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錦瑟成灰
除了逛學校外,這段時間裏,白起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網吧了。通過網絡,白起終于得到了程帆和江島的消息。程帆仍然在建州複讀,江島則去了北京讀書。白起通過網絡空間,看到了江島的一篇日志,叫《錦瑟成灰》。他的文字,竟無緣無故刺痛着白起的內心——
“我們彼此記得。明明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可是站在現在。我們能做的只有這樣多。生活平淡幹淨。像木棉樹一樣溫和。像合歡花一樣漂亮。在失去了很多的世界。我一個人。努力的生長。我記得我說過。我再也不要看到朋友難過。可是現在。我也只是放棄。我不能成為誰的救贖。我能做的。只是陪着誰一同沉溺。可是若你愛我。你不會願意看到。那麽我會好好的。茍且的。連同你的生活一起享受。我會很好的活下去。今天我對一個人說。慢慢的你會發現。快樂是不重要的事情。我的世界冰涼。開滿白色的雪花。疾風肆虐。重要的是活着。不是快樂。不是幸福。甚至不是自由。誰對我說過。你要堅持你的自由。你不要忘記你的夢想。在我們背道而馳以後。這樣的堅持喪失意義。誰明白呢。我堅定地活着。你要知道。這已經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不停的說話。一切毫無目的和意義。終究是該停止的。我會是一個正常的孩子。結甜美的果實。”
軍訓就快接近尾聲,白起和李立都被刷到了“拉芳”——垃圾方陣。這也好,不用在“閱兵式”上,為了走過場給領導看,而訓練的那麽辛苦。李立在休息的時間裏,掏出手機給白起拍了幾張照片。當時白起還沒有用手機,所以這幾張照片非常珍貴。李立簡直就是白起的一個大活寶。有一天晚上,白起和他一起逛到了隔壁的幾所大學。路上,他津津有味的和白起談論着自己的學業。從那時開始,白起就知道了李立是個非常好學的孩子。
開學以來将近一個月,也就是軍訓即将結束的那天,李立、範凡和白起去照相館拍了軍裝照紀念。随着攝影師咔嚓的一聲,他們一個月的軍訓就轟轟烈烈地落下了帷幕。
大學裏的第一個寒假,白起回到家鄉建州城,見到了程帆。程帆複讀的學校不是在五中,而是建州高級中學,離市一中不遠。程帆還沒有放假,他們還要一段時間的補課。那天,白起獨自逛過市一中後,便來到建州高級中學。程帆在上晚自習,白起在樓下等待。終于他們下課了。程帆帶着白起去了他住的地方,在市一中後面的那個村。程帆和他的一個老同學一起合租,各人一個房間,不是獨立的房間,而是相通的。時隔四年後,白起和程帆再一次睡在了一起。那一夜,冬去春來,天氣轉暖。白起學着程帆脫去了內衣,打着赤膊躺進了被窩裏。白起忍住手賤,緊緊抱住了程帆。白起又一次體會到了什麽叫共枕難眠。
大學裏的第一個暑假,白起沒有回家,應該說是不敢回家。白起越來越感覺自己是個另類。白起找了個兼職,但是沒有做多久。暑假過後,蘇昊托人給白起帶來了一個東西,讓白起不再需要去網吧。之後,白起便認識了楊洋。白起始終覺得,認識楊洋是自己踏進這個圈子的開始。
那時的白起,有了一臺屬于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關于電腦的配置,白起沒有太高的要求。對白起而言,電腦的用途無非就是三個——浏覽網頁,交友聊天,看影視劇。而在白起的潛意識中,這三個用途或多或少又都朝着一個目标在發展,那就是認識自己,找到組織。
雖然在讀中學的時候,白起就意識到了自己的與衆不同,但白起不曾有時間去認識自己,更沒有機會尋找組織,或者說是沒有抓住機會——白起曾一度知道,班上有個同學就是自己的同類。上了大學之後,白起開始花時間去認識自己。
認識的途經無外乎就是互聯網,或是混跡于公寓網吧,或是在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由于按小時計費,白起的經濟狀況不允許花太多時間。還有其他途徑的話,當然就是陳列于生理學和心理學書架上僅有的幾本性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但那裏面的有關內容只有寥寥幾頁。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白起終于認識到自己屬于一個占有比例為4%到10%的少數群體。利用業餘的時間,白起學習了有關這個少數群體的所有理論知識。與此同時,白起發現自己的秘密變得越來越沉重,白起越來越無法融入那個大多數是異類的集體,白起越來越感到寂寞和孤獨。
