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還債
盛韬手中的那支暗衛,少而精,精通外家拳和正規軍武術,但是因為人數太少,每次動用,都只能用在最關鍵的地方,以達到四兩撥千斤之奇效。
而每一次,他都做到了。
岳陽回京那次,他故意讓暗衛以正規軍身法現身,就是要讓盛子烨對盛澤寧起疑。盛子烨野心極大,但深知在宮裏孤立無援,所以甚至把心思動用在自己的親姐姐身上。
他急于求成,但凡其他人有一丁點的風吹草動,于他而言都是正面的挑釁和威脅。
盛澤寧看着眼前人,竟不知這十幾年來,身邊蟄伏了這樣一匹野狼。
盛韬聽完他一席話,指腹摩挲着手中的玉扇,像是早就料到他會徹查至此,低眉輕笑一聲。
“哪有什麽不可估量的本事,還債罷了。”
他擡起頭,對盛澤寧道:“在這宮裏,誰真心對我好,我便如數奉還。三哥一心為民,本就是天選之人,我也是真心想助你繼位的。”
盛澤寧凝眉未語。
倘若盛韬的心思并不在除去盛子烨和劉皇後,而是在皇位乃至其他地方上,這樣一個人物留在身邊,或者留在汴京,就是最大的隐患。
良久,禦書房只有若有似無的風聲,如低低的嗚咽,氣流吹拂過瑞獸香爐時,袅袅青煙淡淡消散。
盛澤寧沉思許久,道:“西蜀地域遼闊,水土富饒,也極安定。朕封你為信王,蜀地歸你管轄,可有異議?”
盛韬像是終于等來了自己要的答案,靜靜聽罷,眉心一舒,俯首拜道:“謝主隆恩。”
盛澤寧看向他手中的玉扇,道:“這扇子,是你十四歲時,王太傅贈與你的吧?”
聞言,盛韬起身看了看手心的玉扇,笑了笑,“陛下的記性真好。”
盛澤寧卻搖搖頭。
Advertisement
“不是朕記性好,而是這些事都關乎于你。
“那時是你最荒唐無度的年紀,太傅只怕你的路子越走越窄,便送了這樣一把折扇給你。”
他微頓了一下,才道:“你那般聰明,上面的題詞必然早已領悟。你依舊表現得不學無術,氣得太傅再不願意拿正眼瞧你,卻每日将這把扇子帶在身上,想來,是因為你埋藏在心的抱負,和對老師的愧疚。”
一番話,好像深秋飄零的枯黃楓葉,落在常年冰冷的死水,令之泛起微瀾。
盛韬沉默良久,搖頭笑道:“陛下洞悉人心,字字珠玑。可惜流年已逝,臣,到底是辜負了陛下和王太傅的一番苦心。”
盛澤寧看了他片刻,又是幾不可聞一聲輕嘆。
“你口中的債,是四弟麽?”
