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種田文裏的女主(5)
對于望山村的人來說, 蘇家三房被單獨分出來,也是件值得說的事兒。
沒辦法,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 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是這麽匮乏。
有人說蘇家老兩口偏心,也有人覺得是蘇家三房爛泥扶不上牆,不過這爛泥扶不上牆的蘇家三房,也開始蓋房子了,而且一個人都不請, 就一家三口忙活。
蘇苑負責打石頭, 蘇老三和崔氏則是負責把石塊拖下山,不過幾日的功夫,蓋房子最難弄到的原材料就準備完成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好說了, 蘇苑着急從老宅搬出來, 所以并不惜力氣,蘇老三和崔氏也都不是會躲懶的人, 尤其這還是給自家蓋房子。
蘇老三晚上主動留下守夜, 怕別人偷他們的木板木條,晚上守夜的時候, 睡不着還得起來再幹點活。
這處房子是在望山村人眼皮子底下蓋起來的,一天一個模樣,衆人從震驚也慢慢變成了麻木。
蘇二丫小胳膊小腿的,可那一身的力氣能趕上十幾個男人,蘇家三房能把房子蓋起來,那基本上全仰仗蘇二丫。
蘇老三和崔氏,雖然看着忙活, 跑前跑後的, 可那就是倆普通人, 幹的活也只是普通人能幹出來的活,不稀奇。
真正讓人稀奇的還是蘇二丫,衆人難免議論紛紛。
“你說蘇婆子她們知道二丫頭這麽大的力氣嗎,這要是留在家裏頭幹活,一個人能頂他們一家人,就是沖着二丫頭,蘇婆子也不該把三房分出去。”
“就蘇婆子那樣的,她要是知道,指定分不了家,就算是分了,那也會把二丫頭留下,把三房的其他人扔出去。”
“我看是蘇老三兩口子使壞,故意不讓大家夥知道,主要是不想讓蘇家那些人知道,以前那小丫頭瘦的跟麻杆一樣,來陣風都能吹倒了,天生力氣大又怎麽樣,餓着肚子也使不出來。”
“蘇老三能有那心眼兒?看着可不像啊。”
這話也是蘇家老宅的人想問的,二丫才幾歲,小小年紀哪想得出來這種主意,更何況二丫以前多聽崔氏的話,崔氏讓她幹什麽就幹什麽,這些大家夥可都是看在眼裏的。
倒是蘇老三兩口子,慫是慫了些,人也不精明,可內裏都有自個兒的小心思,很有可能就是這兩口子,故意不讓大家知道二丫有那麽大的力氣,一家五口才能分出去過好日子。
如果讓蘇老三和崔氏知道大家是怎麽想的,那大概要急得跳腳了,二丫這身力氣,他們也是最近才知道,要說搬出來過好日子也不盡然。
吃的飯是比以前多了,也更好了,時不時的能有些葷腥,但架不住幹的活也多。
新宅院只蓋了三間房,一間是廚房,兩間用來住的屋子,外帶一個很小的廁所,連堂屋都沒有,石料倒是剩下了不少,這房子相當于只蓋到一半,一家人就搬進來了。
二丫自己一間屋,剩下的一間屋是他們四口人住,糧食都鎖在廚房,鑰匙是由二丫一個人拿着。
“蓋房子總歸還是你們大人的事兒,我一個八歲的小姑娘,也就能幫到這兒了,反正咱們已經搬出了老宅,也有了住的地方,至于堂屋,就不着急蓋了,你們倆慢慢來,我不插手,另外你們要是想跟二郎和三丫分開住,那也可以再蓋間屋子,這都是你們做父母的事兒,怎麽蓋、什麽時候蓋你們商量着來,我不管。”
蘇苑直截了當的把事情講明,她可不打算給這四個人做苦工,要搬出來住、要蓋房子,她主要還是圖自己舒服,不是圖一家人舒服。
“既然咱們從老宅搬出來了,那就得立點新規矩。”蘇苑着重看了看蘇老三和崔氏,這倆人倒是沒什麽特別的反應,看起來挺聽話的,“家裏不養吃閑飯的人,雖然現在農忙已經過去了,但還要多準備些東西過冬。”
