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宮鬥文裏的女主(14)
沒有等到休沐日,已經六十二歲的齊國公沒來得及過六十三歲的生日,便死在了初夏。
齊國公這幾年身子骨一直不太好,總是要喝藥調養,人又已經到了這把年紀,衆人對于齊國公的離去并不意外,只是有些突然罷了。
明明前幾天,這位老國公還興致勃勃地帶着吳姨娘在後花園賞花,兩個人差了十幾歲,但從面容上來看,至少差了得有二十多歲。
老國公死在夜裏,是悄悄去的,第二日清早才被發現,這也怨不得下人,老國公晚上宿在吳姨娘那裏,守夜的人都安排在房外。
老國公去世,對府裏的很多人來說,是天都塌了,哭得最凄慘的當屬吳姨娘,這位傷心驚懼之下,甚至還暈了過去,好半天才醒過來。
老國公一生三子兩女,其中長女已經是太後了,孝子賢孫一大群,他的葬禮可謂是極其風光,京城數得上名號的人都來了,也包括太上皇、太後和當今皇上。
說起來,這位國公爺算得上很多人眼中的幸運兒了,嫡長子出身,雖然本身的才識不怎麽樣,但十幾歲就被立為世子,二十幾歲就做了國公。
眼看着齊國公府有要沒落的跡象了,又出了個名滿京城的女兒,嫁進皇家做了太子妃,後來成為皇後、太後,出了個棄武從文的兒子,一路考中探花郎。
因着這一兒一女,原本已經有沒落跡象的齊國公府又重新煊赫起來了,老國公這一生都沒受過什麽罪,死後也是極度哀榮,便是上一任的齊國公,喪禮也沒有這般盛大。
依照規矩,父母去世,子女需要守孝三年,孫子輩需要守孝一年。
蘇長平、蘇長風和蘇長青作為兒子,需要丁憂在家,卸掉在朝堂上的官職,要等到三年之後,才能重新入仕途。
而像蘇苑、蘇蓉這些孫子孫女們,則是需要守孝一年,一年之內都不得談婚論嫁。
這也就意味着,周六郎再怎麽心急,也只能等到明年才能走六禮了。
還意味着,三房做了那麽多的籌謀白費,蘇蓉無法再參加明年春天的選秀,若是再等個三年,等到下一屆選秀,蘇蓉可就已經十八歲了。
選秀規定,入選女子的年齡在十三歲到十七歲之間,到了十八歲,便失去了參加選秀的資格。
三房這邊,孫氏要哭死過去的心都有了,她在女兒身上花了那麽大的價錢,請名師、造聲勢、買古琴、打首飾……上等的珍珠研成粉末,敷在自家女兒身上,就是為了養出一身冰肌玉骨。
她是希望女兒入宮伴在君側的,這才舍得花本錢,從吳姨娘那裏要來的東西,全都拿出去變賣了,這都不夠,還有田産、鋪子每年的産出,甚至她還從自己嫁妝裏拿出了一部分來。
圖的不就是女兒有朝一日成為皇上的妃嫔,甚至為貴妃,中宮若是能出個什麽意外,蘇家便能再出一位皇後娘娘。
可好好的算盤,沒能毀在長房手裏,卻毀在老國公手裏了,這要是能再堅持一年該有多好,把她一年的壽命拿給老國公去用都行。
三房苦悶的也就只有孫氏和蘇蓉,作為三房的當家人,蘇長青不知道自家夫人有那麽大的膽子,敢傾家蕩産去培養女兒,他只知道總算是可以搬出這國公府了,自己出去當家作主。
齊國公的位子是長兄的,國公府也是長兄的,他們這一房跟二房都是要搬出去住的,早在數年前分家産的時候,父親就已經為他打算過了。
不同于二哥,只在東城有一處三進的小宅院,他的宅院可就在西城,而且離國公府不遠,位置相當好,而且還是一處五進的院子。
裏面家具、擺件之類的,父親都已經安排好了,用不着他再花銀兩添置,他這一家人直接搬過去住就行,因為離得近,連搬家都花不了太長時間。
蘇長青是主動提出要搬出去住的:“父親的喪事已經辦完了,家産早些年也已經分好了,想必父親活着的時候就已經為咱們做好了打算,宅院那邊已經收拾出來了,我打算這幾日就帶着妻兒搬出去,吳姨娘只我這麽一個兒子,能不能讓她也随我一塊兒離開?”
