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人間歷練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上有天庭,下有地界。存于乾坤間之衆生靈,以人為貴。

地界初始神玄冥,在暗世化光自創生靈遂成四大古族,東域許靈族、西域羅剎族、南域九泉族、北域上邪族,命其分而治之,留中域為獄界通道,納七情六欲堕落者,待其因果償還後方能重歸輪回,再以人身證道。

然獄界初啓至今,堕落者不計其數且循環不息,世界日漸宏大難控,促使人性複雜而致因果是非難辨,故而,修正地規亦需與時偕行,革故鼎新。地界各域君主萬年一更疊,每逢交接前期,未來地君必去人界歷練,閱人之七情六欲,觀世間因果歷然。

此番,年輕地君來人界之際,正值兩漢交替年間,風雲動蕩。

西漢末年,天災人禍層出不窮,百姓流亡。外戚權臣王莽篡漢,稱帝改國號為"新"(9年),定都長安。為緩民生危機,王莽效仿周禮推行新政,欲重建"堯舜之國",雖為新朝,卻托古改制。然天下初定,元氣重傷之際,大肆變革令民衆未受其利,反受其害,從而事與願違。

且新朝十五年間,旱災、澇災、蝗災、霜災、地震等接連不斷,四方百姓因饑寒窮愁或為盜賊,或起兵造反,王莽天鳳五年(17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王莽地皇四年(23年),綠林軍推崇劉玄稱帝,改元"更始",直驅長安,斬殺王莽。次年後,赤眉軍擊敗綠林軍,立劉盆子為帝(25年),改元"建世"。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而在綠林與赤眉各立天子混戰之際,最終劉秀力挽狂瀾,稱帝改元"建武"(25年),國號為"漢",定都洛陽。

建武元年,冬十月癸醜,洛陽城。

寒意漸盛,秋風掃起一團團枯黃的落葉,氣候蕭殺,而城裏城外卻又異常熱鬧紅火。洛陽城的主要通道上車來人往,雀躍沸騰。

皇上車駕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這讓洛陽自遠在商朝受過榮幸,以及東周周平王曾遷都于此,再次成為了萬衆矚目的帝都。自此,洛陽城不斷有高官貴族出入,百姓們看熱鬧,一出出天大的好戲,以至于能以馬的數量和車的精美來識別官級高低,若是鸾雀立衡,羽蓋華蚤的那定是天子才能乘坐的金根車。

某日,四輛馬車從中東門大街上行過,引得兩旁路人好奇觀望,因為這幾輛平平無奇的,只有兩匹馬挽拉的車子,卻駛在唯有公卿尚書等大官人才能行的中道。

其中一輛,當車窗短暫開啓之際,剛好被兩位路人瞧見裏頭風光,車裏兩位天人之姿的女子朝他們笑意盈盈,其中一位穿紅衣的還揮手招呼。

看得路人目瞪口呆,好久才回過神來:"果真,有神仙陸續降臨洛陽,我們有盼頭了。"

他這麽說是因為聽聞當今皇上龍顏威儀俊朗,"身長七尺三,美髯眉,大口隆準,确是漢朝龍種,與衆不同",百姓雖未能見,但熱議傳言,人人誇其是天選之子! 當下看到這兩位女子時,他就聯想到皇帝更應該是神仙姿容。

這人身旁的女子鼻子一酸,抹着眼淚應道:"這麽多年來天災人禍的,多少人都覺得做人太苦,僅僅求個平安也很難,如今,謝天謝地,終于能苦盡甘來......"

