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正文完結

說是女眷們下午就能回, 可事實上,她們一直在宮中被留到了次日下午。

因為皇帝駕崩了。

皇帝中風昏倒後,短暫的醒了一陣,宣布了穎親王攝政的決定, 又逗了逗小李琅後不久, 就再次陷入昏迷, 并高熱不退, 而後再也沒有蘇醒。

皇帝駕崩是大事, 诏獄裏的皇孫官員都顧不上, 哪裏還顧得上被關在宮殿裏的一幹貴婦人。

還是忙得昏頭轉向的謝斓想起自己二嫂也還在宮裏, 給李恪進言後, 這些人才被斟酌着放回家, 卻也很快又收拾裝扮進宮哭靈。

金堂身無官職, 又不是身有爵位的皇親,自然不必進宮, 但他也輕易不敢出穎親王府。

李恪是現存皇子中的長子,也是唯一的嫡子, 還被皇帝手把手教了兩年如何處理朝政, 甚至皇帝昏迷後醒來的第一反應,也是叫他攝政,他做皇帝,自然是無可争議。

李恪做了皇帝,穎親王府就是新帝潛邸,這會子,可不就有無數雙眼睛盯着嗎。

“少爺,”墨書見金堂将書本擱在桌上,正閉目休息, 輕輕喊了一聲。

“何事?”金堂随口問了一聲,連眼睛都沒睜開。

“黃家、趙家、孫家送了帖子前來,”墨書看了金堂一眼,道,“我都讓門房給拒了。”

見金堂沒什麽反應,墨書又繼續道:“方才宮中傳了消息,皇上讓您好生讀書,後年将行恩正并科,若拿不到好成績,就別想攢什麽‘金堂’了。”

新帝登基,為施恩于民,常有大赦、恩科和減稅幾樣,聽這話,李恪想必決定推恩科了。

如今已經過了春節,要想在新帝登基頭年春日裏開會試,不說事前準備工作,就連天下學子也未必能如期入京,到時候原本的加恩,恐怕就得成怨怼。

明年是三年一次的會試之年,又逢加恩,便叫恩正并科。最後取中的人數,也會是往年兩科的量。

錄取的人多,又是新帝登基的第一次科舉,只要能出頭,日後必然能得皇帝青睐,青雲直上。所以這一屆參加科舉的人一定很多,甚至連許多還想再壓一壓的,怕是也要參加。

金堂睜開眼,垮了臉,看着面前的書本,嘆了口氣,又認命的看了起來。

因李恪等人都在宮中,管家等人只緊閉門戶就成,也沒人來打擾金堂讀書。

等李恪忙過了,得空回府看他,已經過了兩個多月。

皇帝停靈在京郊,等欽天監擇好吉日,再行入葬。

皇孫謀逆案已有定論,兩位皇孫俱已圈禁,随扈家族都遭到了清洗。黃家、趙家、錢家也都各有處置。在得知黃家被罷官抄家将要返鄉之時,金堂難得低調出府,送了五百兩程儀給黃公子,謝他當初想來參加宴會的心。

謝洛早被罷官回家,又和此事沒有聯系,自然無人尋他的麻煩,謝澤和二皇孫交從甚密,卻反應極快的交上了自己沒有參與謀逆,并多有勸谏的證據,為了謝斓的顏面,也就成了最早被放出來的那一批人。不過職位定然是沒了的。

李恪進到有涯齋,身上氣勢與從前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金堂讀書讀得懵了,一擡頭看見李恪,還以為是花了眼:“姐夫?”

等反應過來之後,他立刻高興的從位置上起來,快步走到李恪身邊,眼神晶亮:“參加皇上!”

李恪免了他的禮,叫他起來:“我還說你自個兒在府裏待不住,想不到,還挺能自得其樂。”

“可不就是待不住嗎,”金堂哀怨道,“那不是姐夫你明年要開恩正并科,還要我拿個好成績不給你丢臉嗎,我要是不好好念書,明年若成個同進士,豈不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若你被取中做同進士,還不如不中的好,”李恪觑他一眼,走到書桌邊,随手翻了翻金堂這幾日的功課,滿意的點了點頭。

金堂往屋外看了一眼,才湊上前問:“今兒只有姐夫你回來?”

“宮裏事多,你姐姐忙不過來,我就沒告訴他,”李恪在座位上坐下,同金堂道,“這幾日朝堂上吵吵嚷嚷,不是勸我納妃,就是商議封爵之事,讓人煩不勝煩。”

金堂聽見這話,小聲道:“這事兒我可幫不了姐夫你。”

“你還真有一樁幫得上我的,”李恪看上去頗有幾分苦惱,“岳父承承恩公爵位,按理我也該給你們幾個封爵……”

原來方才所說的封爵,是指這件事?

