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稍晚一些時候, 邢妻和隔壁的程氏、林黛玉母女也得了消息。程氏和林黛玉第一時間讓人帶話過來,表示會全力支持邢岫煙。可邢妻卻當場跳了起來,她顧不得許多,直接就沖到女兒屋裏, 道:“丫頭, 你該不會又想買地了吧?”
而且一買就是一座山。
邢岫煙連忙丢下寫了大半的書信起身迎接。
邢妻道:“不忙, 你先跟為娘說清楚。是不是這樣!”
“是的。”
“你!你是不是瘋了?你以為外頭對你的事兒一無所知嗎?你怎麽不想想外頭對你的風評?”
邢岫煙道:“然後阿娘, 女兒就應該坐着看着災難發生?阿娘,您不是不知道,去年外面也在鬧災, 只不過出于安定人心的需要因此被強壓了下去而已。再往前數, 算上去年, 今年已經是第五年了。”
連着五年鬧災!
這意味着什麽, 還用多說嗎?
一個不小心, 就是又一個黃巢起義!
邢岫煙一點都不想做秦婦吟裏寫的長安女人。
“可是……”
“阿娘。這件事情女兒會請示義父。反正女兒手裏還有兩萬兩銀子是義父給的。這山就是買下來了, 也應該挂在林家名下。”
但是她會極力争取, 争取多儲備一些糧食争取多安頓一些人, 争取在即将可能出現的亂世之中多一些活下去的資本。
林如海的回信比邢岫煙料想得要晚一點,但是回信裏面附帶了一張紅契, 卻是餘家坳後山的地契, 已經在戶部上了魚鱗冊。
林如海還在回信中明确告知邢岫煙, 讓邢岫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林家會全力支持。
Advertisement
第二天, 江彥之也急匆匆地來到了餘家坳。
江彥之見到邢岫煙劈頭的第一句便是:“邢郡君, 請問您願意為百姓做到哪一步?”
邢岫煙正色道:“願負天下人。”
這個負不是背棄,而是負擔、承擔。
“好。”江彥之對着邢岫煙長揖道,“下官會盡展所學。”
說完就起身往外面走。
他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對餘家坳水文的考察。
邢岫煙連忙叫住了他, 并讓人取來了她繪制好的餘家坳地圖全集。
“時間不等人。這是我繪制的地圖。大人請看一看。因為接下來,我們需要跟時間賽跑。”
二月是北方融雪的時節,北方各地累積了一個冬天的雨雪會在二月裏化盡,然後順着河流奔赴大海。在這個過程中,往往伴随着洪澇災害,一個不小心,就是一片澤國。
在洪水的面前,管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不過是蝼蟻而已。
江彥之大喜:“原來郡君還有這等本事!這樣我們就能省下至少三天的時間了。”
飛快又仔細地看完了地形圖,江彥之拿起最後一張,道:“請問郡君,這可是您對後山的規劃圖?”
“對。我聽說嶺南一帶,山地險峻,因此當地人多住在吊腳樓裏。吊腳樓是用竹子搭建的,;樓上住人樓下圈養家禽牲畜。西山那邊有一片竹海,後山上樹木也多,就是不知道工部有沒有這樣的人才,指揮百姓在半山腰上搭建吊腳樓。還有,我還打算在半山腰上修建灌溉渠,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山地灌溉問題,另一方面,我很擔心洪澇發生之後的飲水問題。大水之後容易爆發瘟疫,幹淨的飲水會很重要。還有山洞,也要收拾起來,也許還能多住幾個人。”
江彥之道:“郡君請放心。下官曉得,下官這就寫信給工部員外郎蔣偉蔣大人,灌溉渠交給他,最是妥當不過了。”
因為事情緊急,江彥之也不廢話,直接就走了。
