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來自鷹堡的吶喊
Austrauae est imperare omni universo.
世間萬物皆臣屬于奧/地/利。 ——腓特烈三世
1452年,起家于聖戈達爾山口中偏僻的鷹堡、曾經的低調的小公國、盧/森/堡家族“小夥伴”——哈/布/斯/堡/家/族,終于在帝國的巨大風險中憑借精明手腕的“偶然”,取得了美妙的答複。
羅德裏赫細心地打理着頭頂上興高采烈的瑪麗亞采爾,今天是腓特烈三世大人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重要日子。
當年為換得盧/森/堡/家/族的信任,被迫卷入麻煩的胡/斯/戰/争,害得領地北部地帶陷入混亂。現在,總算是有所回報了。
近幾年的騷亂讓瓦修很心煩,連他們見面的時間都縮減了很多。希望這次的旅行能讓瓦修開心一點——不管怎麽說他們都同為鷹堡人!
想到這裏,羅德裏赫心裏略微開心了起來。這些年與盧/森/堡/家/族的矛盾和胡/斯/戰/争帶來的苦惱,已經不被他放在心上了。雖然,1315年的時候鷹堡內部的反對派就已經建立了“瑞/士/聯/邦”,甚至在1415年就放出話說“別再回來了!”,但他相信這只是因政見不同而已,只要在神/聖/羅/馬/帝/國這邊把事情都處理完,不再發生類似的騷亂了,就能回鷹堡去找瓦修——只要和瓦修解釋一下,就沒問題了。
“這是屬于奧/地/利的責任感,對于這種神聖的使命——我們當仁不讓!世間萬物皆臣屬于奧/地/利。這不僅是對領地的使命,更是作為神特選的王朝對整個文明世界的使命!”
腓特烈三世今天格外高興。雖然這次的奢華加冕之旅弄得他差點破産,旅途費用也是教/皇支付的,此舉也沒有給他帶來多少領地,但是他至始至終都相信——他會開啓那場在奧/地/利沉澱甚久的普世君主國之夢。
他牽起羅德裏赫的手,在手背映上深深的一吻:“Austrauae est imperare omni universo!”頓時,歡呼雷動。
羅德裏赫徑直走向自己許久不見的弟弟:“神羅,我們回家吧……”
一切都如此美好——也許。
“瓦修!”羅德裏赫從背後抱住他,紫色的眼眸深深地刺痛了對方。
“別胡鬧了!”瓦修雖然紅着臉,但還是迅速推開了對方,“吾輩不是說過了嗎——別再回來了!”
不應該是這樣的!
“瓦修……”
Advertisement
“吾輩并不是你羅德裏赫的財産,你是不是弄錯什麽了。1415年起,瑞/士/聯/邦就已經獨/立了!請神/聖/羅/馬/帝/國的統領者回到他應該在的地方……你走吧。”
瓦修是屬于自己的嗎?
如果真的是鷹堡的同一部分,為什麽是瓦修和羅德裏赫兩個人呢?
[見作者有話說]
這果真是我們的悲哀嗎?
作者有話要說: [烏裏邦——最先從奧/地/利/哈/布/斯/堡/家買得帝/國/直/轄/權,施裏茨、翁特瓦爾登也得到同樣權力,此三地從奧/地/利獲得高度自治權,他們結成永久同盟,自己選統治者,乘奧/地/利/皇/帝死時宣布國家獨立。
1351和1386年兩度擊潰奧軍,1388年內爾菲斯戰役又勝,1398年8月10日正式獨立, 1499年又擊敗前宗主國奧/地/利,1648歐/洲/列/國強迫奧/地/利兼德/國統治者承認瑞/士是獨/立國家。
瑞/士人自己說:“瑞/士之所以成為瑞/士,是因為有些德/意/志/人不願做德/國/人;有些法/蘭/西人不願做法/國/人;有些意/大/利/人不願做意/大/利/人。”于是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當年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曾經管理着瑞/士這片土地。
但瑞/士人并不願意這樣,他們向日/耳/曼/皇/帝進貢,要求直接由日/耳/曼/帝/國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管理瑞/士。新國王上任伊始,又有大批進貢,要求被許可了。
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為了奪回統治權,跟瑞/士之間發生了多次戰争。瑞/士全勝。
瑞/士/內/戰的時候,北方的蘇/黎/世去拉攏了奧/地/利,南方的日/內/瓦則聯合了法/國,結果很明顯,日/內/瓦-法/國聯軍大勝。奧/地/利也再沒有機會拿下這裏。]
PS.對于材料的引用,尤其是我的文偏向于歷史向,對歷史資料的引用會很多,希望讀者見諒。為了避免抄襲的嫌疑,我會把引用的材料放在這裏供大家了解本文的背景~~
☆、喚回山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