在他們議論間,馬車已走遠,踏飛一地的落葉,枯黃又緩緩旋至地面,疏松地鋪上一層毯。

Advertisement

那幾輛車子在中東門前停駐,守衛斜目瞧向毫不起眼的馬車,最前方的禦者騰下車,向走近的守衛嘀咕了幾句,遞上文書。另一滿臉絡腮胡的守衛,挺着魁梧的身材,乘機圍着那幾輛車繞了兩圈,查看有何異樣。前面兩車坐了人,後面兩車裝了些日常用具,還有許多書籍。

正在閱文書的守衛長得比較瘦矮,于是踮起腳,在車窗開啓時,朝裏面望了幾眼,随即笑得皺起臉向禦者點頭哈腰:"原來是尚書府介紹的大人。" 遂命人速速敞開大門,恭敬地放了行。

絡腮胡見他目不轉睛地望着遠離的車子,朝他肩膀拍了下:"陳老弟,你目瞪口呆的,這是咋了?我們又不是沒見識過達官顯貴。"

被同伴點醒,矮守衛嘶地吸了口氣,長籲短嘆道:"你說咱們都是人吧,為何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除了出生貧富貴賤,連外貌也有天壤之別。"

"咦,何出此言?"

"我剛才瞥見那車裏的三位男子,各個生得天生貴氣,俊美無比,唉,這世間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投胎需投得好,瞧我這歪瓜裂棗的。" 矮守衛不免又嘆了一聲。

"咱們啊,估計是前世不濟。不過話說回來,兵荒馬亂的年代,能好好活着就是福氣喽! 你看新朝皇帝在位的那些年,時常大旱大澇,還有蝗災地震的,活活餓死了多少人,我聽那些從關東逃來洛陽的人說,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絡腮胡啧啧搖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慶幸自己還能保住小命。

"哎呦呦," 矮守衛撓着頭皮回道,"你提及那位前朝的,想來真可怕,尊貴時在萬人之上,最後落得個天怒人怨,死了還被分屍盡食,頭懸宛城,可真是慘呦。"

秋風冷寂,吹得兩位縮緊腦袋,還因剛才的對話起了一陣雞皮疙瘩,趕緊各歸各位,搓手取暖。

剛才遠去的車輛沿着南宮外緣穿過,經上西門,半個時辰後在洛陽城西面的偏遠處停駐。

車頭的禦者和兩位仆役很利索地将車上的大小箱子搬進府內,一進屋,這幾人竟倏然分身變成十來人,分工四處打點。

最前方那輛車裏下來的三位男子,其中穿銀色錦袍的公子舒了個腰,語調慵懶地道:"總算到了,為什麽不住在城裏熱鬧些的地方?" 說話的這位是地界西域的未來君主,羅剎明。

"我們是來歷練,不是來玩耍的。" 另位邊說邊擡腿往府內走去的少年,玄衣簡潔,形容清冷,正是地界北域的未來君主,上邪無絕。

羅剎明擡眉呲道:"無絕,你果真是了無生趣。"

"确實,和他相處久了,會變成木頭人。" 後面的紫衣少年應和了一句,他是上邪無絕的弟弟。羅剎明扭頭朝他眨眨眼:"相陵,哪天我們一起去逛……" 上邪相陵沒聽完他的話,已徑直走向另輛剛停住的馬車,去接迎從裏面下來的兩位女子。見此情形,羅剎明嘴角一提,現出鄙夷的神色:"真是女人的跟屁蟲。"

上邪相陵雖然聽見了,卻毫不在意,面帶笑容地對兩位女子獻殷勤:"路途辛勞了吧。"

梳着滿頭小辮子的紅衣女子假裝哀怨地道:"從長安到洛陽行了四五天,我呢,不但坐得腰酸背痛,還無聊透頂! 長歡就愛看書,也不和我多唠嗑。" 随即,她大大咧咧地笑着挽住白衣女子的手臂。

這兩位分別是九泉苗苗,未來南域君主。靈長歡,未來東域君主。

"哦,什麽書?" 上邪相陵好奇低頭,看向白衣女子的手中之物。

靈長歡将書往身後掩去,溫潤秀雅的容顏閃過一絲羞澀。

九泉苗苗俏皮地笑道:"她看什麽論語還有詩經的,有時會在車上讀些給我聽,子曰子曰,還誇人間的詩歌寫得優美動人,我只記住了一兩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什麽什麽的,記不清了……" 苗苗搖頭晃腦,說話間打了個哈欠,全然沒注意到靈長歡的臉頰浮現出桃紅。

靈長歡望了上邪相陵一眼,垂目拉着苗苗往府裏走:"我們去看看安身之處,在長安住了七年,如今趕來洛陽,不知道能不能很快适應。"

九泉苗苗嘟嘴咕哝:"原本在那裏已經住習慣了,可憐的長安,這些年頻繁易主,更始軍攻入那會兒還火燒未央宮,有時我真想顯靈吓唬吓唬,特別是對那些暴君惡人,大聲地告訴他們,善惡因果,終有報應!"

