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間:因果
第二天,皇帝再次看見到夕笙的時候,氣色很好。雖然他眼底的黑眼袋還是沒消,但是雙眼炯炯,已經是比初見的時候好很多了。有了當初氣宇軒昂一代明君的影子了。
他對夕笙也客氣很多。
至少他明白一夜安眠意味着什麽。意味着困擾他們幾年的東西已經消失了。盡管明白這東西并不能對他影響有多大,但是當它消失的時候那種輕松感還是讓皇帝很感激夕笙。
但出乎他意料,當他提出賞賜的時候,這個少年提出的要求。
見德妃?
猶豫片刻,皇帝還是同意了。因為少年所說的,正和幾年前他的八子離世有關。
當年他的八皇子死亡。但是德妃只得見了一眼這個皇子。後續的處理更是粗糙無比,乃至又一個三皇子的死亡。
八皇子的遺體離宮帶走了。但卻不是這麽對外公布的。皇帝選擇的是讓八皇子“離宮祈福”,同時删去了史書上關于八皇子的記載。後來的人們除了知道曾經有一個八皇子之外,便再也沒有關于夕笙的任何消息。乃至夕笙的名字,都不為人知,哦,不為皇帝知。
但皇帝還是記得當初他對八皇子的處置的。因為離宮的介入,而使這孩子失去了作為皇子的尊榮。對此,他所做的是對當時的德嫔進行補償。
但這個人說什麽?因果未消?
還有什麽因果未消?
皇帝還在想。
夕笙便說:“我聞皇宮西南角有污穢。”
不要忘了,當初皇帝只是把這件事情壓下去了,而不是徹查。所以,八皇子白死了。而更加無辜的三皇子也是白死了。幕後黑手還在。
夕笙也不知道幕後的人到底是誰,他也不感興趣。但是這也是因果,鎖在他身上的因果。雖然大部分都是德妃,但是還有一部分是那個幕後的人。
所以,他刻意提了一提。
Advertisement
皇帝聞言,眉頭便鎖起來了。
“朕會徹查此事。道長放心。”
如此,夕笙便安心放下此事。
當初的皇帝沒有動力去徹查,但是現在他有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現在的安眠,他也要查一個明白。
而只要皇帝願意查,作為天下最有權利的人,還有什麽查不出來呢?
而這些年來,因為八皇子之死皇帝對德妃的補償極多。
皇帝的補償并不能代表夕笙。所以夕笙還是要見一眼德妃。
雖然不太合規矩,但皇帝已經同意了。他說的話就是聖旨,就是規矩。
夕笙還記得當初的德嫔。
那些記憶依舊很清晰,但卻已經沒有當時的感情了。當初他是一個冷宮裏的皇子,她是一個冷宮裏的妃子。而現在,他是離宮宮主,她是四妃之一。
他早就找不回當初委屈期盼的心情。
現在的他,冷靜無比。
見到德妃的時候,是在一個輝煌的宮殿裏。
有垂簾肅立的宮女,有袅袅升起的紫煙,有亭臺樓閣、禦池花鳥,而上座的女子,華妝美服,妍麗端莊。
她的底子很好,因此,很美麗。但那厚重的妝容卻讓她顯得有些不自然,不過也只有這樣的妝容,才能遮住她面色的憔悴。
她看見白袍少年走進來,秀拔出群的少年面容讓她隐隐有些眼熟,但是她卻想不起來在何時見過他。她輕抿秀唇,提醒自己這是離宮的白袍人,強打起精神來。
前段日子她又夢見了她的八皇子。
她又是一夜難以入眠。
最初不是這樣的。
最初的時候,她從來沒有夢見她的八皇子。她只是以為八皇子的死亡是一個意外。後來有妖邪作祟,雖然她也睡不安穩,但是她沒有做夢。直到第一次白袍人來。
他們來的時候,她正受寵。失去幼子使她面上帶出一抹憂愁,令她比西子更憐三分。皇帝的憐惜與補償使她出盡了風頭。雖然她面上依舊有憂郁,但桃花人面,一看便知承恩日久。
他們來見過了她。只是遙遙一見,但是她分明看見他們看她的眼神——冷淡、厭惡。她當時便是一僵。一來不知道怎麽有人這樣直視皇帝的妃子,二來不知道他們怎麽就厭惡她。畢竟,他們素未謀面。後來她強自鎮定,勸解自己那是離宮的人,一群遠離人間的道士,對後宮嫔妃都是如此。然而,她後來再看去,發現那白袍人對別的嫔妃那真是目不斜視,全然的冷漠。
那時,宮中群妃聚集,只是為了給他們看上一眼,知曉是那宮的妖邪作孽。哦不,是妖邪在哪宮作孽。他們看過之後,也就散了。
後來有小道消息說,擾得整個皇宮都不安穩的就是三皇子。當然,那些嘴碎的宮人不止說了這些。他們之前還說過,榮嫔也就是三皇子的生母一直在伸冤。因為榮嫔在皇帝賞賜的時候拒絕了皇帝的賞賜,只求還三皇子清白。本來,這些都沒有人信沒有人理的,但是,榮嫔不是拒絕一次,不是喊冤一次,而是次次如此。聽說榮嫔本來可以升的位份都因此吹了。
宮裏不是剛剛有這些傳聞。德妃甚至就知道,那不是傳聞,那就是事實。因為榮嫔求過皇後,當着衆妃請安的時候求得情。她親眼看見,榮嫔憔悴的模樣,她記憶最深的就是榮嫔哭腫的眼。然而榮嫔的眼淚又什麽用呢?皇後鐵青着臉關了下了禁止榮嫔出她的院子的命令。這就是打入冷宮了。
她看着榮嫔被宮女拉走,心裏當時還想着她絕對不會像榮嫔這麽傻。一個兒子走了就走了,有皇帝的恩寵難道還不能生出第二個嗎?
