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算是完結·····嗎?
範遙十分煩惱,深覺此事難以兩全,既不能讓這件大冤案在明教之中發生,但如公然指責朱元璋,他手握重兵,勢力盛大,如徹查到底,明教不免因此分裂,于抗元大業異常不利,便道:“快請韋法王、五散人、五旗使來共同計議。咱們找教主去。”
這是教中大事,彭瑩玉借了一處僻靜房舍,派出好手放哨守衛,以防消息外洩。楊逍陪着楊不悔所以沒有來,範遙等人素知彭瑩玉精明幹練、仁義公正,他既這麽說,事先必已調查清楚,決不致誤報實情。
張無忌身體情況愈發好了些,只是越來越沉默寡言。
在小道童幫助下,他坐在榻上,聽着衆人的不滿。
周颠首先大叫:“教主!你可不知道!朱元璋這家夥真不是個東西!先前他還想争奪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斷弄虛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将鞑子都趕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鞑子也好不了多少,還不如不趕鞑子,大家省點力氣算了。教主,我說咱們總壇該當派人去查個清楚,革了他的封號,再斷他一條手臂,為韓林兒兄弟抵命!”
鐵冠道人張中也道:“教主,聖火令大戒,禁止殘殺本教兄弟。朱元璋這麽搞,如果不加懲處,此後大家你殺我、我殺你,聖火令的大戒小戒還守不守?”
張無忌臉色十分蒼白,頓了頓才吃力地道:“殘殺本教兄弟,确然不該。咱們第一件事是先救廖兄弟,調他到總壇來,問他個詳細。”
說不得道:“教主之言甚是。我即刻去應天府,相救廖兄弟出險。”
韋一笑道:“廖兄弟自然是該救的。但廖兄弟一救出,朱元璋立知總壇已在徹查這事。鄧愈、吳良、馮勝、傅友德他們,個個是聽朱元璋號令的,他們每人都帶領數萬兵馬,可得先下手為強,不服總壇號令的,須當一一除去才是。”
範遙聽了,長嘆一聲,說道:“殺了這個,又得再殺那一個。個個都是好兄弟,我可真不忍下手。能不能大會諸将,把事情攤開來談,大夥兒既要講公公道道,又得求和和氣氣?”
彭瑩玉搖頭道:“可惜,做不到!”
張無忌茫然失措,問範遙道:“範右使,你們兩位以為如何?”
範遙想了想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幹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禀報,總壇也管不着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羁縻約束,只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争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
韋一笑朗聲道:範右使之言,正合我意。咱們今後要使明教光明幹淨,熊熊聖火長燃不滅。咱們手持屠龍寶刀,朱元璋這家夥倘若善待百姓,就随他去。否則咱們屠龍寶刀一揮,砍了他的腦袋!”
張無忌說道:“正是如此!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韋一笑、殷野王、五散人、五旗使等一齊大聲呼應:“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
至此議事已定,但張無忌仍不免心中郁郁,深覺如此定奪,頗有虧于仁俠的宗旨。廖永忠遭冤枉處死,總壇未能為他洗雪,終究良心難安,但一加幹預,牽連太大,自己确又無力公道處理。
王保保自然是想不到,他以為折磨死一個張無忌,明教就會從此沒落,沒想到出現了個朱元璋。
汝陽王一掌拍在桌子上,怒斥:“那該死的朱元璋為什麽不守信用!”
王保保道:“怪只怪我們當初對他設防太低,原本說好,我們幫他除掉張無忌,他便送我們一個州,看來果然失信了!”
汝陽王看着軍隊被明教逼的步步緊退,直至快要退到邊境,心裏不由得怒火大燥:“這個朱元璋!小人一個!奈何有武當、少林、明教等高手護着他,下不了手!”
“要不要派人解決他?”
“若能解決的了,還要你作甚!”汝陽王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那怎麽辦?我們部署了這麽多年,就這麽白白浪費了?”王保保心有不甘。
“朱元璋不是好美色麽?”汝陽王道,“把敏敏送給他!”
“父王!怎麽可以?”王保保大驚失色,“敏敏可是您的女兒!”
“女兒又怎麽樣?”汝陽王冷笑,“還不是背着我的心意去和那張無忌亂搞?既然已經沒了做公主的氣概,我要她何用?我汝陽王從不養沒用的東西,她倒不如做個公主該做的!”
“可是敏敏中了毒,身體還沒有恢複呢,父王·····”
汝陽王打斷:“好了!不要再說了!我心意已定,你叫她準備好,擇日便給朱元璋送去!”