現在有了一臺自己的電腦,白起便可以每天花上好幾個小時查看相關的資料,觀賞相關的影視劇。但沒幾天的時間,白起就意識到了新的問題,即自己已然認識了自己,找到了組織,任何的資料和影視劇都不能再釋放白起的孤獨感了。于是,白起在潛意識中有了一個新的計劃——白起要從理論走向實踐,白起要認識一個同類,白起要加入這個組織,白起要解放自己的孤獨。但顯然白起沒有在互聯網裏找到組織的根據地,要不然也不會總是泡在校內網和大學論壇裏。
直到國慶假期的一天,白起按慣例打開互聯網浏覽器,登入大學論壇,随意地浏覽上面各種五花八門的帖子。這時,白起的目光極其敏銳地發現,那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敏感詞意外地出現在了一個帖子的标題上。打開帖子,一個網絡聊天工具的群號赫然寫在上面。白起的內心像一朵花兒綻放開來——白起找到了組織的根據地。迫不及待地,白起通過聊天軟件加入了這個群。然後機緣巧合般,白起在群成員裏發現了楊洋。白起看了楊洋在群裏的資料,當白起看見楊洋的故鄉是建州市的時候,白起驚喜得從椅子上跳了起來。白起是多麽的幸運,白起在遠離家鄉的長沙市,找到了自己的同類,而且還是個老鄉。
白起果斷地把楊洋加為了好友,并以老鄉的身份和楊洋進行了第一次交流。經過互相了解,白起知道了楊洋就讀于長沙市的醫學院,和自己同歲但低一個學級,高中不是同一所中學。在第一次的交流中,他們都沒有談及同類的話題,但互相添加了校內網的好友關系。白起在校內網上看到了楊洋的頭像照,那是甜美、溫馨的一張笑臉。下了線之後,白起暗暗竊喜知道楊洋的身份,而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給楊洋。白起自以為楊洋在明,而自己在暗中守護着秘密。這一次的交流,足以讓白起高興了幾天。
幾天後,國慶假期結束後,白起面臨着一項重大又好玩的學習課程。學院安排他們學級三個專業的全部學生去工廠實習一個月。白起所學的專業名稱很長,叫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簡稱機自。另外兩個專業分別叫車輛工程和工業工程。X南大位于長江以南,這次實習是到一個汽車工廠,在長江以北的十堰市。每個班級都安排了一位帶隊教師。全體師生都是乘坐火車(教師硬卧,學生硬座),需要一天或者一夜的行程。白起沒有告訴楊洋要去實習的事情,線上聊天的時候,白起猶豫了一陣要不要說,最後只是要了楊洋的手機號碼。有時候,白起慶幸自己生活在網絡技術發達的時代,他們既有電腦那樣的神物,又有手機這樣的好東西。當手裏拽着有楊洋的號碼的手機,白起一點都不覺得寂寞和孤獨了。白起覺得離楊洋好近好近,只要動個拇指就能進行文字交流,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雖然白起此時還不敢冒然撥通楊洋的電話。
傍晚的時候,全年級大批人馬轟轟烈烈地出發了。他們以班級為單位自行到達火車站,然後全年級集合進站上車。白起所在的機自四班共有28人,女生占有比例約為7。14%。這次去實習的路上,白起竟意外地有一些興奮,或許是因為極少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這次,白起似乎就天真地把實習當成了集體旅行。白起特意帶了一本雜志,MP3裏則裝滿了關于旅行的歌曲。但集體旅行終究與一個人旅行不同,一個人旅行可以很文藝,但集體旅行就是要接地氣的玩鬧起來。進站上車後,火車外面的天色漸漸暗淡了下來。胖子拿出了撲克牌,喊,打牌打牌,一缺三。很快,範凡響應了胖子的號召,一缺三變成了三缺一。然後範凡叫了白起一聲,問,玩不玩,友誼第一,輸錢第二。白起心想自己除了在教室裏上課之外,就難得跟大夥聚在一起了。于是索性扔下了雜志,摘下了耳機,加入了打牌的陣容裏面。在班上其他27位同學中,範凡是讓白起覺得最親密的一個。事實上,白起已經暗戀範凡很久了。
白起和範凡彼此熟悉起來,是因為一個社團活動。這個社團叫強學會,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為口號。社團組織有兩個活動,一個是晨跑,一個是講壇。晨跑是為了響應“野蠻其體魄”的口號,會員每天清晨六點半在湘江邊晨跑。講壇則是為了響應“文明其精神”的口號,每周有一位會員在臺上演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當時,是白起率先看到了社團的招新海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