金堂腦子裏飛快的過了一遍,道:“爹還在呢,我們兄弟幾個沒有爵位不也有例可循?”

随後,金堂又趕忙道:“反正姐夫你別給我封爵。”

“哦?”李恪挑了挑眉,“人家都盼着封侯,怎麽你還要往外推。”

金堂指着李恪面前的功課道:“哪兒有爵爺還去考科舉的,眼看明年就是科考之年,要是我成績慘不忍睹,姐夫你再考慮給我封個爵位,讓我耍耍威風如何?”

“什麽耍威風,”李恪輕笑一聲,“我看你分明是想在侯府吃喝玩樂,賺錢修園子。”

“姐夫你可真了解我,”金堂眼珠子一轉,“那……”

“做夢,”李恪板了臉,“要是叫我知道你故意考差了,當心我在宮裏修一間號房,叫你日日在裏頭考。”

一聽這話,金堂條件反射的站直了,保證道:“姐夫放心,我一定好好考!”

給金堂緊了緊皮,李恪才算滿意,又在府中呆了一陣,才被內侍催走。

他出門前還不忘囑咐金堂:“好生在府裏呆着,別想亂跑,呂元如今不得空,我異日給你尋個新先生到府中來授課。”

金堂苦着一張臉,直到送走了李恪,又回到有涯齋自己的屋子,才松氣。

李恪一向說話算話,是以次日就送來了以上兩屆狀元郎為首的翰林院侍講,特地來給金堂上課。

一年到頭,兩三個人圍着你不停地轉。從開始的不情不願,到最後花式出題。金堂幾乎麻木着數日子,日日只求會試早點來。

早先李铮兄弟還來看看他,後頭漸漸地,連李铮都不敢多和這幾個做老師做上了瘾的狀元打交道。

等終于踏進京城貢院,看見高高的棘圍,金堂不止不緊張,甚至還有一種終于解脫了的如釋重負感。這再學下去,金堂都怕自己要在有涯齋裏憋死了。

等考完試,我一定得搬家,再也不進有涯齋!

金堂覺得自己必須要同情一下小李琅,馬上享受這種待遇的,除了他,也就沒別人了,畢竟裴氏給李钺生了個小郡主。

想到小郡主,金堂難得發散了一下思維,畢竟是小一輩裏唯一一個女孩兒,他還是很喜歡的。

只可惜裴氏不喜歡,在知道難産生下的是個女兒後,裴氏失望得連抱一下都不肯,而很快随之而來的血崩,讓她也沒了再多看一眼的機會。

李恪謝斓憐惜這個孫女,等她滿月後就封了她做郡主。而朝堂上終于不用再為李恪空虛的後宮而争執,因為李钺的正妃之位被空了出來。

如今唯二的兩個皇子,都出自皇後膝下,且均已長大成人,那進皇帝的後宮,還有什麽特別的必要嗎?當然是這兩位皇子的後院更好了。

不過李钺借口要為王妃守孝一年,至今還沒選妃。民間皆稱二殿下是個情種,甚至裴家也這麽認為。

不過據金堂所知,守孝一年這事,除了安撫裴家外,也因為李钺在繼室人選上和李恪夫妻産生了分歧,故意借着這一年時間來做緩沖。

他想要娶謝嫦為妻。

金堂縮着身子靠在身後號房的牆上,底下的石板總共才一米長,別說像幼時一般斜着躺下了,他若不盤着腿,連腳都擱不上來。

幸而面前桌板上的題目并不算難,金堂一路都做的很順利。

明遠樓上,李恪領着兩個兒子,似模似樣的在四面大開的窗邊接連駐足,最後眯着眼盯着金堂看了一陣才走。

等出了貢院,回到宮中,李钺才忍不住道:“從前小舅舅考試,我們都只能在外頭等消息,今年能親眼見着他做題的模樣,真是別具一格。”

李铮看他一眼:“等小舅舅出來,這話你和他再說一遍去?”

“不了不了,”李钺道,“我還是等着到時候去接他吧,大哥你去不去?”