“這段時間你們也吃了從山上帶下來的獵物,打從明天起,咱們一家人都去,我和爹負責挖陷阱、找獵物,娘和兩個小的就挖野菜,咱們每天吃那麽多糧食,照這麽下去,分家得來的糧食也就是吃到冬天,所以為了不餓肚子,還是要多幹活。”
雖然蘇老三和崔氏都不是懶人,但為了以防萬一蘇苑還是補充了一句:“要是有偷懶耍滑的,那當天的晚飯就不用吃了,要是一直偷懶耍滑,我也不介意動手。”
“聽你的,咱們家就沒有懶人,要是有偷奸耍滑的,不用閨女你動手,爹來。”蘇老三說着,還挽了挽袖子。
說實在的,自從分了家,蘇苑就覺得她這個便宜爹跟蘇家老二越來越像,這說話的口氣,這谄媚的狀态,都特別像蘇老二。
不過,人慫的本質是一點都沒變。
“那爹也幫忙看着點,一個家裏頭還是要有規矩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些事情讓蘇老三出面,确實比自己出面更合适,也更省心一些。
搬了家,蘇苑有了自己單獨的房間,雖然這房間簡陋了些,除了一張床,要什麽沒什麽,但東西可以慢慢布置,關鍵是清靜,之前一家五口人睡一間房,那滋味真是別提了。
睡在新床舊褥子上的蘇苑一夜好眠,不過還是得賺錢,起碼先把被褥和枕頭換了。
這以前的被褥枕頭,雖然前幾日剛被崔氏拆下來洗過,可用的時間太久了,很多污漬根本就洗不出來,更不要說這布料還不咋地,粗糙的很。
崔氏起得早,已經把院子打掃過了,看見二丫出來,還頗為殷勤的端了盆水過去:“二丫先洗洗臉吧,昨天睡得怎麽樣,昨天娘特意把褥子捶打了一番,而且還特意放在太陽底下曬了大半天,你先洗着,娘把褥子拿出來再給你曬上。”
蘇苑一句話都沒說,崔氏就已經忙活開了,不光是把褥子拿出來晾上,還掃了掃地,雖然地面上挺幹淨的,除了土還是土。
“你說咱這麽大的院子,閑着也可惜了,要不等會兒讓你給弄個雞圈,咱們養一窩雞,以後也有雞蛋吃。”
“行啊,讓我爹去弄吧,正好給這兩個小的冬天找點活幹。”
冬天山上可沒有野菜挖,兩個大人好安排,兩個小的也不能總閑着,不說原身這些年幹了多少活,就是村裏頭其他的小孩,也很少有整天閑着的。
像蘇大郎那樣,能夠被家裏送去私塾讀書的人,是極少數。
蘇苑可沒想過送二郎去讀書,這是弟弟,又不是兒子,某種意義上,這還是個小白眼狼,她有銀子也是給自己添置東西,而不是花在蘇二郎身上。
三丫也一樣,能不能在家裏吃飽飯,看他們自己的表現,至于什麽額外的待遇,讀書也好,嫁妝也罷,那還得是指望做父母的,甭指望她這個外來的大姐。
連堂屋都沒蓋,蘇家三房搬出來壓根就沒打算請客,連老宅的人都沒請,簡單的吃個早飯,就收拾東西上山了。
這新宅院建在了村頭,還是靠着大山的那一頭,出來一路上也沒遇見幾個人。
蘇苑先把能活動的範圍介紹了一遍,之後安排崔氏帶着兩個小的挖野菜,她則是教蘇老三如何挖陷阱,挖完了陷阱還得去捉魚。
“就這處水潭子,裏頭魚多着呢,沒什麽危險,爹要是會游泳就跳下去捉魚,要是不會游泳,那就只能先用草藤編個網了,看着捉吧,這玩意兒不怕多,吃不完那就先在家裏養着,要不然就到鎮上賣了。”
蘇苑交代完,自己就背着草簍子上一邊去了,這吃的喝的有技巧就不難弄,難弄的是銀子。
一沒有本錢,二沒有技術,三沒有門路。
想弄銀子可不容易,蘇苑兩輩子也沒做過飯,吃過的好東西是不少,可她根本就不會做,能在帕子上繡個花花草草,可那都是最簡單的圖案,根本賣不了幾個錢。
再說她上輩子做的生意,那都是現成的,現成的鋪子、現成的人才、現成的方子,積累下來的經驗不适用于她現在這情況。
總不能打了獵物出去賣吧,她是力大無窮不假,可她就一個人,不管是蘇老三,還是崔氏,帶上誰去對付猛獸,那都是拖後腿的存在,她想要銀子,但更惜命。