再後來啊,那群白袍人就來了。
可笑的流言居然轉了話鋒,說起了,同樣是失去兒子,榮嫔和德嫔的區別。她初初聽到很是生氣。能有什麽區別?她的孩子是被害死,她所得到不是理所應當的嗎?而榮嫔,只能說他們好欺負,還太蠢了。否則,怎麽會是三皇子當替罪羊。
說到底,這宮中還是權利最大。
她狠狠罰過嚼舌根的幾個宮女,耳根便終于清淨了。
後來榮嫔死了。宮中的人終于看着她坐上四妃之一,都承認她是一個聰明人了,和榮嫔完全不一樣的聰明人。
但她開始做夢了。
本來記憶裏朦胧模糊的孩子忽然無比鮮明。她一次次夢見他躺在草叢中,眼睛茫然地睜大。
她開始恐慌。她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但這噩夢反複出現。她曾經心裏惡狠狠地想,為甚那孩子生下來這般不吉祥,死了也要折磨她?
哦,那孩子怎麽生的?本來在日暮時分折騰了她兩天兩夜的孩子終于落地她是很放松的,但是這孩子居然這麽巧,逢着太皇太後離世。連司天監都測出個不是大吉的生辰。生都不會找個好日子!
而後來,資質平平,木讷少言,完全不像四皇子般聰慧。她日後怎麽可能倚靠他?所以,在那孩子長大的日子裏,她都在想辦法從冷宮裏走出去。
她有些心虛。雖然她不曾說出口,但她也明白,她能有今日德妃的尊榮确實都來自那個孩子。來自那個孩子的死亡。
當她意識到這點的時候,心裏開始撕扯般的痛。
她這才明白,她也是會為那孩子心痛的。
所以,她想報仇。為那孩子報仇。
可惜,那人藏得太深。
而現在,又有離宮的白袍人來了。
這次只有一個人。看着很眼熟的人。
“請問閣下所來為何事?”她客套之後直接開口問。壓根不問這人是誰。畢竟他身上的白袍已經能說明一切了。
夕笙卻沒有德妃想象中的厭惡與冷淡。
他很溫和地問:“德妃娘娘如今過的如何?”他看着德妃,其實不用問也知道。她肯定是過的不是太好,但也不是特別不好。畢竟華衣美服、錦繡琳琅随手可得。
他當年很希望很希望德妃能寵愛他、挂念他,就像她挂念四皇兄一樣。其實現在也算是達成了吧。畢竟現在的德妃整天盤算着怎麽為他報仇。但是他現在卻不需要了。
就像三皇子現在想要的也不是報仇一樣。
憑他現在的能力,什麽都能做到。
但這紅塵萬丈,他已經不想走進去了。他半只腳已經出了這紅塵萬丈,只差德妃的這份因果了。
他只差……
“多謝道長挂懷。本宮過得如今很好。”德妃把“過得”二字念得很重。她始終懷疑她忽然夢見八皇子和這群白袍人有關。
“如此,便好。”這少年微微颔首,不是笑但是同笑一樣給人溫柔可親的感覺。她直覺這少年聽見她的答複很是開心。但是她不太明白這不就是普通的客套話嗎?值得他這麽高興。但是,莫名的,心中有些悵然。好似有什麽牽絆已經永久不在身邊。
說完夕笙就離開了。畢竟他要的話已經要到了。德嫔哦不德妃并不後悔她的選擇,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即使再給她一次選擇的機會,她依然會這麽做。哪怕明知道夕笙會離開。畢竟她沒有辦法忍受一輩子在冷宮的生活。
她選擇她在後宮的位置。那麽,也就這樣了。
當夕笙跟着一群人離開之後,德妃恍恍惚惚做到了梳妝臺前,梳洗完一件件取下頭飾的時候,忽然看見鏡中自己的模樣。她便明白了為何看着那白袍人眼熟。
雖然,五官不會給人相似的感覺,但是仔細看,那少年的眉眼,和她可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嗎?可惜厚厚妝容早已遮住了她原先秀致的眉眼,以至于現在才想到。
夕笙走出德妃的宮殿的時候,心裏古井無波。他自己都有些驚訝于自己的冷靜。就這樣切斷了他和德妃的因果。自此,誰也不欠誰。他本以為德妃會很快樂、滿足,可惜,他還是不太明白德妃。
不過,他也不需要知道。
夕笙走出宮門之前,路過禦花園。本來禦花園就是前殿和後宮之間,但他走到這裏的時候,心下不知為何,便向右一拐,不顧太監低聲的勸阻,來到了他曾經居住的院子。
那院子本來便是冷宮,現下夕笙和德妃走出來了,又有新的人住進去了。太監看他徑直就要走進去,連忙擋在他面前,苦着臉說:“大人啊,您可真不能進去。那是後宮妃子啊,德妃娘娘那是您打過招呼的,可這裏您可沒說。”
夕笙于是停下了腳步,就站在那院子外,他還看見那院子的那顆古槐。枝葉扶蘇,生意蔥茏。那棵樹,當年他就站在樹下,仰着頭看那棵槐樹,仰得頭都酸了,也沒有人過問。
沒有人和他說話,他就靜默地站在樹下。
現在他進不去那院子了,也回不到過去了。可是,他不後悔。這樣對誰都好。
只不過,雖然記憶已經淺薄,但是長大後的他,憐惜着過去的靜默的孩子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求留言……
改不好……感覺寫的時候這裏定型了。小鬼壓根不關心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