蘇長青最後一句說的小心翼翼,父親再怎麽寵愛姨娘,也改變不了姨娘的身份,在他們這樣的人家,姨娘就算上了家譜,也還是可以随意處置的玩意,算不得正經主子。
姨娘将來能待在哪兒,也都是老夫人和他這位嫡兄說了算。
蘇長平才不想留着吳姨娘呢,多一個人在這礙眼幹嘛,連父親的其他姨娘,他也是打算送出去養老的。
安排個莊子,常用的人都給她們帶過去,每日的月銀不改,莊子上的出産也歸她們,肯定比這府裏頭待得更舒服自在。
但其他人也就算了,吳姨娘要走要留,還是要看母親的意思,他不會插手。
“吳姨娘去不去容後再提,你可以先搬過去,反正離國公府這麽近,吳姨娘要是想走,你可以再把人接過去,另外當初分家的時候,下人的身契也是分了的,該帶走的就帶走,別留在國公府裏頭,到時候管也不好管。”
官場上的人,尤其是已經做到尚書的官員,蘇長平應當是最不圓滑的那一個了,在姨娘和庶子身上,就更沒辦法處事圓滑了。
蘇長青也習慣長兄這脾氣了,不習慣能怎麽着,身份比人家低一頭,打也打不過,而且姨娘還在人家手裏摁着呢。
父親這麽一去,府裏便再沒人能護着姨娘了,老夫人要是想為難姨娘,是不會有人管的。
蘇長平也想早點處理完這些事,所以打發走蘇長青之後,就直接到後院找母親去了。
“這事兒你不用管,我親自找吳姨娘聊聊,看她是想走,還是想留。”老夫人雖然穿着素衣,但是卻精神抖擻,說起吳姨娘的時候不是咬牙切齒,而是……躍躍欲試。
想想母親派人從孫氏那裏買回來的物件,蘇長平估摸着,吳姨娘怕是要出回血了。
父親在家事上一向糊塗,明裏暗裏的沒少補貼吳姨娘,甚至在死前就對那些私房作出了安排,他們做兒女的沒見着,母親這兒也不知曉,想必是全都給了吳姨娘吧。
可吳姨娘一個人能花多少銀子,要麽是被孫氏讨要走,要麽就是死了之後再作為遺産留給兒孫,父親要真是為吳姨娘好,還不如把私房多往外分幾處呢,留夠吳姨娘花的就成。
父親這般偏心,也難怪母親心有不忿,那些個私房,吳姨娘怕是一個子都留不下。
知母莫若子,蘇長平想的一點都不錯,老太太能去找吳姨娘要聊什麽,總不能是憶往昔吧。
吳姨娘若是想跟着三房搬出去,那就把老爺子生前留下的私房都交出來,若是想要守着這些私房過日子,那便只能留在府裏養老。
一邊是心愛之人留下的東西,一邊是跟着兒孫一塊養老。
吳姨娘只要不傻,就知道選擇後者。
老太太對老爺子的私房一清二楚,其中大半的物件她都已經從孫氏那邊買過來了,拿着買白菜的銀子買牛肉,孫氏确實沒什麽眼光。
吳姨娘最好是不要藏什麽心眼兒,否則差多少,她總能從孫氏那裏坑回來。
別看吳姨娘在外界傳言當中是個心機美人,但實際上這位還真不是個多聰明的,甚至是有幾分蠢,不然也不能總讓孫氏糊弄了去。
所以這位果斷選擇了搬去兒孫那裏養老,把老爺子留下來的鑰匙、地契都拿了出來。
“老爺的私房都在這處宅院裏放着呢,具體有多少妾身也不清楚,老夫人自己派人去看吧,老爺生前還送了妾身許多的東西,銀兩被花得不剩多少了,布料、首飾都在院中庫房存着,鑰匙也在這兒,老夫人要是不嫌棄,就一塊拿去吧。”
她可以孑然一身的走出國公府,或許這樣老夫人心裏能好受些。
老夫人只拿了地契和老爺子存私房的鑰匙,至于吳姨娘,還是算了吧,吳姨娘何止是銀子花得不剩多少了,那東西也沒剩多少,基本上都被孫氏糊弄過去了。
“你自己用過的東西,最好都帶走,雖說是過去享兒孫的福,但也別想得太好了,往後可沒有老爺子再給你們補貼了。”
三房是什麽成色,她看得清清楚楚,老爺子在的時候還好,花多少有人兜着,老爺子不在了,這日子怕是要窘迫起來了。
孫氏一心把閨女送進宮,可惜造化弄人,這美夢怕是碎了,吳姨娘這性子跟孫氏在一塊住,以後且有的磨呢。
老夫人有些意興闌珊地離開吳姨娘的院子,她這麽多年也沒能想明白,老爺子怎麽會把這麽一個人放在手心裏寵一輩子。
老國公的離去,對齊國公府的改變是很大的,蘇長平成了新任的齊國公,二房和三房相繼搬出國公府,上任國公府的姨娘們也都搬了出去。
齊國公府唯一的繼承人蘇冬,也從白雲書院回來了,接下來一年都會待在府裏讀書,由齊國公親自來教。
齊國公畢竟也是探花郎出身,即便做官多年,寫文章的水平也還是沒落下的,當然跟周六郎是沒法比,所以對方願意給冬郎講課,他也是不會攔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