所以只能打上這山中藥草的主意,雖然不是什麽暴富的路子,但好在安全。
就眼下這情況,她只盼着能過得舒服些。
*******
在原主身上,蘇老三和崔氏不是什麽好父母,但這兩個人做手下,使喚起來還是相當順手的。
指哪兒打哪兒,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甚至還會互相監督,互相的……想要把對方比下去。
除了慫,這倆人絕對是合格的馬仔。
至于兩個小的,都不聽崔氏的話,崔氏的眼淚不管用,還是蘇老三的拳頭更有震懾力,基本上這倆小的都歸蘇老三管。
喂雞、掃地、跑腿,冬日裏這些活基本上都是二郎和三丫的。
蘇苑秋天賣了好幾次炮制好的草藥,還頗為幸運的挖到了一棵野山參,手裏頭有了銀子,不光是換了新的被褥枕頭,還給自己買了塊料子做新衣。
崔氏的針線活不咋地,蘇苑寧肯自己動手,也不交給崔氏來幹,反正也是她自個兒要穿的衣服。
蘇苑賣草藥得來的銀子,只花在自個兒身上,其他四個人的花銷,全都寄托在家裏的這一群雞身上,拿雞蛋換銀錢。
不過家裏也甚少有別的開銷,忙活了一整個秋天,家裏頭曬幹的野菜、風幹的野味都備下了不少,還有一些野果、栗子被放在地窖裏,能存放很多時間,最起碼能撐到下一個收獲的季節。
在刻意避免見面的情況下,一家人跟老宅那邊甚少來往,也就蘇老二女兒洗三的時候過去看了看,這都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
不過,再怎麽不想去老宅,除夕夜也還是要到那邊去守歲的,一家五口人過去吃飯,自然不可能空着手。
“帶一些野菜幹吧,這大冬天菜才是最稀罕的,旁的老宅那邊都有。”蘇老三提議道。
“是不是有點少,要不再拿上十個雞蛋,年夜飯肯定吃不差,拿上十個雞蛋,咱們一家人也能吃回本。”崔氏不太好意思只拿野菜幹過去。
這東西在冬天雖然少見,可說破大天去,也不過是些野菜,不值錢的東西。
蘇苑是不太想去老宅的,可她不去,蘇老三和崔氏兩個大人也不敢去,真是慫到家了,可這麽慫的人,還敢這麽摳門,也是讓人琢磨不明白。
“還是聽娘的吧,拿上十個雞蛋,再帶些野菜幹,起碼面上過得去,咱們吃完年夜飯就回來,還是在家裏頭守歲,少跟老宅那邊摻和。”
她不信任老宅那邊的人品,給多了,怕人粘上來,給的太少了,面上實在難看,蘇苑雖然是個厚臉皮,但不是個拿點野菜幹就能上門吃人一頓飯的極品。
蘇老三實在聽話,就像當初聽蘇老爹和蘇婆子的話一樣,分了家,面對新的一家之主,蘇老三也一樣的聽話。
這麽一個人,也不知道蘇老爹和蘇婆子有沒有後悔把三房分出去。
再說老宅這邊,老兩口确實後悔把三房分出去了,但不是因為聽話的蘇老三,而是因為有一把力氣的蘇二丫。
這一身的力氣,下地幹活能頂好幾個人,雖說蘇家就這麽十幾畝地,可是還能再找地方開荒,二丫的力氣用來開荒,那是再合适不過的了。
可惜了,老三跟他們藏心眼兒,硬是把二丫這身力氣瞞了那麽多年。
如今後悔也晚了,所以在這一家五口人上門的時候,老兩口臉色都不太好,尤其是看見這幾個人拎來的東西,十個雞蛋、半籃子野菜幹,這麽點破東西打發誰呢。
除了尚在襁褓當中的蘇四丫,老宅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耷拉着臉,用臉色表明對三房一家的不歡迎。
蘇苑對這些人沒感情,自然不會覺得傷心,她只是看了覺得好笑,天底下還能有處成這樣的一家人。
蘇老三卻是有些慫了,可以往二丫身後站了站,弓着背,低着頭,可再怎麽縮,一個二十多歲的大男人,總不可能被九歲的小姑娘擋住身影。
