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十二

殷超和康恒畢竟是查案的好手,且公門中人的名頭兒也太響亮,等閑人不敢招惹,尋根究底一番查找,那些個賣考題的就出來了,再一問,啊喲,竟是柳清華的公子幹的。

啧啧啧,這可怎麽辦?殷超和康恒頗有些為難,查吧,那是要得罪二皇子,不查吧,聖上立時就要叫你好看,這麽一合計,索性得罪二皇子算了,于是又一番問詢,動刑是不敢的,押着這小子在刑部大牢裏逛了一圈兒,叫他把刑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看了個遍,再問,一五一十抖了個底兒掉。

兩個人對視一眼,還有什麽好說的,必然是有人做局,要借着這小子坑害柳清華,更進一步,這目标還是二皇子呢,咳,這就不能再往下想了,皇子間的事兒,他們一個做人臣子的,到了這般歲數,又何必冒着大風險參與其中,博一個從龍之功呢,倒不如一心忠于聖上,還能有個好名頭,縱是新帝登基,也不好貿然下手,到時候知趣點,說不得就能從容致仕,好歹保住晚年榮華富貴。

這般一想,兩個人就完完本本把事兒的前因後果說與聖上知曉了,聖上聽完,卻是面上平靜,淡淡點頭說道:“朕知道了。”就讓兩人退下了。這卻是保全之意了,這其間的關系太大,他也不願拿這兩個跟随自己多年的能幹臣子冒險,索性叫他們躲開了。待兩人離開,聖上頓時震怒,連連冷笑:“真是朕的好兒子啊,為了扳倒自個兒的兄弟,敢拿朝廷的大事開刀,不顧大局,沒有半分眼界,這等人,居然是朕的兒子!”

奪嫡争儲,原就是尋常事,他也是過來人,其中的門道,自然看得一清二楚。兄弟厮殺,他并不在乎,皇家原就如此,他也不曾感嘆什麽,反打算以此看清楚兒子們的器量手段,眼界胸襟,從而決定儲君是誰。若是都不滿意,他還年輕,還能再從頭培養一個。何況有他把持,這争奪較量好歹能夠控制,不至于誤國誤民。

誰知道,竟出了這等事。

聖上氣的是,為了争儲竟敢耽誤國事,心中沒有一點子擔待,若是登了皇位,也必是個為了自個兒一點子利益不顧朝廷的混蛋,這樣的皇子,這樣的眼界心胸,竟是他的兒子!如何不叫他氣恨難當!

此時,沈昭華亦在他身側,因着兩人情分不同,他又格外的受寵,是以旁人都不以為怪,他見聖上如此動怒,怕他果真氣壞了身子,忙道:“皇兄何必如此着惱呢,說不着是哪個求功心切的小人進了讒言,勸得哪位侄兒一時動了心,方才惹下這般禍端來。皇兄英明神武,皇兄的子嗣,自然也是龍章鳳姿,芝蘭玉樹,哪裏會做下這等事?必是有小人作祟!”

他這話,說得是斬釘截鐵,一心一意,只偏着聖上,聖上聽得只笑,搖頭道:“你呀,萬不可在旁人面前這般說了。”雖如此,卻到底是心底發暖,想到:昭華果然是朕的兄弟,心底只想着朕,不似旁人那般貪求過多。卻又想,他說得甚是啊,朕之子,幼承庭訓,這江山社稷之重,了然于心,怎會做出這等事體?必是有小人貪圖建儲之功,出了這等不堪的主意,偏生就有那等不肖子動了心,竟真個做了。

這般一想,雖依舊氣恨,但到底緩了些,拿定主意,要把那賊子尋出來,再把那不肖子好生訓一訓,頓時精神振奮,竟好似年輕了些。

留沈昭華用過了飯,細細問了那戲子的來歷,聽說也曾習了幾年書,家裏遭了災,無處可去,流落他鄉,路上叫戲班子收留了,不得已做了戲子。索性他潔身自好,縱是淪落賤籍,依舊讀書不倦,現今也能吟詩作畫,撰文寫書,頗有幾分才學,他這才放下心來,點頭道:“也算是個好孩子,你留他在身邊,倒也能排解幾分寂寞。”又複沉吟,“只不過你這般年歲,膝下卻無一兒半女,卻是不妥。我看鄭家的女兒---------”話未說完,沈昭華當機立斷,起身道:“皇兄,我看且不必心急,待過幾年在成婚也不遲。府內有事,弟弟這邊告辭了。”大步向殿外走去。

聖上又好氣又好笑,因習慣了他這般作風,倒也不覺有何不妥,只得命人把要賜給榮王府的一應物事送到府中,轉念又到了那小人身上,沉思片刻,喚了“偵察司”的人來--------這“偵察司”原是□□開朝時建立的,專供皇帝使用的一支暗地裏的力量。因皇帝高居皇位,深宮之中,難免受到朝臣蒙蔽,不知民間疾苦,是以有了這專司密探暗訪的“偵察司”,也能知曉一些民間之言語事态,更能查探一些秘事。

如今既殷超、康恒不便出面,偵察司便派上了用場,他喃喃自語:“唉,卻不知那賊子是誰?”一時間,竟不知是希望有賊子還是沒有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日的更新,希望大家喜歡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