方才聽了他半天的話,盛韬不曾有半分過重的反應,可如今短短一句問題,卻叫他神色一怔,眸子暗沉。
想起盛岚卿的死,盛澤寧心裏也只有荒唐二字可言。
他走下龍案,踱步至盛韬面前,眼中已是往日那般清風拂面的溫潤感,只是一件黃袍加身,二人之間便好像隔了千溝萬壑。
“放心,朕替你去找。”
盛韬眉心輕皺,擡眸看着他,道:“四哥可能的确還活着,但他這條命,對于大越來說是福是禍,還不一定。”
盛子烨雖死,朝中的逆黨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揪出來的,對盛澤寧這位新帝不滿的,大有人在。
倘若往後再冒出一個民間皇子盛岚卿,難保不會有人以他為首,再培養出下一個盛子烨出來。
山河尚未安定,外患還未除,再經不起內憂了。
盛澤寧拍了拍他的肩,道:“那也要找,你的心結,三哥幫你解。至于找到之後又如何,三哥自會定奪。”
盛韬愣了片刻,眼底生出幾分動容,許久,垂眼看了看自己的扇子,又将扇子遞給了他。
“這玉扇我留着也是徒增煩惱,留給陛下做個紀念吧。臣與母妃離宮之後,還請陛下多照顧一些長平,倘若她已有心儀之人,請陛下盡量成全她,讓她早日有個歸屬。”
盛澤寧緊了緊手中的青玉扇,溫聲道:“好。”
————
年關去福城的時候,盛思甜沒想到這趟門會出這麽長時間,再回到衡陽将軍府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初。
這個季節,南方的天氣總是溫和,院裏時新的花也争相開放。舟車勞頓一番後,盛思甜回到晚香院睡足了一整夜。
沈青行也謀劃着,到底是他搬過去,還是讓盛思甜搬出來,和他一起住。
“依屬下看,公主在晚香院住習慣了,不一定願意搬出來,再說都在一個府上,搬來搬去的多麻煩……”
書房裏,張遙林侍奉在側,半耷着腦袋,有什麽話都一股腦兒地往外冒,一旁的蘇峻實在聽不下去,暗暗地踩了他一腳。
蘇峻穩重,可不會無緣無故地跟他鬧。張遙林咧了咧嘴,瞥眼瞧見坐在書案前的沈青行,那拿書的指節已經泛白,就快把那本兒書捏成渣渣。
張遙林識趣地閉了嘴。
沈青行斜了他一眼,随即放下書本,道:“臨行前,陛下要我幫他暗中調查四殿下的下落。此事關系重大,你二人都打起精神來,一有消息便立即來報。”
四殿下……不是六歲的時候就夭折了嗎?
二人相觑一眼,但這是聖命,不得過問,只沉聲應是。
沈青行靠在玫瑰椅上沉思了片刻,習慣性地緊着眉心,道:“公主現在身邊是誰在伺候?”
張遙林:“哦,徐嬷嬷,就是貴妃娘娘以前身邊的。”
“可信嗎?”
張遙林點點頭:“屬下派人調查過,沒什麽問題。”
之前籬落那檔子破事沈青行也并未多作過問,容盛思甜自己處置的。但有了這前車之鑒,挑人就不得不謹慎些,這徐嬷嬷以前雖是貴妃娘娘身邊的人,但蔣貴妃已逝,難保她人心不會變。
沈青行思來想去還是不放心,讓蘇峻找帶人去查盛岚卿的下落,自己便邀着張遙林去了晚香院。
老管家聽聞盛思甜在汴京帶黑袍軍直闖廣濟寺的雄風——當然有道聽途說誇大的成分,心裏對她徹底有了改觀。是以二人不在府上的時候,他命人把晚香院打理得十分讓人賞心悅目。
入院的池子裏添了魚苗,金色或紅白的錦鯉,個頭兒還不算太大。睡蓮種子提前催過芽,三月種下的,如今已經浮着深綠色的蓮葉,待到六七月,就有蓮花可看了。
沈青行沿着青石路一路往前走,越發覺得,這偌大的院子裏缺一個他。
想着,腳底更是生風,三兩步走到盛思甜的卧房門口,卻見她正坐在房裏,和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談笑,看來對方就是徐嬷嬷了。
徐嬷嬷畢竟活在深宮,不但極擅察言觀色,對外人的腳步聲也很是敏銳。見沈青行來,當即一斂笑顏,起身畢恭畢敬地朝他行禮。
“老奴拜見将軍。”
沈青行擡了擡手,目光越過她,一面看向盛思甜,一面大步走了過去,撚起桌上擺放的點心便吃起來。
吃着,邊意外地挑了挑眉:“手藝不錯。”
徐嬷嬷聽聞,欣慰一笑:“将軍謬贊。貴妃娘娘生前喜甜食,老奴為了讨娘娘歡心,便跟宮裏的廚子學過那麽一點兒,學藝不精,不成氣候。”
沈青行不置可否,擡眼問盛思甜:“喜歡嗎?”