莊子上的工程開始了。林如海不但為邢岫煙買下了餘家坳後山,還為林黛玉買下了整座西山,讓姐妹二人省了許多事情。湛也表示了會全力的支持,雖然他年紀大了,爬不動山,可是他可以支使自己的兒子、孫子。
餘家坳這邊全方位建設開始了。
不得不說,餘家坳這邊的百姓真的是平安順遂的日子太久了,普遍缺少危機感。林黛玉和邢岫煙兩個都急得跳腳了,他們卻有相當一部分的人認為這兩位姑娘是杞人憂天,認為林家和邢家是錢多沒地方花。
為此,林家和邢家不得不去縣裏乃至是鄰縣雇人。
吊腳樓工程、山腰灌溉渠工程和開荒工程,三大工程同時進行的,這方面工部官員最是擅長,有他們分配工作,又有林念林煜父子不時巡視,還有林家那一群做慣了事兒的管事跑腿,或者去別處調遣錢糧,或者去監督工程,或者安頓流民……
總之,莊子上雖然喧嚣,偶爾還有雜音,可是依然井然有序、進展迅速。
三月三桃花汛,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黃河流域就會有難民外逃。這一年也不例外。三月裏,縣裏就出現了流民。這群流民應該是跑得最快的,雖然衣衫褴褛一臉疲态,但是在流民這個群體裏面可以算是體面的了。
聽說餘家坳這邊有富戶需要招募人手,這些流民紛紛往餘家坳而來。
時間一點點地推移,青溪的水位越來越高,餘家坳這邊的流民就越來越多。就是已經搬到了半山腰的邢妻和邢岫煙母女也嗅到了不詳的氣息。
為了安全,林家母女的吊腳樓跟邢家的吊腳樓緊挨着,通過一條大約一丈多長的竹橋,可以在林黛玉閨房和邢岫煙閨房輕松往來。
到了這個時節,林家和邢家也顧不得新屋子要晾半年才能入住的老規矩,只讓屋子吹了半個月的風就搬了進去。
沒有辦法,青溪的水位越來越高,莊子上的流民也越來越多。就是林家的管事現在外出也不騎馬,而改為乘船出行了。
外頭的事情有人擔了去,不等于邢岫煙和林黛玉兩個就沒事兒。相反,她們的任務也很重。程氏和邢妻要協調調度那些雇工的口糧問題,指揮管事們配合林湛一家三代的工作,而林黛玉和邢岫煙這對姐妹要管着山上上上下下幾千號人的嘴巴上的事情。
米面紅薯的儲備,還有山地的種植情況,都需要她們費心。
也虧得剛剛過去的冬天,兩座莊子上往京裏賣了一個冬天的葉子菜,大家都有經驗,要不然,只怕事情更多。
這日,在內議事廳裏,細瘦細瘦、伶仃腿兒的徐婆子就道:“姑娘,今年的雨水多,雖然之前我們餘家坳從來沒有發生過,可是外頭卻不少見。小的以為,我們可以在山上可見的地方種一些苜蓿。”
衆所周知,苜蓿的根很深,不怕旱不怕澇,因此苜蓿也能預防山體滑坡,不過,使用苜蓿預防山體滑坡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能在山坡上的苜蓿地裏放羊,羊吃草是連根一起吃的,如果将羊直接放養在苜蓿地裏,反而會造成土地松動引起山體滑坡。
邢岫煙道:“可以。不過,這裏需要各家配合,一定要把牲畜栓好了,尤其是羊!絕對不能讓它跑出去!誰若是犯了,第一次扣三個月的月錢,第二次,直接攆到山下去!”
為了防止山體滑坡,林家和邢家早就下了死命令,不許莊子上養羊。可是她們管得了自己的佃戶管得了自家,卻管不了餘家坳後山的村民。因此只能跟那些村民做出約定。
可到底有沒有用,那真的只有天知道!
就是林黛玉和邢岫煙也只能慶幸,原餘家坳後山村民住的吊腳樓不在這片。
“是。”
衆仆婦齊聲應了。
她們不但需要照看自家的牲畜,她們還要盯着餘家坳那邊的村民,防止他們壞事兒!
還真別說,以往只覺得那餘秀才一家不靠譜,如今大家可算是看出來了,這家人做的,那叫人幹事兒?!帶頭養羊的,就是他們!
只是上頭的兩位姑娘未曾定親,有些事兒不好傳到姑娘的耳朵裏面罷了。其實她們這些人,哪個不知道?!
“豆子和蚯蚓的情況如何?”