王保保于心不忍,可最終還是說了一句遵命。
現在一路上連得捷報,又聽得各地義軍蜂起,眼見河山指日可複,只盼自此天下太平,百姓得能安居樂業,也不枉了這幾年來出死人生,多歷憂患。
朱元璋功勞越大,人心也就越多,明教衆人奈他不何,索性也就随着他去。朱元璋越打越猛,将蒙古軍逼至境外,此舉更獲贊。
武當、少林等門派看出朱元璋利用他們建立威望,他狼子野心,蠢蠢欲動,便紛紛撤出,不問世事。
宋青書摟着芷若,看向遙遠的天際,透露出些許微光:“芷若,如今天下大定,我們也好尋一處地方去安度餘生。”
芷若嬌嗔一句:“你又不老,現如今竟然想起安度晚年了。”
“沒辦法,我有妻将來還有兒女,不早點考慮也不行啊。”宋青書說着目光游弋到芷若的肚子,“可是怎麽就沒有消息呢?難道是我不夠努力?”
知道宋青書在說什麽之後,芷若俏臉變紅,一記飄雲掌飛了過去:“宋青書你真是為老不尊!”
“我又不老!”宋青書躲閃着她的招式,哭笑不得。
芷若擺好一個姿勢:“那就比劃比劃兩招?”
宋青書看了她一眼,微微笑說好。
宋青書閃身逼至她面前,芷若還以為他要發動招式,全神貫注看着他的動作,卻未料——
宋青書微微涼的唇貼了上來。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接吻,卻美好的讓芷若想哭。
因為他說,在輾轉唇齒間。
“我曾以為我這一生不再圓滿,卻沒想到讓你來成全我的美滿。”
芷若不知道該怎麽回應,她只知道眼前朦胧地一片模糊。
“別哭。”他輕輕笑着,吻去芷若臉上的淚痕,“你不知道麽?我很幸運,你別哭。”
芷若眼見天下平複,和宋青書商量了之後,決議帶着雪兒要去四下游歷,先去終南山看望了父母等人,最終定居在江南杭城。
殷離和莫聲谷吵吵鬧鬧,暧昧叢生,最終還是成了親事。
張三豐傳位給張松溪,自己隐退終南山,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等人也跟着一前一後隐退,莫聲谷、殷離等人打理好武當瑣事,也紛紛四下游歷去。此後武當高手漸無,朱元璋欲求張三豐長壽之秘訣卻無所得,可有忌憚着芷若等人的威懾,奈何不好對武當下手,于是武當就成了幾大門派中唯一一個沒有遭朱元璋毒手的門派,從此武當只教強身健體的拳法,不再傳授任何高深武功,此還是後話。
據悉汝陽王送出一郡主和朱元璋和親,以表示自己求和之切,朱元璋大方笑納,夜夜寵幸,卻始終不給其一個名分。
不多年,此郡主暴斃。
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郡主無非就是邵敏郡主,趙敏。
張無忌聽到此消息,身形一顫,卻沉默不語。
張無忌将明教教主之位讓與範遙,其人卻不見蹤影,範遙久等張無忌不歸,無奈登位,後與殷天正、殷野王、五散人、五行旗大力支持反元,幾年時間,幾路義軍都成了火候,而其中又以朱元璋勢力最大,範遙見元朝節節敗退,中原各路義軍已經成了氣候,也不在費心,不過幾個月時間,明教高層諸位主事紛紛不見蹤影。
朱元璋改稱“吳王”,在鄱陽湖會戰,周颠、五行旗等人相助朱元璋,汝陽王帶着一小支隊伍逃離中原,将王保保殺得大敗,斃于湖中。後來更滅了張士誠、方國珍等敵對勢力。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将元順帝趕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将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于也漸漸式微了,此乃後話。
群雄暗中懷疑朱元璋施展了什麽詭計,紛紛退出義軍,并囑咐門下,萬不可投靠朱元璋,不可管朝廷是非,但是那時朱元璋已經勢大,手下有名士劉基、章溢、葉琛、宋濂、馮國用、馮勝等人,良将有徐達、常遇春等,江湖人的撤離使他的命令更能夠徹底遵行,一時間戰火紛飛,元朝兵馬大将軍汝陽王數次戰敗,已經被革除王職。
張無忌失蹤十年後,元朝已經是殘壁斷瓦,一推就倒,諸路義軍将殘餘的蒙古兵圍縮逼近,困在大都附近幾城,攻不出去,退也退不出去,最後朱元璋放了把火,全部燒死在城中。
其後朱元璋發起平定之戰,先後平定了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人後登基為帝,因軍中大都是明教中人,官員也身屬明教,所以國號為明,朱元璋登基幾年之後,下令嚴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達終于不免于難,而明教殘餘的下層勢力為了隐藏将明字一拆為二,號稱日月神教。
【正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就這麽完結了,俺想了想,還是補上一個番外,趙敏的,楊不悔的事情也穿插在其中,乃們怎麽看?
話說大結局我精簡了很多,将後事都提上來了。
我沒有交代張無忌的下落,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就是對他的最好結局,也是懲罰。
孤身一人,浪跡天涯,形單影只,踽踽獨行,終其一生,落落無名。
至于趙敏,番外詳細說,就醬,愛你們麽麽噠(づ ̄3 ̄)づ╭?~
我擦,因為寫了親吻戲,被鎖了!!!我真是。。。。。。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