靈長歡回道:"這些年看到如此多的慘象,我也時常于心不忍,但人間的事情,我們不便幹涉。幸好,當今這位皇帝看似能平複長年的混亂。況且我們再在人界住三年,也就回去了。"

九泉苗苗的嘟嘟嘴翹得更高了,分明很喜歡向這位姐姐撒嬌:"我才不想這麽早回去! 在人界挺快活,新鮮事兒多。"

兩位女子邊說邊走進府內,這是上邪無絕負責尋到的一座空置的鹽商府邸,作為衆人在洛陽的居所。她們東瞧西望,一會兒賞花園,一會兒觀池塘,再去各自的卧房探了一番,才去到廳堂。

上邪無絕正沉着臉坐在廳堂喝茶,見她們磨磨蹭蹭,身後還有如影相随,走得更加悠閑的上邪相陵,便道:"我們有要事在身,在人界歷練這十年間,需各自觀察記錄百位凡人的因果,以便等我們繼位後,度量現有的地規是否需要改變。各位的進展如何了?"

聽他這麽一問,九泉苗苗笑盈盈的小圓臉耷拉下來,她至今只記錄了四五十位。

靈長歡坦然回複:"我還有十八位,攸關生死的大責絕不能求快,而且在如此動蕩的年代,前後兩漢交接,中有新朝改制,災荒戰亂接連不斷,人的各業與共業糾纏在一起,因果是非尤其難辨,所以,公正很重要。"

"好好好," 羅剎明鼓着掌,亮出調戲的目光,"靈長歡,果然是傳聞中的最大仁大義的未來地君。" 他翹起二郎腿,也不講明自己的數字,只說道:"我羅剎明自來堅決果斷,很快就能完成任務。"

上邪無絕擱下茶杯,掃了他們一眼:"我這邊,目前僅剩一位了。"

上邪相陵不太服氣他的口吻,回道:"你觀察的那些人不是戰死,就是餓死病死的,連那極能折騰的新朝皇帝王莽也死了,被綠林軍擁護的更始帝劉玄也死了,那位放牛娃皇帝自己也心不甘情不願的,被你盯上的人幾乎無一幸免。這所剩的一位,你想選擇誰?"

上邪無絕淡然複道:"當朝皇帝,劉秀。"

--------------------

素材簡納,主要信息來自史書資料及網絡: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引自[幼學瓊林],又名[幼學故事瓊林],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其他是作者自編。

新朝: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歷時15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由當時外戚權臣王莽所建立,建都長安,改名常安。

王莽和其新政: 請自行深閱資料,因為王莽是位極有争議的歷史人物。

作者記: 王莽在位15年,死後被罵了兩千年。其實他确實想效仿周禮,新政的本意也是為緩和社會矛盾,為百姓考慮,但建新朝,卻用古制,在當時元氣大傷的社會是不适應時代與人性的,從而物極必反,連續的天災人禍,民怨沸騰,導致他最後死了還分屍盡食,頭懸宛城,那頭在後世還被收藏了兩百多年。所以,身居高位者,得失也會更大。

綠林:

[漢書 王莽傳下] :"是時,南郡張箱、江夏羊牧、王匡等,起兵雲杜綠林,號曰‘下江兵’。衆皆萬餘人。"