“爹,把咱們帶來的東西放廚房去,我們去堂屋等你。”蘇苑安排道。
她就納悶了這有什麽好怕的,都已經分家半年了,老宅這邊又拿捏不到她們。
來的時候,還打算就拿些野菜幹來這邊做客,到了這邊最先犯慫的也還是這位。
蘇老三也覺得自己不該怕,爹娘能拿自己怎麽着呢,再說他前面還有二丫擋着呢,二丫是一家之主,不會不管他的,老大跟老二加起來都不夠二丫一只手收拾的。
蘇老三這半年可算見識了二丫有多厲害,一腳能踢斷一棵樹,一拳能打死一頭野豬,這些事兒說出去都沒人敢信,卻真真實實的出現在他眼前。
這麽說吧,就算是現在三房沒有被分出去,他也絕對是聽二丫的,而不是聽爹娘兄弟的。
蘇老三在來這兒之前,還真想過萬一動起手來,甭管是蘇老大,還是蘇老二,都會被揍的爬都爬不起來,想想這畫面,讓他頗有幾分……期待。
蘇苑可不知道便宜爹的想法,許久沒來老宅,這兒跟之前也沒多少區別,就連住在這裏的人也是老樣子,大房嚣張,二房奸滑,老兩口最偏心的還是大房。
“出了正月十五,大郎就要到隔壁村的私塾念書了,大郎将來要是有了出息,整個蘇家都跟着沾光,你們三房雖然分出去了,但是一筆寫不出來兩個‘蘇’字,每年的束脩不便宜,老三你是當叔叔的,多少也出不了力,哪怕是不拿銀子,送些吃食來也是一番心意。”
蘇婆子一番話有理有據,蘇苑沒辦法告訴她,在将來,蘇大郎讀了幾年的書,什麽名頭都沒讀出來,既沒有天分,也不夠勤奮,白瞎那麽多銀兩。
蘇老三想着二丫的身手,在心裏頭給自己壯膽:“我們這才分出去半年,一茬的莊稼都沒收着呢,分家時我們分到多少糧食,爹娘也知道,真是不夠吃的,沒有多餘的給大侄子。”
他們要是不去山上挖野菜、弄野果、打獵物,那些糧食是真撐不到年後,畢竟他們頓頓都要吃飽肚子,而不是像在沒分家的時候一樣。
“三弟就算不打盆水照照自己,那你也看看你那一家子,個個都比沒分家的時候胖了不少,你們糧食還不夠吃的,這話說出去誰信。”蘇老大不太高興的道。
大郎讀書那是給整個蘇家光宗耀祖,三房将來也是要沾光的,當然得出些東西,要是依着他的意思,光拿些吃食怎麽夠,等明年收一茬糧食,得出銀子才行。
“就是因為前頭吃得多,後邊糧食就不夠吃了。”蘇老三嘟囔道,“咱們家哪出過什麽讀書人,也不是什麽富裕人家,何必送大郎去讀書,有那銀子還不如攢下來買幾畝地。”
前邊這句話是糊弄人,後邊這話蘇老三說的可真心誠意,讀書有什麽用處,老蘇家就沒有讀書人,還是種地靠譜,多買幾畝地比讀書重要多了。
“三叔別見不得別人好,不拿東西就不拿東西,我們家不稀罕,等将來我出息了,三叔別眼巴巴的再上門。”蘇大朗高聲道。
他就算不能像爺爺奶奶說的那樣做大官,那最起碼也能考個童生,做個先生吧,那也威風的很,比三叔種地威風多了。
這話蘇老三不接,他雖然不覺得大郎能讀出個名堂來,但是萬一呢,萬一老蘇家祖墳上冒青煙兒。
蘇苑倒是替她爹答了:“三房不往外拿東西,将來大哥出息了,我們必然也不會上趕着要好處沾光,大哥,還有大伯、大伯母、爺爺奶奶就放心吧。”
話說到這兒,再好的團圓飯也沒滋味兒了,更不要說這一頓團圓飯原也不怎麽豐盛。
一方面是要送大郎去讀書,家裏頭能省則省。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氣三房帶來的東西少,就帶了十個雞蛋、半籃子野菜幹,這還想吃好東西,得了吧,原本準備好的雞和肉收起來了,滿桌子沒有一點葷腥。
吃過團圓飯,三房沒留下來守夜,回家吃第二頓去了,一年就一個除夕,蘇苑也想吃點好的。
老宅這邊也很有意思,三房的人一走,人家就加餐,藏起來的雞和肉都拿出來,再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