那盤子裏的點心微甜不膩,正好是她喜歡的口味,但剛剛因為一直在跟徐嬷嬷敘舊,沒顧得上吃,眼下沈青行卻當着她的面兒吃了好幾塊。
盛思甜盯着盤子裏為數不多的點心,砸吧砸吧嘴,“喜歡。”
她那眼珠子盯得就跟護食的小貓似的,沈青行不覺低低一笑,拿起一塊喂到她嘴邊。
盛思甜臉上微紅,瞄了一眼旁邊的徐嬷嬷,徐嬷嬷見此情形,朝她微微一笑,便低下頭去。
當着旁人,盛思甜不好駁他面子,便乖乖地張開嘴,咬了一小口。
松軟清甜,沙綿可口。
沈青行用指節擦了擦她唇角的點心渣,胳膊撐在茶案上,好整以暇地盯着她,“怎麽剛剛自己不吃,我喂的才肯吃?是因為我喂的更香嗎?”
盛思甜一愕,察覺徐嬷嬷和門口的張遙林都在憋笑,頓時漲紅了臉,羞惱地瞪了他一眼。
沈青行見好就收,将她啃了一口的點心放到自己嘴裏,示意收聲。
半晌,他咽了口裏的點心,指尖敲了敲桌面,欲蓋彌彰地打量着盛思甜的卧房,道:“我看你這屋挺大的,再住一個進來也綽綽有餘。”
盛思甜一時沒聽出他話裏的玄機,但徐嬷嬷一下就聽出來了。
她見盛思甜似乎沒懂,便上前替她理了理頭發,一面柔聲道:“将軍平日處理軍務辛苦,回了前院再來晚香院又是費神費時,不如直接在晚香院住下,也好同公主日日相見,殿下覺得如何呢?”
她想着二人左右都是夫妻,住在一起豈不是天經地義。
沈青行聽着聽着,也跟忙點了點頭,看樣子十分同意她的說法。
可盛思甜不這麽想。
“可是我們之前就一直是這麽分開住的啊。”
她下意識地說完,聽聞不到兩頭的動靜,心下暗覺不妙,觑了眼徐嬷嬷,卻見她眉心緊皺,正驚疑地盯着沈青行。
沈青行被她盯得渾身不自在,支着胳膊擋了會兒臉,煩躁地站起身,抖了抖衣服。
“那就這麽定了,我今晚就搬過來。”
說完,也不管盛思甜和徐嬷嬷什麽反應,出門叫上張遙林便走了。
半晌,房間裏地徐嬷嬷焦急地咽了咽口水,走過去盤問盛思甜。
“公主,難道……您和将軍還未圓房?”
盛思甜聽了這話,總算明白他們剛剛那不對勁兒的眼神是怎麽回事了,頓時燒紅了臉,支吾其詞。
“這種事……不急的。”
徐嬷嬷:“這怎麽會不急呢!您和将軍都已經成親半年了,怎麽還……”
她見盛思甜眼底似乎有些排斥,想來這種事也是不願被逼迫,便語重心長地嘆了口氣,道:“老奴心直口快,公主切莫怪罪。只是剛剛看将軍似乎對殿下很上心,卻得知您和他并未圓房,實在是……有些意外罷了。”
她跟在蔣貴妃身邊伺候了半輩子,心底總是向着盛思甜的,按她的思想,就以為沈青行不碰盛思甜,便是不善待她,所以才會着急。
這一點盛思甜明白,在這個時代,夫君的恩寵好像對于女子來說就是餘生的一切。
可按時間算來,她不過是和沈青行認識了半年時間,就算二人确定了心意,正經開始談戀愛,也僅僅才兩三個月而已。
哪有這麽快就……坦誠相見的?