李铮有些意動,不由得看向李恪。

李恪……李恪這會兒倒是沒說什麽,但等金堂出貢院那日,他直接把李铮留在了宮中幫他處理奏折,擺明了就是我不能去,你也別去了。

至于李钺,他幹脆告了病假,就沒進宮,早早的從李铮府上打包了小李琅來接金堂。

“恭喜小舅舅。”

“恭喜舅公。”

兩張有些相似的笑臉擺在面前,就算金堂直打呵欠,心情也不由得好了許多。

他一把抱起小李琅,也不打算再回穎親王府了,直接道:“春暖花開,舅公帶你賞花去。”

小李琅才兩歲多,正是好玩的時候,聽見這話,高興得歡呼起來,直催促着快走。

李钺趕忙派了個人去給嫂子鄭氏傳話,又讓人去自己府上,把女兒也一道接了來。按他的話就是,有小舅舅在前頭頂着,出去玩玩也不算什麽。父皇生氣了,那不是還有母後幫忙嗎。

會試過後,長平一家領着謝嫦低調進京,這會兒,長平已經成了公主,駿達也做了小公爺。

幾人進京的時候趕得好,正巧是金堂帽上簪花、跨馬游街的時候。

不過他到底沒能中狀元,而是被點了探花。不過他也不遺憾,畢竟方才李铮悄悄讓人遞了話來,那位狀元郎,是儀安長公主看好的驸馬。

一幹新科進士進宮領宴,看着與從前完全不同的座位,和上頭皇帝姐夫和兩個皇子侄兒的臉,金堂眼神晶亮。

這探花都做上了,他謝家金堂的金堂,姐夫打算什麽時候給坐實呢。要是姐夫太忙不得空,他完全可以自己修!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到這裏就結束啦!磨了幾天終于寫完了TAT感恩,明天開始掉落番外,番外會注明是寫誰的,大家購買前請一定要看內容提要喲!

本文恩正并科解釋出自搜索引擎。科舉相關出自科教頻道《跟着書本去旅行》節目南京印記——江南貢院(上、下篇)。(這兩期很棒,不過篇幅所限,有很多內容沒有寫到,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包括五色筆制度也很有趣)

--

目前大概暫定番外有金堂小甜甜、謝嫦篇、刀雨縮減篇。大概是三個,不分先後,随機掉落。購買前請一定看好标題!!!

以下是77的兩個古言預收文案,喜歡的小可愛可以在專欄內收藏喲!《二婚皇妃的自我修養》将于12.2開文,《公府大丫鬟》預計是二婚皇妃完結後。

以及大家對二婚皇妃的自我修養這個名字覺得怎麽樣?取名廢盡力了……

二婚皇妃的自我修養

滿京城都知道三年前汾陽王世子死在了邊關,留下還沒過門的媳婦裴良玉。

汾陽王妃說是裴良玉克死了丈夫,要她過門守半輩子活寡。

哪知才守了三年,汾陽王府全是裴小娘子當家,王妃自個兒也心疼起這個兒媳婦,放話要給她尋個一等一的好婆家。

皇帝一聽這話,就動了心思。

“這裴良玉出身世族裴家,有西南李氏做外家,山東沈氏為姑表,如今又得了汾陽王府的好。與你做個太子妃,最合适不過了。”

“不過一再嫁之女,”太子氣得想拍桌案,可想起舊年永巷長街那驚鴻一瞥,又動了心思。

半年後,太子登基為帝,太後召汾陽王妃婆媳入宮說話,後宮裏便多了個珍嫔裴氏。

“朕的心頭好是宸妃,納了你裴氏不過是為了穩定朝局,”年輕的帝王信誓旦旦,“就算你生得好,那也沒用!”

裴良玉聽這話時,正在藤蘿架下搖着團扇昏昏欲睡:“陛下說得是,反正為了穩定朝局。昨兒海外進上的波斯貓我喜歡得緊,不如就送我如何?”

“宸妃也……”皇帝被那輕搖着團扇的手勾了魂,輕咳一聲,搶了團扇自己握上去,婆娑兩下,才啞着嗓子道,“誰叫你家世好,連朕都得讓三分。”

排雷:皇帝為人渣得明明白白,秦良玉也是清清楚楚過日子,有後宮,正經宮鬥文,部分朝堂,真香警告。

公府大丫鬟

沈瑜瑛連軸轉了三天,好容易能合眼,一覺醒來,成了個三四歲大的小丫頭。

家徒四壁,三面漏風,被子又冷又硬,取暖全靠抖。

正此時,打門外進來一個穿金戴銀的女人。

四兩銀子一給,買斷一生,從此沈瑜瑛就成了周國公府管事家的仆人小玉。

嫁給同樣的仆人、做管事的姨娘,就是她最後的歸宿。

若要自在的出去,成個自由的人,也行。

除非進去國公府,做頂頭上的大丫鬟。到了年紀,風光出府,主子還給發嫁妝。

自個兒能做自己的主,幹嘛要把身家性命交給別人,任勞任怨任打任罵?

做一輩子的丫鬟小妾,還是當一個自由自在獨立的人,那還用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