白芝家的立刻出列,道:“回姑娘的話,我們的豆子都是種在木箱子裏的,蚯蚓也是。只是餘家村裏的小孩子不懂事,看見我們養蚯蚓,就偷偷地跑到山上挖蚯蚓,已經鬧了好幾回了。”
林黛玉道:“我記得叔父早就吩咐過,不收蚯蚓。”
白芝家的道:“大姑娘,後山那些人就是一群刁民!我們好話歹話都說盡了!他們哪裏要聽!如今,我們也只能慶幸他們住在那一邊,不跟我們一起。”
林家和邢家搬上來的時候可不是兩手空空地搬上來的,什麽圈養的雞鴨豬,都一起搬進了吊腳樓。所以看那些吊腳樓就知道,那些雞鴨和豬都關在四四方方的大籠子裏的,肯定是林家和邢家的。樓下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雞籠鴨籠,而且髒兮兮随時都有可能踩到雞屎鴨屎的,肯定是原本後山的村民。
因為冬天葉子菜的賞錢,林家和邢家的仆婦、佃戶們聽話,可是原本餘家坳後山的村民就未必了。
雙方沖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邢岫煙聽說,也只能嘆息一聲。
全民文盲率高達九成注定了這樣的結果。不讀書不識字,就意味着服從性低,沒有看到慘重的代價,沒有意識到這些代價是他們本來不用支付的,他們不會認為到自己有錯,只會覺得是林家和邢家看不得他們好!
林黛玉便問:“那些流民可聽話?”
白芝家的道:“回大姑娘的話。這些流民身無長物如今就指望着我們吃喝,自然聽話。”
“那就好。”
餘家坳後山的村民就那麽幾十戶,一百多號人,流民的數量多得多了!只要流民不亂,邢岫煙和林黛玉就不用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林黛玉又問:“雨水的情況如何?可有江大人的消息?”
現在最需要擔心的,就是這跟漏了一般的老天。
打進了三月,天上的雨水就沒有停過。不是中雨大雨,就是綿綿細雨。這是最讓邢岫煙擔心的。因為暴雨和連續下雨都有可能造成山體滑坡,可是人們會對暴雨警惕,卻未必會警惕連綿細雨。實際上,連綿細雨比暴雨更容易造成山體滑坡。
邢岫煙已經盡力周全,但是,後山的那批人根本就聽不進去,她也無法。
“回大姑娘的話,情況很不好。蔣大人說,他只能盡力而為,帶着人搶修灌溉渠和排水渠,希望能起些作用。至于江大人那邊,還沒有消息。”
預測降雨的事兒是欽天監的活計,可是江河水位問題卻是水文博士的事兒。如今江彥之毫無音訊,不免讓人擔憂。
邢岫煙道:“煤炭儲備可夠了?李家村那邊情況如何?如果兆頭不好的話,讓姚元方帶人來餘家坳。”
“是,姑娘。”
沒辦法。李家村那邊更怕水,本來就地勢低窪,周圍也沒個遮擋,一旦鬧水災,只怕什麽都不會剩下。橫豎從去年冬天開始李家村那邊源源不斷地把新開采的褐煤運到餘家坳,有的已經在葉子菜的暖房裏用掉了,可剩下的卻被藏進了山洞。燒過的蜂窩煤渣混上一成的褐煤沫子制成的新蜂窩煤煤球一樣可以用來燒水做飯,山洞裏面有水,灌溉渠有幾段也能使用,再加上糧食儲備,基本可以滿足需要。既然如此,也是時候召回李家村那邊的莊戶佃戶了。
林黛玉又問:“山腰下面新開的紅薯田如何?有沒有泡爛的跡象?”
“回大姑娘的話,這倒沒有。我們的紅薯好着呢。”
後山和西山好些地方,從半山腰到山腳都新開辟了一塊一塊連成片的紅薯田,因為排水溝做得好,地勢高,這些紅薯的長勢還算不錯,雖然還沒到收獲的季節,但是葉子長得飛快,用油炒了,就是一個菜。
只是就連邢岫煙和林黛玉兩個也都吃了近一個月的紅薯葉子紅薯藤,都快吃吐了,可是這天上就跟漏了一般,雨就一直沒有停過。
林黛玉道:“這快五月了吧。要不要搶收麥子?”
其實按照正常年份,麥子要到五月中下旬才能收,而且最好是在天晴的時候收,不然麥子淋了雨,不要兩天就會發芽,可是眼下已經顧不得了。連餘家坳這樣的地方都已經接連下了三個多月的雨,只怕再等下去,洪水來了,會顆粒無收。
不止林黛玉有這樣的擔心,程氏、邢妻和邢岫煙乃至是莊頭和蔣偉都有同樣的擔心。
也就是五月初二,連流民都發動起來為林家和邢家搶收麥子,也就是這一天,江彥之跟着李家村的邢家莊莊戶們一起來了餘家坳。在衆目睽睽之下,餘家坳後山村民居住的那片山體,滑坡了。
不止山腰上新建的吊腳樓,就連山腳原來的村子也被壓在了泥沙之下。
附近田地裏正在搶收麥子的餘家坳後山村民徹底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