西漢末,新市人(即今湖北京山)王匡、王鳳等聚集在綠林山中(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至萬餘人,在王莽天鳳四年(公元17年)起事。綠林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地點。後遂稱除暴安良的英雄為綠林好漢。起義軍反對王莽政權,于公元23年推舉劉玄當皇帝,國號“漢”,改年號為“更始”。歷史上稱這個政權為更始政權。

天鳳:

天鳳是新朝時期王莽的第2個年號(14年至19年),共計6年。

地皇:

地皇是新朝皇帝王莽的第3個年號(20年-23年九月),也是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共計4年。

赤眉:

新莽末期,以樊崇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為區別于王莽的政府軍,以赤色塗眉為标志,故稱。語出《漢書 王莽傳下》:“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漢書 王莽傳下》:“赤眉樊崇等衆數十萬人入關 ,立 劉盆子 ,稱尊號。”

赤眉軍于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由農民組成。

随著赤眉軍的發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約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遭挫敗,赤眉軍發展到十萬人以上。 23年,更始皇帝劉玄已即位并攻入長安,赤眉軍先是願意降于更始,但雙方随即再度開戰,25年赤眉軍擁立漢宗室劉盆子為帝。

劉玄:

漢朝宗室後代,漢景帝劉啓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公元23年,綠林軍推崇劉玄做皇帝,年號"更始",所以劉玄又稱更始帝。

劉玄登基後生活奢華糜爛,又殘殺賢良,不納忠言直谏,還濫授官爵,所用非人。結果,勝利後的綠林軍很快便上下離心,四方怨叛。劉玄在長安又縱容綠林軍燒殺搶劫,很快便大失民心。更始三年(25年),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之下,更始政權土崩瓦解,劉玄被迫向赤眉軍出降,最終被赤眉軍所殺。

劉盆子:

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王莽篡位後,西漢滅亡,為庶人,放牛娃,後曾被赤眉軍立為皇帝,年號"建世"(公元25年),劉盆子本人不喜歡當皇帝,實為傀儡。在劉秀建立東漢後,封劉盆子為趙王劉良的郎中,後來劉盆子因病雙目失明,劉秀又奉養了劉盆子終身。

劉秀:

這麽有名就不廢話了。

據說他"身長七尺三,美髯眉,大口隆準,确是漢朝龍種,與衆不同。" 來自後漢書(?)

新朝天災(來自網絡已收集的信息):

以下就是史書所記載的在王莽時期,新朝15年所發生的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小規模并未列舉):

公元8年: 春,地震。《資治通鑒孝平皇帝下初始元年》

公元9年: 真定、常山大雨雹。《漢書 王莽傳中》

公元11年:瀕河郡蝗生。《漢書??王莽傳中》

河決魏郡,泛清河以東數郡。《漢書 王莽傳中》

公元13年:夏,四月,隕霜殺草木,海瀕尤甚。六月,黃霧四塞。秋,七月,大風拔樹,飛北闕直城門屋瓦。雨雹,殺牛羊。《漢書 王莽傳中》

緣邊大饑,人相食。《漢書 王莽傳中》

公元15年:邯鄲以北大雨,水出,深者數丈,流殺數千人。《漢書 王莽傳中》

公元16年:三年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關東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漢書 王莽傳中》

是月戊辰,長平館西岸崩,邕泾水不流,毀而北行。《漢書 王莽傳中》

公元18年:荊、揚之民率依阻山澤....連年久旱,百姓饑窮。《漢書 王莽傳下》

公元19年:是時,關東饑旱數年。《漢書 王莽傳下》

公元20年:是月,大雨六十餘日。《漢書 王莽傳下》

遇枯旱蝗螟為災,谷稼鮮耗,百姓苦饑。《漢書 王莽傳下》

公元21年:秋,隕霜殺菽,關東大饑,蝗。《漢書 王莽傳下》

枯旱霜蝗,饑馑薦臻,百姓困乏。《漢書 王莽傳下》

公元22年:大旱,關東人相食。《漢書 王莽傳下》

夏,蝗從東方來,蜚蔽天,至長安,入未央宮,緣殿閣。《漢書 王莽傳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