏除了收茶賣茶的還有一家家早早開張的早餐店,炸油條,炸春卷,芝麻餅和熱騰騰的包子花卷饅頭,沒有人做在店裏吃,大多是賣完茶葉買幾個春卷饅頭帶回家。尤其是家裏有小孩的,幫忙摘了一天的茶就更要犒勞犒勞一下。
若是搬到s省家裏的茶葉是賣不了了,只能摘點留着自家喝。想想還是覺得有些不舍。
睡覺前李向明突然提議周六一起出去聚聚,畢竟一個個改頭換面,再說了好不容易放假總悶在宿舍會長黴的,搞不好出去還能碰到桃花。
柏榆只好說出了他周末要出去看房,讓他們三個去聚會,經過一致的讨論認為一個都不能少所以決定将聚會定在下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